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与周扬的恩怨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桂欣  页数:354  字数:28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丁玲当红军,奔赴前线,一路写作不辍;周扬读了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流过眼泪;毛泽东书写《临江仙》词赠丁玲;宗教和政治权力结合就一定是祸害;周扬借反右派之势,先把丁玲打成大右派;在打倒丁玲的同时打倒了冯雪峰;丁玲晚年陷入怪圈之谜;丁玲与毛泽东关系始末……    中国自“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发展历程,宗派的形成及其对革命文学事业乃至于整个革命事业的消极作用,或曰负面影响,最初表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左联时期”。其实,在“左联”成立以前,就已经有了宗派。那时候,创造社,后来还有太阳社,他们联合在一起,围攻鲁迅先生,就是宗派主义作崇的最初表现,也就是所谓滥觞。

作者简介

杨桂欣(原为馨),男,1935年9月生于湖南攸县农村,汉族。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央教育部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与丁玲共事多年。主要著作有《丁玲评传》(重庆出版社)和《我所接触的暮年丁玲》(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等。

书籍目录

一  经历各异,殊途同归 二  “左联”初期的战友情谊 三  延安岁月互相支持   1.丁玲早于周扬到达陕北并筹建中国文艺协会  2.丁玲当红军,奔赴前线,一路写作不辍  3.毛泽东书写《临江仙》词赠丁玲,丁玲编写《红军长征记》  4.丁玲组建并率领“西北战地服务团”,奔赴抗日前线  5.周扬寄希望地丁玲等等创办的《战地》  6.“鲁艺”院长周扬大力支持丁玲主编《解放日报》文艺栏  ……四  丁玲和周扬在解放战争中 五  怎么打出一个“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 六  丁玲的申辩 七  张际春为组长的调查小组 八  周扬借反右派斗争之势…… 九  以张际春为组长,专门复查丁玲的历史 十  《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和《文艺报》的“再批判”专栏 十一  丁玲主动去北大荒劳动改造,中宣部开具的“介绍信” 十二  周扬笑谈历史功过和丁玲的反驳 十三  中共中央批准发出《关于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 十四  历史结论问题给丁玲造成的痛苦和党给她的最大幸福——谈丁玲《党给了我新的生命》 后记 驳所谓的周扬执行“阳谋”论 附录   丁玲同志生平   周扬同志生平   一、拨乱反正的历史结论必须坚持   二、丁玲晚年陷入怪圈之谜/张永泉   三、丁玲与毛泽东关系始末   四、丁玲生平大事记

