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丛书杨嘉墀

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照德、熊延岭\|主编  页数:164  

内容概要

  “丝业世家、古镇启蒙、蔚然成才、初试锋芒、留洋闯荡、规划蓝图、奠基两弹、发展卫星、创新航天”《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丛书:杨嘉墀》为你描绘了我国著名航空航天专家杨嘉墀先生的人生画卷,他不仅为我国的“两弹”事业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是我国卫星发展方面的功勋人物。

作者简介

  杨照德,研究员,1936年5月生,江苏省东台市人,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从事星际航行、控空火箭、人造卫星、空间科学研究等的组织管理工作。1968年后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空间技术规划、预先研究、卫星型号研制的管理工作。开展航天技术政策、航天系统工程、航天史研究。主要菱有《开发太空——21世纪航天技术》,发表60余篇论文及科普文章300余篇。所从事的航天技术发展战略研究,获航天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丝业世家 /11.寻根 /22.震泽底定街30号杨家 /53.慈母沈慧珍 /7第二章 古镇启蒙 /114.“丝小”求学“自我”觉醒 /125.“震中”少年志存高远 /14第三章 蔚然成才 /186.“上中”五年千锤百炼 /197.乌云孤岛交大求索 /23第四章 初试锋芒 /298.投奔联大助教生涯 /309.草创载波电话样机 /34第五章 留洋闯荡 /3810.几经周折离国境 /3911.哈佛攻坚开阔视野 /4212.创建生物电子学 /4713.胸怀祖国辞聘请 /52第六章 规划蓝图 /5714.自动化规划增条款 /5815.参加自动化调查团 /6416.学会外交获取信息 /6917.空间探索从此起步 /76第七章 奠基两弹 /8l1 8.火箭试验特殊仪表先行 /8219.核潜艇反应堆控制系统探索 /8520.原子弹试验测试仪器创新 /8921.导弹热应力试验装置攻关 /94第八章 发展卫星 /9922.新的起点——卫星规划 /10023.“红海洋”中研制成功卫星返回控制系统 /10424.科学春天的卫星总师 /11125.对外开放卫星通信 /118第九章 创新航天 /12426.倡导发展高技术 /12527.促进航天科技产业化 /13028.谱写航天新乐章 /13629.遨游太空名垂星汉 /144后 记 /155附  录杨嘉墀生平活动年表 /157杨嘉墀部分论著目录 /163

章节摘录

  中国第一个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设想草案是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陆元九等负责组织拟订的。杨嘉墀也应邀参加了规划研究工作。草案初步设想先搞100~200公斤重的卫星,再搞1000公斤重的卫星。规划小组分析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技术形势,认为中国虽然已经有一套由苏联帮助建立的火箭研究机构,但我们还要走自力更生的路,搞一套独立的空间技术体系,配合做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对这件事态度非常积极,力学所、自动化所、地球物理所冲锋在前,中国科学院还成立了新技术办公室,主管这方面的工作。  考虑到火箭推力对卫星发展的制约,钱学森主张中国科学院先行一步,研究高能燃料。1958年中国科学院召开高能燃料会议,组织北京、上海、大连、长春四个化学所的精兵强将,开展液体、固体高能燃料的研制,并探索固液型、游离基及重氢燃料。为此向聂荣臻做了专题报告,建议火箭制造也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即在国防部五院利用苏联资料和一般燃料研究火箭的同时,中国科学院发挥各有关研究所的潜力,完全依靠自己摸索创造,从高能燃料人手开发研制火箭,作为五院的补充。事实证明,在苏联突然单方面中断履行合同,撤走专家以后,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很快将工作衔接起来,不仅没有影响发展速度,还加快了某些领域前进的步伐。  自动化所党委书记、代所长武汝扬宣布:“为了研制人造地球卫星和运载火箭,需要先进行地面试验,搞试验就需要特殊仪表,特殊仪表是搞尖端的先行官。因此,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责成自动化所组建特殊仪表研究室。现在宣布特殊仪表研究室成立,在所内编制为第九研究室,杨嘉墀同志任主任。”九室成立后,主要根据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和风洞实验需要特殊仪表的性质,逐步建立了温度、压力、液砸和流量、气体密度、振动加速度测量及调节器等研究组,以及制图组。  力学所所长钱学森、郭永怀,在力学所以火箭技术为中心开展的工作是:研制风洞序列,进行与火箭技术有关的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进行液体推进剂研究,探索各种高能推进剂组合与大型、中型火箭发动机试车台设计,开展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传热的基础理论与探索性研究。  推进剂是为火箭发动机提供能源和工质(工作介质)的化学剂,它包含可燃物质和氧化剂。最早使用的推进剂是中国发明的黑火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相继开展推进剂的研制试验工作。在液体推进剂方面,液氧、煤油得到很大发展。在可贮存液体推进剂方面,研制出肼(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一种高能燃料)的衍生物偏二甲肼和一甲基肼,采用了四氧化二氮,改进了红烟硝酸的腐蚀性能。当时在中国液体推进剂尚处于开创阶段,提出了要进行高能推进剂、低温推进剂的研究工作。以氟、氧元素为主组成的液体氧化剂具有强的氧化能力,含氧的液体氧化剂具有较高比冲,但燃烧温度高,毒性大。氢以及它与锂、铍、硼、铝、碳、氮元素组成的液态化合物可做燃料。每一种高能燃料研制出来后都要进行试验,要试车。火箭的发动机、尾喷管均要试验。这项探索性任务由力学所承担,还需要建一个实验基地。1958年张劲夫、钱学森等乘民航专用飞机,在北京上空转了几遍,选定北京怀柔县山区的一片林地,建立了北京矿冶学校(后改为力学所的怀柔分部),进行液体推进剂研究,由林鸿荪研究员负责。  林鸿荪按照钱学森、郭永怀的总体部署,开展火箭发动机试验站的建设工作。该站是对火箭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及其组件进行各种冷、热试验的场所。他们首先设计了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小推力试车台,推力为200公斤,由推力架、推进剂供应系统、供气系统、控制系统、测量环境以及消防、通信、环保等辅助设施组成。考虑到发挥各学科优势,中科院党组决定控制系统、测量系统研制由自动化所承担,责成由杨嘉墀领导的特殊仪表研究室完成这项任务。  杨嘉墀和林鸿荪早在美国就已熟识,而今他们又在一起共事了。杨嘉墀根据林鸿荪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调研。他深感用于火箭发动机试验的测量量设备与工业控制仪表不同,对它们大都要求在高温、高压、高转速和强烈振动等苛刻的条件下工作,并且具有较高的动态性能。在所领导的支持下,杨嘉墀率领由所里各室抽调的人员吕宝华、廖炯生、邵久豪、齐汝先、杨树智等十余人,组成一支精干的队伍,逐步开展了温度、压力、液面和流量、气体密度、振动加速度测量及调节器等多种仪表项目研究。他们首先开始了任务和方案讨论,文献调研和学习。P83-84

编辑推荐

  “丝业世家、古镇启蒙、蔚然成才、初试锋芒、留洋闯荡、规划蓝图、奠基两弹、发展卫星、创新航天”本书为你描绘了我国著名航空航天专家杨嘉墀先生的人生画卷,他不仅为我国的“两弹”事业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是我国卫星发展方面的功勋人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丛书杨嘉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