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蒙难记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  作者:吴蔼宸 著,田杉 整理  页数:208  
Tag标签:无  

前言

  西哲有言:“为群众谋福利,自由发展个人。”余服膺其说,引为人生观之准则。世有赢得温饱,沾沾自喜,以浮湛一生者,是又志趣之未可强同也。民国二十一年冬,应新疆省聘,别老母妻孥,从事西征,既抵其地,见乎山川之奇伟,方舆之辽阔,特产之富饶,民风之淳朴,信乎可以本其技能,自由发展,以谋群众之福利矣。  乃行装甫卸,即值变乱相寻,“四·一二”政变之夕,几罹于难,古城奔走和平,险不得归,自后战事再接再厉,塔城、伊犁相继喋血,南疆且一度宣布独立。全省鼎沸,不可究诘。时外部以驻新特派员事相属,迨时势至此,乃辗转由俄道返京入告,无如以莛撞钟,不能发音,卒复引疾而退,固有所弗获已也。  慨自壮岁以来,力求学以致用,两游新大陆,为实地之研讨,踪迹所至半中国,曩东北极黑河,今西北穷伊犁,皆留有雪泥鸿爪,而区区利用厚生之志愿,终不得售,由是深感人生无时无地不受环境支配,人定胜天,特无聊慰藉之语耳。昔张骞奉使西域,百余人中仅二人得还,其伟绩实埒于哥伦布之发现美洲。近如左宗棠之平定西陲,统一全疆,尤为不朽功业,观其舁榇而行,盖实具有大决心者。嗟乎!士以昂藏七尺之躯,贵有四方之志,自履艰危,恒为人所不肯为之事,大则立功异域,为国干城,次亦嘉惠僻壤,利济方隅,虽其所就大小不同,要皆有裨于世,无忝所生。藉使遭遇坎坷,到处青山,皆可埋骨,奚必株守乡园,老死牖下,偷窳颓放,与草木同朽腐哉!虽然事业之成就,在乎乘势待时,使格于势迕于时,徒志奚益。志愿不获伸,事业无所成,而欲以纪行览胜之篇,道听途说之语,袭前人余唾,矜奇立异,以炫耀于世,不亦迂乎?特以此行历时十有八月,驰骤数万里,闻见必录,博采详咨,未尝一日间断。  归来,朋友竞以边事询问,复穷数月之力,整理成篇,所有遭遇经历,及其心之所感发者,皆于是乎寓,聊为西征之纪念,非敢附于作者之林也。凡曾游其地者,读之如旧相识,当为掩卷低徊,有不胜今昔之感;即未履其土,对之亦当卧游,藉获边疆应有之认识,著者区区贡献如此而已。呜在乎!谋群众之福利哉!  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吴蔼宸自序于天津求志庐。

内容概要

  《边城蒙难记》反映出1932年、1933年之际,新疆,特别是乌鲁木齐因马仲英祸新所蒙受的战火之灾,以及新疆现代史的重大事件:从金树仁下台到盛世才通过“四·一二”政变掌握了政柄。作者是力主“实业救国”的工程技术精英,而他面对的则是无可理喻的内乱、是内乱中的非常世态,这个实际存在的精神落差,使得这部纪实之作成为历史的镜鉴。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新疆考古发现与西域文明中国边疆研究60年与西域探险考察蒙难边城纪实(代序)王序张序自序例言上篇第一章 天津至迪化途中第二章 迪化见闻录第三章 四面楚歌中之迪化第四章 新疆慈善会第五章 “四?一二”政变第六章 政变后之迪化第七章 古城奔走和平记第八章 黄慕松宣慰新疆第九章 迪化第二政变第十章 第二政变后之迪化第十一章 罗文干巡视新疆第十二章 塔城巡视记第十三章 伊犁巡视记下篇第十四章 新疆山脉水道考第十五章 新疆丧地考第十六章 新疆之过去及未来第十七章 新疆之演变及其展望(三版增辑)附:苏联游记(一)中亚细亚(二)莫斯科(三)列宁格勒(四)高加索巴库石油厂(五)布哈拉旧城(六)安集延与塔什干(七)阿拉木图(八)西伯利亚归途整理说明

