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情深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谢荣滚  页数:350  字数:37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不会忘记陈君葆(代序)    李国强    30年前,我收到一批珍贵的黑白照片,总数九十多张,每帧30英寸乘24英寸,拍摄时间由1919至1955年,都是和香港大学有关的照片,包括1936年许地山、陈君葆、马鳢教授带领中文系师生在港大追悼鲁迅的珍贵照片,也有抗战时期港大学生和广州岭南大学师生来往,文化界在香港活动的照片,当中不少有陈君葆先生的踪影。其后,有机会认识陈君葆的女婿谢荣滚先生,在跟他多年的接触和所赠有关陈君葆珍贵文集中,我对陈君葆先生又增添了更多的了解和尊敬。    大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抗御外侮,致力统一振兴的过程中,位处祖国南大门的香港,有不少优秀的中华儿女、志士仁人,锲而不舍,前仆后继,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兴旺、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作出重大的努力、牺牲和贡献,陈君葆先生就是当中的一位。我们不能忘记陈君葆先生。    陈君葆先生许多事迹值得我们继续进一步研究追寻。在香港这个中西交融、目迷五色的都会中,难得的是,他在香港半个世纪的活动历程中,跟随着时代的潮流,把握着发展的方向,一直都十分清醒,十分坚定。20世纪30年代,他在香港大学与许地山教授,为新文化思潮在香港的地位巩固和发展建立作出了有力地配合。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刻,他坚定地支持宋庆龄在香港开展抗日救亡的工作。当时,数以百计的知名作家南下香港,他亦利用港大的有利环境,热情与他们携手合作,努力奔走,共同致力继承五四传统的新文化事业。在香港沦陷的艰难时刻,他忍辱负重,默默努力,为保留大批中国珍贵典籍文物和香港有关的档案资料,作出了常人做不到的贡献,避免了许多国宝级典籍流失或被外国侵吞。50年代初期,他又无私地将这些劫后的典籍运回国家珍藏。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西方包围中国、一片“恐共”的气氛之中,他不顾艰辛和种种风险,也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多次组织香港大学师生到内地参观访问,让更多年轻一代和专家学者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和变化。他和一班好友在香港建立马可波罗会和华革会,并出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秉持公正,仗义执言。在他一生中,写下了几百万字的日记、一千多首诗词,在报纸上发表了几百篇有创见的文章,留下了大量被各方公认珍贵难得、被各界学者深入研究的文字资料。历史不会忘记陈君葆,祖国不会忘记陈君葆。    欣悉《赤子情深——陈君葆传》即将出版,谨此郑重推荐。    (本文作者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理事长)

内容概要

  《赤子情深:陈君葆传》传主陈君葆,字厚基,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三乡平岚村人,后随父移居香港。陈君葆是香港知名学者,爱国教育家,文学家,宗教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柳亚子曾以萧何、苏武、马融、阮籍、孔璋等汉魏晋唐名人比拟他。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与当时到香港的中国政要及文化界知名人士,有广泛的接触和密切的交往,其中包括宋庆龄、李济深、黄炎培、郭沫若、柳亚子、许地山等。《赤子情深(陈君葆传)》作者谢荣滚力图朴实无华地、真实地还原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陈君葆,把他介绍给读者。

作者简介

谢荣滚,广东恩平沙湖那平人。北泉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毕业。曾在宁夏、广东湛江地区任职秘书、医生、医学教师。在广州市人民法院任助理审判员等职。1974年移居香港,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中医师,香港中医研究院教授,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授临床内科医师资格证书。2009年获聘广东恩平海外联谊会理事会顾问。    1990午起负责主编香港知名人士、教育家、作家、诗人陈君葆先生的遗著,已付梓出版的有《水云楼诗草》(广东旅游出版社)、《陈君葆诗文集》(香港三联书店)、《陈君葆日记》上下集及全集(香港商务印书馆)、《陈君葆文集》(香港三联书店)、《陈君葆书信集》(广东人民出版社)等共13册。    在编辑陈君葆先生著作之余,也奋笔撰文,在《华侨日报》、《经济日报》、《联合报》、《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羊城晚报》、 《今日中国》、《中国妇女报》、《当代月刊》、《百年潮》、《岭南文史》、《广东党史》等十多家报刊发表相关文章。

