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岂是哭来的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河南人民  作者:周舆  页数:247  字数:3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三国,是个大乱之世。但奇怪的是,自古至今几乎没人关注当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况,而只记得“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令后世无限向往的场景。自古以来,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乱,但乱得都不怎么精彩。汉初七国之乱,起得唐突,平得糊涂,景帝本来先怯了阵,最后却靠梁王不清不楚地把乱平了;西汉末年之乱,乱得有点意思,还出了一位旷世英主刘秀,但要论起其间的故事,却只有昆阳之战可圈可点;西晋八王之乱,乱得荒唐,王爷们只知胡杀乱砍,徒使晋室走向灭亡;北朝数百年,乱得黑暗,五胡蛮族把中国北方拉入地狱;隋末之乱,乱得无趣,瓦岗寨上的那些所谓英雄放到三国中也就是黄巾余党刘辟、龚都的货色,幸而他们最后遇到了李世民才上了层次;安史之乱,乱得惨烈,只造就了一个唐明皇被迫杀爱妃的悲惨“爱情”故事和张巡靠吃人肉死守睢阳的“壮举”;五代之乱,乱得乱七八糟,以至于司马光写史时连呼“乱之极矣”;北宋南宋之乱,乱得窝囊,最终华夏第一次全境沦陷于夷狄;元末之乱,乱得干瘪,最后虽然出了个朱元璋,却带着一身小农气息,故事并不精彩;明末之乱,乱得可悲,无能的官军让流寇成了气候,而成了气候的流寇却以杀人为乐、搜刮为能,落得江山让外族收拾。在这无数的动乱中,要说乱得稍微精彩者,那就是一头一尾了,即秦末之乱和清末之乱。秦末之乱,乱得不错,盗版六国一时复起,各路英雄纷纷涌现,可惜项羽、韩信这样的英雄都有点“二”,结果让刘邦这个“竖子”坐了江山,本来精彩无比的故事却虎头蛇尾、戛然而止。清末孙文之乱,乱出了新意,然而在炸弹开花、电报交驰的热兵器时代,拼的是实力,最后也没乱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佳话。两千年来,乱来乱去哪次都没有三国乱得美妙。三国之乱,乱得奇特,乱得变幻,乱得有章法,乱得有精神,乱得惊心动魄,乱得精彩无比,乱得博大精深,乱得让人流连忘返,乱得让人记忆犹新,真可谓越乱越美丽。那么,很多人不免奇怪,为什么三国之乱会乱得如此美丽?这当然是有原因的:一是,上流社会崇尚文化。黄巾之乱起,朝廷乃派资深大员镇抚各地,他们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社会声望。像董卓那样的文盲加流氓的野蛮军阀虽得逞于一时,却不免早早出局的下场。而主导未来历史的,是诗人政治家曹操,文人谋士苟或、苟攸、程昱、郭嘉、贾诩、徐庶、庞统、法正,文人政治家诸葛亮、鲁肃,文武双全的儒将周瑜、陆逊。历史上的张飞其实文武双全,书法不错,也善绘画。东吴大将吕蒙为了摘掉“吴下阿蒙”的文盲帽子而刻苦攻读,终被孙权刮目相看。陈寿在《先主传》上也特地为刘备写了一笔,说他15岁外出求学,拜当时儒学大师和大官僚卢植为师,并在那时与同学公孙瓒结下深厚的友谊。这当然不是等闲的一笔,一是告诉读者刘备不仅受过经学的洗礼,不仅是半个儒生,而且师出名门;二是刘备也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人脉资源,并非一无所有的白丁。事实上这两点比刘备那个可疑的宗亲身份还要重要,在起家之初要是没有公孙同学的鼎力相助,刘备未必可以成事。在这个战火纷纷的时代,能够涌现如此之多才智杰出的谋士就已经很不简单了,有趣的是三国时代还出了一大堆似乎与现实需要不相关的产品——诗人和文学家,其中最优秀者被称为“建安七子”,这还不包括老曹家的父子三人。可见,那时有修养有文化的社会名流始终占据着社会上层,并牢牢控制着社会风尚与历史走向。文人治国,儒将领兵,是那时的正道,也是三国时代如此曼妙的根本原因。曹操横槊赋诗,曹植七步成诗,诸葛亮好为“梁父吟”,钟繇开创“真书”字体,蔡邕的八分书被视为隶书的最高境界,周瑜精通乐律以至“曲有误,周郎顾”的谚语淬千古……直到三国后期,这种风格还继续保持,晋朝羊牯与吴国陆抗在襄阳对峙多年,两人礼尚往来、殷殷相惜,根本不像是你死我活的敌手,而像一对时常唱和的诗友。