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春秋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任士英  页数:527  字数:5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国学热”方兴未艾的形势下,任士英教授主编的《学苑春秋——O世纪国学大师档案》一书,应时出版,值得庆贺。士英教授命我作序,我本该谢绝——人贵有自知之明,不具备写序的资格而厚颜为之,难免贻笑大方。但是,在与士英教授几番交谈之后,我还是斗胆应承了下来。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我尊敬士英教授和他的学术责任感。士英教授与我是相交多年的朋友,我敬重他对学术的敏感和执着。他慨然谈及《学苑春秋——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的编写宗旨:“向大众普及国学大师的有关知识,传承大师的精神和思想,弘扬大师的道德和文章,唤起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对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这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对愿意用心做这一工作的学者,我们应该表示感谢。其二,本书的内容与我的工作密切相关。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之后,我被任命为常务副院长,在学校领导和冯其庸院长的信任与支持之下,主持国学院的日常工作。转眼就是一年的光景,其中的酸甜苦辣,诚不足为外人道。我相信,对“国学”的体悟,是因人而异的。对我而言,它意味着深奥精妙的知识体系,背景各异的学术论争,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即以后者而言,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所做的一个节目中,现场曾经有人提问:“你对国学院学生毕业之后找工作的前景如何判断?”

内容概要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光明日报》开辟《国学》专栏,新浪网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国学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百度网联合举办“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网上评选活动……在人文精神缺失和民族文化亟待复兴的当下,“国学热”方兴未艾。《学苑春秋: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述及38位国学大师的行状与事功,尤重提炼和概括大师的治学理念、方法以及独特的思想价值观。旨在向大众普及国学有关知识,传承大师的精神和思想,弘扬大师的道德和文章,唤起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对文化的温情和敬意。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家洲教授认为,“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网上评选和《学苑春秋: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的编写,一为网络世界的开放式讨论,一为传统出版物,两者相得益彰,并列为2006年国学普及教育的两件盛事。

书籍目录

序言
前言
门秀三千士,名高四百州
俞樾
多变人生,短命才子
刘师培
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家
严复
维新领袖,新学先驱
康有为
独为神州惜大儒
王国维
传统中国的最后尊严
辜鸿铭
万流归宗的学林泰斗
梁启超
熔铸古今,会通中西
汤用彤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马一浮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熊十力
为文化续命的“天赋迂儒
陈寅恪
从国学传人到新史学大师
范文澜
不为乾嘉做殿军
陈垣
融会中西的文化智者
林语堂
文化旗手,学林巨匠
郭沫若
真情君子,独行学人
吴宓
牢笼百氏的大师
顾颉刚
汉语语言学之父
赵元任
真正的哲学家
金岳霖
最后的儒家
梁漱溟
推倒一时,开拓万古
廖平
“韦编三绝”的疯子
黄侃
有学问的革命家
章太炎
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鲁迅
除旧布新的急先锋
钱玄同
史料的搜讨者与传播者
罗振玉
大学之魂
蔡元培
最卓越的训诂学家
沈兼士
亦官亦学的国学旗手
傅斯年
博雅宏通第一人
柳诒徵
通贯古今的史学大师
吕思勉
文化巨子
张元济
终究一书生
胡适
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
冯友兰
一生为故国招魂
钱穆
做有生命的学问
牟宗三
文化昆仑
钱锺书
士林楷模
张岱年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在武昌期间,虽然罗振玉日常事务很多,但他并没放松自己喜欢的学术研究。在这期间,罗振玉结交了著名学者杨守敬并与其研讨金石目录之学。1901年末,罗振玉受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指派到日本考察教育。此次日本之行,罗振玉会见了日本贵族院议员伊泽和日本同文会副会长长冈。伊泽告诉罗振玉变法改革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不要照搬西方的模式,要以东方的道德为基础,用西方的物质文明来弥补不足。长冈建议大清朝廷允许东北独立当做变法的实验地,取得经验后再推行到全国。这实际上是日本想吞并东北三省的公然表达。凭罗振玉的精明,他不可能认识不到这个问题,但是在他的思想里一直认为中国的敌人是西方列强,而中日两国唇齿相依,要挽救中国,只有联合日本。这种观念成为他以后勾结日寇在东北复辟帝制的重要原因。回国后,罗振玉写成《扶桑两月记》。罗振玉把日本之行的考察结果原原本本地汇报给刘坤一、张之洞,并积极运作东北独立,遭到军机大臣荣禄的反对。考察归国后,罗振玉转任上海南洋公学东文科监督,1903年被聘为两粤教育顾问,创办江苏师范学堂并出任监督。1906年,罗振玉被推荐到刚成立的清王朝学部任参事厅行走,于是他停刊了已经办了8年多的《农学报》,辞去江苏师范学堂监督一职,于1907年携眷北上。罗振玉到学部的第一次议事就是关于是否要废国子监改为京师第一师范学校的问题。对此,罗振玉坚决反对,认为历代皆有国学,今各学未立,先废太学,于理未可。师范虽急,以京师之大,似不至于无他处可为立校之地。由于罗振玉的坚持,国子监得以保存下来。此外,罗振玉还建议自上而下建立图书馆以保存国学,并做发展教育的辅助。罗振玉以其精明和干练的办事能力,虽然位卑,但是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能够拥有发言权,甚至影响到主管教育的最高官员荣禄,这在一般人是无法做到的。1907年张之洞升任枢府兼管学部,在京师大学堂设经、法、文、理、农、工、商七科,罗振玉被任命为农科监督。

