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典与华章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作者:郁龙余  页数:53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和印度同属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世界三大文化中心。两国文化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然而又交通自古,文缘久远。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可谓源远流长,硕果累累,堪称跨文化交流的楷模。其间,涌现出了鸠摩罗什、菩提达摩和法显、玄奘、义将等高僧大德,光前裕后,彪炳史册。纵览中印文化关系,在古代中国输入多而输出少,至近代渐趋平衡。印度泰戈尔、辨喜、尼赫鲁、师觉月等,深受中国文化熏陶,中国梁启超、陈寅恪、郭沫若、苏曼殊、冰心等,深受印度文化影响。中印文化交流,呈现出交光互影的新景象。    本书陪伴你追寻先贤求法踪迹,考察时彦切磋之旅,展望未来的发展宏图。    中印两大民族友好、强盛,乃是尧天舜日、罗摩盛世,两国人民之大福祉,世界人民之大福祉。

作者简介

郁龙余,上海市人,1946年生。1965年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印地语专业,1970年毕业留校任教。1984年调入深圳大学中文系,历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文学院院长兼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为深圳大学留学生部主任。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印度文学、中印文学、中印诗学比较研究。主要兼职有: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印度文学比较》、《泰戈尔文学作品研究》(合著),主编《东方文学史》、《中印文学关系源流》、《中国印度文学比较论文选》、《中西文化异同论》,另有印度译作30多万字。目前正完成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国印度诗学比较》。

书籍目录

华夏天竺,兼受尚同——关于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对话造福两国,泽及世界——中印文化关系源远流长  1. 印度则交通自古——你来我往的三千年老友  2. 虽兄弟眷属,何以加之——世界文化交流的楷模天竺黄钟,华夏和鸣——四大《吠陀》在中国  1. 瑰丽幽*,世界大文——从佛典中的吠陀诗说起  2. 梵风悠长,绵绵不绝——吠陀思想与现代中国大林深泉,荫泽东土——两大史诗、民间故事在中国  1. 将“支那”推向世界——《摩诃婆罗多》与中国  2. 十奢王缘,兰嘎西贺——《罗摩衍那》在中国  3. 皇家秘笈,遍传东邻——《五卷书》在中国佛兴西方,法流东国——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1. 白马驮经,三藏译师——佛经与中国译经家  2. 普渡慈航,立地成佛——印度佛教的中国化  3. 禅悦朝隐,轮回业报——佛教思想在官府民间  4. 欲向文殊叩法门——中国近代思想与佛教禅光佛影,遍照九州——佛教与中国文学  1. 孤鬼神人,梦中世界——佛典与中国小说  2. 添花锦美,切玉刀巧——佛典与中国诗歌  3. 柳毅传说,目连救母——佛典与中国戏曲五天屈子,千古一美——迦梨陀娑在中国  1. 梵仙丽质,中土生辉——《沙恭达罗》的中译及演出  2. 离愁别绪,银汉白云——《云使》在汉藏地区的传播舞论诗镜,神州可鉴——印度文学、诗学研究在中国……神像侧曲,庄严中华——印度艺术美学在中国梵佛新声,故事拊掌——印度现代作家与中国滔滔江汉,贤豆汲之——现代印度学者与中国文明汉云梵月,华竺文忠——现代中国学在印度继往开来,华梵共尊——中国现代印度学与季羡林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接下来我们看看泰戈尔与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跨越中印文明的不朽神交。  泰戈尔曾通过汉诗的英译本了解到中国文化中的这一瑰丽景色。他在1924年访华时说:“我一直在阅读你们的一些富于诗意的作品的译文。你们文学中的品位令我着迷。它具有你们自己的特色,在我所知道的所有其他文学中,我从未见过与之相似的文学。”(《全集》卷20,第12页)- 他不光是读到了李白的诗歌,还欣赏了王维、杜甫等人的作品。中国古代诗歌对其影响非常明显。在泰戈尔之前,印度诗苑不乏想象奇丽的长篇巨制,但以寥寥数笔构成深远意境的小诗,则是泰戈尔访问中国、日本之后盛行起来的。他的两行小诗,受到了日本俳句的影响:而他的四行诗和八行诗,可能受到了我国的绝句和律诗的影响。  泰戈尔尤其喜爱代表中国诗歌顶峰的唐诗。他的文章涉及到的诗人主要是李白。在《现代诗歌》一文中,泰戈尔讨论什么是文学和生活的“现代性”时,先自我设问:“这个‘现代’究竟是什么东西?”然后,泰戈尔说,他的回答将是:“不是从个人的迷恋感情,而是以永恒的迷恋之情看待世界,这就叫做‘现代,。”泰戈尔所理解的“现代”,应该是一种人与自然万物互相“迷恋”、互相敬重的理想状态。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梵典与华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