二是,世家大族主导社会。尽管桓、灵帝昏庸,但还轮不到草民来管,各路豪强恰恰因镇压黄巾而起,历史也最终证明未来是属于他们的。面对大动乱的局面,那时许多人口以宾客、部曲或半农奴的身份,投靠依附于世家大族或地方豪强势力。而日益膨胀的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也具有不小的政治独立性,对地方割据势力乃至朝廷也未必买账。在一个大动乱时代,这未必是一件坏事。中央集权政治虽然瓦解了,但各地的老百姓并不是散沙一盘,得以被豪强势力组织起来,如此可以有效抵抗流寇的骚扰以及野蛮民族的进犯。宋、明两朝,由于专制主义高度发展,任何民间组织和民间力量的发展都被视为非法,结果宋人面对女真入侵,明人面对流寇肆虐,老百姓陷于无组织状态而惨遭宰杀,终至亡国亡天下。在三国时代,由于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代替官府而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虽然被打成碎片,却没有被碾成粉末。人口虽然大量减少,但社会的文明成果却被较好地保留下来。人口从数量上减少了,但从质量上却没受到影响。如果衡量一下人才与人口的比例,事实上还有所提高。因此,由于世家大族的存在以及他们对优良政治资源和文明成果的保护,三国之乱并没有使社会陷入黑暗。这是三国时代,虽乱但乱得精彩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战乱之后社会很快得以安定并在西晋迅速恢复的原因。三是君臣关系宽松开明。由于崇尚文化和世家主导两个制约因素,最终立得住的群雄都具有较高的素质,何进、董卓、吕布那样的莽汉很早就被淘汰了。虽是乱世,但各个割据势力在政权组织方面都中规中矩,俨然和平之世的景象。同时,偏安一隅的各路群雄也没有大一统君主硬气的腰杆,因此对待臣下也比较开明宽松。而且那时似乎有一个双向选择机制,君择臣,臣亦择君,各路诸侯如果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灭亡就在旦夕之间,曹操、刘备和孙权的成功,首要原因就是他们在吸引和容纳人才方面做得最出色。大乱之局,对各路诸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汉室之所以被架空,就是因为丧失了统治能力,假如诸侯也没有这个能力,那为什么不能让位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曹魏江山才被司马氏所篡夺。曹家和夏侯家的后人太不成器,司马氏替他们扛着魏国江山不是一天两天了,等到曹爽想反击时都力不从心了。而东吴和西蜀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东吴不得不防着周瑜和陆逊功高震主,孙权为了限制周瑜势力的膨胀而忍痛将荆州借给了刘备,后来东吴又铲平了陆家和诸葛家;而刘备则在临终之时还在跟诸葛亮斗法,不仅遽然提拔李严以分诸葛亮的权势,同时还以刘禅可让位的话逼迫诸葛亮立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君权受到限制,臣下获得较大的活动空间。这也是三国历史佳话纷传、精彩备至的重要原因。四是有效抵御异族进犯。三国之时,西羌、东胡等落后民族也趁乱向中原进犯。但由于上述原因,中原文化并未失坠,各地政治也得以很快重组,各地所重新组织起来的军事力量甚至比过去的王朝军队还要强大。以至于在诸侯割据、三国分治时期,各路诸侯可有效抵御异族的进犯,甚至还趁势向外征伐,拓展了华夏版图。如魏武征乌丸,孔明平南蛮,东吴服南越、占台湾。相反,西晋的八王之乱使世家大族遭受重创,面对五胡入侵,中国北方无力抵抗,被彻底胡化,此中华之莫大悲剧。当留下了闻鸡起舞这一著名典故的祖逖发起北伐时,他率领的队伍不过是自己的部曲,而东晋朝廷在这时只充当了一个可笑的赞助商。三国之所以乱得精彩纷呈,文明没有倒退,最主要是原因是,崇尚文化,豪强独立,群雄开明,力挫蛮夷。其他之世,之所以乱得不够精彩,甚至陷入黑暗,关键在于做不到上述几条。做不到这几条,或被无赖刘邦笑到最后,或被五胡所乱,或被黄巢、李自成、张献忠那样的起义者所扰,或被外族所灭。故曰:三国之精彩特出,非为无因,乃历史之厚赐也。三国之乱,乱出了文化,乱出了血性,乱出了华夏民族的真性情,想不精彩,也难。

