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传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余徐刚  页数:223  
Tag标签:无  

前言

  1989年3月26日下午。  华北平原的春天还没有真正开始,万物在阳光的照耀中开始悄然萌动。  山海关至龙家营的一段慢行铁轨旁。无人,只有即将驶来的火车在空气中弥漫着等待和远行的意味。  一切都那么静寂。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偶尔的一阵汽笛声呼啸而过,却在空旷的原野上空回荡许久,这使得原本沉寂的大地更加孤独。  白天的孤独是一只令人生畏的狮子,面对大地静默无声,内心却在热烈地咆哮。  旷野。汽笛。狮子。一切又与孤独无关。  一个穿着白色衬衫的年轻人背着一个小挎包沿着这段铁路徘徊了许久,他的身影被单薄的阳光照着,被凉凉的风吹着;他的目光透过眼镜眺向远处,或者比远处更远的地方。  他怀抱《圣经》朗诵诗篇:  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在怒中责备我,  不要在烈怒中惩罚我。  因为你的箭射入我身,  你的手压住我。  因你的恼怒,我的肉无一完全;  因我的罪过,我的骨头也不安宁。  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  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  因我的愚昧,  我的伤发臭流脓。  我疼痛,大大拳曲,  终日哀痛。  我满腰是火,  我的肉无一安全。  一我被压伤,身体疲倦,  因心里不安,我就唉哼。  主啊,我的心愿都在你面前,  我的叹息不向你隐瞒。  我心跳动,我力衰微,  连我眼中的光也没有了。  我的良朋密友,因我的灾病都躲在旁边站着;  我的亲戚本家也远远地站立。  ……  我几乎跌倒,  我的痛苦常在我面前。  ……  以恶报善地与我作对,  因我是追求良善。  ……  这是一个下午。或许,这是一个最真实的下午。  朗诵与对话、徘徊与放逐、沉溺与高蹈,时光静了下来却仍在流动。他也许觉得有些饿了,既然不能吞下太阳,那只有将桔子塞进嘴里。两瓣橘子恰如灵与肉、现实与精神被撕开,又在他的胃里慢慢溶化,渐渐变成一种干净的声音。这个贫穷的人、诗歌的王终于昂起了头,他要把自己献祭给太阳。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从天边渐渐隐退。当红日最终跌进谷地,也就在那短短的一刹那,也许只有几秒种,他的神情突然变得急促起来。  他迅速地拿起一支短铅笔头想书写些文字,翻遍了书包,竟然没有找到一张纸片。按理说,他可以把字写在随身携带的书本上,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是个惜书如命的人。他张望四周,终于在一面墙壁上看到一张海报,他轻轻地撕下一角纸片,放在膝盖上抚平。  思考。回忆。一滴泪落在纸片上。“我叫查海生,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的教师,我的自杀和任何人没有关系,我以前的遗书全部算数,我的诗稿仍请交给《十月》的骆一禾。”写完这一行话,他向着遥远的南方,泪水在守望中迷糊了家乡的麦田。  但是,“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做完这些,他把随身携带的四本书——《圣经》、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摆到一边,还有剩下的两个孤独的橘子。  橘子。太阳。生命。  身子卧于铁轨,腰部紧挨轨道。  等待。  等待。  等待……  一列货车呼啸而来,大地微微抖动起来……  他的身子被冰冷的铁轨分为两半。这是物理意义上的简单一瞬间,这个年轻人完成了生与死的精彩一幕。  这个年轻人叫查海生,1964年生于文都安徽安庆,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就职于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至此日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二十五岁。  这个年轻人是一位诗人,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1989年不到七年的时间里创作了近两百万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诗剧《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生前却只发表五十余首。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不但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也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观念。每每提及他,我们马上能吟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而1989年3月26日,就这样,因一位诗人的卧轨,被刻在时光川流不息的永恒坐标之上。  有人建议将这一日定为中国的诗人节。  若干年后,我们在恍惚与困惑中格外懂得了珍惜:失去海子,缪斯失去一位天才;失去海子,乡村麦田一个游子不再归来;失去海子,诗歌王国天才的王就此缺席。  可死亡或许是复活的前奏,一个又一个春天……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  (海子《春天,十个海子》)  海子,一个在生活中为“流浪、爱情、生存”受难的海子,一个在精神中拥有“诗歌、王位和太阳”而幸福的海子,一个行走在安徽安庆、北京昌平、西藏乃至更远的地方的海子,一个行走在生活边缘与诗歌中心中间地带的海子,逐日而去了。  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春天里,海子死了,海子以他不朽的诗篇长存于人们的记忆。  春天里,海子又总会复活。受难的十字架上有神的预言。  海子说,我来告诉世人。

