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军轶事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吴东峰  页数:209  字数:200000  

前言

集结在这里的作品都昂奋着一种灼热的气质。    集结在这里的人物都闪射出某些荣光和某些痛苦。    集结在这里的事件都富于传奇感,甚至是一种极致品格。    集结在这里的忠诚都是生命本色,同时,也意味着一种巨大代价……    所以,他们已经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开国一代将军们的基本命运。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色:伟大而又不免某些深刻缺陷,辉煌而又蒙蔽过些许尘埃。由此,他们以及他们那个时代才益发丰富并且益发难解。以至于,距那个时代十分接近的我们,也要竭力勘探才可能理解他们的命运。吴东峰的篇篇将军记,新奇曲折,朴实醇厚,以他独特的十分贴近的笔触,为世人展示了以往鲜为人知的将军们的生命境遇。这种努力,已超出一般文学价值,成为高层社会现实与人物心灵的真实披露,成为我们眺望那个时代主峰时的一种宝贵参照。    凡是以武装斗争夺取天下的政党,都会给新社会留下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将军,他们是开国之猛将,又是跨时代的人物。新中国成立时,他们大都才四十岁上下,正值人生巅峰,斗志正盛。但是战争已经结束,他们也陡然从戎马生涯转入一个全新的、连他们自己也陌生的时代开端。他们直接从马背上进入党政军高层领导岗位,进入较之战争年代更加复杂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种天翻地覆的巨变,对于任何人都难以适应。这是他们当年的特征之一.也.是他们的愈见魅力之处。    他们是卓越的将军,又是忠贞的共产党员,甚至是首先作为一个党员其次才是将军的一种个体存在。这就要求他们除了要有军事才华之外,还要有出色的政治素质,尤其在战争结束后则要求他们表现出比军事才华更杰出的政治素质。共产党在一段时期内的失误,也使他们原本曲折的命运更加曲折了。仅仅就这一点来说,也可以看出,在中国产生一个军事将领要比西方产生一个军事将领艰难得多。西方的将帅们大致可以在战场上产生,中国的将帅们则不仅要在战场、常常也要在战场以外的境域磨砺。就是说,他们要面对两个以上的战场,在任何一个战场失败都不行!这不仅是他们的特征,而且更是他们的魅力所在。    在和平年代里,做一个将军是比较从容的。局部战争也只造成局部紧张,在局部战争以外的大部分环境中,仍可以比较从容地培养、造就将军。而这部书中的所有将军,甚至是那个时代的所有将军们,差不多都是被苦难所逼,被迫扯起战旗,投奔共产党闹革命,他们是别无选择而后成大器。也就是说,他们是为了求生,而不是出于对军人职业的嗜爱、不是为了出仕为将才慨然从戎的。这就使他们的戎马生涯带有以命相搏、置死地而后生的彻底性,有时甚至是一种除死无它的拼命气质。在生存绝境中,以死相拼的力量远远大于那些优良的装备和从容的智慧,万般道理实际上已浓缩为二:你死我活!这种际遇正符合那些出身农民挥刀造反的劳苦大众心理,他们为最简单的生存权利舍命相拼,而最简单的目标往往能聚集最广的民众和最大的力量。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如果把他们身上的弹创累积起来,肯定比任何国家将领身上的弹创都要多!他们中间有些人所经历的残酷战争为历史罕见,他们中间有些最著名的将领所受的正规教育之少而功勋之巨也为历史所罕见!目不识丁(或者几乎目不识丁)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战将,反而为他们成为战将而排除了一些文化上的束缚,反而使他们进发出一种赤裸裸的忠诚和勇猛。这些文化上的,或者说是科学意义上的先天不足,只在后来、在得胜利取天下以后才显露出它的后果,他们才为之付出战争年代没有付出的代价。比如说在政治斗争中所付的代价,其中的必然性早已蕴藏在他们精神内涵中了。这些,也是开国一代将领们独有的特征和魅力。    正如没有读过兵书也可以成为战将一样,没有“文化”(或者缺乏文化)也是一种文化品格,有时甚至可以成为一种出类拔萃的文化品格。在他们身上,浓浓地聚集着东方的、民族的、党性的、血缘的精神内涵。比如说:他们的忠诚(实际上也是任何人都不可离缺的精神归依感),他们的凶猛(王近山中将),他们的血缘亲情(许世友上将),他们的政治命运(罗瑞卿大将)……都是西方将领们不可能具有的、纯粹东方式的民族式的,也是后来的将领们无法再现的了——别的且不论,仅就“开国”这一点而言,也是后人难以相及的。这一点,是他们最大的历史性特征和历史性魅力!正由于此,他们才进入历史。    这些令我们不由得想:他们这样的将军,以后可能不会再出现了……我们必须深刻地理解他们,研究他们,欣赏他们。然后才可能正确地继承他们。    (作者系著名作家、编剧家,曾任南京军区创作室主任)