内容概要

本书是笔者多年研究三国的心得,写的虽然是刘备的奋斗史,但对三国历史也有全景式的描绘。特别是,重估和肯定了刘备的军事能力及其对建立蜀汉的主导地位,揭示了东吴借荆州的惊人真相,还原了诸葛亮的本来面目。

作者简介

周舆,原名孙光辉,当过军官、讲师、公务员,现供职于天津市某政府机关。喜欢游历,跑遍东南西北,喜欢阅读,藏书数千册,喜欢思考,书稿数百万字,喜欢有趣,最终定位于救赎与解脱。

书籍目录

楔子:三国英雄数刘备第一章:起兵涿郡  第一回:汉室宗亲  第二回:英雄之器  第三回:大树楼桑  第四回:求学缑氏  第五回:啸聚乡里  第六回:起兵涿郡  第七回:辗转青徐  第八回:何进惹祸  第九回:董卓进京  第十回:诸侯讨董第二章:逐鹿中原  第十一回:发迹平原  第十二回:驰援郯城  第十三回:坐领徐州  第十四回:征战广陵  第十五回:反主为客  第十六回:三人小沛  第十七回:托身许都  第十八回:三人徐州  第十九回:鏖兵官渡  第二十回:转战汝颍第三章:困顿荆州  第二十一回:蛰居荆襄  第二十二回:遗梦隆中  第二十三回:如鱼得水  第二十四回:南走江陵  第二十五回:兵败当阳  第二十六回:定计柴桑  第二十七回:助战赤壁  第二十八回:安身荆南  第二十九回:借取荆州  第三十回:陈兵拒吴第四章:梦断白帝  第三十一回:应邀人蜀  第三十二回:攻取成都  第三十三回:割让三郡  第三十四回:攻略汉中  第三十五回:兵临襄樊  第三十六回:痛失荆州  第三十七回:折戟夷陵  第三十八回:托孤永安  第三十九回:梦断祁山  第四十回:归去许都后记:仁义也能得天下?

