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 赫塔·米勒  页数:217  译者:刘海宁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包括散文集《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赤足的二月》。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所收文章写于1990年9月-1991年12月,往往从日常经历或某个政治事件谈起,既有对时代局势的思考,也有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完美的文学性,尖锐却富有诗意。    《赤足的二月》:异乡人中的家乡,新家乡的陌生人。时而轻快,时而忧郁。米勒描写她新的家乡,感人而生动。

作者简介

赫塔•米勒
女,1953年8月17日生于罗马尼亚。1987年与丈夫、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移居西德,现常居柏林。1982年,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出版。她曾多次获得德国的文学奖项。

书籍目录

“你带手绢了吗?”——赫塔·米勒2009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 刘海宁 译  一滴德国水,杯子便满了  旁边桌子上的国家  人质的黑眼眶  眼睛之间肋骨之间  存在的时间——或“的的确确”这个词  谈幸福对思想的袭扰  我们两个在分享那头鹿  偶然并不偶然  苹果蠹蛾的路  愤怒如同一个季节  千万不要说是马克思  体操房里的鱼  理智的刀  弗兰茨和那匹名叫弗兰茨的马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  人也是脊椎动物赤足的二月 刘海宁 译  赤足的二月  黑色的大轴  踩着葡萄藤的头部  鸫鸟的夜晚  那天  小小的死亡乌托邦  独裁或者狗  行军之歌  如果我能托起我自己  皮肤下有许多房间  储备的露水  我的手指  免得你被拽进世界的心中  当我移动我的脚  鹿角  生命冰冷的装饰  吞噬的鞋子  怀表  穷人墓地的女死者  我的心飞越脸颊  蜥蜴  木头生长在夏天  凉的熨斗  在一个深深的夏季  看见死亡的各个地方:到马拉姆列施的夏日之旅  留下来是为了走  我的交锋,我的少数人德语