内容概要

《开国将军轶事(大将上将篇)》(作者吴东峰)60位将军排名序列,参照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排序,在1988年(含
)以后授衔高于此前的,均在文中介绍,不在名录顺序排列中体现。
《开国将军轶事(大将上将篇)》照片大部分由将军本人或亲属提供,部分照片由埃德加·斯诺、康矛召、邓守志、卢耀武、邹建东、王纪荣、吴森辉、张树军等拍摄,一些照片由于年代久远,无法查出作者,敬请谅解。

作者简介

吴东峰,著名军事传记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曾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和广州军区《战士报》副社长等职,大校军衔。转业后曾任广州出版社副社长、广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广州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等职。
从1985年开始,他致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研究,先后采访开国将领200余人,吴东峰已经成为中国采访过的将军最多的记者,被誉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吴东峰”。他出版的长达50多万字的《开国将军轶事》及续集,风靡全国,先后被《新华文摘》、《读者》等上千家报刊争相转载,并荣获中国报告文学首届“正泰杯”大奖、第三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已经发表了关于一百多名将军的记事、专访、素描、特写等等。

书籍目录

他们曾经辉煌(序一)
我读开国将军(序二)
卷一 大将
智慧粟裕
“红色窑工”徐海东
慈心黄克诚
幽默陈赓
坦荡谭政
风雅萧劲光
敦厚张云逸
耿直罗瑞卿
倔强王树声
谦恭许光达
卷二 上将
机智王平
胡子王震
清廉王建安
冷峻邓华
“冒失鬼”叶飞
“冀中名将”吕正操
“雷公”刘亚楼
刚烈许世友
“活地图”李达
“铁拳”李天佑
神威杨勇
“白袍小将”杨成武
黑发杨得志
军人学者萧克
“神剑”张爱萍
“工兵王”陈士榘
骁勇陈再道
宽厚陈锡联
独臂贺炳炎
大胆韩先楚