章节摘录

作为开创一代帝业的蜀汉先主,刘备身上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没有哪个开国帝王像他那样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转战过那么多地方。而最具戏剧性的,莫过于他还拥有一个响当当的身份——皇叔。自然,“皇叔”这个身份是罗贯中硬塞给他的,历史上的刘备的确是汉室宗亲,但不是什么“皇叔”。一部《三国演义》是尊刘抑曹的,罗贯中为了美化刘备,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中让刘备与汉献帝攀了亲,说献帝让人“取宗族世谱查看”,发现刘备是景帝第十八代玄孙,比献帝还高出一辈,从此献帝就对刘备一口一个“皇叔”叫着。历史当然不是这么回事。从西汉景帝到东汉献帝,一共出了二十位皇帝,但在辈份上却只有十四代,献帝刘协其实是景帝刘启的第十四代玄孙。假如刘备是景帝的第十八代玄孙,那就比献帝刘协整整低了四辈。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三国时代就不会冒出一位对“皇叔”,而只能多了一位刘“玄孙”。这显然是罗贯中的疏漏,假账都做错了,刘备地下有知,鼻子肯定得气歪了。刘备不是皇叔,却是宗室。提起他的先祖,在西汉初年也很有名气,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过他,《汉书》则为他立有专传,此人就是汉景帝第九个儿子、汉武帝的弟弟刘胜。刘备这位先祖,曾被封到中山国(都城卢奴,位于今天河北省定县),做了四十三年的中山靖王。这个刘胜王爷,放到两汉四百多年历史中,也是独树一帜的人物。他是一个风流才子,诗文都写得非常漂亮。更与众不同的是,他做了藩王后,从不过问地方政事,只知饮酒作乐,吟诗作赋。他的同胞弟弟刘彭祖做了赵王,勤勉政事,这个刘胜竟然还看不过去,对赵国的国相说:“我这个哥哥不咋地呀,既然做了一国之君,就要像做国君的样子,怎么能每天辛辛苦苦地替臣下处理政事呢?你看我多好,每天就是听听音乐,看看舞蹈,抱抱美女,这才是人君之道呀!”(兄为王,专代吏治事。王者当日听音乐,御声色。)赵王闻听此言当即就火了,大骂道:“什么?他竞然倒打一耙说起我来了?他每天只知沉溺酒色,骄奢淫靡,把辅佐天子、安抚地方、抚恤百姓的使命抛到脑后,他还有脸说自己是藩王!”(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称为藩臣!)(事见于《史记?五宗世家》)除了喜欢舞文弄墨、耽于声色,真正让刘胜流芳百世的是他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光儿子就制造了一百二十多个,这个记录高悬于两汉四百多年历史而始终未被打破,事实上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由于刘胜的贡献,他所开创的“中山刘氏”成为汉代各宗室中繁衍最快、支系最多、宗族最大、后裔人口最兴旺的一支。早在西汉中期,中山刘氏即以宗室人丁兴旺著称于世;晋唐以后,部分中山刘氏迁移到东南地区,继续繁衍壮大,以至今天东南地区的刘氏及海外刘氏,大都自称是中山刘氏的后裔。如此看来,刘备这位三国英雄出自刘胜这一支,并不是偶然的。换句话说,在枝繁叶茂的中山刘氏诞生一位大英雄,从概率上看也是成立的。在刘胜众多的儿子中,有一位叫刘贞的,被封到幽州涿郡做了陆城侯,成为涿郡这一支刘姓的先祖,刘备就是他的后裔。那时做个王侯,在享受歌舞和美女之外,也得向皇室尽些义务。他们除了要向朝廷象征性地贡献当地特产,还要交纳一定数量的“酎金”。在汉朝,每年八月秋收已毕新酒酿成时,皇帝要在宗庙举行大祭,饮酒祭祀天地祖先并与万民同乐,此举称为“天子饮酎”(酎,音“咒”,意为醇酒)。遇到这样的大事,同为刘室子孙的各路王侯也不能闲着,也要表示表示,要向朝廷贡献黄金助祭,称为“酎金”。在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的八月,陆城侯刘贞像往年那样按照规定交上了酎金,不想却大祸临头。那一年,汉武帝正在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严打”,少府(皇室财务总监)查出竟然有一百零六个侯爷送来的酎金不是成色不足,就是缺斤短两。汉武帝一听雷霆大怒,立即下旨将这些侯爷削爵为民。这就是西汉历史上著名的“酎金失侯”事件。而刘贞作为这一百零六个倒霉侯爷之一,此后便落户在涿县,做起了老百姓。其实,“酎金失侯”是汉武帝蓄意制造的一起冤假错案。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没替汉武帝隐瞒,原原本本描述了这件事的始末。原来在。这一年,齐国的国相卜式给汉武帝上了一道奏书,请求朝廷派兵征伐南越,而他愿意为这个伟大事业奋斗终生。汉武帝被这个爱国青年的言语深深打动了,于是龙颜大悦,立即赏他做了关内侯,并赐黄金六十斤、良田十顷,同时还把这个决定昭告天下。汉武帝本以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天下的王公贵族肯定会摩拳擦掌、纷纷响应,为他的伐越计划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没想到王侯们一个个都装聋作哑,竞无一人响应。汉武帝龙颜大怒,本来早就看王侯们不顺眼了,这一次更觉得不能再留着他们了,于是决意继承景帝遗志,把削藩进行到底。为了治他们的罪,他令少府严加审核酎金,结果,少府不辱使命,还真的发现酎金都不合格,于是,一百零六名可怜的爵爷,因“莫须有”的罪名一夜之间都丢了爵位,沦为平民。眨眼之间,从西汉就到了东汉末年,刘贞这一支在涿县踏踏实实、平平安安地生息繁衍了几百年,但由于家道败落,与草民无异,家谱也早早中断了。《三国演义》里说刘家到了刘备的祖、父两代才走下坡,而之前是代代封侯。其实,罗贯中正好把话说反了。自刘贞被贬为民以后,其后代无爵可承,没有特殊功勋又哪里有机会复爵或新封?刘家自刘贞后代代为民,但到了刘备的祖、父两代却有了起色。刘备的祖父刘雄举了孝廉,在兖州东郡的范县做过县令;刘备的父亲刘弘也做过官,正史未载官名,看来最多是不值一提的县尉、县丞之类。陈寿在《先主传》里说“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但实际上在刘备之前也不过祖、父两代人做过官,“世仕”这两个字用得有些夸张。可见,陈寿对刘备真是厚爱有加,在任何细微处也不放过渲染的机会。刘备(字玄德),在家境好转的时候,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出生了。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刘家的家底还没有攒多厚,刘备的父亲刘弘却早早死去,刘家又沦为赤贫。但毕竟刘家“曾经阔过”,而且刘备幼年也经历过中兴局面,他少有大志以及好“声、犬、马”(偏偏无色)的爱好,也事出有因。假如东汉时代参加工作也要写履历的话,那么刘备一定得这样写——出身:干部家庭。肯定不会写“贫下中农”、“城市贫民”或“小手工业者”。总之,少年时代的刘备应该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作为穷苦读书人的张角,仅仅是引出主角的龙套,真正的主角跟他们是不一样的。张角做的是“破”的工作,他们一开始就没想过如何“立”,他们的“苍天当立”立得其实非常可笑。而曹操、袁绍、刘备、孙坚这样的人物,一出场就是世家子弟或官宦子弟,他们在原有的社会结构中可以获得晋身之阶,他们跟这个社会没仇,他们不是带着仇恨走进历史的,历史需要由他们来完成“立”的工作。在其他乱世,历史之所以陷入黑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那时蹦跶的都是张角之流的人物,其集大成者就是明末的闯、献二人,而没有真正的英雄出现。与闯、献相比,外来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多尔衮倒更像英雄,而他们的子孙也更像世家子弟,当时的天下不交给他们还能交给谁呢?