章节摘录

  至早点,主人则饷以马乳、马肠,马乳带酸,多饮能醉。马肠系以三四岁之驹肉,切细和以五味,纳于肠内,下用羊板粪烤熏而成。食时煮熟切片,味如普通腊肠,此种哈萨克食法,尚为生平第一遭。所谓羊板粪者,即羊粪在圈内积压而成,为塔城唯一绝好燃料,一炉每日须添羊板粪一次,而保持温度如故,亦一奇也。同人赴外沐浴,系土耳其式,用蒸汽令人出汗,另用铜盆洗身,虽不甚习惯,却喜其洁净。  新疆币制为票银,全省通用,杨增新时代仅发行壹两省票,载明“凭票取足红钱四百文”。近两年来,始复加发叁两、伍两两种,而当日硬货如红钱、铜元、银元、天罡、普尔(二者皆回部旧币)皆已不见,所赖流通市面,全靠省票,壹两以下有二钱五分票,合红钱一百文,又有油布票,合红钱四十文,系用油布做成,约三寸见方,上载汉维两文,盖用财政厅印,视见甚为奇特,亦可见我国币制之紊乱矣。又有一种喀票,通行南疆,发行之初,信用卓著,印刷精美,亦称老龙票,维民多宝而藏之,甚至票银高于现银,因便于携带之故。维、哈、蒙各族以及俄国在新贸易,皆以省票为单位,年来省票跌落,须十两兑换大洋一元,商家争用省票购买苏联货物,虽昂亦不暇恤,是亦新省之隐忧也。  余等来塔城后,行政长公署首先设宴欢迎,黎海如都统(行政长兼副都统,粤籍,保定军官毕业)于民国六年投效新疆,近驻扎哈密,未及见,由科长陈宝训偕黎之两弟殷勤招待。又承省银行宋子珩经理,塔城县师洪九县长,公安局苏局长,维族各巴依等,及居停钟棣华君之宴,或系燕菜鱼翅整桌酒席,自下马点心吃起,动需三四小时。或系维族抓饭,客至先饷以马乳,抓饭内有马肉葡萄干,吃时助用手抓故名。并有塔塔尔人奏乐助兴,间有“猥郎”(即跳舞之称)为戏,边地闻此丝竹声,为之心旷神怡,凡此皆深印余脑海中,历久不忘者也。  连日落雪纷纷,天气酷寒,室内温暖,只可衣袷,而出外则嘘气成冰,寒暑表降至零下三十五度。余偕宫、白、钟三君坐爬犁外游,一为领略塞外风味。塔城白日市集拥挤不堪,灯后店门紧闭,街市寂无行人,若在内地,正缓歌慢舞时也。  此行因季高由南京领来边防督办关防,金主席通令沿途文武官员招待迎送,并由省城派来汽车迎接,同人叨光不浅。塔城维族巴依(即富商之称)阿喜斯、饶札洪、哈三巴依等分别来拜,余等亦在答拜,伊等皆来自喀什,经商致富,耐勤苦,恪守教规,无烟、酒、赌博嗜好,平地起家,殆非偶然。  住宅多有大院,客室与私宅分开,内眷向不见人,出则以白布蒙面。客至饷以马乳或茶点,如不待饮告辞,主人为之不欢。据告,对苏联贸易,极感困难,出口土货均由彼方定价,与进口洋货互迁,内地交通阻梗,舍苏联外,几无问津者。驻塔苏新贸易公司规模宏远,全为吸收新省土产,他日延长土西铁路,敷设铁轨至新疆边界。尤为意中事耳。复至某维族院内观泉源,据说蒙古人首先来此,饮水忘却木碗,遣人来取,遂知此处有泉,来者渐众,成贸易重镇。至今俄、蒙、维、哈,统称塔城为“屈固卡克”,盖蒙语“木碗”之译音也。又旧称塔尔巴哈台,乃附近山名,亦蒙古语。我国西陲历代至巴里坤为止,巴里坤以西则属蒙古、哈萨克之地,清初建武功于边境,始占有其地,而臣其人民。乾隆年间,调奉天、开原、义州一带之锡伯旗驻防伊犁,挈眷同行,三年始达,此外满兵尚有索伦、察哈尔、厄鲁特亦被征召驻防。迨清朝不振,中俄划界交涉屡次失败,举凡帕米尔高原、斜米巴拉金斯克以及斋桑一带,皆委弃于俄,而本地之蒙古、哈萨克,亦遂归顺俄国,消长循环,亦有定数耶?  塔城县年收粮六百石,人民除完粮外,有草头税(即牲畜税值百抽一),商货纳一次统税,此外烟酒税、印花税为数甚微,举凡内地之屠宰、管业、牌照各杂税,新省皆无之。凡欲领荒只纳部照费,地即归其耕种。哈萨克人民只知游牧,不事耕种,住蒙古包,冬夏易居,有冬窝、夏窝之称,即古所谓行国。家事多委之于主妇。其风俗儿童五六岁时,即教以骑马控纵之术,每年养马,童幼与赛者各选良马,闻角声起,纵辔疾驰,群向数十里外之目的地,夺取新宰之羊,夺得先归者受赏,恒聚集数十人,死于马蹄之下者亦无怨,返观内地之马场,直同儿戏矣。  塔城东北喀图山产金矿,旧有十厂,曾聚集数万人从事开挖,嗣经回乱,矿工星散,峒内积水甚深,曾与俄商合办,置有机碾,旋亦辍工,委弃机器颇多,厂舍亦遂颓废。又塔城博尔鲁克山前曾租与俄国,十年为期,及期俄不交还,时伊犁将军、塔城参赞皆畏缩不敢交涉,诿诸伊塔兵备道英林,卒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交涉收回,俄领宝德林自知失败,情急自戕。余盖闻诸李绶卿都统,亦边疆外交上之一史料也。  余等于十二月十二日抵塔,因候省城汽车,住了九日之久。十九日晨,师县长来告,省派汽车已到,正令作车篷,并遵省电派官一、兵四护送,因此同人行李须随后雇大车运省。余重整行装,取出狐皮袍、皮大氅,备途中御寒之用。  二十一日早,到各处辞行,街市县旗欢迎,十一时,由钟宅出发,出东门,军队、警察、男女学生排队相送。车为美国造,载重吨半,师县长同行,同人坐于车内,篷低气闷欲呕。九十里,官店,七十里,额敏县,全城悬旗欢迎,县长刘光汉迎于郊外,住师县长宅。屋舍宽敞,堪称广厦,客厅内并有大钢琴一架,尤觉珍贵。

编辑推荐

  《边城蒙难记》分上下两篇。上篇计十三章,为著者旅行所得,并叙述两次政变,及中央历派大员宣慰巡视之经过。据实记载,不加论断,以作他日新疆史料之一助。下篇或追述变乱始末,或详叙各族风俗,或考证山脉水道之原委,或阐明东西文化之媒介,举其荦荦大者,列为七章。末章《新疆之过去及未来》,乃著者对于彻底治新之小小建议,及其恳切之期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边城蒙难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