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我们启程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重庆师范大学1979级  页数:390  

前言

  1979年金秋,我们511名(录取512名,1名未报到)学子,迈着青春的脚步,跨进重庆师范大学(时为学院)的校园。  岁月如歌,30余年春华秋实。当我们走过千山万水,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其实并没有走出校园多远。我们不约而同地萌生了一个心愿,要联合文理科1979级的校友,共同追寻从母校延伸至今的足迹,向社会奉献我们的人生故事为后人留下一点时代精神的缩影。  我们深知,要做好这样一件全国各高校都不多见的事情,很难。然而,知难而进,唯有突破一系、一班局限,才能更全面、更广阔、更深入地反映各个层面的人生风采和时代风貌。在重庆师范大学领导和校友会力公室始终如一的鼎力支持下,在。1979级广大校友的热情鼓励和踊跃参与下,在10多位甘于奉献的组织者、编辑以及各系联系人的共同努力下,现在,这项看似不可思议的任务得以完成。60多位作者的作品,不管是诉说尘封的往事,还是打开纠结的心扉,抑或书写坚守的旋律和奋斗的诗篇,如滴滴水珠映射阳光,让人得以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我们重庆师范大学1979级校友那种浸润红岩英烈潜移默化影响的坚定信念,那种即使身处黎明前的黑暗也坚信希望的太阳必将喷薄而出的乐观主义精神,那种在拨乱反正、明辨真理、探究人生意义的社会思潮中形成的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人生理想,那种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挑战和考验勇于创新、敢于冒险、不断超越自我的坚强意志,那种从容淡定、荣辱不惊却又常怀感恩之心的生活态度。  “杏坛春秋”是本书彰显师范大学特色的栏目。该栏作品以无悔的人生故事诠释太阳下最神圣和光辉的职业精神,以对学生不求回报的博爱,铸就师魂。“七彩年华”反映了走上仕途、经商办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文学创作以及供职新闻媒体、从事自由职业等各路精英成功后面不为人知的牺牲与痛苦,以及他们经历的情感煎熬和心路历程。“梦回校园”是献给菁菁校园的一首老歌,不是时光将记忆变得美好,而是是美好的记忆穿越时光。怀念青春,不仅是因为青春难忘,而是那崇尚真理与美德的时光依然令我们感动,那为理想和使命献身的激情依然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力量。  60多篇作品,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或深或浅,表达的水平或高或低,彰显的精神或隐或现,但是,它们就像一首首叙事抒情的短歌,真实而朴素。如果你翻开这些作品,静心阅读,不时眼睛一亮,我们要恭喜你有一双慧眼。  回顾与反思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段不断延伸的旅程,那么,每一次回头,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继续前行。心向远方,我们始终在路上……  本书编委  2011年5月

