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历史文化读本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湖北人民  作者:魏昌  页数:225  
Tag标签:无  

前言

  “荆楚文化”的概念,现在正在深入人心。  什么是荆楚文化?荆,是指牡荆,楚,是指灌木。古代用荆楚一词,意为荒芜之地。所以先秦时把荆楚一带的文化视为蛮夷文化。  楚,既是民族概念,又是国家概念,也是地域概念。楚国是先秦时期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历时800余年。荆楚文化绵延的时间,前从远古,后至现代,历史悠久。我们在研究荆楚文化时,要把握楚文化是重点、是源头。  据太史公司马迁考证,“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楚人系华夏族的一支,夏商之际,中原地区斗争激烈,祝融部落的一支被迫南徙,开始在今河南淅川、丹水地区,后推进到荆山一带,和当地土著居民相融合,始有荆蛮之称。周成王时,封鬻熊之后熊绎于楚蛮,才有见于正史的“楚”作为正式国号和族名出现。从周初到战国时期,中原人移居荆楚,带来了中原文化,又和当地居民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楚文化。楚人不仅物质文明居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首,而且精神文明至今仍启迪着人们的心扉。  楚文化的主要构成可概括为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及屈骚文学。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最先进的青铜冶铸出自楚国;最早的铁器在楚国;先秦金币、银币无一不是楚币。哲学有老庄,文学有屈骚,戏剧的鼻祖是楚人优孟,养由基是楚国著名的神箭手,楚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超凡脱俗,楚发扬古乐“八音”是指金、木、土、石、丝、竹、革、匏。楚国的编钟乐舞水平之高,举世公认。在政体创新上,楚人最早在今湖北荆门设立县制,将其列为一级行政区划,改变了贵族分封制度,进而引发了军事、土地、赋税改革。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楚人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果,老庄哲学、屈骚宋赋也都开中华相关人文之先河。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300年间,东西文化竞相争辉。我们完全可以把楚文化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化并列为世界文明的代表。据专家作比较研究后认为:楚国的青铜冶炼、铸铁、丝绸、漆器早于古希腊,许多科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在音乐艺术方面楚人也在古希腊人之上。在哲学方面,二者各有所长。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根基在老子和庄子,老子和庄子都是楚国人。1993年,湖北荆门出土的竹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种,受到国际汉学界的高度关注。在国家政体建设、货币制度方面,楚国则比古希腊更为完善。航海古希腊在前,车运楚人在先。古希腊人在理论科学、造船航海、体育竞技、写实艺术、建筑技术等方面要比楚人擅长。专家学者得出结论说,楚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从不同方向登上了世界古文明的光辉殿堂。

内容概要

楚国是我国先秦时期历史悠久、国祚绵长、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古国之一。
楚人创造并积淀下来的文化,今称之为楚文化或荆楚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是华夏文化在南方的分支,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书力求在查阅有关古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阅读近当代的考古发掘资料和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撰写成一本历史线索清晰、文化内容精要的介绍楚国历史文化方面的通俗读物,以方便青年朋友和广大社会读者的阅读,大致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本书共十二讲,包括历史和文化两部分(当然这两部分是不可分开的,是相互融合贯通的),两者并重。前者主要述史,计八讲,从楚族渊源述起,按时间顺序,楚国的建立、崛起、争霸、称霸、鼎盛、逐步衰落直至灭亡,一目了然。楚国长达八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建国后至春秋前期出现过一个盛世,即武文成庄诸代一百多年时期。楚庄王以后,由盛而衰,至公元前506年吴人人郢,几乎亡国;然自楚昭王“迁郢于都,而改纪其政
”后,历昭、惠两代接受教训、励精图治,楚国重又复兴,经楚悼王任吴起变法,又迎来了楚国历史上第二个盛世,即宣、威四十年和怀王前期半个世纪左右。楚国的灭亡是楚国统治者自己酿成的。正由于自己的腐朽无能,对外策略又累累失误,才导致自己走投无路,终不可避免地亡于朝气勃勃的秦王政之手。然而,以楚人为主体的人民大众,则高举“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旗帜,经数年的浴血奋战,终又结束了暴秦的统治,建立起了新生的政权——楚及汉王朝。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所以楚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永垂史帛的。
后者文化部分,计四讲。章次虽少,却涉及楚国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制度文化与风俗文化诸多方面内容,篇幅当稍多于前者。王生铁同志说:“荆楚文化的底蕴十分丰厚,归纳起来可称为‘六大支柱’、‘
五种精神’。”(《论荆楚文化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此实乃一言中的,高度地概括了楚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已成为众多的研究者和广大读者的共识。本书在这方面,也按此要求,作了比较系统全面而又简要的介绍,以求突出楚文化的博大精深内涵,彰显其独特魅力与价值所在。
本书是供广大社会读者阅读的通俗读物,故采取一般流行的观点与说法,力求达到科学性、规范性、可读性的统一和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由于著者精力不够,水平有限,这些要求显然是难以达到的,故只能勉为其难了,尚请广大读者体谅。

