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史料集12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江苏人民  作者:张生  页数:63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为了进一步推进中日关系史以及抗日战争史的学术研究,为了以历史事实教育中日两国的年轻一代,主持编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文库”。  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市在内阁发表讲话,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同年,日本政府实施为期十年以亚洲邻国为主要对象的“和平交流计划”。作为该计划的一环,日本外务省决定在日中友好会馆内设立日中历史研究中心,并且希望我国提供协助.中日双方有关部门通过协商方式确认了如下原则:在切实遵守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和精神、承认日本军国主义对华发动侵略战争这一历史事实的前提下,中方同意接受日方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协助。中国社会科学院接受我国外交部的委托,作为协助日方研究的中方窗口,与日方联络、协调相关事宜。  1997年8月,日中友好会馆致函中国社会科学院,再次要求就协助进行历史研究问题进行协商,提出“只有作为受害者、抵抗者中国的参与,历史研究事业才能达到所期的目的。这点正是需要中国协助的”。日中友好会馆还表示,愿意将该馆的相关经费拨出一小部分交中方使用。经过协商,基本上达成了一致认识。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正式建立了“中日历史研究课题”,通过课题指南形式,在国内公开招标研究者。课题招标范围在1874-1945年间,着重研究日本侵华的历史以及这一时期与此相关的中日历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对课题申请进行评审。

内容概要

本册是《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12册。《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分若干专题,汇集了来自各方面的史料,收集了中国军队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来犯日军进行顽强作战的历史档案材料;收集了大量的侵华日军官兵的日记、书信、回忆和证言;收集了一大批西方人士关于嘉峪关市大屠杀的文字史料;收集了一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收集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史料等等。    本册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英美文书、安全区文书和南京市自治委员会文书。另附国民政府与大屠杀宣传的相关资料。     英美文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着美国文书,主要由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与美国国务院的来往电文、贝德士未辑文献和相关人员的记述组成。    第二部分为英国外交档案,均来自英国国家档案馆,它们同样证实际:日军对南京进行无差别轰炸,中国通过各种渠道探索过和平的可能,日军在西方人士的眼皮底下强奸、杀人、抢劫,日本商人等地屠杀过程中即蜂拥进入南京,迫不及待地抢占侵略带来的胜利果实。    安全区文书由两部分和附件组成。第一部分的《南京安全区档案》由徐淑希于1939年编辑出版,原文为英文。它是由贝德士等人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存下来的,主要涉及安全区官员与日方的交涉过程和他们记述的日军暴行。    第二部分为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报告书。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于1938年2月改组为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后,西方人士和少量中国人士继续其救济中国难民的工作,此项工作持续到1939年春。    第三部分是南京自治委员会的档案。自治委员会是日本扶持下的傀儡组织,它通过号召难民进行登记,导致相当数量的平民被日军抓捕、屠杀。    第四部分是关于国民政府在国内外进行南京大屠杀宣传的情况,可以看到,国民政府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宣传田伯烈的《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很多部队和党政要员均获赠此书,受到了教育。