内容概要

  《海子传》是由生活在安庆的一名青年大学生余徐刚撰写的介绍诗人海子的人物传记。这本《海子传》不同于以往的单纯介绍海子的诗歌的评论或专著。作者经过了大量的调查采访,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记录了海子短暂的一生,将诗人海子生前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向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海子,给读者以全新的感觉,具有不可取代的史学价值。

书籍目录

序言,
第1章 安庆的“麦子”
 一 我的母亲是血泪
 二 贫穷:梦想的滋养
 三 风,我的怀抱
 四 我是查湾静静的船
 五 花楸树,请为少年祝福
 六 家里的一盏煤油灯
 七 今夜的月光多美好
第2章 北大的“马”
 一 初来乍到
 二 法律系的冬子
 三 我的村庄,我的归来
 四 八十年代的春天
 五 孪生的兄弟
 六 北大三驾车
 七 再见,北大
第3章 开在昌平的“向日葵” 
第4章 流浪的“王” 
第5章 燃烧的太阳
  

章节摘录

  男婴诞生的哭啼声迅速传递至查家湾的每一个角落,这给初春时节仍在寒意中的查家湾村增添了一缕新生的阳光。  倍觉温暖的还是查裁缝。而立之年的他,在养育子女方面已受过两次重大的挫折,他内心的隐痛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为了家庭,为了繁衍的生生不息,查振全和妻子操采菊强咽着几年来的苦水。这苦水里渗透了艰辛与无奈,甚至是绝望。  1949年前,操采菊的父亲——操礼章先生是怀宁县出了名的乡绅。操礼章经营粮米生意,由于经营有方,品质上乘,信誉度高,加上他乐善好施,操礼章的铺子分别在省城安庆市和怀宁县立下了根基。  操采菊在家排行老小,她上面有一个哥哥。操礼章重视士风,他的儿子操乐瑞和女儿操采菊适龄时均进入私塾就读。操采菊在私塾读了两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操采菊又在改制的公办小学读了五年书。土地改革时,她的父亲操礼章被作为地主兼资本家打倒,操采菊和哥哥的学业就此停止。天生的聪颖加上勤奋努力,出色的成绩为她将来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做好了步步铺垫。  无情的生活可以摧毁一个人对物质的追求,但不能扼杀人们对未来美好人生的梦想。一心想做教师的操采菊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县上初等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教育部门准备招考一批人员充实,但初等师范学校规定所有被招人员必须具备高小毕业的文凭。操采菊因辍学,没有拿到高小文凭,加上她的家庭成分不好,她的教师梦想遂破灭了。  幻梦就像肥皂泡一样,美丽的光环可能会随时消失。  自从父亲被打倒后,操家厄运不断,家里被抄、妻离子散,连最基本的生计也难维持,原本幸福完整的家摇摇欲坠。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十七岁的操采菊也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可是谁又敢娶地主的女儿呢?村里的小伙子都望而生畏。但美丽聪颖的操采菊终引起了邻村一位小伙子的注意。这个小伙子名叫查振全,有着裁缝的手艺。查振全念过两年私塾,眼光较长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和那个落后的村子,也只有他有冲破世俗敢娶操采菊的想法和胆量。查振全的远见卓识却没有得到操礼章的赞赏,他甚至极力反对这门婚事。  无奈之下,查振全的母亲只好亲自去操礼章的家,向操礼章撒了个谎说:“我儿子加入了‘工会’组织,是个名副其实的‘正式工’。”  作为一个商人,操礼章明白“正式工”和一个贫雇农家庭出身的人在这一特殊社会境况中的地位:那至少能使他的女儿衣食无忧。于是,操礼章勉强答应了这门婚事。十七岁的操采菊嫁给了比她大三岁的查振全。  婚后小两口暂时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不久,那些好事之徒再一次将操采菊宁静的生活扰乱。  