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抑曲家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孙侃  页数:236  

内容概要

  作为重要的元散曲作家,元代散曲家中存曲最多的一位,把张可久列为浙江百名文化名人之一,是应该的。而详述他的生平,探究其真实心态,显然是有价值的。《沉抑曲家:张可久传》作者通过对一位古代文人生平经历的追索,作一番细致的体察。事实上,元朝、散曲、江南文人、辗转漂泊、终身未仕……这几个因素已构成了古代文人的一个典型,提供了让我们窥析其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可能。

作者简介

  孙侃,1964年8月出生,浙江慈溪人。1986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文学评论及各类文学作品约150万字,并出版,《屈原》、《在俯瞰中放松》等专著多种。  现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浙江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初度人世,四明山下观瓦舍第二章  时世多变,弃置科举学填曲第三章  客居平江,席唱酬答宁元帅第四章  结识卢挚,诗曲凝成莫逆交第五章  应试科举,期望落空黯神伤第六章  遍游江浙,写尽江南锦绣地第七章  与宦唱和,我尝西湖谋卜居第八章  鉴湖水暖,明月南楼吹玉箫第九章  迁任三衢,录鬼簿上留盛名第十章  或吏或隐,德清寺外吟苕溪第十一章  典史桐庐,捐俸重修桐君祠第十二章  蹀躞新安,谯楼听曲泪沾襟第十三章  再任幕僚,昆山道上吟留别张可久大事年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张可久(1280?—1352?),名久可,字可久,号小山。元代重要的散曲作家,庆元路(今浙江省宁波市)人。约20岁时,为延揽声誉,求得进身之阶,离开家门开始游历,在江浙行省一带活动。曾在平江路(今江苏省苏州市)客居10余年,后定居杭州。曾任绍兴路吏、衢州路吏、桐庐典史、徽州松源监税等职,仕途上并不得志,一生充任小吏,未能入仕为官,70岁时还任昆山幕僚,直至亡故异乡。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其人生经历可叹可泣。  张可久终生期望人仕,却始终沉抑下僚,只得放浪江湖,寄兴词曲。他有所追求而无法实现,才华横溢却寄人篱下,内心深处无比酸楚。失意落魄的张可久与中国古代无数失意文人一样,只能以文字的形式来消解痛苦,以寄托自己的心灵。张可久曾与卢挚、贯云石、刘致等人有密切交往,互相酬唱应和,建立了文人间深厚的感情。张可久一生专事散曲创作,不及其他。今存小令855首,套数9首,为元代散曲家中存曲最多的一位,其个人今存作品的数量为今存全部元代散曲的五分之一!张可久生前曾刊行《今乐府》、《吴盐》、《新乐府》、《苏堤渔唱》等散曲集,是元代散曲作家中唯一一位在生前就有曲作刊本的曲家,有四部散曲集刊行于世。  散曲作为元代新兴的文学样式,起初在文坛上没有地位。它从产生、发展到兴盛,经历了由俗而雅,终登大雅之堂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散曲作家们为提高散曲格调和艺术素质、开拓题材范围不懈努力的过程,是使散曲走上宽阔之路、争得文学史一席之地的过程。元好问、白朴、关汉卿、马致远、卢挚等作家都为此作了极大努力,使得散曲日臻成熟。而张可久生逢其时,他的散曲作品内容典雅,词句清丽,合于“士大夫歌咏,必求正声”的标准,而且他成名早,作品多,影响大,成就高,活跃在曲坛时间长。从某种程度上说,张可久以长达50多年的散曲创作经历,为使散曲争得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使它获得与唐诗、宋词等诗歌形式并称的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可久的散曲题材范围广泛,但更多的是向往归隐和描写归隐生活的悠闲之作,以及写景之作。游仙作品也占一定比重。“归隐”本来是历代文人尤其是元代散曲家十分喜爱吟咏的题材,然而张可久的此类作品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内涵。他一生奔波于宦海,又很不得志,所以常常思念家乡,渴望清闲的田园生活。他很可能是时隐时吏,往往迫于生计,不得不出来充任小吏。因此他以“归兴”、“旅思”、“道中”命名的篇章,常常表现出悲凉的、渴望田园生活而不得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难免沉抑下僚的生活现实。正因为如此,他笔下的隐逸生活常常被表现得深婉恬静,疏放优美。张可久的经历丰富,遍历江南名胜,所以写景之作甚多,尤以描写西湖景色之作为最,且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然而他的生活经历又决定了他生平所接触的大多是上层官员和文人,这就使得他在交往应酬中,写下了不少唱和之作。有的固然是知心朋友间流露的肺腑之言,也难免有不少奉承附和、劝酒助兴,乃至欢场赠答之作。同时,他的经历也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比较驯顺,与关汉卿等经常与书会才人往来,比较接近下层人民的杂剧家不同,他没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甚至不能痛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愤懑和不平,因此,“怨而不怒”是他作品的又一特色,而在艺术风格上则表现为“清丽雅正”。  张可久散曲的“清丽雅正”具体表现在讲究曲律和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他还十分注重运用诗词句法,讲究“蕴藉”和“骚雅”,强调“一切适度”。其实,这种所谓“一切适度”,既指形式,也指散曲所反映的内容。  分析张可久散曲特有风格形成的原因,其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既有民族的,又有个人的。  在传统文化方面,首先,儒家的中庸思想渗透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在曲风上,则是不偏激、不平庸、有分寸的清且丽。写仕途怨而不怒,写羁旅凄而不厉,写闺情艳而不冶,咏史忧而不伤,叹世愤而不激,即使是慨叹生活之窘迫,也是温文尔雅,韵度清远;其次,向往自由追求独立的道家与道教思想体现在创作上,主要体现在表达一种隐士思想。据统计,张可久集中表现道家思想之作有110余首,有道教色彩的达129首。这些作品以轻盈灵动的笔触,构筑迷离惝恍的境界,极尽迷离飘逸之美,足以说明张可久心仪出世成仙的道家境界之深笃;再次,儒道互融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存在于张可久的艺术观念中。这一观念在张可久那儿,转化为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审美追求。在物质上,张可久始终贫困潦倒,落魄无依,非官非民,失却个人的价值,终生以最卑微的形式游走于仕途。在精神上,他却可以用散曲这一当时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抒写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的亲和以及对生命的眷念,从而臻于无忧无惧的宁静境界;最后,禅宗思想也浸润了张可久的人生和创作。张可久散曲清疏的构图,幽雅的取象,透视出蕴藉空灵之美,显然受到唐宋以来的禅宗影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观点深入张可久内心。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诗成鬼神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大食惟寅  张小山词(散曲)如瑶天笙鹤。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火食气,真可谓不羁之材,若披太华之仙风,招蓬莱之海月,诚词林之宗匠也,当以九方皋之眼相之。  ——朱权  元张小山、乔梦符为曲家翘楚……两家固同一骚雅,不落俳语,惟张尤悠然独远耳。  ——刘熙载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沉抑曲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