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物典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振裕 编  页数:512  

前言

湖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切实抓好全省文物的保护、利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文物资源大省向文物工作强省跨越,以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遗产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前进的步伐,紧紧抓住各个发展阶段的战略机遇,大胆探索、奋力拼搏,克难攻坚、迎难而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文化遗产事业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文物法制建设成绩显著。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之后,我省于1985年审议公布了《湖北省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并于1993年进行了修订。为贯彻落实200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5年湖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2007年湖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又专门审议通过了《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的决议》。文物资源调查建档和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成效明显。在1981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基础上,2002年编辑出版了《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扎实推进,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确认登记、代码编制顺利完成。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2007年我省启动了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安全保障机制初步建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的安防、消防设施建设和技术防护手段得到加强。文物队伍建设势头良好,建立了有效的人才培训模式,全省文物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都有了很大改善。文物科技水平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省博物馆研究的古代饱水漆木器脱水、加固、定型技术获全国科技进步奖,并广泛运用到国内大量漆木器保护中。全国文物系统首批行业科研基地——漆木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在我省挂牌成立。行业信息化建设有了新成绩,湖北作为全国“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试点省份之一,馆藏珍贵文物现有家底基本摸清,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存储的馆藏文物数据库动态管理系统。

内容概要

湖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切实抓好全省文物的保护、利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文物资源大省向文物工作强省跨越,以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遗产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前进的步伐,紧紧抓住各个发展阶段的战略机遇,大胆探索、奋力拼搏,克难攻坚、迎难而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

书籍目录

遗迹  一 古代遗迹    (一)遗址    (二)城址    (三)墓葬    (四)建筑    (五)石刻、石窟、造像    (六)其他遗迹  二 近现代遗迹    (一)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    (二)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三)名人故居    (四)名人及烈士墓    (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建筑遗物  一 玉石器    (一)石器    (一)玉器  二 陶瓷器    (一)陶器    (二)陶瓷器  三 青铜器  四 漆、木、竹器    (一)漆器    (二)木器    (三)竹器    (四)简牍  五 其他质地器    (一)金器    (二)银器    (三)铁器    (四)丝麻织品  六 书画    (一)书法    (二)绘画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九道河遗址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枝城九道河杨家祠堂对面山南麓的寒武系石灰岩洞穴中。洞穴底高出河床约20米,依河得名。1986年发现,先后进行3次发掘。洞内堆积厚3~5米,分为四层,文化遗物出自第三层的红褐色黏土中。石制品比较粗大,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和刮削器四类,原料以石英岩为主,少数燧石,加工方法均为锤击法。器形简单,制作粗糙。动物化石主要有豪猪、熊、中国鬣狗、东方剑齿象、犀、巨貘、鹿、麂、猪等11种,属“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约20万-30万年。是石龙头文化的一个新地点。樟脑洞遗址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房县樟脑河左岸的洞穴内,洞依河得名。洞底距河水面约10米。1986年发现。洞内堆积分五层,其中1~3层发现动物化石和石器。石制品近2000件,原料主要为砂岩、泥岩、黑色硅质岩、脉石英,石器类型主要为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砍砸器多以交互打击法加工。刮削器量多,加工方法有正向加工、反向加工、交互加工、错向加工等。尖状器数量少,但加工精细,分为扁尖和厚尖状器两种。共生的动物化石主要有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犀、貘、牛亚科、鹿、麂、羊亚科,属更新世晚期南方常见的“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该遗址的石器特征具有我国华南和华北旧石器的许多共性,为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南北文化的联系提供了重要资料。1992年列为湖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后记

本书由陈振裕先生任主编。编写实行分工负责制。石器时代由孟华平先生负责;商周时代由张昌平先生负责;秦汉时代由陈振裕先生负责;魏晋南北朝至清代由黄义军女士负责,翁蓓女士为这部分做了插图等协助工作;古代建筑与近现代遗迹由吴晓先生负责;古代字画由张少山先生负责。参加撰写的还有刘彦、黄成木、王瑞敏、王军卿、刘辑等。谢辉女士帮助打印了本书部分稿件。本书的照片,分别由潘炳元、郝勤建、余乐和金陵先生提供。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张昌平先生负责文稿的统筹编目、统-体例、资料审核以及组织协调等工作。最后,由陈振裕先生审阅定稿。在本书的编写中,得到许多同仁的支持。湖北人民出版社的领导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编辑人员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以谢忱。湖北省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非常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本书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诚挚地请读者指正。

编辑推荐

《湖北文物典》是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湖北文物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