书籍目录

本册说明第一部分 英美文书  一、美国文书 (一)空袭南京  1. 在南京的五国外交代表要求停止轰炸行为  2. 由亚奈尔舰队司令向长谷川司令提交关于再次轰炸南京的备忘录  3. 轰炸南京——大使回到了大使馆  4. 关于轰炸南京——日本大使馆参赞来访美国国务院  5. 日本外务省发布声明不再轰炸南京  6. 对于轰炸城市,国际联盟对日本发出谴责决议  7. 日军对百姓生命和财产所进行的轰炸事例 (二)“巴纳”号、“瓢虫”号事件  1. 向日军报告了“巴纳”号的位置  2. “蟋蟀”号和“斯卡拉布”号遭到轰炸  3. 对英国炮舰的轰炸采取紧急措施  4. 致“巴纳”号:不要留在危险地带  5. 和“巴纳”号通信中断  6. 日军炮击“瓢虫”号  7. 桥本欣五郎的解说  8. 日军轰炸英国舰船  9. 逖拉博士来的紧急电话  10. “巴纳”号被日军飞机击沉  11. 日本外务大臣给美国驻日大使的口头备忘录  12. 美国驻日大使给日本外务大臣的口头备忘录  13. 日本海军表示歉意  14. 向日本当局传达有关“巴纳”号所在位置的情报梗概  15. 松井和桥本的对立  16. 马奎因泰耶助理的备忘录  17. “巴纳”号舰长休斯的报告  18. 海军局调查委员会的报告  19. 日本外务大臣给美国驻日大使的口头备忘录  20. 美国驻日大使给日本外务大臣的口头备忘录  21. 是谁下令轰炸“巴纳”号的 (三)沦陷前后的南京  1. 南京的状况——1937年11月27日   2. 南京的一般状况——11月29日  3. 南京的状况——12月2日   4. 南京的状况——12月3日   5. 南京的状况——12月4日   6. 南京的状况——12月7日   7. 传阅给在南京的美国人  8. 日本希望在南京的外国人避难……  二、英国外交档案第二部分 安全区文书  一、《南京安全区框案》  二、南京国际求济委员会报告书  三、附录:回忆与纪实第三部分 自治委员会文书  一、南京市自治委员会成立及组织章则  二、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工作报告  三、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各类活动及往来文书  四、南京市民商民要求复业救济等呈南京市自治委员会文第四部分 国民政府与大屠杀的宣传  一、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关于《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的往来函件  二、国际宣传处大屠杀的国际宣传 附:本册外文资料中常见外国人姓名对照表

章节摘录

  12月1日。马市长(即马超俊)把安全区的管理权真正地交给我们,并提供一支450人的警察队伍,以及大米3万担(2000吨),面粉1万袋,食盐若干。马还答应给10万美元现金,随即收到5万元。唐将军(唐生智)负责首都防务,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密切配合,从安全区内撤走军队与防空设施,并维持良好秩序直至12日日军进城的最后一刻。我们听说最近他被处决了。除了缺乏供应的中国士兵有小规模抢劫外,全城基本没有抢劫,外国人在城里的各处财产都受到尊重。一直到10日,城里都有水,第二天还有电,电话到日本人进城时还畅通。我们从未感觉到有严重的危险,因为日军似乎避免让难民区遭受空袭和炮弹,而且与日军自从人城以来把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相比,往日的南京是秩序和安全的天堂。但我们的运输确实有困难——大米都储存于城外,我们的司机不愿去正在交火的地方。有一位司机被霰弹碎片打瞎了一只眼睛,两辆卡车被日军抢走,但这些和我们以往遇到的困难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12月10日。大批难民如潮水般涌进安全区。大部分学校房屋已经被我们安排满了——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其他学校。现在只有启用最高法院、法学院和外侨的房屋,强行打开上锁的门,并派出我们自己的看门人。紫金山外可以看到两只日本飞艇,可能是用来引导炮兵射击用的。猛烈的炮火轰击南面城墙,炮弹落人城内。第二天早上,正好有几枚炮弹落在安全区和城南之间的地方,在圣经师资培训学校和福昌饭店附近炸死约40人。我们的视察员,德国人施佩林(Sperling)先生在他居住的福昌饭店受轻伤。美国炮舰“巴纳”号开进长江。在它离开以前,我得到我们使馆的帕库斯通(Paxton)先生打来的电话(最后一座城门已经关闭,我们已失去登上炮舰的机会),把南京收到的最后两份无线电报给我。当然,他是从城外打来电话的;电报是威尔伯(Wilbur)和伯因顿(Boynton)打来的。  现在我们是一个有27人的集体——18个美国人、5个德国人、1个英国人、1个奥地利人和2个俄国人。停泊在城外江面的“巴纳”号舰上有帕库斯通和艾奇逊两个使馆留守人员以及另外6个人。美孚和亚洲石油公司的机动船上有更多的人。  ……

编辑推荐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12:英美文书安全区文书自治委员会文书》撩开历史酷真一角 ,30多万人的血泪,南京保卫战的战史,日军施暴铁证,外国媒体报道,正义审判的记录……本史料集有着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1500万字全部为第一手的原始材料,在内容上没有加进编者的一句话或一个字,保持着史料的原貌。其中,很多材料是第一次出版问世,首次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涵盖了大屠杀历史的各个方面,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当年的历史真相,《南京大屠杀史料集(12英美文书安全区文书自治委员会文书)(精)》是其中的一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12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