书籍目录

历史不会忘记陈君葆(代序)
第一章 家乡与家世
 一、优越的中山
 二、美丽的三乡
 三、“大夫第”的俊杰
 四、人才辈出的桂山
第二章 香江苦读 
 一、别乡
 二、由“卜卜斋”到“番书仔”
 三、巾“番书仔”到“皇仁仔”
 四、初试啼声
 五、跨进广博的文化摇篮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tong Kong)
 六、迎娶郝云卿
第三章南洋尘履
 一、华侨教育
 二、舟中念妻儿
 三、见到“异乎寻常的人物”
 四、侨校情深
 五、幸会彭泽民
 六、与邱菽园交往
 七、初识何香凝
 ……
第四章 回到香江
第五章 黉宫春秋
第六章 抗日保国
第七章 勇护国宝
第八章 战后工作
第九章 与时俱进
第十章 爱新中国
第十一章 周总理关心香港及香港大学
第十二章 萧红英魂归故里
第十三章 十载观成
第十四章 服务“华革会”
第十五章 “马可波罗会”播友谊
第十六章 《世界文摘》(Global Digest)传向世界
第十七章 翰墨情缘
第十九章 环球壮游
第二十章 水云楼之歌
附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家乡与家世    一、优越的中山    中山,是四海皆知的响亮之地。中山市,就是用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也是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地级城市。    中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古称“香山”。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因在该市美丽的五桂山上,多产奇花异卉,花开时节,香飘数十里,香山,乃由此得名。后经历代的变迁,至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贡献,同年4月25日,香山县乃易名为中山县,让这位伟人的名字永垂千古,深深铭刻于人们的心中,以鼓舞人们不断奋发上进。    中山,是一个得天独厚之地,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我国南海之滨,北连大陆,南临海洋,因之水陆交通便利,可以通五洲而达四海,通贯全球。同时,又处于珠江流域之出海口,河网纵横,长年累月的自然水流冲积,逐渐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    勤劳勇敢的中山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凭借地理上的优越条件,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旅居海外的侨胞、港澳同胞人数已达80万以上,他们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87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个角落都有中山人勤奋拼搏的足迹。    华侨心怀祖国,热爱家乡,他们不但保有民族的美德,更具有世界视野,这个新元素亦肯定为他们的爱国爱乡之情增添了新的动力,有助中山的发展。    中山,不但地理条件优越,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更富革命传统,真正是地灵人杰。明朝嘉靖年间,全县曾出过16位进士,180多名举人。清初至清末又出过两名探花,107名进士,721名举人,从这亦足以窥见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不俗的。    到了近代和现代,更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孙中山先生。他是中国20世纪三大伟人之一,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民主革命运动的首倡者、领导者和组织者。    此外,还有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先驱、著名改良主义思想家、实业家、中国第一位买办郑观应;曾任国民政府副主席、立法院长、行政院长等职务的孙科;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和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苏兆征、杨殷、杨匏安……    中山的确是个好地方。本传主人翁陈君葆也是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山是培育他出生的沃土,也是他成长的幸福摇篮。    “我是中山人。”这句朴素的话一直让陈君葆引以为自豪!    二、美丽的三乡    陈君葆1898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谷镇平岚村(今中山市三乡镇平东村)。    三乡是一个地理区位优越、历史悠久、社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小镇。    这里山清水秀,沃野连绵,是中山南部一个开阔的盆地,三面被知名的五桂山、白水林山、五指山环抱,形成中间一片肥沃的平原,恰似一个聚宝盆。故被人们形容其是“聚宝盆”福地。    三乡处于珠江口西岸陆地交通要冲,北通广州而连达全国,南接澳门、香港而连世界。    这些良好的地理条件,造就三乡无限的发展前景和优势。    三乡,原是平岚、乌石、桥头三个村的合称,后逐步发展成香山县南部的大镇。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香山置县。三乡属香山县丰乐乡谷字都,光绪初年称谷镇,宣统二年(1910)属五区,1986年12月改称今名——三乡镇。    三乡镇地域在先秦时就有人类聚居。据考古发现,在那时,三乡的古鹤村一带就有古人生活遗迹,在该处发现的文化遗物,有属于战国时期、汉代和宋代的,这些宝贵的文化遗迹,确证了该地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之久远。    历唐、宋、元、明、清以后,居民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了一派村落连绵、人丁兴旺、祠庙林立、阡陌纵横、稻谷飘香的繁荣景象。目前保留完整的有距今二百多年的文昌阁、天章塔。该阁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共五层,高30米,为六角攒尖顶,砖木结构,此塔不单是三乡地域文化历史的标志,更显示出三乡人隽智超卓的建筑艺术。    三乡除了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之外,其风景也十分秀丽。这里有小琅环公园、世界特有的首座有孔虫雕塑园、富于美好传说的罗三妹生态公园、泉林公园和中山温泉等旅游设施,其美丽独特的景色,每年都吸引着很多慕名的观光者。    三乡同时又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强镇。有数据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三乡利用外资已超过25亿美元,现在全镇有较大的企业600多家,其中台资企业近200家,而且还在陆续增加发展中。    在这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土地上,三乡人还有强烈的变革意识,故人才亦不断涌现。    除了上述名人外,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改良主义理论家、民族实业家和爱国者郑观应,其著作《盛世危言》振聋发聩,熏陶了几代人,包括孙中山和毛泽东等伟人。此外还有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部长、上海市市长的吴铁城,著名外交家郑天锡,著名戏剧电影艺术家郑君里,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守仪,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超、郑耀宗等都是三乡名人。    同样,三乡这块宝地,也是本传主人翁陈君葆生长的地方。    三、“大夫第”的俊杰    陈君葆生于中山三乡平岚(今三乡镇平东村东明路二巷20号)大夫第之家。    所谓“大夫”,是中国悠悠文明史中一种文官职称。“第,’者,大官的住宅也。    又根据辞书对“大夫”的解释:古代官名,三代之时,天子及诸侯皆置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三级,位卿之下,士之上。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清代文官官阶自正一品至极五品,亦称大夫。    再见网页显示:中国历代官职,清代沿置,一般称中书科为中书,定制以荫生、贡生、监生及知县之应升者补授。易言之,事实上即为虚衔而无官职之实额。按三代时旧制,官分卿、大夫、士共三等。    P1-3

