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上下)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谢春涛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谢春涛 著  页数:1003  

前言

从鸦片战争开始,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力图探索出一条引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这一理想体现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始终。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义和团运动,中华儿女始终在苦苦探索着。辛亥革命结束了沿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革命进步打开了新的一页,但很快又陷入军阀混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3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申全会为标志启动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的伟大革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探索了一条真正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道路。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内容概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上下)》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全面回顾了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记录了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展示了30年来中国社会、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面貌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宣传了30年改革开放成就和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生动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书籍目录

绪论  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设想  二、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第一编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中国    一、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四、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观念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实践    一、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局部实践    三、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的全面实施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四、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    二、中共八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部署    三、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新学说的提出    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  第五章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失误及纠正    一、寻求一种更快的建设方法    二、急于求成和急于过渡的失误    三、对“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    四、国民经济调整中的理论思考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一、“反修防修”的迷误    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    三、脱离落后国情的教训  第七章  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的抵制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抵制和抗争    二、周恩来的纠“左”及挫折    三、邓小平复出与全面整顿    四、“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第二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第八章  伟大历史转折的酝酿和实现    一、邓小平等对“两个凡是”方针的抵制    二、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干部政策    三、经济理论的拨乱反正    四、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五、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  第九章  改革开放起步    一、农村改革的成功    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    三、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四、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五、个体经济的出现及被肯定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和阐发    二、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调整    三、历史决议的形成与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  第十一章  理论突破和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一、“中国版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改革    三、沿海城市和海南、浦东的开放  第十二章  对外关系的发展和“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二、外交工作新局面的开创    三、“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  第十三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轮廓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二、政治体制改革蓝图的绘就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  第十四章  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交接和邓小平南方谈话    一、国内外困难的考验    二、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交接    三、破除思想障碍的邓小平南方谈话第三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贯彻落实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三、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    四、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  第十六章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世纪    一、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庄严宣示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三、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    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定  第十七章  新的发展战略的确定和实施    一、科教兴国战略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十八章  对外关系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的外交方针    二、对外关系的发展    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转变    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五、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九章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香港的回归和繁荣稳定    二、澳门的回归和繁荣稳定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二十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    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江泽民“七一”讲话的理论创新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第四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  第二十一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多重背景和重要地位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第二十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四、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二十三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指南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措施及初步成效  第二十四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思想的形成    四、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第二十五章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二、中国的国际战略取向    三、改善和调整大国关系    四、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五、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第二十六章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中共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面推进    二、党的建设的新挑战新考验与新布局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后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下册

章节摘录

概括地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理论成果。第一,在政治上,提出和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也提出了正确的政策主张。第二,在经济上,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用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以及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等原则;提出了要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第三,在文化上,提出以马列主义作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繁荣文化科学事业的基本方针;确认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第四,在外交上,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支持一切人类进步事业;主张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开展平等互利的经济技术交流。第五,在党的建设上,提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重视执政党建设,整顿党的作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总体上缺乏对苏联模式根本弊端的深刻认识,缺乏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一些重要设想的全面理解,更不懂得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采取符合中国实际而不同于苏联实践、也不同于马克思等人设想的方针政策,加上机械搬用了革命战争年代的部分成功经验,上述正确思想没有能够全部坚持下去,有的后来在实践中完全走向了反面。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以下重要迷误。

后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研究,发表和出版了一些研究成果。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阐释。但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所作的研究,还比较少。已有的少数成果,也大多集中在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或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脉络的描述和勾画上,很少有著作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方位、产生、发展及其经验等问题,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历史研究。本书的基本思路,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发展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基本研究方法是历史学的方法。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主要记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出的努力。1956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以苏联模式为蓝本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恰在此时,相继发生的苏共二十大、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暴露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在此背景下,为避免苏联走过的弯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了长达20年的艰辛探索。尽管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一探索没有成功,但毕竟提出了很多正确的观点,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供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借鉴。

编辑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上下)》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