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雕塑艺术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江苏人民  作者:易存国|主编:易存国  页数:283  

内容概要

  中国传统艺术积累有丰富而宝贵的实践创作经验与思想理论资源,在不同类型上都自有一套理论话语和知识谱系,如诗论、乐论、画论等,却唯独缺少“雕塑论”,这种大量优秀作品遗存与理论匮乏之间产生了强烈反差,从而成为一项中华文化之谜。在中国,当以雕塑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靠近了艺术,从而一举突破了物质本有功利性目的之时,从巫术歌舞走来的音乐舞蹈因其秉有“精神文化”特点,二者遂一拍即合,共同以“道成肉身”的精神性存在为人类更高的精神追求服务。于是,艺术与宗教遂成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两种高级形式,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梁思成先生才得出雕塑乃人类“最古而最主要之艺术”之主要原因。当原始石器从实用性向功能性、寓意性和象征性渐次递进过程中,便积淀下了人类文化与个体情感的相通……这种可知与未知、预知的结合就直接触及到宗教情绪与艺术审美。这也正是雕塑作为从物质文化脱胎而来的艺术与从原始巫术礼仪进化而来的乐舞艺术齐头并进的深层根源,亦是艺术与宗教心性相通的根本因由。据此,《图说中国雕塑艺术》在重点探索“雕塑论”匮乏的学理原因基础上,尽可能全方位呈示中国传统雕塑文化的方方面面,如针对“巫史文化”、,“龙飞凤舞”、“塑绘不分”、“左图右史”、“书画同源”、“重道轻器”、“乐舞精神”、“拿来主义”等资源进行再度审视。鉴于雕塑在中国艺术史上的边缘化状态,我们还结合敦煌彩塑艺术做出一定思考。可以说,正是因为敦煌彩塑艺术的存在,偌大一部中国雕塑史才不至于显得空泛、落寞,而打上了一层暖暖的底色。从中国艺术的总体特征看,雕塑与绘画的关系颇类于音乐与舞蹈的情形:乐主舞辅,画主塑辅。“画”发展到极端就是宋元以后主宰画坛之文人写意的“大象无形”从而导致雕塑更趋边缘化状态:当“乐”发展到极端即是中国传统古琴文化的“大音希声”而使“舞学”边缘化。从问题意识出发,《图说中国雕塑艺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雕”-“塑”类型,兼及中西雕塑文化比较等展开陈述,以期深入挖掘其与中华艺术“乐舞精神”之内在关联。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论第一节 人文意涵第二节 审美意蕴一 “乐舞精神”二 “塑绘不分”三 “线色交响”第一节 石雕一 陵墓石雕二 建筑石雕三 佛教石雕第二章 雕第一节 玉雕一 礼玉二 佩饰玉三 陈设玉雕第三节 砖雕一 以画像砖为主的汉代墓室砖雕二 住宅装饰砖雕——瓦当三 住宅装饰砖雕——照壁第四节 牙雕一 装饰一实用器具的牙雕二 陈设一赏玩类牙雕第五节 木雕一 建筑装饰木雕二 家具木雕三 宗教木雕第八节 根雕第七节 竹雕第八节 金属雕一 青铜器二 其他金属工艺第九节 角雕一 角杯二 欣赏、陈设类角雕作品第十节 果核雕第十一节 贝雕第十二节葫芦雕刻第三章 塑第一节 陶塑一 秦俑绝唱二 汉俑风韵三 三彩奇葩第二节 泥塑一 宗教类泥塑二 观赏类泥塑第三节 面塑、糖塑一 特征二 分类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当人类开始将目光投向身外时,文化就呈现为一种有意义的自觉,本能性的因素自然就逐渐失去其关注的重心,而退居其后成为一种“欲情文化”。它一方面提供了人类文化创造的基础和不言而喻的存在形式,另一方面又需要在更高程度上来提升自己的整体水平。于是,借助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两种羽翼来实现自己的腾飞和摆脱纯功利性存在。在以生存为中心,以工具为武器,以乐舞的满足来叩问生命意义时,就逐渐形成了各自所代表的文化类型。如是,物质文化的工具制造诞生了雕塑,精神文化的巫术乐舞发衍了音乐(舞蹈),而欲情文化的饮食男女则推出了其他等。在这种“三元共生”的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二元并进”(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人类历史发展线索。由于人类愈来愈“人性”化,精神性的东西便逐渐成为人类进化所追求的终极动因,于是,在文化逐渐分衍过程中,精神性文化愈来愈丰富,其所表现的手段形式亦愈来愈多。

编辑推荐

《图说中国雕塑艺术》:图说中国传统艺术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图说中国雕塑艺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