内容概要

  青春的岁月渐行渐远,当年重师七九级“老八系”的翩翩青少年,一个个成长为了社会的骨干,一个个在各行各业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越是如此,他们对于自己十分难忘的青春时光、大学时代越是更加地怀念,《1979我们启程》的出版,应该是他们这种情感的真切表达。透过《1979我们启程》,我们完全能够感触到那激烈跳动的脉搏、回想起那激情飞扬的时代,能够让我们回味大学生活,重温人生理想,探究事业成败,品味生活真谛。它既是对重师中文系七七级编著《与历史相遇》举动在更大范围的呼应和接力,更是一次回报母校和社会的全新尝试,也是对同道和后人一次全面、深刻的启迪。七九级谱写的这个新篇章,历时两年,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打破文理科界限,发动500余名七九级校友共同完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也给我们创造了宝贵的财富。我们期待各届更多校友的呼应和接力。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杏坛春秋行走在感恩的路上(杨新民)和“天使们”在一起(贺永立)从学堂到讲堂(吴进)人生拐弯处(杨海明)似水年华(谢国先)弃政从教的故事(杨 明)追梦(何俊华)回味幸福(严湘冬)名校之路(肖林)我的“第一次”(朱发平)往事并不如烟(叶小蓉)守望梦想(宋志全)在责任中享受快乐(李尚敏)平凡路上(吴平)怀念讲台(余新华)有热爱就有收获(曾舜清)见证一所普通学校的崛起(徐常云)一生的记忆(曹泽虹)重师教我做培训(陈建先)今生与重师有缘(代继华)“5·12”记忆(王 刚)第二编 七彩年华选择(江云)我的1979(刘 阳)一生有你(张登高)中年回读(肖天任)圆梦敦煌(罗华庆)敬重眷顾(黄硕)重师教我做学问(李殿元)抚今追昔32年(苏瑗)不回母校(李贵平)心与李白故里一起飞(陈爱民)我的大学我的梦(龙俊才)研究地震的起点(陈学忠)我与数学结佳缘(陈 智)记忆犹如经霜红叶(刘小芳)难忘的人与事(李裕权)情海有岸(谭言和)橙色钢琴曲(刘二强)永远的唐古拉山(雷颖沛)在涉外工程中驰骋(彭建中)故土上的扑捉(陈宇光)改行干审计(邹微)忙并快乐着(何敏)守候(柯建)历史思维与人生时空(王一平)第三编 梦回校园我的青春,我的舞台(涂东霞)味道同学(曹渝扬)追逐云彩的岁月(李 义)不变的情怀(王劲)为记忆重新命名(边 川)一锅汤引发的“夜战” (张 萍)舞动青春(粟时勇)“阿哥”不是传说(崔小巍)为荣誉征战(高静娴)难忘那段坚持(李绍先)我的樟木箱(尹保英)在重师接受启蒙(钟宜)远去的背影(熊传信)记忆拾贝(邓清南)抹不去的记忆(王黎)重师求学二三事(黄传昌)我们班的“出名”表演(李殿元)校园忆趣(张强)当年的野外实习(廖茂杰)逝者如斯——忆学姐汤月芬(朱若秋)校园记忆(冯敏)实习日记(汤莉)附录中文系七九级概况历史系七九级概况数学系七九级概况物理系七九级概况化学系七九级概况地理系七九级概况生物系七九级概况外语系七九级概况重师七九级新生录取统计表重师七九级新生入学通知书欢迎信重庆师范大学建校50周年庆典致辞(2005年10月1日)(金永)后记

