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乡土民俗

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石奕龙,余光弘 主编  页数:287  字数:2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闽南文化丛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们之所以组织撰写这套丛书,主要基于以下的三点学术思考。  一、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闽南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磨合,以及东南沿海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逐渐造就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了闽南文化,而深具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今,区域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学术热点,从中华文化整体性的角度来考察区域文化,闽南文化的研究理应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二、闽南文化是一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这种二元文化结合体既向往追寻中华的核心主流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顽固地保持边陲文化的变异体态;既依归中华民族大一统政治文化、体制并积极为之作出贡献,又不时地超越传统与现实的规范与约束;既有步人之后的自卑心理,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的意识。

内容概要

民俗可以说是某一族群特定的行为方式及其相关的一些物质东西,它们都是在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地在自我的社会生活的历时延续中积淀、传承下来的习惯与器物。在民间有着“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俗谚,其意涵是: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特定的地方风俗。换言之,这句俗语强调的是各地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即便是同一民族如汉族的不同地方族群,虽然在文化的深层结构或大传统上有着共性,但其地方的特殊性或小传统也经常会在表层结构,即在民俗方面显现出来,而这些特殊性是同该族群或该地方的历史进程中的某些事件或对地方环境的适应等诸多的偶发事件相关。不过,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些特殊性都是建立在共性基础上的。    以上述的观念来看闽南人的乡土民俗,有两个问题必须首先解释一下。其一是闽南文化的概念问题,其二是本书所要表述的民俗内容的问题。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岁时节日习俗  第一节 春节   第二节 闹元宵  第三节 清明节   第四节 端午节   第五节 普度与中元节   第六节 七夕  第七节 中秋节   第八节 重阳节   第九节 冬节 第二章 生产与生活习俗 第一节 农林业生产 第二节 渔业 第三节 手工业 第四节 饮食 第五节 服饰第三章 婚嫁与生养之俗 第一节 婚嫁习俗 第二节 长住娘家婚俗 第三节 其他婚俗 第四节 生养习俗第四章 丧葬礼俗 第一节 临终之习俗 第二节 初终之习俗 第三节 入殓前诸俗 第四节 大殓诸俗 第五节 殓后杂俗 第六节 守灵诸俗 第七节 发引 第八节 安葬与安主 第九节 葬后祭典 第十节 捡骨葬第五章 民间艺阵  第一节 龙阵  第二节 狮阵  第三节 宋江阵  第四节 蜈蚣阵  第五节 艺阁  第六节 大鼓凉伞 ……后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岁时节日习俗  人们的社会生活都是以年为单位循环进行的,在一年当中,有着许多岁时节日习俗,这些习俗都可以看做是某个地方族群的特定行为与习惯,它们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同时也与其他地方的习惯与行为有着许多共性。  第一节 春节  春节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闽南大部分地方在农历(阴历)腊月十六日做完“尾牙”以后,就开始入年假,置办年货,磨米或用米碓舂米粉蒸甜棵(年糕),做发粿、碗糕粿、咸粿(菜头稞、芋粿、番薯粿、金瓜粿等)、麻糍(糍粑)、菜包、粽子、签粿、番麦粿、豆包仔粿等。有的地方则在廿三日、廿四日送神后才开始忙碌。昔时,在入年假之后,还要买布料,请裁缝为家里的所有人都做一身新衣;现在,则改为办年货时,为家中的每个人都置办一身新衣。  当年家中有人过世的,不得蒸甜粿,只做发粿等,并把它们送给亲友,亲友则回赠甜糅。有的地方连发粿都不能做,全由亲友赠送,丧家则以糖果等甜点回送。有的地方如同安则做些内包花生酥糖或地瓜泥、韭菜肉馅的油炸食品,如炸枣、韭菜盒、炸壳(油炸的饺子形的食品,俗称“柴梳包”)等,不在春节前蒸甜粿,而是到正月初九“天公生日”时才蒸甜棵。但有的地方,如漳州市一带则“廿四炊甜棵,廿六包豆包仔粿,廿八炊咸粿”。  居住在漳州地区溪谷地带土围楼中的闽南人家族,该年轮到负责公共事务的轮值房头则更加忙碌,他们要派人到漳州市区采购水仙花、香橼、佛手、金橘等摆设和祭神的供品。水仙花要计算花期后雕刻,让它们正好在大年初一绽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闽南乡土民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身为博物馆的讲解员,最近单位正在筹建闽台民俗文化展厅,经过同事的推荐,几个同事相约一起人手一本的购买了这本书。翻看了之后发现里面的内容对我们更好的了解闽南民俗有很大的帮助,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文字资料扩充和知识的补充!因为虽然我本身也是闽南人,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同为闽南人,各地的风俗还是略微有些差异,增加了知识面!鉴于这本书反响不错的基础上,我个人随后又购买了同一系列的“闽南建筑”,也很不错!很推荐大家购买。纸质还可以。
  •   拿来当工具书看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