后记

刘备的江山,不是哭来的,而是依靠仁义得来的。孔融知道他的仁义,危难时向他求救;陶谦知道他的仁义,将徐州拱手相让;曹操和袁绍知道他的仁义,待为上宾,委以重任;刘表知道他的仁义,没有不收留的理由;孙权知道他的仁义,偌大的荆州说借就借;刘璋知道他的仁义,不计血本,邀他入蜀;刺客知道他的仁义,没有下手,输诚而去;老百姓知道他的仁义,舍命相随,生死与共;将领们知道他的仁义,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在历史上,守成之君,有行仁义的,但靠仁义创业的,不多,刘备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仁义,不是刻意为之,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人对世的宽容和不忍。手握杀伐之权的人,如果具有一颗不忍之心,就完全可以用仁义二字来称赞他了。仁义的人,也不是不能做狠事,关键要看怎么去做,是不是尽量仁义为怀。刘备从刘璋手里拿过西蜀,此举未必就是不仁不义,关键是看他到底怎么拿的。在取西蜀的过程中,刘备对得起“仁义”二字。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次治乱循环,给老百姓带来的徒然是苦难。在这个前提下,有着一颗仁慈之心的刘备,在当时被老百姓视为救星,在后世则被当做仁义之君,这的确令人深思。2008年12月

编辑推荐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与家底雄厚的曹操以及继承父兄基业的孙权相比,刘备打天下是最不容易的,他能够在那个群雄纷起的时代打出一片天地,不是靠那个可疑的汉室宗亲的名头,而是靠自己“折而不挠”的艰苦努力。 刘备无疑创造了一个草根打天下的神话。三国历史如果以刘备的视角来写,也许最能得三国之味,因为从刘备身上,我们更能体验到凭借一己之力打出属于自己天下的那份豪情以及三国时代特有的变幻与神奇。 那么,刘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以怎样的身份和准备走进那个即将到来的乱世之中呢?他究竟抓住怎样的机会,创造出一翻惊天动地的伟业呢?请跟随作者的笔,走入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去细细品味先主刘备创业的艰辛历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江山岂是哭来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鼓励下
  •   有些内容有失偏颇,一家之言,但是觉得还是启发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