后记

我的岳父陈君葆仙逝后,留下110多本数百万字的日记和大批诗文、书信。面对这些庞大的文化遗产,作为家属,我们一直希望能将之整理出来,公之于众,奉献社会,为香港、也为祖国的文化和历史尽一分力。20年前,在历史使命感的策励下,我毅然肩负起这一重任,负责主编岳父陈君葆的遗著。    我不是文学科班出身,也缺乏文学天赋,在家人及友人的支持帮助下,我兢兢业业,经历悠悠20个寒暑,终于整理、出版了《水云楼诗草》、《陈君葆诗文集》、《陈君葆日记》(上下集及全集)、《陈君葆书信集》、《陈君葆文集》共13本,这些著作面世后,在社会上起巨大反响。    也许又是历史机缘,不少学者建议我再接再厉,把陈君葆的事迹编写一部传记,以便对陈君葆先生作较完整的介绍。在各方的勉励帮助下,我又重新扛起对我来说依然是沉重的秃笔,继续奋进。    经两年多的努力,《赤子情深——陈君葆传》终于完稿。由于我缺乏文学细胞,因此,书稿没有文学想象与虚构,也没有华丽的词语与风流的文采。我只是利用有关陈君葆先生原始的资料,力图朴实无华地、真实地还原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陈君葆,把他介绍给读者。    书稿能顺利完成并付梓,得到来自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为我的探索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首先是中山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全力支持和鼓励,刘秀莲主任热情悉心指导。他们的支持和关怀,充分表明中山市政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视,对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视。中山市不但是一个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城市,也是经济飞速发展的城市,更是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文化积淀丰厚的文明之都。我们对家乡有这样灿烂辉煌的成就,有这样一批热衷传承优秀文化的人才,不但深深自豪,也为之欢欣鼓舞,在此,我们除了感激中山市政协之外,更想以此拙作激励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国爱乡情怀!    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中山市桂山中学李健斌老师的帮助,他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为部分章节提供详细完整的资料,以助稿件完成。    在长期整理陈君葆的著述中,一直得到广东著名艺术史家、作家黄大德先生,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研究员蒋志华女士,中山市桂山中学梁添带校长、何斌主任、张海经校长等关怀。    此书出版之际,承蒙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国强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撰赐序言,使拙作倍添光彩。    香港兰亭学会会长、乐天书法学会会长、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导师、香港知名书法家王齐乐老师,为本书题赐了书名,令本书增色不少。    广东人民出版社柏峰女士和张贤明先生为本书作了精心修改和编排,使版面更加精美。    对上述各位学者、专家的帮助一并表示深深谢意!    谢荣滚    2012年5月于香港

编辑推荐

陈君葆是香港著名学者,在香港大学除主理图书馆事务,亦系中文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陈君葆位列政协,参与商讨国家大事,议时论政。谢荣滚所著的《赤子情深(陈君葆传)》对陈君葆先生的事迹加以完整介绍,力图朴实无华地、真实地还原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陈君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赤子情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