章节摘录

  黑色的大轴  井不是窗户不是镜子。往井里看的时间太长了,就会经常往里看。爷爷的脸像从下面长上来似的挨着我的脸长起来了。他的嘴唇之间有水。  通过这眼井可以看见那个黑色的大轴如何在村子下面转动岁月。以前生病一直病到眼睛里的,而且有一只眼睛已经死亡的人都看到过这个轴。爷爷的脸是绿色的、沉重的。  死去的人转动着这个轴,如同在转动马拉的磨坊,为的是让我们也很快死去。然后我们就可以帮助他们转这个轴。死去的人越多,子越空旷,时间过去得就越快。  井沿如同一根由绿色的老鼠组成的皮管。爷爷发出轻声的叹息。一个青蛙跳到他的脸颊上。他的太阳穴画着细细的小圈跳到我的脸上,带来了他的头发,他的额头和他发出叹息的嘴唇。也把我的脸带到了井沿边。  爷爷的衣袖靠在我的手上。树木后面是僵硬的午间时光。树木中间有一阵颤抖但是没有风。午间的钟声在石子路上如同是用石头做成的。  妈妈站在门框里,头上冒着热气,喊吃饭了。爸爸穿过巷口,在沙子上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在树下放了一把锤子。我在石子路上追逐我的影子,从我的双腿的影子中捡起我的鞋。  爷爷用衣袖把我推过半开的厨房门。袖子很长,颜色深得像裤腿。在盘子的底上,透过芹菜的叶脉,我想看那个在村子的下面转动岁月的黑色的大轴。妈妈的嘴唇和下巴之间粘着一根变软的芹菜叶。她一边吸溜一边说:“今天村子里的狗叫起来发了疯似的。”爸爸用食指尖在盘边上捞起那只已经被淹死的蚂蚁。妈妈朝他的手指尖看去,对着自己说:“这是一颗胡椒籽儿。”爸爸把汤吸溜出一个漩涡,轻声说:“吉卜赛人进村了,他们来收板油、面粉和鸡蛋。”妈妈挤吧挤吧右眼。“还有孩子。”她说。爸爸不说了。  爷爷低下头,带着长长的深色裤腿和一只夹着一个勺子的赤脚,率先下到盘底。“那些吉卜赛人是埃及人,”他说,“他们必须流浪三十年,才能安静下来。”“然后他们就帮着旋转大轴。”我说,但是眼睛看着别处。爸爸把空盘子从面前推开,用舌头咂吧空洞的臼齿:“他们今天晚上演戏。”妈妈把爸爸的空盘子放在我的盘底上。  爷爷的脖子出了一圈汗。衬衣领子里面湿了,脏兮兮的。  窗户玻璃后面是女邻居的脸,看上去如在水下一般。莱尼的脸上有两道褶子,其中一道我熟悉,看上去就像一根线。  半年前,莱尼的爸爸也到村子下面去帮助旋转那个黑色的大轴了。爷爷在他最后的那个星期天,那是妈妈事后的说法,在午间钟声敲响前还去看望过他。  园子的上方是白色的杏子树,菜粉蝶翩翩飞过,爷爷走了,没有穿外套,尽管这是一个星期天。爷爷是穿着白衬衣走的。“免得我回来的时候黑糊糊的。”他说。  我在白色的杏子树下问爷爷,邻居是不是已经病到眼睛里,他是不是看见了井下的大轴。爷爷呆呆地点点头。  我那一时刻很想看那只眼睛。跟在爷爷星期天穿的鞋子后面两步远的地方,我问他:“带我去吧。”爷爷停住脚步:“莱尼周二的夜里生了一个孩子。如果想看孩子,就给她带束花去。”  我顺着我的裙子环顾了一下周围:院子里的生菜在犹犹豫豫地返青;洋葱的叶子从地里长了出来,如同一根根管子;芍药的叶子上方结出了褐色的花苞,有表皮覆盖,看上去如同一个个指节。爷爷在深色的裤腿上擦了擦。“我不去了,什么都没开呢。”我说,眼睛只盯着他的手。  爷爷把手举过头顶,把杏子树最下面的树枝拽了下来。我撇断两根树枝,枝子上的雪飞飞扬扬地落在我的裙子上。“一个是给病人的。”我说。爷爷的目光朝栅栏外望去。“如果你给他送花,就等于把他送进坟墓。”“他的病救不活了吗”,我站在草地里问。我跟在爷爷星期天穿的鞋子后面保持半步的距离。他的鞋底周围是开放的辣根花,气味苦涩,不适合送人。  “去看病人的时候,不能说病得救不活了,应当说病重。”爷爷半闭着眼说,“要记住。”  邻居躺在床上如同睡着了一般。他的嘴也被床单盖住了,床单很白,因为上浆硬邦邦的,如同房间的天花板。病人的额头浸满了水。死亡是潮湿的。  爷爷坐在床前的一把椅子上。他把星期天穿的鞋拖到椅子下面,然后问,声音听上去好像他也病了似的:“怎么样。”在提这个简短的问题时,他闭上了眼睛。  病人瞪着发灰的眼睛。我没有看见那眼井。“格里高,生活什么都不是,就是一大块儿脏。”病人的声音很大,简直是喊出来的。“年轻的时候,笨得像一根草秆儿。”他用发灰的眼睛看着莱尼。莱尼用双手捂住嘴,杏子树枝的雪花落在脸颊上。“闭嘴。”她喊叫道。她的脸年轻而枯萎。我的树枝在她的手上光秃秃的。这时莱尼把握着树枝的那只手从嘴上放下来。“医生告诉他不要想问题,不要说话。”她说。她自己都没有感觉到,就把另外一只空着的手也从嘴上放了下来。  爷爷把鞋子移到膝盖下,眼睛没有看莱尼,问道:“孩子怎么样。”莱尼回答:“还好。在长。”“长,长,长得像个虫子。”病人说。“等他长大以后,他会问,谁是他的父亲。那时你在孩子面前就像一头母牛。”爷爷把手插进裤子口袋,对着星期天穿的鞋子说:“没有爸爸他也会长大的。”“如果他问,我会告诉他,你爸爸是一个酒鬼,就知道和女人鬼混。”这话是莱尼说的。爷爷抬起头,两眼直视莱尼的眼睛。“人都有缺点,”他说,“有缺点的人就一定会犯错误。”  莱尼低头看着病人,脸颊和耳垂冲着我,说:“知道吧,鹳给我送来了一个小男孩儿,小弗兰茨。”莱尼的额头上有一个皱褶,如同一根线。“他在找爸爸。”莱尼把一只手放在我的脖子上。  爷爷从椅子上站起身,椅子发出嘎吱的声响。病人把一只脚从被单下伸出来,仿佛脚是透过天花板伸出来的。他的脚弓得很厉害,我从下面都能看见他的眼窝。  旁边的房间传出小弗兰茨的喊叫。这不是哭声,而是真真切切的喊叫,声音大得如同房间的隔墙。  莱尼这时站到了窗户玻璃后面。在额头上那两道皱纹之间,皮肤已经绷了有一年多了。