章节摘录

书摘丁玲比周扬大三岁,生于1904年10月12日;周扬生于1907年11月7日,这是温济泽根据周扬的家谱订正的。丁玲是湖南省临澧县人,周扬是湖南省益阳县人。临澧和益阳都在湖南省的西北部,丁玲和周扬甚至可以称作“小老乡”。尽管如此,假设她和他都是贫苦的农家子女,很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其命运大抵会是这样:前者—辈子围着锅台转,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妇,传宗接代的产婆,足不出户是她的生活常规,根本不可能领受伟大的“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从而成为新时代的新女性;后者嘛,背向青天面朝黄土,终年劳碌而难得温饱,哪有机会跑到长沙和上海等地上学读书,甚至闯荡到日本国去寻找已经到了那里的入党介绍人,以求恢复自己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组织关系。    破落的地主阶级家庭,有如鼓倒架不倒,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出身于这种家庭的丁玲和周扬,都能够从小就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阅读的方便,为他们尔后闯荡世界,参加革命,举步文坛,创造了起码的条件。进入青年阶段之始,丁玲靠着寡母当小学教员的薪水,供她上了长沙市的周南女子中学——这是一所私立的中等学校,学费比较贵;周扬则靠岳丈家的帮助,到长沙读中学的时候,竟由发妻吴女士“陪读”。在婚姻大事上,周扬比丁玲幸运得多。丁玲刚刚呱呱坠地,外祖母、住在常德县城的余太守夫人便包办了她的婚姻,把她许给了她的表哥当媳妇。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乳名小菡,“丁玲”是她1922年进入上海平民女校之后,在废姓改名的思潮中自己取的姓名,第一次对外使用是1925年春末,她在北京找不到职业,写信向鲁迅先生求助。鲁迅先生收读此信时,正好有一个名叫荆有麟的人在他身边,此人是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的编辑,他认为从丁玲此信的笔迹看,是沈从文写的。鲁迅先生生气了,认为男人冒用女人的名字给他写信,便决定不予理睬。到了1927年,丁玲发表小说处女作《梦珂》的时候,用的就是“丁玲”署名,从此,丁玲便成了她终生的姓名,很多人都不知道或不大在意她的原名。    周扬原名周运宜,字起应。他的名字似乎不像“丁玲”那样有故事。    丁玲在长沙周南女子中学读书的时候,由于校方无理解聘进步教员陈启民(湖南第一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等,和一些同学以退学表示抗议,于1921年暑假过后转校到岳云中学。岳云中学男女学生兼收,这在湖南当时的教育界是一个创举。1921年寒假,丁玲回到母亲任教的常德县城,邂逅了在“五·四”运动中引导她的头面人物、桃源女子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主席王剑虹。王剑虹是从上海来常德走亲戚的。她约丁玲去上海,说陈独秀和李达等著名共产党人要创办平民女校,半工半读,将来可以从事革命工作和妇女运动。而王剑虹认识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女士。王会悟可不简单咧,中国共产党开成立大会的时候,她参与了会务工作,当特务发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开成立大会,便捣乱破坏,是王会悟女士跑到嘉兴南湖,租了一条大船,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得以顺利进行。王剑虹和王会悟已经成了好朋友,还在上海《妇女之声》杂志上发表了文章。丁玲听了,怦然心动,跃跃欲试,不在乎即将到手的岳云中学的毕业文凭。    母亲蒋慕唐先生,原名余曼贞,是余太守最小的女儿,备受宠爱,从小便享有读书识字、写诗填词和自由阅读的权利。曾经随母亲和兄姊到父亲在云南楚雄、普洱等地的任所长住过,见多识广。女儿丁玲不足四周岁的时候,即1908年的春天,丁玲的父亲、余曼贞的夫君蒋保黔只有32岁就早逝了!同年秋天,遗腹的胎儿出生,竟是个儿子!余曼贞为撑起蒋家的门户,干脆改姓夫君的姓,名胜眉,字慕唐,表明她决心胜过须眉男子,羡慕唐朝妇女能同男子一样干大事情。她给儿子起名大,给女儿改名为伟。儿女都是蒋家的宗字辈,平常就把宗字省掉,一女一儿,伟而大之。1918年,儿子蒋大因感冒引发肺炎,她工作太忙,误了儿子的治疗,结果撒手人寰。蒋慕唐半生当中遭受了丧夫丧子两大打击,几乎垮了下去。只因为还有个女儿,她才挺了过来。儿子夭殇的时候,她的一个瞎眼姐姐,赶来痛哭道:“要是冰之死了还好一点,怎么会是大死了呢!?”那时候,丁玲正站在这位瞎子姨妈面前,哭得泪人一个,蒋慕唐先生忙把女儿揽入怀里,哭喊着:“怎么能死呢!也是我身上的一块肉咧……”    丁玲早就想解除同表哥的婚约。外祖母余太守夫人虽然过世十多年了,但她老人家的包办婚姻仍旧是有效的。丁玲之所以产生解除婚约的念头,主要是因为三舅父——未来的公公,已经由维新派头面人物变成了劣绅、恶霸,他在外面的作为,丁玲知道得不很多,但她从小寄居在他家,看见他虐待丫环的丑行,有一次竞把丫环们关在屋里,命令她们只穿一条小裤衩,任由他鞭打,最后,竞把丫环轰到堂屋里过夜!丫环们冻得发抖。小小年纪的丁玲,只得冒着风险给丫环们送衣服。更有甚者,他还强奸过丫环。一个丫环被他弄得怀孕了,他竟把人家轰走了事!而她未来的婆婆——三舅妈,则是个王熙凤式的恶婆娘。小时候,住在他们家,这位三舅妈经常指桑骂槐,借骂猫狗以骂人,发泄她对丁玲母女的不满。    趁着去上海上学的机会,一定要解除同表哥的婚约!丁玲约表哥一起去向三舅父三舅母说,以为这样容易达到目的。不料,表哥忸忸怩怩,一声不吭,使丁玲认为他不像个男子汉,更加坚定了她解除婚约的决心。P1-4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丁玲与周扬的恩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我非常想了解丁玲与周扬之间的恩怨,竟出版有这样的书,太好了,看完后觉得这本书真有价值,希望关心所有这两人的的人都来读一下。
  •   不仅是政治的恩怨,而且是男人和女人的恩怨,奈何?
  •   老妈说还行
  •   两位的恩怨到临终也未了,可见其内中的复杂是外人无法想象的.
  •   有意思,可一读
  •   周的人品太差了!向丁玲致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