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佛93章

出版时间:2008.01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洪丕谟  页数:2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洪丕谟精品集》首先推出的6本著作,虽说不能涵盖丕谟涉及的所有领域,却也尽可能地从书法、佛道、中医、养生、风水等多个方面体现他的文化贡献。在这些著作中,丕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入浅出、灵动自如的文笔,或高屋建瓴,或纵横捭阖,充满智慧地从不同的角度,把读者带入到一个个别具姿彩的洞天福地。尽管这些著作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可至今却依然熠熠生辉,散发出无穷魅力。《话佛93章》为丛书的其中一册。

作者简介

  洪丕谟(1940-2005) 浙江宁波人,被学术界誉为“奇人”、“江南才子”、“上海滩上一枝笔”,曾任华东政法学院文学院文学与法研究所所长、华东政法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协会会长、香港中医专业学院客座教授、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他还是一位勤奋的多产作家,一生创作撰写了百余部、2000万字文史方面的著作。

书籍目录

开头的话第1篇 异彩斑斓的佛教世界观及其他1 既是宗教,又是哲学2 佛门“大干世界”之谜3 有神还是无神4 四大皆空5 人命在呼吸之间6 苦、集、灭、道“四圣谛”7 烦恼即菩提8 普度众生9 聚沙为佛塔10 盲人摸象11 种豆得豆12 一阐提人皆得成佛13 佛教的现代智慧第2篇 佛菩萨和古今佛学家的智慧14 佛祖降魔成道15 阿难和摩登女16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17 五十三参成佛道18 弥勒菩萨的慈颜和大肚19 僧肇“非有非无”的思辨智慧20 智永和尚苦习书法的启迪21 慧可立雪断臂22 慧能大师卓然超群的“禅不在坐”思想23 “六相圆融”和金狮子24 太虚大师“学佛先从做人起”25 杨度说“我即是佛”第3篇 佛法与修行26 “黄叶止啼”的妙用27 “化城”的光环28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29 拔除欲箭,究竟安稳30 困扰来于自身31 牧牛制心32 平常心是道33 “四摄”,生活中朴实的修行法门34 “布施”度悭贪35 “持戒”度毁犯36 “忍辱”度嗔恨37 “精进”度懈怠38 “智慧”度愚痴39 “禅定”度散乱40 “定慧双修”和“福慧双修”41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42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43 忏悔净心灵44 诸法无我得解脱45 心灵救济的不二法门46 修习中的理性智慧第4篇 禅的旨趣47 禅波罗蜜48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49 达摩面壁祖师禅50 “风幡”的典故51 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52 顿悟和见性成佛53 磨砖与禅54 骑驴觅驴但可笑55 众中惊倒野狐禅56 庭前柏树子57 当头棒喝58 一字禅和无字禅59 参寥不是老婆禅60 枯木龙吟真见道61 一丝不挂且逢场62 饮酒食肉,不碍菩提63 茶禅一味飚家风第5篇 佛教与人生64 目标相同路不同65 痴人说梦和梦中说梦66 以欲牵钩法67 方便风开智慧花68 晨钟暮鼓发深省69 做天和尚撞天钟70 当取则取,当舍则舍71 无求便是安心法72 对于魔的看透73 “明”与“无明”74 不必为周围舆论自寻烦恼75 六根清净,一尘不染76 济公活佛圣训77 滴水和尚78 明月清风,粗茶淡饭式的享受79 也无风雨也无晴80 春在枝头已十分81 打破生死关82 一失人生,万劫不复83 护生——人类文明的标志84 佛门的道德规范第6篇 中国佛教文化的智光85 《佛说阿弥陀经》与科学幻想86 佛法的医疗智光87 六字“大明咒”88 素食和健康长寿89 禅宗智慧和诗歌创作90 佛经譬喻的妙用91 天教水墨画罗汉92 禅宗精神与写意水墨画93 禅与书法

