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画韵美文

出版时间:2000-6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吴冠中  页数:511  字数:3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还将一批曾经或正在引起争议的有关艺术思路的篇什归入“画里波澜”。美犹如花,植根于污泥、石隙,历经风霜雨雪。文作画被誉为文人画,褒贬不一。画家写文的不少,我所写的短文也渐为一些读者喜爱,我珍惜这番难得的美意,愿报之以赤心,真诚面对真诚。内容包括:艺途春秋、水陆兼程、展画伦敦断想、父亲、岐途、消逝、土地等。

作者简介

吴冠中,笔名茶,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公费留学,次年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书籍目录

美神之魅 梵高 艺途春秋 水陆兼程 展画伦敦断想 若明若暗辩前程 忆母亲科班 走出象牙塔 父亲 岐途 消逝 土地 旧居的回忆 他和她 毁画画里波澜画余沉吟山河情怀邂逅知音作家吴冠中恩师吴冠中年表

章节摘录

  世间没有后悔药。  然而人间却有无穷后悔的事,跌入后悔深渊的人们都祈求过后悔药吧?没有的,永远不会有这样的药,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吞饮,默默地。  寻常百姓家,父母但愿孩子平稳成长,学好本领,到城市里找没有风险的职业。城市当然比贫穷的家乡农村好,城市里的职业一定比种田好。我曾经是父母的希望之光。我用功读书,一直名列前茅,小学,中学师范,又考进了极难考取的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读电机科,工业救国。30年代学工科的最易找到职业,即使升不了大学,高工毕业后到工厂当技术员是铁饭碗,没有风险的职业可说稳拿了。身体的发育大都依顺着共同的生理规律,但思想感情的发展却千差万异,往往难于逆料。一次偶然的机缘,我接触了美术,决心抛弃工科学籍,非要转到国立杭州艺专从头学画不可,这过程已在别的文章中谈过,不赘述。诞生于偏僻农村贫寒之家,战战兢兢一味为谋生而奋发图强的中学生,突然恋爱美术,而且爱得疯狂,将整个生命投入了赌注。别人觉得可惜,父亲更是震惊。见过一幅漫画,画一个瘦的诗人手里捏着一枝花在独自闻香,路旁两个行人在悄悄私语:诗人是做什么生意的?现在我的父母最关心的是:画家是靠什么吃饭的?艺专毕业后干什么工作?最佳职业是当中学里的美术教员,但那时中学不多,设有美术课的中学更少,有那么点儿美术课也往往随便由其他课的教员兼任,不一定需要专业教员,除了当教员这条路,便举不出第二条道了。这令父亲惶恐了,他是乡村小学教员,知道美术课轻如鸿毛,怎么能同电机科相比呢?他竭力劝阻、反对。恋爱与父爱之间如何抉择?恋爱是暴君吧,中了其箭的便失去理智,成为俘虏,无力选择。母亲是文盲,她不很懂父亲一再强调的日后的利害关系,她只同情儿子的苦恼,倒反劝父亲勿伤儿子的心,宁愿顺从儿子而自己伤心。我终于未能从爱河游回岸边,顺河一直被冲入了苦海,我甘愿承受无业的浪子生涯,但偌大的后顾之忧永远笼罩着我:父母的企望。善良的父母,可怜的父母,不幸的父母!一个可怜的念头瞬间闪现:愿父母在我毕业前逝世,不让他们看到儿子的失业潦倒。我如何能对得起他们呢?我明知自己的前途将给他们带来无比的痛苦,我想寻找蒙骗他们的方法,当我读到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似乎感到自己已经是那个在船上卖牡蛎的落魄远行  人了。  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倒给我解脱了困境。江浙即将失陷时我随学校仓促迁往沅陵、昆明、重庆,从此八年离乱,家乡音信断绝,后来才知我那母亲失去我的音信后经常哭得死去活来,她认为儿子已必死无疑,几次想自杀,别人劝她:日后儿子回来时你倒先死了,你儿子也会急死的。于是她不再自杀,活在一线希望中。算是幸运了,我毕业后在国立重庆大学任助教,同时到中央大学旁听文、史课程,一直到日本投降,接着又考取公费留学。当我再见到父母时,已将出国了,乡下佬从来没有做过儿子留洋的梦,父亲对我学艺的忧虑解除了,母亲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见到消失了的孩子,虽然他们已呈现衰老,但分外兴奋,枯木逢春了。岁月匆匆,留学三年后回到祖国,定居北京,曾三度接母亲到京观光。南方农村妇女不习惯北京生活,何况那时我家条件很差,她每住几月便吵着宁可回老家去,她最引以为骄傲的是看到皇宫了,回乡后总向人吹嘘皇帝家里如何如何,她的见闻高人一等了。然而父亲始终没有空闲来北京,他忙着照料我弟弟的孩子们,爷爷对孙子都一样疼爱,住在京城的孙子和住在农村的孙子并无区别。有一次他说想来京了,我立即寄了路费去,但仍不能来,后来才知乡政府不给开介绍信,因他土改时成分不好,不让走,那是50年代。60年代大饥馑,我们自己的定量也吃不饱,仍竭力给他寄糕饼点心。杯水车薪,他终于在饥饿中病死。