后记

清理和总结20世纪学术史,就好像20世纪时整理国故一样,是个有意义的课题。自然,对于20世纪学术史的清理和总结理应有多种方式。现在,我们呈现给大家的"国学大师档案"就是基于这一认识的一种尝试。"国学大师档案"选题的策划和创意,是河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张前进提出的。前进君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做事执著,有很强的事业心,也很懂得和作者打交道。他与我谊兼师友,乃属故旧,近年他为编辑出版经常往来于京津,我们见面的次数就多了。他提出按照当年我给他们讲述陈寅恪的篇幅和形式编写一本国学大师档案。他的这一想法很符合我的思路。多年来,我工作之余常以阅读大师学述、自传和学林忆往等自娱,本世纪初,还为当时在世的大师编辑过一套"名师讲义"(该丛书已由厦门的鹭江出版社出版发行,张岱年先生就是该丛书的作者之一)。这样,当前进君提出这一设想时,我们一拍即合。在工作过程中,他提出了很多具体和有价值的建议,本书中的人物图片也是他负责搜集的。和我一起完成本书的作者,都是在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家图书馆等机构供职的中青年学者,差不多是清一色的博士,有几位还是博士后研究人员。他们都学有所长,年富力强,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接受过较为严格的学术训练。有的作者,还和自己笔下的大师在学术上或师承上有种种的渊源。最可贵者,他们具有令人感动的团队意识,齐心协力,共襄此事。在稿件多次往还、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人表示出不耐烦,大家态度端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一起感受20世纪国学大师的学术魅力的同时,我们之间又增进和培养了深厚的学术情谊。这是我在这一工作过程中的一大收获,也感受颇深。在这里,我将各位同仁的简况和对本书的贡献略作交代。

编辑推荐

《学苑春秋: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对国学大师的描述,每人单独成篇。“档案”一词意在提炼和浓缩内容,述及大师的家世游学、师友往来、学业传承、治学经历及国学著述,尤重提炼和概括大师的治学精神、方法和特点,彰显大师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和人问情怀。抱憾传统学术之中衰和有志追慕前贤的读者,可用较短的时间领略大师的学识和风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苑春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国学在我国日渐衰退,为什么现在再也出不了大师,除了科学的分类越来越细致,是否有时代的原因。社会大环境使得人们越来越功利,一纸职称束缚住了大学教授。静下心来,细细品读38位国学大师的行状与事功,慢慢提炼和概括大师的治学理念、方法,学习他们独特的思想价值观。陈寅恪游学各国,却没有一个博士头衔,不为功名,而为治学。板凳要坐十年冷,甘于淡泊,耐得寂寞,方能治学。
  •   再看一看这些大师吧,现在的教育体制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这样的大师了,钱学森之问拷问教育者,更拷问着官僚,拷问着中华民族。
  •   曾在一书店看到此书,就很喜欢。当时嫌价格太高而没有买,第二次去时已没有了,后来在网上一直买不到。当当网真给力!
  •   很棒的一本书,值得大家来读
  •   是书以简略又不失深刻的笔墨,介绍了20世纪共38位国学大师的生平故事、治学精神及相关阅读书目推荐,又附上不少其他名家对38位大学者的客观评价,在当今国学一天比一天热的情况下,可以令吾等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断层记忆之人,可以管窥国学华丽庄严殿堂之一斑,实乃幸也!特推荐!
  •   中国的大师,大师已去,好多好多值得我们学习。
  •   建有引用这本书的就买了,书中介绍了每一位学者的生平、师承、成就、他人评价,后附推荐相关书目。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很难对其进行概括的.国学大师,也只是其中的一粒沙.呵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