作者简介

魏昌,男,1935年生,江西省南昌市人(祖籍江西玉山)。湖北长江大学殳学教授。出版著作有《楚川简史》(主编)、《中国通史简明教程》(主编)、《楚国史》、《楚学札记》等。发表论文、随笔百余篇。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导言
第一讲 楚族的渊源与建国
一、楚族的祖先
二、楚族的兴起
三、楚国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讲 楚国的崛起
一、熊通称王(楚武王)及其在江汉地区的开拓
二、楚文王“始都郢”与“始通上国”
第三讲 楚国的辉煌霸业
一、楚成王逐鹿中原
二、楚穆王继续北上争霸
三、楚庄王立威定霸
第四讲 楚晋相持
一、楚、晋的继续角逐
二、宋西门之盟
三、鄢陵之战与宋蒙门之盟
第五讲 楚吴抗衡
一、楚、吴的激烈争夺
二、吴人入郢
三、楚昭、惠王复兴
第六讲 吴起变法
一、楚国变法的社会背景
二、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成效
三、吴起变法的失败及其教训
第七讲 楚国的继续发展与强大
一、楚宣、威王时期楚国的强盛
二、楚国疆域的辽阔与各民族的融合
第八讲 楚国的逐步衰落与败亡
一、楚怀王内政与外交的失措
二、楚顷襄王前期各国争夺形势的复杂化与楚失鄢、郢
三、伟大的爱国诗人与政治革新者屈原自沉
四、楚徙都陈、寿春与春申君黄歇遇害
五、秦、楚大战及楚国的败亡
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第九讲 楚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
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商业与货币
四、科学技术
第十讲 楚国宗教与哲学
一、楚人的原始宗教与图腾崇拜
二、崇尚巫鬼之风与观射父的宗教思想
三、鬻子思想
四、民本思想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五、老子哲学
六、庄子哲学
七、屈原思想
八、农家许行思想
第十一讲 楚国文学与艺术
一、神话传说
二、文字与书法艺术
三、诗歌
四、散文
五、音乐与舞蹈
六、绘画与雕刻
第十二讲 楚国社会制度与风俗
一、社会制度
二、风俗
后记

