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建筑论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家骥  页数:430  字数:4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建筑论》2003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初版后,在建筑界引起广泛关注。《中国建筑论》是第一部对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的形成、发展、衰亡作全面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理论巨著(近80万文字并配有60多幅彩图和400多幅黑白图),内容翔实、厚重。为更适应目前社会快节奏的现状,应读者要求,今将原著中大量汇集的名家之说,比较、评述,以及引证的例子删去,将分析、研究的方法保留,简化了过程,明确了结论;尽量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原书中研究所得的意旨和结构,浓缩、简化成这本《简明中国建筑论》。
著者张家骥以多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对建筑历史实践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客观存在的内在规律;从中国古代建筑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质这个关键点人手,从社会宗法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研究论证,找到了因“毁旧国,建新朝”的政治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与之相适应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殊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成为真正打开中国建筑历史圣殿之门的钥匙,从而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建筑史学界许多悬而未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多元地分析历史上典型建筑在设计实践中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方法,总结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法则,建立了系统的中国建筑的思想理论体系,使中国建筑真正从理论上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简明中国建筑论》著者博古通今,视野广阔且治学严谨。书中独具慧眼之论,随处可见;正本清源,明确界定之语,行文中多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严密的逻辑思维一以贯之;徒手绘制的钢笔画插图美轮美奂。这本著文如行云流水般的《简明中国建筑论》的出版,必将在理论上对建筑学、建筑史学的普及和深化起到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书可作为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专业的师生及建筑理论研究者的学术参考书,还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欲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建筑意匠和造园艺术、欲提高自身鉴赏水平的人们的有益读物。

作者简介

现代中国建筑与造园学理论家,建筑教育家、教授。曾参与筹建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和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建筑系,并任首届建筑系主任。作者向以治学严谨、睿智卓识等称于中国建筑界。长期以来潜心典籍,孜孜不倦比较中西文化,广征博览,先后出版了《中国造园史》、《中国造园论》、《园冶全释》、《中国园林艺术大辞典》等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何为建筑
第一节 建筑释名
第二节 人类与住所
第三节 生活与建筑
第四节 建筑与艺术
第五节 建筑与传统
第六节 建筑的定义
第二章 中国建筑的源流
第一节 木构梁架发展的源头
第二节 中国发展木构架的原因说
第三节 建新朝 毁旧国
第四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制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建筑生产方式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工官制度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匠役制
第三节 古代建筑生产与法式
第四节 木构梁架与生产方式
第五节 中国建筑生产方式的特质
第四章 中国建筑的名实与环境
第一节 堂
第二节 厅
第三节 楼
第四节 阁
第五节 斋
第六节 轩
第七节 榭
第八节 廊
第九节 亭
第五章 中国建筑的类型(一)
第一节 类型概说
第二节 中国建筑的性格问题
第三节 宫室与宫殿
第四节 寝与宅
第五节 道教与道教建筑
第六节 佛教与佛教建筑
第七节 塔
第八节 华表与坊表
第九节 台观与台榭
第十节 定点透视与散点透视
第六章 中国的建筑类型(二)
第一节 市与肆(行)
第二节 邸店与塌坊
第三节 酒店茶肆
第四节 瓦舍勾栏与戏园
第五节 学校
第六节 其他
第七章 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一)
第一节 建筑的空间构成
第二节 平面组合
第三节 立面组合
第四节 型体组合
第八章 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二)
第一节 群体组合
第二节 庭院组合模式
第三节 多进庭院住宅的空间组合
第四节 圆明园中的庭院组合
第五节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九章 中国的建筑结构与空间
第一节 博袱梁架
第二节 木构架的减柱与移柱
第三节 宋代标准柱网平面
第四节 建筑实例分析
第五节 减柱移柱的衰亡
第六节 减柱法的社会背景与作用
第七节 厅堂的结构与空间
第八节 草架的结构与空间
第十章 建筑装修和装饰
第一节 建筑装饰
第二节 建筑的外檐装修
第三节 建筑的内檐装修
第四节 家具陈设及其他
第十一章 中国建筑与儒学及五行风水
第一节 儒学与建筑学
第二节 儒家的学者与艺术家
第三节 阴阳五行与建筑
第四节 风水与建筑
第十二章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
第一节 什么是建筑艺术
第二节 建筑的生活美和艺术美
第三节 建筑艺术的定义
第四节 单体的建筑艺术
第五节 组群建筑艺术
第六节 建筑室内的空间艺术
附录
后记