章节摘录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理想是教育者在忧患中挖掘的希望,在批判中创造的新生,在直面现实中的新追求。  当教师不光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更是我们自我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平台。没有了这个平台,我们的能力则无从体现。细想起来,荣誉、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更多得到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有价值、最愉快的事情。我则将这份期望全身心传递给我的学生们,希望他们早日成长并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超过他们的老师——我。  虽然教师这一职业是平凡的、清贫的,但是在我心目中,它又是神圣的、美丽的。诚如前面所说,我1983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2001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这三次重要的学习生涯给了我深刻的启迪:一是导师的开拓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让我受益终生,二是导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那份真切的关爱让我难以忘怀。这一直影响着我对我的学生的教育。因此我一直把研究生看成自己的儿女一样,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尽力帮助。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教学,无论是带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我一直兢兢业业坚持一个导师的本职。将我恩师的精神传至我的学生,希望他们不仅仅是在知识上有更多收获,而且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增加几分动力。8年多来,我一直坚持不计报酬在四川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大学任兼职博导;一直坚持每周六与研究生们在重点实验室一起深入研讨课题,学习国际前沿的数学研究成果;我尽力资助学生外出学习,向国际知名专家学习请教,同时尽力聘请高水平教授到学校来授课。采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拓宽学生专业发展的国际视野,深化学生专业知识深度,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水平。每当看到我的学生们走出博士后流动站,破格晋升为教授,被各个重点大学争相聘请的时候,每当听到我的学生又研究出重要的研究成果,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的时候,我非常愉快和舒心,感受到幸福的血液在全身欢快地流淌。  教育不专在传授知识,更要教学生做人。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当年我的导师们培养我的艰辛。也许是我受老师们的影响太深,也许是我对学生的要求过于苛刻,我最近狠下心来“废黜”一个我招收的博士生。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深深感恩于老师对我的教诲,所以我有责任将这份师恩通过我传递到更多的学生,并愿意为这份责任坚守,坚持“传道、授业、解惑”之道,继续奋斗不止。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唯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记去报答,才能真正对得起给我恩惠的人!  从读大学至今31年的人生旅途中。我对关注、关心、关爱我的人怀着深深的感恩之心。许许多多值得我感谢的人和事有如窖藏的好酒,时间越长越觉得醇和与清香。1992年,韩邦彦副省长专程接见当年包括我在内的十几位破格晋升的副教授,当时我毅然选择了全身心地陪在病重的爱人身边,直到爱人好转起来。1996年,我有幸获得“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在颁奖之际,我坚决选择了北上京城悼念为重师发展给予极大帮助的系统科学著名专家王毓云研究员。在荣誉和亲情、友情面前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人生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我不能忘怀生命中的掌声和欢笑,更不能忘记工作后曾经有过的两次掉眼泪的场景——  在香港攻读博士学位时,一天晚上9点,妻子打来电话,说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下午放学后没有回家,妻子急得不行。我在万里之外,爱莫能助,忐忑不安地拿起电话,把此事告诉重师领导。没有想到,学校竞立即用麦克风向全院通报,并动员全校中干为我找儿子。半小时以后,儿子在一名中干的陪同下回家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手里的话筒久久不能放下,心潮澎湃不能平静,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那是感动的泪水。  1995年,在申请数学硕士授予点的过程中,为了节约钱,我坐了34个小时的火车,凌晨1点到达北京,并在火车站坐了半宿等到天明。这天,有人告诉我,重师数学硕士点可能没戏了。回到宾馆,我落寞地关上门,伤心、委屈、无可奈何,各种情绪一起涌上心头,一个人悄悄哭了,那是遗憾和痛心的泪水。  著名诗人艾青先生曾写过这样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为重师母校给了我发展的空间和前进的动力,才有我这些微薄的荣誉和成绩。在面对不少单位用高薪、房子等非常优厚的条件吸引我时,我不为所动,并郑重告诉他们:“我极爱重师,爱我的母校。”在金钱利益与母校发展面前,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母校,我要为母校的振兴做最大的努力。  很多场景无法在这里一一描述。我套用1957年杨振宁教授在发表诺贝尔获奖感言时的话:我为自己是重庆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瘟七九”级学生而感到骄傲,我为重师在迅速发展壮大而自豪。我热爱数学这个自然科学的“皇后”,并始终不渝,潜心钻研,贡献我所有的智慧;我爱重师,并将竭诚工作,为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是的,我走在路上。我一直怀揣这份感恩的心,为了那份责任和使命,我坚定地、义无反顾地、无怨无悔地走在这条路上。  时间悄悄地到来,又悄悄地离去。2010年重庆市区迎来了近20年的首次大雪。瑞雪兆丰年,是一个好兆头。跨越2010,现在,在寂静的办公大楼里,勤劳的时针指向了2011年,我再次选择了坐在办公桌前,翻开即将独立完成的英文数学专著,期望它成为我献给母校“十二五”的第一件礼物!  ……

编辑推荐

  翻阅《1979我们启程》,里面没有顾影自怜,自作多情:也没有怨天尤人,抱怨人生。透过一篇篇感人至深的记述,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重庆师范大学1979年同学们深深的怀念之情和感恩之心,能看到他们一路走来并坚定前行的身影。他们参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承担了社会转型带来的高额代价,并为此付出了最宝贵的人生年华,也分享了国家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每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更是重师校友人生风采的一次集中亮相。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1979我们启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