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志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世熊 编  页数:449  字数:346000  

内容概要

  邑志之修,始于明嘉靖二十九年,仁和(余杭县)举人宁化知县张(洵)麟州首纂《宁化县志》。万历八年(1580),钱塘进士文林郎汀州府推官署县事金俸重修。这两种版本,现在还没有发现。第三次是崇祯年间湖广应城县举人宁化县令张仕俊修,宁化万历举人阴维标纂,现藏崇祯乙亥(1635)抄本,共十卷。(缺第十卷)。第四次是康熙年间,辽东广宁人正黄旗国学生宁化知县祝文郁修,李世熊纂《宁化县志》七卷,有康熙二十三年刻本。同治八年,邑令蒋泽沅将康熙版重刻。民国十五年是第五次修志,申黎彩彰等九任县知事监修,黎景曾等纂,“凡例悉依总局所颁,康熙以前之载记,悉仍其旧”。

书籍目录

邑志引言
宁化县志序
重刊宁化县志序
凡例
土地部 目十八

建邑志
分野志
气候志
风俗志
山川志 上
山川志 下
城池志
公署志
疆界志
田亩志
卷 二
津梁志
水利志
邮置志
坊表志
楼阁亭馆志
古迹志
寺观志
丘墓志
土产志
人民部 目十五
卷 三
官师志
官师题名
名宦志
户口志 上
户口志 下
选举志
科目题名
卷 四
人物志
先宪
逸行
乡行
艺文总目
武科
女贞
寓贤
大年
外教
政事部 目十九

章节摘录

  圣水庵 在城东三里,嘉靖四年重建,崇祯七年重修。康熙元年,僧省超改建丛林,鼎创法堂、方丈、藏阁、塔院。七年七月十五开塔基,掘得断碣。上镌“位沙禅师髟”,当是“发塔”字也,旁镌“梁开平二年”,僧众咸以为异。今遂于原基仍建发塔焉。按开平戊辰,宗一备禅师示寂于伭沙,闽帅王公为之树塔。及将示灭时,与闽帅子问答语,载在《传灯》,凿凿无可疑者。不知此地何以有发塔,岂伭沙高足弟子为之乎?何历时六七百年,诸方无有称宁阳为祖庭者,可怪也!又考《福州志》云,舁山下有贤沙寺,以在怀贤里故名。开平元年置。寺前有“飞山”二字,刘提刑峤书,本宗一备禅师塔院也。塔院既在贤沙,此院为弟子所为无疑矣。释门迁固,必能核其详也。此庵以泉水清洌得名,旧志列为八景之一,标曰“圣水清泉”。既圣水又清泉,题亦可嗤矣。唐世济诗: “灌木回环落午阴,濯缨于此涤烦襟。凉飙忽送千峰雨,清响如闻子夜琴。暂解簿书耽胜赏,稍从鱼鸟惬幽寻。山灵犹笑风尘客,二载蓝舆乍一临。”  东山庵 寺前即东溪。旧志标八景之一,曰“东山古渡”。《东山废兴始末记》:“寺去城东五里。寺基即安氏坟山之支,明永乐间安氏所施,众建为祝厘万寿之寺也。寺有充饷常住田塘若干亩。承平暇豫,豢养惰逸,至明季丙戌,住僧了金等寝为不轨,授千总伪札。顺治丁亥,事败,为豪猾所持,罄鬻寺田于豪以自赎。其徒古如,恶益不悛,遂投土贼邹华为前锋。戊子四月,围攻邑城,高副将阵斩之。  东关义勇识其面目,愤噪入寺,尽毁僧舍,仅存佛殿,而东山墟矣。庚寅,三山虚白禅师行脚至宁,过东山,恻然伤之,愿为兴复。因缘辏泊,缁素倾仰,拮据累年,而堂廊门庑,寮舍庖滔,焕然鼎新矣。东山桥梁为洪流荡废者,竭蹶缔构,复次第告成。康熙甲辰,莆阳诸宰官敦请虚公还主黄檗,特以东山付首座大顽托钵洗钵,净修七载,不知东山有常住田也。庚戌,值张督院清查州邑寺田有无浮没,邑蠹巫口口心计:邑奉督文,必无民户敢掌僧田者,此奇货也,因诱致石城黠僧胜林冒称东山嫡派,以历年民占僧田,僧赔寺饷为口实,即了金师徒所鬻田皆据之。而巫蠹均享其利,径住东山僧舍,顿忘故寺久毁,今刹为行僧募建者。住未几,则又尽卖寺田于僧宝苍。安姓所施坟山原印穴二处,胜林并卖之。于是安姓讼于章令君,尽发其干没寺田诸奸状。庭鞫之日,胜林谋以有力者支拄之,自供买田者秀才赖某,非宝苍也。令君折之曰:‘僧古如,阵斩之叛贼也。叛产当没官,谁得买卖者?若秀才于贼有首尾,秀才田亦没官,况买叛田乎?免没价幸矣。’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宁化县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