编辑推荐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作品集首次登陆中国  十部作品,震撼上市!  翻译阵容超级豪华,齐集全国著名的德语文学翻译家。  这是一场庄严的阅读仪式,还是一次华丽的黑色冒险?  米勒的语言具有无可匹敌的质感、奇幻以及穿透力,带你领略文字的“诗性与残酷美”。  本书是赫塔·米勒的文论和散文作品的合集。包括散文集《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赤足的二月》。  “说不出来的东西还是可以写下来。因为写作是一种沉默的行动,一种由脑至手的劳作。”  ——赫塔·米勒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赫塔·米勒以诗歌的精炼和散文的直白,描绘了无依无靠的人群的生活图景。”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  ○ 数字说无情也有情。清点数目是一个独立的动作过程,它不说明任何问题。但是它会得出一个数字。如果把这个数字说出来,那么它不过就是舌头和牙齿之间的一声声响。它不会撒谎,我说的是数字。这也是数字最糟糕的地方,它竟然不会撒谎。  ○我手拿一束百合花放在小腹前,看见有浅绿色的小蚜虫慢腾腾地在叶子上蠕动。百合的香味沾在了我的下巴上,如同在夜晚,太阳不再露面,人的脸庞只剩下闪亮的眼睛。他们知道,浓重的花香会流淌进死者的棺材。  ○闪电把它们的镰刀扔进草地中。雷声在火车上方滚过。树木在滴水,不停地滴,绿绿地滴。在它们的倒影中,在雨水中,它们的叶子淹死了。  ○世界躺在一个朋友的死亡上。像时光一样逝去的东西不会变成生命。  大地卧在脚下。我走在上面。  时光会有皱褶。我会变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读米勒的文字,总会让我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暗夜中被强光瞬间照见的亢奋情绪。那是一种怎样的亢奋,我不能恰当地用语言描述出来,但我知道,那是米勒一双深陷的眼眸始终传递给这个世界的——面对世间无穷变永远都不屈从的坚定与决绝。那眼神有一潭水的神力,能是一个人无论是身处巅峰还是沉于低谷,都能够将生发于生命之水的所有的漾动与波澜完好地归于宁静。

    我最早读到米勒的诗集《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是在她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大量引进她作品的时候,还为那本我深爱的诗集写下一篇类似读后感的小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是“做为一个肯于放下喧嚣的畅销小说而长久地捧读一本断行文字的阅读者来说,仅仅期望能够通过一次阅读,而获得一个或更多诗意的光芒和认知体系闪耀的无限璀璨徽茫的光耀,显然这是不理智的。”是的,直到现在,赫塔•米勒文字中那种熟悉又陌生的吸引依然强烈地占据着我的心。我在一种自然而然地倾其所有地竭力破译的渴望中,慌张并快乐。

    后来我又阅读了她的一系列散文集,如《镜中恶魔》、《国王鞠躬、国王杀人》和《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等,然后我意外地发现我爱上了这位罗马尼亚女作家,我爱她深沉的苦难,爱她果决的直面,更爱她无可遮蔽的灵魂……鲁迅先生说:“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我就想:诺奖颁奖礼上那张棱角分明、写满沧桑的女性面容,究竟葆有了怎样的哀痛与幸福呢?从什么时候起这些哀痛和幸福就已经成为她生命的一个部分?是在她那些被流放的日日夜夜里,还是在那个“我语无能”的疼疼惜惜中?