编辑推荐

《简明中国建筑论》编辑推荐:《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编写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反映在主观方面受建筑考古式研究思想的影响,必然在内容上受考古遗存实物的局限,建筑类型很少,尤其在明清以前,主要是寺院、石窟寺和地下的陵园;客观方面在极“左”思想的制约下,无法揭示中国建筑的历史发展规律。《简明中国建筑论》针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历史局限性,客观揭示了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国古代建筑史》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度较小,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状况至今并无多大改变。而且由于中国的建筑学根植于缺乏辨证唯物史观的思想贫瘠的土壤里,所以成了不结果实的花朵,这是造成迄今为止,中国建筑无理论的主要原因。《简明中国建筑论》针对以上问题,从历史上建筑实践的各个方面着手,充分利用遗存实物和文献资料,解决了建筑历史自相矛盾的思想方法,及其具体的处理手法,对建筑师在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上提供借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简明中国建筑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与构造、功能与审美上的完美结合,以其物质技术与思想艺术的高度统一,鲜明的民族特点与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与世界它系建筑多采用石料以替代其原始之木构不同,中国古建筑始终保持木造结构。数千年来,中国古建筑“和缓的变迁”,“顺序的进展”,而且不受政治风暴的干扰和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真正去了解研究中国古建筑的是从中国营造学社开始,以梁思成、刘敦桢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通过对古代建筑遗构的艰辛调查和对古籍文献术书的考据,再弄清古代建筑形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极为珍贵的资料,为后人走进中国古建筑圣殿开辟了道路,为研究中国建筑者奠定了基础。但是,当时的研究重心落实在历史遗存的建筑上,研究者也多集中于遗构的微观研究。历史上遗存下来的建筑物,是当时人们生活的遗留实物,对研究建筑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任何一栋遗存建筑,不论考古学上的价值大小,对建筑史来说只是史料而非历史,建筑史就是要从其中具有典型性的史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中,揭示出中国建筑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1978年,《中国古代建筑史》出版。当时的情况是极“左”思想泛滥。《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编写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反映在主观方面受建筑考古式研究思想的影响,必然在内容上受考古遗存实物的局限,建筑类型很少,尤其在明清以前,主要是寺院、石窟寺和地下的陵园。建筑作为人不可缺少的物质生活资料,仅此不可能反映出古代社会生活的全貌。客观方面在极“左”思想的制约下,不可能以辨证唯物史观作编写的指导思想,当然也就无法去揭示中国建筑的历史发展规律。难以超脱按朝代的时序罗列和解释史料的窠臼,只能告诉人们历史上遗存的建筑有什么,是什么,却没有讲为什么。这样,中国古代建筑史,就成为已经逝去的,与现实生活无关紧要的历史常识。在教学中,这种状况至今并无多大改变。正是由于中国的建筑学根植于缺乏辨证唯物史观的思想贫瘠的土壤里,所以成了不结果实的花朵。基于以上原因,张家骥先生历时多年,于2003年出版了《中国建筑论》,以辩证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把握当代新科学的精神,多元分析历史上建筑实践中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但是由于该书内容过于庞杂,给读者阅读造成不便。《简明中国建筑论》是作者在《中国建筑论》基础上编写的“精简版”,其内容编撰方式充分考虑到读者受众人群的阅读需要,让读者在相对简单且通俗易懂的中国古建筑研究中获益良多。
  •   令人敬佩的建筑学家,您的中国建筑论太让人过瘾了,把中国几千年的建筑脉络理出如此清晰的纹路来!
  •   非常好的书。印刷清晰,纸张很好。内容很详实,理论深入浅出~不错~
  •   封皮和图片不一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