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

出版时间:2003-08-01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柯文  页数:180  字数:180000  译者:雷颐,罗检秋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这套书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决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内容概要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通过对王韬的透视,展现、剖析了晚清思潮、政局与社会的变迁,提出了近代中国的“沿海”与“内地”的问题。

作者简介

柯文(PaulA.cohen)美国麻州卫斯理学院亚洲研究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还著有《中国与基督教》、《在中国发现历史》和《历史三调》等。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一个新人的诞生 序曲 第一章 早年在江苏 第二章 暧昧的造反:王韬与太平军 第三章 流亡岁月:香港与欧洲第二篇 新的世界图景 序 曲 第四章 当代世界中的德与力 第五章 历史创造中的天与人第三篇 为新中国开的药方 序 曲 第六章 教育改革 第七章 经济改革 第八章 政治改革第四篇 中国近代史上的沿海与内地 序 曲 第九章 早期改革者与沿海译后记

章节摘录

王韬与尚在襁褓中的中国新闻业有重要的联系。在编辑《普法战纪》时,他的两个主要合作者张宗良和陈言(陈蔼廷)都是外国人所办报纸的翻译。陈言是位极有趣的人物,他同样被西方给中国带来的耻辱和他的香港同胞的“买办性”所激怒。他相信,中国要生存必先强盛,而要强国必先醒民。所以,1864年他从一些传教士处买来一些铅字,开办了自己的报纸《华字日报》。虽然该报由《德臣西报》印刷发行,但编辑方向主要由陈言控制。后来,陈言改任中国驻华盛顿使团成员及驻古巴总领事,此报便由他的儿子接管。虽然《华字日报》是一家最为成功、最为长久的中文日报(直到1940年才停刊),但它长期以来一直需要各种帮助。据说伍廷芳和何启二人给这家报社的资助尤大。王韬与此二人都很熟。①何启(1859—1914)是一位与伦敦会有联系的中国商人和牧师的儿子,早年曾在香港受教育,后又到英国进修医学和法律。他是香港最杰出的华人之一,也是最早宣传中国政治需进行重大改革的人。伍廷芳(1842—1922)是何启的姻兄,亦与陈言有联系。与何启相同,他早年也在香港上学,后又到英国学习法律(1874—1877)。他在中国近代早期报业中的重要作用,往往因其在清朝末年任驻美公使和民国初期与孙中山的密切关系而被忽略。何启、伍廷芳,还可以加上容闳、黄胜及其香港澳门马礼逊教育会学堂的同学唐廷枢(1832—1892),成为一种“口岸华人”的全新代表。他们在许多方面不是与王韬50年代在上海所结识的那些口岸知识分子,而是与孙中山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与大多数来自江浙地区的这些口岸知识分子不同,他们都来自广东南部——中国与西方接触最久的地区。他们大部分也都更为年轻。他们均倾向于成为头脑清醒的行动者,而不是书生气十足的偏执或神经质型的文人。他们从小在由西方人开办的中国学校学习,后到外国学院或大学深造,对中国学术和文学所知不多。容闳是中国第一位留美大学毕业生(耶鲁,1854),在返华时实际必须重新学习说汉语。何启的文字功夫也极差,所以需要一个合作者使他的中文文章能达到发表水平。由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允许,这些人往往不倾向于(像容闳和何启那样)娶西方妇女为妻,但却公开声明信仰基督教。他们多采世界主义观点,又是得风气之先的民族主义者。他们更多地效忠于中华民族,而不是儒家文化。②

后记

本书第一篇至第三篇序曲为雷颐译,第六章至第九章为罗检秋译。由雷颐统阅全稿。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后记本书第一篇至第三篇序曲主雷颐译,第六章至第九章为罗检秋译。由雷颐统阅全稿。

编辑推荐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第一篇至第三篇序曲主雷颐译,第六章至第九章为罗检秋译。由雷颐统阅全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1条)

 
 

  •   晚清是一座宝藏。从王韬开始掘宝。
  •   王韬,与早期研究的沈家本有较深的历史渊源。一直想做一个人物场域的研究,一直没有成功,希望有时间可以
  •   汉学家研究王韬的不一样的角度。
  •   柯文的书真是没得说,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质量很高,值得一读!
  •   十分适合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人来读,这套丛书做得真不错
  •   偏爱外国学者作品
  •   还满意,跟描述的一样
  •   书写的很真实,不错,值得一看
  •   喜欢这样的叙事风格。
  •   写得很好,我很深刻的了解了王韬,也知道晚清的一些事情
  •   柯文的书,应该是很不错的,还没有看,看过之后再详细评价吧
  •   书很不错,切入的视角可对传统的史学研究有所启示
  •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值得仔细阅读。对翻译的效果存疑。
  •   人物为中心 。待读
  •   书还是不错的,发货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   还没看,但是评价很好
  •   从中可以学到不少教科书所没有的内容
  •   非常非常满意。以后继续在卓越买书
  •   目的性太强,不过,基本勾勒出了王韬的一些情况!另外,王韬与本地有相关,因而需要了解一下
  •   大师的作品,值得信赖
  •   近代中国比较重要的人物,有好些本外国学者写的学术传记了!这个比国内的生活传记好多了!
  •   老外寫的文章,敘事性較強,相當耐讀。且有諸多王韜同時代人物的衍生歷史。
  •   对王韬的研究貌似很精祥,但是感觉有些主观另外就是原始材料展示的太少
  •   又是翻譯本
  •   1102半价抢购的,非常喜欢
  •   了解晚清社会的好书~~~
  •   刘东先生主编的这套丛书不错。
  •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
  •   外国人写中国书
  •   柯文作品
  •   写的一般吧幸亏不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