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半生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吴正  页数:286  

内容概要

  一片时代,几个角色,纵深半个世纪的时空。小说以当代沪港双城的变更史为背景,写出了都市人彷徨的生活历程,迷惘的精神世界以及始终处于取舍不定的激烈碰撞中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这,正是作者那代人所经历的生命现实。  长夜半生为当代著名沪籍旅港作家吴正的一部新的长篇力作。作者一改以往写实的创作风格,独辟蹊径,以几个人物心理世界的冲突和演变演绎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以崭新的意识流、心理流、梦幻流、时空流和语言流等交替叠更的创作手法,精彩地刻画了所谓“生活的断流”状态。而于小说创作的艺术方面,作者更在传统——现代,真实——虚拟,表叙——幻化的统一与整合性上达到了一个水乳交融的新境界。  作品具有相当高的思想内涵,哲理境界和艺术造诣。  1949年,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中国大都市上海关闭了她通往世界的所有门户,直至1979年再度打开,其间整整三十年。  1979年,上海重新融入国际社会,尔后,经历的是另一个天翻地覆的二十年,社会的一切生态都已发生了根本意义上的变异。  与此同时,香港,这座“东方伦敦”,一百五十四年的殖民长河也终于流尽,流到了1997年7月1日,这个大限的悬端崖沿,日子开始飞瀑而下。  这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个非常时期,谜一般的时代,谜一般的城市,谜一般的整整一代人。一切无可奈何,一切总也可以奈何;而不可理喻的结局永远是终能理喻。  有这么四个人物两对夫妇,已龄届中年。每一个时代都在他们心灵的深处刻下了不同形态的、难以磨灭的刀创斧痕。小说以其为承重梁柱,支撑起了这么个特色时代的整座舞台,然后再让一幕幕的人间喜悲剧在此上演。背景人物不停地变幻,梦境现实时刻在交替,理念与意识反复重叠。在这个价值观、生命观、理想观都严重错位了的时代,人们的肉体和感官都在享受,在醉生梦死,精神却在挣扎;而精神所付出的代价正是肉体所耗去的。  精致的思维,精致的心理,精致的刻画,精致的语言,精致的细节,构筑起了当代中国社会最精致的一个阶层的日常点滴与其丰富多彩的精神图貌。犹若一只明清朝代的精瓷花瓶,珍贵却十分脆弱、易碎;她在半明半晦的光线中闪烁着一种诱人的幽光。这是当代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相切面上的某个最短兵相接的触点,与众多的以“黄土地”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相比,互相对峙,然而又不对立,它们共同构筑起了立体中国形象的双重个性。  真相,就离他一步之遥。  他站立在原地犹豫了有两三分钟。但他平静,平静得出奇;也很理智,理智得出奇;就像一个第三者在观看一幕与己完全无关的电视连续剧中的高潮戏一样。他想,他也没什么,他只是将一件他在三十多年前偷抢来的物品归还了原主?

作者简介

  吴正,著名沪籍旅港作家。1948年9月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世家。  吴正的文学活动广泛,持久而深刻,至今历经四十余年。出版的作品包括中长篇小说、诗集、散文、随笔、译著以及文艺美学理论等三十余种,共四百余万字。代表作品有《上海人》、《黑白沪港》、《坠入爱河》、《猎鹿人》等。历年获得来自美国、英国、澳洲等国内外各种奖项二十余种。吴正的文学成就和影响,世界各地的传媒都有专版专题报道。新近完成即将在大陆出版发行的《长夜半生》(香港版名:《立交人生》)在悉尼文化文学界举行的专题研讨会上被誉为“代表二十一世纪华文文学走向性和里程碑式的宏创之作”。

书籍目录

1 兆正离家走上街去的时候,两旁的街灯恰好在那一刻间开始熠熠放亮2 回去少年时3 兆正所说的“他”,就是我……4 1964,那条弄堂,那幢洋房,那条带圆把的阔扶梯5 湛玉和那份月历牌……6 复兴别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7 湛玉和我:三十年之前与之后8 白老师的目光9 黄昏,那同一个黄昏10 拔河赛:兆正变成了我与湛玉间的那根绳索11 雨萍·童年·东上海12 两条人生平行线13 湛玉眼中的某个1964年初夏的上午14 我与湛玉床第间的一次对话15 究竟,那件“千结衫”去了哪儿?16 都整整三十年了,但路又是怎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呢?17 让时光再一次倒流。1968年,1968年的一个清澄的夏夜18 财富的背面19 那本叫《从丑小鸭到女明星到超级富婆》的畅销书20 那幢红砖的犹太老洋房记忆从哪儿始端,也从哪儿隐去21 夜,深沉的以为,房内没点灯22 机场遇故23 世界,从秀秀的眼中呈现出来24 那个香港之夜,那个香港之午25 有一幅照片站立在梳妆矮柜上,正面对着大床26 SOMEWHERE IN TIME27 宝大西餐厅里的白老师以及谁28 同是那个晚春的黄昏天:时空的另一个切面29 独行,在香港太平山顶的山道上30 算不上是真相的真相31 尾声