    也许作为中国的读者,只有在她的文字中捕摄了大量关于德国与罗马尼亚普通民众生活在柏林墙暗影下的苦痛场景,才会像我一样开始对她的作品倾注无尽的热爱。《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是她散文集中一篇独立文章的名字,在这里被选作散文集的书名,是具备了一定指向的。我知道它把所有的对故土对家园对和平的眷恋与热爱都具象到一颗仅仅能够达到一个人远离饥饿的热土豆之上,那种悲凉,那种痛彻,那种吁请已经包含了太多太多对战争对侵略对掠夺的痛斥以及对和美生活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在这里米勒用一位幸存者的话说出了自己的全部表达:“一颗土豆即便是在今天,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温馨得如同一张温暖的床。”

    米勒又何尝不是一位幸存者呢!可喜的是:罪恶的柏林墙最终轰然倒去了,人间也早早地换了天地,那些在战争中死难或幸存的人们终于可以让自己流离失所的灵魂枕着温暖安然入眠了……

    但是留给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烙印终究是永远无法抹去的,那么作为对既往时代的祭奠和对逝者的纪念,甚或是对忠实于自己的热爱与憎恶、出离与回归的迷离情怀的敬畏,米勒的文字也就具备了它所应有的社会价值。
  •   倘若,一只雄鹰没有快乐翱翔,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在地上爬行着是多么压抑的痛彻。

    或许,只有在你知道了米勒的经历之后,才会从她的文字中品尝到这种滋味,浓烈中的悠悠醉意,刺激着每个人最隐秘的神经末梢,让或许已经麻木的我们,不敢去面对此刻真实的疼痛。她也许不是在创作,而是在写着生活,那种压抑过之后的生活。忽然想起了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压抑是把困锁,让米勒从中绽放她的美丽。

    这本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相对来讲,一实一虚——《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由十六篇散文随笔组成,描述着真实的经历,品味着她某段时光的思维痕迹;《赤足的二月》由数十篇小说构成,用着诗般的语言,隐晦着镌刻着她记忆片段。前一部分是现实的记录影印,后一部分是回忆的提炼演绎,在这儿一实一虚的冲突之中,我们似乎能够更加清楚地看清她——是看清么?那种压抑、麻木、腐败的味道,通过她那历经锤炼的足够魔幻、荒诞、深沉的文字,纷纷为我们展现出来。在欣赏着诗般绚烂的同时,阴郁与压抑一同扑面而来,一时让我们措手不及。

    从这本书中,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其实对于米勒来讲,她的记忆其实一直就停留在某处,在那段黑暗的时期,这是她内心的枷锁,也是她最深刻的感受,因此在她的写作中“经历”也成为了她的武器。她反复的咀嚼、品味,并不是她走不出去,而是想要彻底的冲破这道枷锁,不管是自己还是要帮助他人。她是有着浓重的政治色彩和立场,她也曾经说过:“中国不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但是她的立场,并不是因为她是哪里的人,而是从内心的真实感觉而出,她只代表了她自己,她的立场也只是她自己,她自己对于民主、自由、人权的理解,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她对民主自由的希望与期盼,所以她在不停的用文字呐喊,敲打着对现实、专制与独裁的不满。否则她也不会在给中国读者的一封信写到:“对于我既往的全部作品,能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出版发行,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荣幸。我相信很多中国读者对西方文学的阅读和体验,会丰富他们的当下生活,甚至会使他们对人性的省察与对社会现实的感知,具有了‘另一种技巧’。但我宁肯你们把我视为您身旁的一个普通写作者,你们都可能是我诸多书中人物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以相似的姿势飞翔,也极可能以相同的姿势坠落。”我想,我们关于她与政治的纠葛不需要提升到什么民族大义——我们可以把她认为是另一个国家的鲁迅,另一个以笔为自己武器的作家,一个拥有着刚强的内心的女性。