查湾村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为了生存,查振全只好带着操采菊背井离乡,来到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省祁门县。祁门县属于徽州地区,这里民风淳朴,地理气候得天独厚,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不少达官贵人、行侠丈客、文人雅士在兵败之后或仕途遭挫折后将此作为他们的归隐之地。这是查振全一家结束漂泊暂时安顿生活的首选之地。  在祁门,查振全凭着缝纫手艺进入一家裁缝厂做了工人,操采菊则进了茶厂做了一名拣茶工。不久后,两个人都加入了工会组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阶级的一分子。  操采菊有文化,来自黄梅戏的故乡,而且嗓子也不错,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茶厂业余文艺演出中的骨干分子。  在茶厂,操采菊是出了名的“百灵鸟”,文艺汇演中常摘桂冠,县里的大汇演也力登榜首。她一次次获得了个人的荣誉,心灵的忧伤也就暂时搁浅在这一湾浅浅的青草岸边。  1957年,查振全和操采菊拥有了第一个女儿。那时。并元育儿经验的他们成天要为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劳苦奔波,女儿不能被悉心照料。久而久之,幼小的孩子身上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症状,当地的医生也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尽管这个孩子被打了许多针,吃了不少药,但她的身体还是每况愈下,不见任何好转。两岁的时候,可怜的孩子终于被上帝召回。  第一个女儿像一颗流星,命运只把她暂时托付给了查裁缝夫妇。痛苦的是年轻的查裁缝夫妇,两年的柔情呵护让他们对这个孩子的感情难以割舍。邻居老人将这具可怜的病尸简单地包裹了一番,用筐子送到村外的一座土山坡,草草掩埋。在当地农村,人们把这种太早夭折的孩子称为“花生鬼”,他(她)偶然来到人间,给人间带来苦难与不幸,他(她)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最终归于土地。也许,这个孩子的灵魂不属于查裁缝夫妇。现实生活的窘迫时时打击着年轻的他们。  ……

编辑推荐

  15年前的3月26日,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决绝而去。假如没有15年前的那场悲剧,今年海子应该刚刚四十。四十岁的海子还会在写他的诗吗?没有假如。15年后《海子传》姗姗来迟,让人们看到海子短暂的生命全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子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因为喜欢海子所以买了它~慢慢阅读
  •   以前看过一遍电子书,很喜欢。这次又买了纸质版的,相当喜欢海子。只是书的纸张不是太好。喜欢海子的诗友一定要看看那!
  •   我喜欢海子的书,对于这本海子传我也挺喜欢的
  •   很喜欢,内容很好,看后受益匪浅。只不过有点脏了,希望当当很在这方面注意一下。
  •   比较早期的书了,深度不够
  •   人生似乎与时代密不可分。
  •   好书,励志的好书。
  •   我买了吗?
  •   挺好看的一本书,不过纸质有点不好
  •   这本书之前在手机上看过电子版的,让我心潮澎湃了许久,如今居然发现网上有卖的了,果断拿下一本,留作纪念。
  •   十分具体,作者把孩子生动的体现在面前。并且包装不错哦
  •   终于买到这本书了,不太好找
  •   从高中开始就很喜欢海子和顾城,一直再看他们的书,不过总觉得欠缺些什么,又买了这本,准备进一步研读
  •   内容只能说中规中矩,不过当当的服务还是很不错的
  •   因为我是两本都买了,比较之后。
  •   内容有点空洞。。和燎原的《海子评传》没法比
  •   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书也不错,让人感慨良多。
  •   书的有些页面上有小黑点!内容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