章节摘录

  在当今强调竞争的快节奏社会里,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无论职业、文化、经济、生活,还是家庭、人事等等方面,几乎都多得成堆成堆,不一而足。这一切的一切,有时常把人们搅得困苦不堪、焦头烂额。  如果把这些可能的磨难,当成一个一个的结来看,那么解结的最好方法,就莫过于智慧了。当然,这种智慧,最好是客观的、对治的、消解的、总持的。  自然,人类的智慧多种多样,如果用审视借鉴,有所取舍的眼光,科学辩证地对待中国佛门智慧,倒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人类文化,从来就有着其继承性的一面。  比如,佛家的如实观、体认观、空观、判教,对于现代人类所普遍面临的问题,或许就有所启发。如实观是一种客观的智慧,体认观是一种对治的智慧,空观是一种消解的智慧,判教是一种总持的智慧。  如实观要求人们,客观、冷静、如实地对待人生,对待他人,对待自我。不要戴着种种有色眼镜去看待别人,此山不比那山高,到了那山望此山。原始佛教认为,为了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必须破除主观的壁垒,否则人心浮动,作茧自缚,常常会因得不到一个正确的结论,而把自己陷进痛苦的泥潭。你说脑体倒挂,捏笔杆子搞科研的不如捏秤杆子做生意的,其实跳出自我,冷静旁观,也不尽然。你捏笔杆子的一天8小时活,工作干净,有劳保,有退休,他捏秤杆子起早摸黑,活脏活累,没劳保,没退休。表面看来,他暂时多得点,你暂时少得点,可从客观上如实地一比较,孰得孰失,孰多孰少,还不使你心平气消?  体认观是人们在对人间有如恒河沙数的诸多烦恼,作出深层体认,然后用智慧的手段进行对治,最终使自己脱离烦恼而人于清凉世界的一种观法。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师霍韬晦先生分析:“佛教即要我们反观自己的心灵的无明,一切贪、嗔、痴、慢、疑、恶见等都是从这里来的,故非对治之不可。对治之道,即在扩阔自己的心灵,获取智慧,使自己从种种不同之见中超出,并在实践上改变自己的狭隘、怀疑、恐惧、冷酷的气质,使自己日进于高明之境,而不为无明所缚。这就是佛教安立种种智慧以超化众生分别性的烦恼与俱生性的烦恼的原因。对于今日自身尚陷于无明迷惘、不知病根的现代人,岂非正有对治之功?”  空观是大乘佛教中观派的说教。所谓“空”,不是和“有”相对的绝对虚无的“空”,而是说世间一切存在,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缘生则生,缘灭则灭,刹那生灭,虚幻不实,没有质的规定性和独立的实体。由此看来,当一个人陷入痛苦烦恼之时,如果启用空观理论进行观照,得知在世间十二因缘的流转中,种种现象当体即空,无所谓我,也无所谓烦恼。由此推及整个人类社会,人们若能彼此自虚其心,自空其说,各捐成见,容纳别人,岂不大妙?  在佛门智慧中,判教可谓总持的智慧。因为佛典如海,佛法浩大,没有一个总持、判定的教法,就无以统摄佛的种种言教。我国佛教如天台宗的“五时八教”,三论宗的“三藏三法轮”,法相宗的“三时教”,律宗的“二教”,华严宗的“五教十宗”等,都可认为是各宗总持自己那套学说的“判教”体系。由于判教涉及佛教专门理论,所以就其现代智慧来说,霍先生曾经作过这样归纳道:“人的问题,在对一家之义起执:一方面封闭自己,一方面抹杀他家他理之存在,于是人之世界分裂,相轻相害,终至生大苦。也许人之无明非得吃大苦,付大代价不能超化。”“但在客观上,此智慧之出,又关乎对别人义理之了解,所以判教之智慧,尤为必要。今时世界四分五裂,人心浮嚣。究其原委亦是知识界分裂的结果。西方文化原是一重智而向多方活动之文化,故其所成立之知识世界,亦是一分途独立,各自发展的世界。”  记得我友曹正文兄曾经写过一篇名为《一个人可以活两次》的文章。文章曾举唐末文人温庭筠为例,温年轻时为人放浪不羁,出入于歌楼酒馆,“能逐弦吹之声,为侧艳之词”,为当时的士大夫之流所不齿。中年以后,温在悟彻之后,一改以往旧习,先后任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为人师表,作风严谨。连他昔日的朋友都说温庭筠完全变了一个人。  迷途知返,重新做人是一个方面;从过去的烦恼人,转变为现在的快活人、自由人,又是一个方面。如果佛教的现代智慧能够启发你的心智的话,那你就先得冷静地估计一下,自己如果活得很拘束、很烦恼,甚至竟是误入迷途的羔羊,那就赶快及时回头,通过佛门智慧努力转化自己,重获新的理想人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话佛93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修身养性的一本好书!
  •   我看了一半了
  •   攒钱不如攒知识
  •   学佛入门。
  •   没事学学佛语,挺好的。
  •   宗教哲学
  •   包装精美,佛教普及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