    的确,对于读书的每个人你我来说,我们会不解,因为命运没有加于我们与她类似的生活经历,从而不能够体会这文中的肃杀冷淡对于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只能够看到其中意义的艰难与周折。或许换位思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那我们可以放慢脚步,去搜寻历史在她身上的痕迹,然后读她的书,体会着她赋予文字的内涵,在脑海之中勾勒出真实,抨击着我们已经被麻木的神经,从而产生内心的共鸣与感触——我们在压抑之中,将枷锁变成鞭笞,更勇猛的战斗,用着别样的方式去寻求自由与飞翔,。
  •   收入了人文社的赫塔米勒全集,非常好,有深度,我想这个时代更是需要赫塔米勒这一类的"发言人"。
  •   仅仅一句“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已经让我感动了很久
  •   赫塔是自己很喜欢的作家…这是她的散文集,很好看,封面和质量都很好。
  •   书的背景比较阴暗,年龄大一些的人,可以看看。语言直白朴实,罗马尼亚的过去比中国还要落后。
  •   纸张不错.翻译得也很优美.
  •   说实话。文章有些拗口。
    也许经历的不够多吧。把部分都没有看懂。
  •   对政治的天然厌恶
  •   政治色彩重
  •   听了别人的推荐买的书,最开始吸引我的,是这本书别致的名字
  •   同事让帮忙拍的,整套没凑全。
  •   别人推荐的..不过很喜欢
  •   刚收到,觉得封面很好看
  •   很好。3.8折绝对物超所值。
  •   这是我读过的赫塔.米勒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诗集《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要承认,我非常喜欢她的书名,象《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以及小说集《狐狸那时已是猎人》、《呼吸秋千》等等。她的书名总是令人充满想象,为男人、土豆、狐狸、秋千等具体的事物赋予一种抽象的含义,从而使它们变得扑朔迷离,放射出莫名的引力。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文化底蕴不够深,相对于诗集《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来说,我更愿意看这本散文集。但这并不代表我能读懂其中所有的深意。事实上,对我来说,要理解赫塔.米勒甚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需要排除一切干扰,非常专注地阅读她的文字,试图让自己的呼吸跟上她那跳跃的节奏,即使如此,在很多时候,还是感受到一种无能为力的困惑。

    在描述事物时,有的人只能看到很肤浅很表象的东西,比如我。而赫塔.米勒却能穿透具体的表象并从中抽离出来,进入一个更为广阔深邃的空间,在那个空间里,她可以象鸟一样自由地飞翔,她的羽翼洁白丰满,充满力量。你不一定能理解那个属于她的空间,因为它们距离我们太过遥远,然而你却依然能从她的文字里读到某种温度、气味和声音。它们是贴近自然的,有着冰冷的触觉,苦涩的味道,还有呼啸而过的风声留下的痕迹。

    毫无疑问,赫塔.米勒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不管是去趟菜市场,还是逛一逛路边小店,她总能让自己的大脑捕捉回一些异于常人的东西,然后用相当可观的篇幅去描绘一种姿态,这种姿态大多是孤独的。它们有些有主题或主角,有些没有,象是某一时刻从大脑皮层深处截取的一些思维片断。然而这些散乱的片断,却又带着一种莫名的诱惑力,在阅读时的感觉,好象是不小心闯入了她的头脑中,偷窥到一些本不该知道的东西,心里有小小的紧张和不安。

    在赫塔.米勒的文字中,你能充分感受到思维不受任何约束产生的力量,有时,她是桀骜犀利的;有时,她是天真浪漫的;有时,她是忧伤愁怅的;有时,她又是温婉细腻的。让我好奇的是她那天马行空自由驰骋的思维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在她的笔下,文字的组合对她来说就象小孩子扮家家酒一样随意自然,却又充满着创造力。

    这种感受,或许有点象我看《阿凡达》的感觉,是一种颠覆性的文字奇观。
  •   也许是因为阅历,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能体会她所表达的意思。。。。
  •   送人了..
  •   单单是书名就很引人入胜啦~
  •   非常好,推荐
  •   封面不太符合想象,其他很好
  •   大部分文章政治色彩较浓,不熟悉90年代的话读起来困难,但有几篇还不错。
  •   嘿嘿嘿。。。还没来得及阅读呢。纸张和包装看起来就感觉挺好的啦。。。相信内容也是不错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