章节摘录

  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楚熊仪若敖二十年),申侯联合邯与犬戎等部攻周,破镐京(今陕西西安市境),杀幽王,西周亡。次年,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境),史称东周。东周包括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前221年)两个时期。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周王朝从此更加衰落,辖地仅剩下城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豫西一隅之地。与此同时,各地邦国林立,“诸侯强并弱”(《史记·周本纪》),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挟天子以令诸侯”(《战国策·秦策一》),展开争当“霸主”的角逐,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大夫出”的局面。  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正值楚国君熊仪(若敖)在位期间。熊仪及下传熊坎(霄敖)、熊朐(蚧冒)三代,仍承继先祖事业,艰苦奋斗,“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故至熊朐(前757-前741年)时,就脱颖而出,在诸侯坐大之际,亦大胆地取进攻的态势,积极地向周边地区开拓。如《左传·文公十六年》载,楚庄王攻打庸时,师叔建议学习先君熊晌(蚧冒)用骄兵之计打败陉隰之例,来制服庸。陉隰,楚地,其地何处,旧说不一。或在沮、漳河之西地,或在丹、汉某地,可能与庸一样是一方国部落。又如《国语·郑语》说:“及平王(周平王)之末,而秦、齐、晋、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于是乎小伯,楚蚧冒于是乎启濮。”蚧冒进取濮地,与秦景(应为庄)、襄公取得“周土”,晋文侯“定天子”(助周东迁洛邑),齐庄和僖公“小伯(霸)”一样,同是当时影响很大的行动。蚧冒的征服陉隰与对广阔的濮地开拓,为稍后熊通的驰骋江、汉,创造了条件。  前741年(楚蚧冒十七年),蚧冒卒,弟熊通杀蚧冒子自立,这是后来著名的楚武王(前740-前690年)。他即君位,一方面利用先君“甚得江汉间民和”的有利形势,着力经营,增强实力;另一方面乘东周王朝日衰、诸夏混乱之际,积极而又谨慎地向周围开拓,继续扩大疆域。  前已指出,在汉水之北至南阳盆地,有邓、申、吕等古国,均扼楚北人中原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熊通文、武两手,既娶邓女(邓曼),与邓联姻,又对申兵戎相见,施以兵威(今本《竹书纪年》:“楚人侵申。”)。《左传·哀公十七年》记子觳语:“观丁父,都俘也,武王以为军率,是以克州、蓼,服随、唐,大启群蛮。”此虽是楚后人追述的,却大致反映了熊通初期的活动情况。都(下都),今河南淅川之西丹江中上游处,与申东西相望,熊通侵申伐都,俘都人观丁父任为军率(帅),又南下攻克或征服了蓼(今河南唐河南)、州(今湖北洪湖东北)、随(今湖北随州市)、唐(今随州市境或今河南唐河境)。在此同时,又大力开辟南蛮之地。另据《左传·庄公十八年》载:“初,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权、那处,均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权,子姓,商武丁之后,是历史悠久的古国。熊通灭权后,又迁于那处,灭其国改为县,任命县尹,是春秋初最早设县的行政改革,号称“春秋第一县”。从此,熊通经北征南讨,已大大地巩固了在沮漳江汉地区的统治,引起了中原国家的惊恐。《春秋·桓公二年》载:“蔡侯、郑伯会于邓。”同年《左传》进一步点明:“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也。”蔡、郑均姬姓国,邓(蔡地,今河南漯河市东南)、蔡桓侯与郑庄公在邓相会,商议防备楚国的对策。这一年,为前710年(周桓王十年,楚熊通三十一年),楚国人东周后经五六十年的努力奋战,已成为对中原各国构成威胁的南方大国。  熊通在汉西和江、汉间立住脚跟后,就决心扑向汉东。据《左传·桓公六年》载,楚国原来曾渡汉水略汉东,却因汉东诸国“惧而协,以谋我”(害怕楚国而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使楚国终“不得志于汉东”(东略汉东没有取得成功)。所以,楚国对汉东用兵是非常谨慎的。前709年(熊通三十年),熊通经郑重考虑后,首先把进攻目标指向随。随与周天子同宗,攻打随,实际上是打击东周王室;随又是汉东大国,物产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如被征服,“汉阳诸姬”的屏障就会被打破,楚国的东征北略就更加有利。楚国军队进军到随境,驻军在瑕(今随州市境),派大夫苏章去谈判,争取以和平方式来达到楚国的要求。《史记·楚世家》说:“三十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令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熊通软硬兼施,目的就是要随转告东周王室,尊楚为王,熊通见随侯应允,又见随尚能“修政”,无可乘之隙,就收兵回来了。  过了两年,即前704年(楚武王熊通三十七年),随人告诉楚国,虽经随为之尽力周旋,周王室还是不同意。熊通听到后十分恼怒,说:“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早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史记·楚世家》)于是自立为王,是为楚武王。另据《左传·桓公八年》记,这年夏,熊通在沈鹿(今湖北钟祥市东)会合诸侯,黄、随两国不来参加。黄国,今在河南潢川西,路程较远,熊通派苏章前往黄国进行谴责。对随,熊通则亲率大军攻打,驻军于汉、淮之间。由于随侯听信佞臣少师的错误意见,排斥贤臣季梁正确的建议,经速杞(随地,今湖北广水境)一战,随军溃败,少师被俘。随请和,秋,楚与之订盟而同。沈鹿之会与随败而求盟,说明熊通称王之举已得到随与各国的承认,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

编辑推荐

  楚人创造并积淀下来的文化,今称之为楚文化或荆楚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是华夏文化在南方的分支,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楚国历史文化读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最近对楚国历史很感兴趣,所以想买本书研究一下,这本书符合我的要求,非常好
  •   写的脉络清晰,易懂。
  •   因为下午要去找这本书的作者,所以特地看了一下,很不错
  •   这本书干干净净的,拿到手就很舒服。关于楚文化的确说了很多,值得一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