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经济

出版时间:2008-08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彼得·霍尔  页数:412  译者:刘骥,刘娟凤,叶静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书写作的学术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治科学界发生的“行为主义革命”(behavioral revolution)。在当时这场颇具影响的运动中,其支持者坚持认为无论是精英还是大众层面,重要的政治结果都应该通过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来加以解释。在此之前的分析模式都用正式的法律与宪政结构来解释政治结果,而法律与宪政结构则依靠政治领袖的才能以及理念来协调。行为主义在思维上的革命无疑是远远超越了过去这种分析模式,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了政治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观点差异。这一切正是我在大学本科时所学到的政治科学。同时,在60年代与70年代,政治学的研究还受到了以集团为基础的理论模型的影响。无论是诉诸社会阶级,还是更狭隘一些的利益集团,这些理论都用社会集团为了控制稀缺资源而展开的冲突来解释政治结果。一般来说,这些集团的利益以及它们在冲突中的动机都是诉诸新古典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解释的。利用这些理论,可以很自然地将一系列利益归属到相关的社会集团之上。

内容概要

  比较政治经济学有很多问题,很多疑惑。对霍尔来说,问题在于英、法两国的经济决策模式何以会存在持续的不同模式。二十年了,他基于“组织结构”的回答在今天读来仍然铿锵有力、不管在尊其为开山之作的历史制度主义者,还是其他反对制度主义解释的理论家看来,霍尔的《驾驭经济》都是一座大山,你要么倒下崇拜、紧紧地跟随,要么迎面攀登、费劲地挑战。自从有了《驾驭经济》这本书,任何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著作都得面对来自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竞争,想要轻易绕过去已经是不太可能了。当然,对于检验一部经典来说,二十年也许还不够长,那么就让我们中国的读者也来领教一下吧。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彼得·霍尔 译者:刘骥 刘娟凤 叶静 丛书主编:许纪霖

书籍目录

评《驾驭经济》与《金融体系》(代译者的话)中文版序言前言第一篇 理论背景第一章 经济政策与政治学范式功能主义模型文化分析公共选择理论集团理论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研究国家一社会关系的制度主义方法本书的计划第二篇 英国的政治经济第二章 英国经济衰落中的市场与国家国家的规模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文化的作用替代性的解释早期工业化、帝国及市场的形成结论第三章 英国经济政策的模式宏观经济政策的模式产业政策的模式政策的根源结论第四章 凯恩斯主义的演变战后的安排:1945-1951年凯恩斯主义的第一阶段:需求管理凯恩斯主义的第二阶段:收入政策凯恩斯主义的第三阶段:干预产业凯恩斯共识的崩溃第五章 撒切尔夫人的保守主义试验1979-1986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劳资关系政策产业政策目标与绩效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的宏观经济绩效紧缩政策的分配结果重塑的社会及国家长期的展望经济战略的政治面第三篇 法国的政治经济第六章 法国经济计划的政治角色经济计划的管理机构法国的九个经济计划:1946-1988年计划的演变计划的执行和产业政策经济计划的政治功能从经济光芒到政治阴影从理性个体到社会变化中的学徒结论第七章 国家与经济计划的演变国家的独立性国家的凝聚力国家的合法性变化的经济计划环境去计划化结论第八章 密特朗的社会主义试验1981-1982年的再分配性凯恩斯主义经济的约束1982-1983年的紧缩政治国有化产业政策:国家主义的复兴产业政策的演变社会党领导下的经济计划社会党领导下的国家社会的重组结论第四篇 比较的视角第九章 比较政治经济学的制度逻辑制度主义方法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政策的最新演变第十章 国家-社会关系的组织结构结构性相互依赖组织结构的差异与阶级力量的平衡国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新统合主义与政策制定政治体系的约束创新与政治体系制度、利益与理念回顾与展望参考文献索引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英国资本的组织结构已经为大家所熟知。其著名之处在于其金融资本的国际导向,以及金融与产业资本的管理者在利益与运作上相对严格的区分。作为第一个工业帝国的家乡,英国旱在19世纪就发展出在世界范围内牟利的金融部门,在这个帝国衰落之后,伦敦城也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结果,与德、法的银行家相比,英国的金融家更善于利用他们的政治影响力来抵制货币贬值(长期以来这都被视为对其国际业务的威胁)。这里的例子充分说明,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位置侵害了其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个结果也可以与第三章所介绍的英国产业资本的组织结构联系起来。一方面,英国的企业主要依靠内部产生的资金和股份来进行资本投资。结果,与欧洲大陆的情况相比,英国的产业资本对银行金融的依赖更小。另外一方面,银行提供给英国产业的资本主要是以短期贷款的形式实现的,这样银行涉入产业管理的程度相对不深。①相应地,与欧洲大陆的银行相比,英国银行对英国工业的运作不那么了解,对特定产业部门的盈利能力也并无太多兴趣。因此,英国金融资本更多地将自己的利益与产业利益划清了界限。在英国,劳工的组织结构也与众不同。与法国形成对比的是,英国有一个中央的工会代表大会,大多数有组织的工人都隶属其下,而工会代表大会对工人们也享有相当大的道德权威。但是这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缺乏官僚资源以及制约成员的制裁手段。

后记

比较政治经济学有很多问题,很多疑惑。对彼得·霍尔来说,问题在于英、法两国的经济决策模式何以会存在持续的不同模式。二十年了,他基于“组织结构”的回答在今天读来仍然铿锵有力。不管是尊其为开山之作的历史制度主义者,还是其他反对制度主义解释的理论家,霍尔的《驾驭经济》都是一座大山。你要么倒下崇拜、紧紧地跟随,要么迎面攀登、费劲地挑战。总之,自从有了《驾驭经济》这本书,任何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著作都得面对来自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竞争,想要轻易绕过去已经是不太可能了。当然,对于检验一本经典来说,二十年也许还不够长,那么就让我们中国的读者也来领教一下吧。

编辑推荐

在《驾驭经济:英国与法国国家干预的政治学》中,霍尔正是在用英、法两国国家、资本、劳工的组织结构差异去解释两国在经济政策和绩效方面的差异。首先,英国财政金融政策的决策权较为分散,而法国的财政部却同时掌管了这两种政策,所以法国的国家对产业的干预能力要远远强于英国。其次,英国的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较为分离,金融资本专注于国外投资而不理会国内的产业发展,金融资本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而法国的金融资本却与产业资本紧密联系在一起,产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强,国家通过银行来控制产业发展。最后,英国的工会组织力强,不受政府控制,而法国工会的政治影响力弱,所以法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牺牲劳工利益,而英国政府却在收入政策上举步维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驾驭经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英国经济为什么会衰落?英国国家为何不能像法国一样,通过国家干预实现产业合理化?金融体系与产业的关系是怎么形成的?混合型经济的灵活性怎么表现?组织经济如何提高TFP、提高增长率,并且在各国间表现出差异?……凡此等等,知识含量极富。尤其让读者似曾相识的是,著中案例在当下中国似乎经过应用,已经或正在我们身上发生着,至少使读者理解了,当下中国经济政策的一些目标所指,知道应该怎么规避无助于复苏与振兴的政策,知道哪些经验可以为国家干预的经济体所吸收。不仅在理论上,包括在现实中,这部著作都很值得观察者仔细研习。至于凤凰版纸质型式,是非常适合于喜欢在上面写写画画的读者;翻译非常捧。这本著作之后,我开始选择该文库,并把该文库提到购买的最先位置。略有遗憾的是,文库系列著作在亚马逊并不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