福州地名

出版时间:2001-5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乡浏,李达  页数:423  字数:30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福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八闽都会,自然风光优美宜人,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封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立福州文明史的开端。据昙石山等考古遗址发现,早在五千多年前,在今日闽江两岸就栖息着福州人的先祖,他们“以渔猎山伐为业”,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论是生生不息的闽越先民,还是千里跋涉迁徙而来的中原人,一代又一代,怀着希望,寻着梦想,筚路蓝缕,辛勤耕耘,不屈不挠,开拓进取,擎起了一片东南胜景,使福州以海滨邹鲁、文化名城而享誉神州大地。  时光把岁月推向久远,时光的流水也沉积下许许多多难忘的记忆。一个城市找出几处有价值的人文景观并不难,但是要找出像福州这样拥有如此丰富而厚重的人文景观则不容易;一个城市找出一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并不难,但是要找出像福州这样有着深邃而博广的民俗文化体系则不容易;更重要的是,一个城市要找出她独特的、蕴涵丰厚的人文积淀并不难,但是要找出能延续到今天,不断传承、丰富、超越、创新的人文,则不容易,这就是福州民俗文化的价值。  2001年5月,福建人民出版社组织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李乡浏、曾意丹、徐鹤苹、潘群等撰成“福州民俗文化丛书”一套八种出版。作者们用历史考证者和现实感受者的眼睛,考察历经数千年沧桑岁月的闽都,感觉民风,体味民情。用开阔酣畅的笔墨,呕心为文,大度而峻厉,本色而瑰奇。这种挖潜意识,绝不是出于一种廉价的恋旧情绪和一种狭隘的地域偏好,而是对闽都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开拓,一种审美意识中蕴含着历史意识的苏醒。民风与地理的辉映,历史与现实的呼应,自然与人文的交错,既是历史的泼墨,又是都市的写意。这无疑是造福福州人民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工程。  该丛书出版之后,得到海内外福州人的普遍欢迎,一版再版,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福州一批经过数十年的跋涉与研究的民俗专家,在此基础上,又不断挖掘和复原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民俗,形成了许多的新资料、新成果。因而修编、扩容、再版呼之欲出。这次重编的“福州民俗文化丛书”,包括《福州习俗》、《福州老街》、《福州世家》、《福州地名》、《福州熟语》、《福州老行当》、《福州民间故事》、《福州地方神》等八种,宕开一笔,是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表达福州独特的民俗文化,再度填补都市记忆的空白。  该丛书绝不是旧史料的堆集,它着眼当今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以历史文化名城数千年的文化与文明互相参照,建立起该丛书的时空坐标,以图文凸现历史悠久的闽都文化。编者的视角相当阔大,焦点十分清晰,多维的视线角度、沉淀的文化底蕴,将福州古朴的街巷、繁华的市井、独特的民居、醇美的风俗、奇异的掌故、悠远的遗迹、近代的建筑以及文化的传承都真实、直观地介绍给世人。编者对文字与图片的精益求精、掌故的入微研考,也用心良苦,既有客观史料的呈现,又有学术观点的阐发;既有内在的叙述张力,又有丰赡的感性细节,而且兼顾资料性与艺术性,使之成为可供欣赏、研究和收藏的丛书。

内容概要

地名作为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理实体赋予共同约定的语言文字代号,成为人们相互交往必备的工具。    本书主要特色有:一、侧重路、街、巷、里、弄、新村及乡镇、自然村的介绍,既有闹市老巷、如南街、朱紫坊、得贵巷等,又有僻村小乡,如《曲坑村仅有三户》等,力求讲释地名的由来和衍变;二、地名考释和辨析,择要引用有关史料记载,立言翔实,以便正本清源,如《上董下董“董”非“桶”》、《从“茶焙”到茶会村》等;三、地名的俗称和雅化,着力分辨,尤其福州方言中同音相谐,或近声替代的缘由,突出地方的色彩。

作者简介

李乡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著作有《中学诗文释汇》、《鲁迅作品答疑》、《中国现代作家笔名考释》、《文坛剪影》等20多种。与人合撰的有《福州掌故》、《福州习俗》、《三山览胜》、《福州乡土文化汇编》等。

书籍目录

前言福州城  福州也称“无诸城”  “三山”和宋《三山志》  福州何时称“榕城”  福州从“都督府”始  “左海”何时称“福州”  三山罗抱古榕城鼓楼区  鼓楼取名鼓楼区  狮子楼称双门楼  宣政街俗称鼓楼前  妙巷原名称“庙巷”  东牙巷和西牙巷  大龙秋和小龙秋  南街原分两县界  杨桥巷改名杨桥路  郎官巷里郎官  塔巷名自“育王塔”  黄巷名宅数“安民”  宫巷旧有一仙官  吉庇巷称“急避巷”  东街和东街口释  花巷非“卖花之巷”  锦巷名自“通贤境”  军门前为津泰路  石井巷古井已填  孝义巷名说“孝义”  竹林境巷成新村  丁戊山房在嵩山  塔移影和塔崎顶  南营原是宋兵营  棣锦、禄锦和衣锦  ……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闽侯县后记

章节摘录

  宫巷旧有一仙宫  宫巷位于安民巷之南,西通南后街。何以巷以“宫”为名呢?  《榕城考古略》解释:“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名。.后崔,李二姓贵显,更名聚英达,明复改英达。今巷内有关帝庙。”可见,巷名多次变换,好像人们未必赞许什么“聚英达”、“英达”之类“贵显”的雅名,而继续使用紫极宫的“宫”为名。据考:巷口旧有“古仙居里”四字,以示巷名的来由。作为道教活动的场所,仙居也好,关帝庙也好,都属于宫观的建筑,人们取呼巷名,约定俗成,并非几个“贵显”所能更名的。  近代宫观已废,改为一所官巷小学,后又改为花巷幼儿园,方便就近人读,颇孚众意。  清代杨庆琛的《宫巷》诗咏道:“拍肩挹袂赋仙居,拱极楼前舁笋舆。园绮衣冠图洛社,金银宫阙梦华胥。但凭善俗成仁里,自爱吾庐读我书。秋景数峰塘半亩,此中容得老樵渔。”.诗中充分抒写了巷中古迹景观,突出巷名取“官”的特征,从一仙居”到“图洛社”、“梦华胥”等,加以释名。当然也道出“自爱吾庐读我书”的情趣,反映了小巷深处的书香人家的生活。  巷内民居稠密,多高墙大院,建筑艺术各自有别。如门牌11号老宅院,为近代船政创办者沈葆桢故居,还有林则徐季子林聪彝旧居、清代水师总长刘冠雄老宅等,都被列为名人故居遗址,加以保护。

编辑推荐

  《福州地名(修订本)》福州不论城内,还是郊外,街坊、里巷、乡社、村舍等各处的地名均有来历,且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若细究其详,则犹如翻开一幅长长的地方民俗画卷,体现的是福州历史文化深厚的积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福州地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