章节摘录

  每逢这类场合,兆正心中便窃喜。他将他清贫的教员出身也当作为一种优越感,暗藏在了心的一角。在战斗调门高昂火药味十足的政治形势报告会上,他的那些打补丁的衫裤是他最可靠的心理安慰:他幻想着,赛绳那一头的对手在开始气喘、失控,连步态也显露出某些不稳的迹象来了。  虽然,那种事在那些年头常有发生,但毕竟不可能持续太久。只要形势稍有宽松的迹象,学习又成了学生们的主业。而他的那份偷偷的优越感又马上便变得微不足道起来,如同晨空里的半弯白月,苍白得连他自己都感觉到可有可无了。湛玉仍旧是全校全班同学的聚焦中心;她的出身并没有影响校长对她的和蔼可亲以及班主任老师对她的特别关心。这种和蔼和关心远远地超出了对于出身贫民家庭、上课经常迟到和早退的他。就算是我,在兆正的眼中,虽然时刻都背负着父母在香港那头不知道天天都在干些什么不可告人勾当的嫌疑的黑锅,但我秉性聪明,又好学,成绩门门优异不说,到了期末的学位排名,全班能与湛玉一争高下的,也就是非我莫属了。而这一切,又哪是他那一两篇偶尔能上壁报的作文可以比拟的?  于是,他又复感自卑。  他一直在暗中留意着我俩,他愈来愈觉得我俩才是“天设地造”的一对(这是他刚从某篇文艺作品之中读到过的一句表达词,便立即像针刺一般地点中了他心中那个结)。我俩坐同一桌,湛玉一有什么困难和需要,我是第一个能伸出援手来相助的;而平日里,只要是我说的笑话,湛玉总是全班女生中“咯咯咯”笑得最猛的一个。她的笑声浮在一切的笑声之上,比任何人的都更响更亮更银铃。难道,这还不说明了问题?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代人精神的风向标  感谢这部作品给悲怆与失落的一代人所带来的巨大的温暖与慰籍。  ——陈建功(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评论家)  双重文化身份的魅力  如果大文豪狄更斯在世,一定会写出新的《双城记》。吴正香港时期的创作,正是这种新《双城记》的试写。  ——古远清(武汉大学港台研究所所长、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  人生无常 文学如诗  读吴正先生的长篇小说《长夜半生》,又同时阅读他的“小说创作随笔”《小说小说》。你就会发现,《小说小说》是进入《长夜半生》堂奥的一把钥匙。  ——顾骧(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  时代·社会  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吴正是一个很特殊的作家。  ——刘锡诚(中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  愿明天躺在阳光下……  吴正的诗以扎实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表现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诗人鲜明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展示出现实主义诗歌强烈的社会批判和人文关怀精神。  ——古继堂(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诗歌理论家、评论家)  文学的风景线  吴正的作品确实有其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  ——崔道怡(《人民文学》副主编,著名小说评论家)  旋律的起伏  吴正是一位具有高度音乐修养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他是以音乐入文,以时入文,他的许多散文颇能让人感受到音乐旋律的起伏与诗歌意象的华丽。  ——石一宁(《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著名文学评论家)  不拘一格降人才  从题材不凡、视野开阔、气度轩昂和艺术独特等方面,可以看出吴正创作有着自己的一格,是别的作家所不能代替的。  ——杨怡(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著名文学评论家)  一代人的缩影  我们阅读吴正的文学作品,都能感觉到作者所具备的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气质。  ——贺绍俊(著名文学评论家)  胸怀大爱的诗人、作家  吴正的诗、文、小说都有着相当高的品格。爱,可看作是吴正小说所特有的高格调的内在肌理。  ——周玉宁 杨海清(著名文学评论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长夜半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评价“还行”是因为我的头脑不很能适应复杂的哲理……道理是对的,但常常揭露得很琐碎,或很冗长,共同特点则是很纠结……
      不过看在立意深远的份上,还是持肯定态度。
      与看看周立波的《笑侃大上海》和《笑侃三十年》,在欢笑与泪水中品评岁月之酒的滋味相比,是两种风情。可惜多数人更偏向于后一种,包括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