我曾愿他在我落魄潦倒之前无痛苦逝世,而他偏偏在我留了洋当了教授后于贫病中断气。我如今住在高楼了,家里电气化了,生活宽裕了,我和妻夜晚每忆及我那终生贫穷、尸骨已腐的父母,深感未尽反哺之情,不胜内疚!“父亲帮助儿子的时候,两个人都笑了;儿子帮助父亲的时候,两个人都哭了”,老友秉明在《忆父亲》篇前引的这句希伯来谚语,也正真实地道出了我的童年和父亲的晚年。  在工科和艺术的分道口,我投奔了艺术。十三年后,我面临第二个分道口的抉择:留在巴黎呢还是返回北京。  国内有父母妻儿,他们盼我早日返回。但我将艺术看得重于亲情,重于自己的生命。妻儿日后可设法也迁到法国去,父母恐成诀别了。首先考虑的还是艺术,留在巴黎,艺术环境好,扬名国际艺坛的可能性当然远比国内大。国内共产党执政了,改变了国民党的腐败作风,民族前途出现了曙光,但其政治方针是否有利于艺术发展呢?撇开这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其时我已意识到有一个问题很关键:真正的艺术总诞生于真情实感,诞生于自己最熟悉的社会环境中,鱼离不开水,各具特色的花木品种都离不开自己的土壤。放弃飞黄腾达、享誉国际的虚荣,回到自己的乡土,深深扎根于苦难的深层,天道酬勤,日后总能开出土生土长的自家花朵吧!理性的认识并不那么轻易就能解决现实的抉择,同学们都面临同样的苦恼。歧途,谁知究竟哪边是歧途啊!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思考,去、留的决定不知改变了多少次,最终我还是任性,一味着眼于追求真正的艺术,回国,要回国创造自己独特的艺术。我毫不犹豫地离开巴黎,不再留恋人家的梁园。  坎坷之路从此开始,远不止是生活的坎坷。过惯穷日子,生活苦点算不了什么,而这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确乎坎坷连着坎坷。80年代后又几次回到巴黎,留居巴黎的老同窗均早已成就卓著,扬名国际艺坛了,看到他们宽敞的画室,令人羡慕,是我后悔的时候了吧?我曾经后悔过,不是当穷得要借钱度日或申请补助的时候,不是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时候,而是被迫在农村劳动并剥夺尽作画时间的岁月中。那时天天背朝青天,面向黄土,劳动。我对劳动并无反感,劳动,那是耕耘,耕耘是我们的天职,本质。其时,我那几位留巴黎的同窗亦在奋力耕耘,在艺术中耕耘。我转向泥土草木,转向风景画,风景里是否可暂且安身立命呢?也许。这便是我由画人物而转向风景的原由。往事渐杳,每当夜深无寐,回顾走过的路,庆幸乎?后悔乎?都由不得自己,毕竟我还是怯懦者,逃避者,我避入了风景画这个防空洞,为了艺术而苟且偷生,放弃了以艺术震撼社会的初衷。由于出身贫苦吧,我一向将娱乐看做奢侈,鲁迅才是我最崇敬的人,我曾幻想从事文学,步鲁迅的后尘。误人艺途,从事了绘画,也曾下决心要在绘画中做出鲁迅那样的功绩。歧途已远,今已成为白发满头的风景画家,不少友人和观众都曾感到我的绘画作品表现了优美和幸福,我真迷惑了,那是我吗?我在哪里?翻看近两年的新作,似乎渐渐远离优美和幸福,转向抒写晚年的惆怅,其中也含蕴着新生的盼望,有些标题是:《年华》、《春如线》、《花花世界》、《流逝》、《情结》、《异化》、《飘》、《非天书》、《沉沦》、《色色空空》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自序  倾吐真情,虽未及推敲语言,已进入文学创作的领域了。眉眼传情,联系着视觉美感,通向造型艺术范畴。  我大概属眉眼传情派。创造视觉美是我的职责,生命的全部。正因眉眼传情,眼睛所见不止于美丑,更通情思,故美术作品含蕴着意境。意境,她是绘画和文学问的青鸟。画之余,或感到有难以形象表达的情思时,我便不禁写起散文随笔之类的文字来,原先未考虑发表与否的问题,更没有改行当作家的念头。倒是有一回与汪曾祺先生聊天,他说平生两大憾事:一是外文没学好,二是该当画家。我感到正相反,本该从事文学,认为文学之意境胜于绘画之美感。我们都太老了,已不能互换,是文是画,但求都表达情之真挚。  不少人说画家都长寿,人们是以羡慕的口吻赞美画家的。确确实实有不少长寿的画家,美意延年,从事绘画有益于修身养性。但这只是一个片面,其实被激情焚毁的短命画家和诗人往往是最杰出、最撼人心魄的艺术天才。何燕屏同志和我的学生张小平(黑马)细心、深入阅读我的文章,这本集子的编辑体现了他们的心得,他们期望将此心得与读者沟通,对话。因之,《梵高》被突出地放在本书篇首。此外还将一批曾经或正在引起争议的有关艺术思路的篇什归入“画里波澜”。美,犹如花,植根于污泥、石隙,历经风霜雨雪。  文人作画被誉为文人画,褒贬不一。画家写文的不少,我所写的短文也渐为一些读者喜爱,我珍惜这番难得的美意,愿报之以赤心,真诚面对真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吴冠中画韵美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刚开始学国画时,朋友说她有本书挺适合我看的,就拿了来。没想到书画大师级的人物也有这么好的文采!赶紧定了一本藏在书柜中,有空就拿出来翻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