章节摘录

王平将军、邓逸凡将军、宋维械将军、叶建民将军、魏佑铸将军、吴纯仁将军、程启文将军与余谈起黄克诚将军,动情处无不唏嘘哽咽。是时诸将军皆古稀之年也。    黄克诚将军,湖南永兴油麻圩下青村人。父黄清主,性懦弱,凡事犹豫不决。家境穷困,杂乱不堪。将军言,自幼至十九岁,未知过冬穿棉衣是何滋味。二十岁考取衡阳省立第三师范,有生以来才穿上第一件棉衣。    黄克诚将军戴金边眼镜,清瘦儒雅,风骨岸然。将军深度近视,目力所及仅三四米,常错认对面之人物,故人称“黄瞎子”。将军一生从不盲从,敢提意见,屡遭批斗而秉性不移,人称“老右倾”、“反对派”。    凡熟悉黄克诚将军者,皆称之“黄老”,上至领袖、元帅,下至战友、同事,均以“黄老”呼之。毛泽东亦呼之“黄老”。1958年6月,毛泽东于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日:“我四年未管军事。讲责任,第一是我,第二是彭德怀,第三是黄老……”“黄老”即黄克诚将军也。是时,将军任职中央军委秘书长,五十六岁;毛泽东、彭德怀均年长于将军。    黄克诚将军待人随和,不修边幅。军帐中,帽戴不正,衣不扣纽,鞋不拔跟,常事也。衣破,露肌肤,鞋破,露脚趾,照常出没大庭广众。与人谈话,喜蹲于地,裤腿上卷,如乡村老汉。    邓逸凡将军告余,黄克诚将军身体瘦弱,待人极随和。红军时期某日,将军至黄克诚处汇报工作,见几位团长正于其屋中闹腾,解包袱,翻箱子,吵吵闹闹。忽然一人大叫:“这里有一条烟。”众皆来抢,你一包,我一包,一散而光。黄克诚将军则安坐一旁,笑眯眯,慢悠悠日:“不要拿光了,留点给我啊!”其时,黄克诚将军任职红三军团第三师政委。    1931年11月,江西某地。秋雨淅沥,道路泥泞。时任红军第三师政委的黄克诚将军随王平团行军。将军眼近视,目力不支,警卫员以木棍拉其手,导其行。某夜,王平与其同行。王平走,他亦走,王平停,他亦停。后王平佯装跳沟,他亦使足气力跳。如此多次,始觉上当,斥之日:“捣蛋鬼。”此后,凡见王平皆以“捣蛋鬼”戏称,直至古稀。1996年3月26日,余至北京东钓鱼台访王平将军,将军谈此事仍忍俊不禁。    王平将军言:黄克诚将军对彭德怀元帅十分敬重。红军时期某日,三军团部通知师团干部至某山看地形。各师团干部骑马疾行,至山下,见黄克诚政委立道中,挥手日:“下马,下马,彭军团长在山上”㈣。    黄公略,红三军军长,平江起义主要领导人。红军第三次反围剿后,黄公略突遇敌机袭击,不幸中弹牺牲。黄克诚将军回忆言,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在江西东固六渡坳和瑞金叶坪修建了“公略亭”,红军步兵学校亦命名为“公略学校”,并以吉安、吉水两县为主成立了“公略县”。公略县成立之日,召开了隆重的追悼黄公略大会。会场主席台两侧悬挂巨幅挽联: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竞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黄克诚将军1925年10月参加共产党。1927年将军于湘南一带发动农民暴动,建立红色政权,任永兴红军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其时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3月,湘南特委下达指令,要求各县放火烧房子,烧街道,以阻敌进攻。永兴县委书记责成黄克诚将军烧县城,将军坚决反对,日:“烧房子的做法不得人心,使老百姓不得安生。我们不能这样干。”后,将军被迫服从,派人烧了衙门、祠堂和个别商店以应付之。其时,郴县、耒阳等县城均被烧毁一空,而独永兴县城基本保持完整面貌。    长征前夕,红三军团于江西苏区绑架一王姓土豪之子,索其财以做军饷。王土豪宁舍其子不舍其财。红军无奈,携其子长征。黄克诚将军善待之,爬雪山,过草地,皆命伙夫以箩筐担其行,并与其同拽马尾巴越岭攀山。解放战争中,王土豪之子升任团长,战死沙场,年仅二十。将军厚葬之,哭之甚切。南方人王黄不分,皆以其为黄将军亲生骨肉也。    1943年初夏,延安“抢救运动”波及新四军。某日,黄克诚将军问时任新四军二师政委的谭震林:“第二师搞出了多少特务?”谭答:“每个团都有百把人。”黄日:“一个团有那么多特务,部队驻地离敌人那么近,你们又在审查他们,他们有没有跑啊?”谭答:  “一个也没有跑。”黄劝之日:“老兄,你那么整人家,人家一个都没跑,哪有这样傻的特务?快回去平反吧!”谭震林连连点头称善。    北平解放后某日,毛泽东召时任天津市委书记的黄克诚将军进京,询之天津接管和城市民主改革情况。是晚,毛泽东邀将军共进晚餐。席间,毛泽东放下筷子问将军:“你认为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将军答道:“当然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毛泽东似不悦,严肃日:“不对!主要任务还是阶级斗争,要解决资产阶级问题。”    1946年4月,国民党军队倾其主力猛攻四平。黄克诚将军于白城子给林彪连发数电,建议撤兵。林彪既不回电,也不撤兵。接着,将军向中央发了辰文电,提出“四平坚持有极大困难”,“四平不守,长春难保”,建议“撤出四平,让出长春”等等。此电中央亦未回复。四平保卫战坚持一月后,果如将军所预言,撤出四平,让出长春,退守哈尔滨。P18-20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开国将军轶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非常好,给同学买的!
  •   还不错主要是买给家人看
  •   了解了开国将军的往事,了解了历史
  •   看到李将军们的另一面,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鲜明,更加接地气。
  •   帮老爸买的,我也看了一下。书的纸张不算多,对每个将军做了大致的介绍,不详细,不过对于我来说够了
  •   好评,生动简明,在扬子晚报上看到的节选,不过瘾,自己买了
  •   结合看了粟裕大将和陈赓大将的电视剧觉得开国将军的轶事是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