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理论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马克·麦克卡森  页数:33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重力是什么?贴在电冰箱上的磁铁怎么能永无止境地抵抗重力呢?光进入水或玻璃时会减慢(引起它弯曲),但是当光离开水或玻璃时怎么会回到原来的速度呢?……     这些问题仅是《终极理论》彻底揭露的在今天的科学中所隐藏的很多缺陷中的冰山一角,而这只是故事的一半。本书还给出了答案,它根据的是波及所有科学的自然界中一个革命性的新原理,它首次给出了科学历史中深层次问题和谜团的切实可行的解答!     赏心悦目地去阅读对这些甚至难倒当今顶尖科学家的问题所做的可靠解答吧。这本书也许预示着著名的和众盼所归的“万物理论”,有时也叫做“统一场论”的来临。本书阐述清楚、简单明了,既对科学家也对外行人颇具吸引力。我们的科学真的需要这种戏剧性的重新思索吗?请看一看著名科学家对这一课题的评述吧。

作者简介

马克·麦克卡森,现年43岁(1965年生),是一名出生于加拿大的电气工程师与科学爱好者,他一直都敏锐地认识到,我们的科学遗产中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和未解答的问题——这种认识在《终极理论》中达到了顶峰。

书籍目录

绪论图标说明1 万有引力探秘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的尴尬  牛顿万有引力学说的起源  有证据证明万有引力的存在吗?2 邂逅新原理  新的重力理论  原子的新特性  膨胀理论可能成立吗?  膨胀理论揭开了谜团,解决了矛盾  新启示和可能性3 天文观测反思  轨道  椭圆形轨道  “引力透镜”效应  月球及其重力问题新探  潮汐力的本质和起源  弹弓效应  先锋号异常  轨道摄动  星系之谜  自然常数的起源4 对原子和原子力的重新思索  原子  一个新的原子模型  化学键合  电  无线电波  磁  电灯泡——我们真的了解它吗?5 能量反思  光与电磁辐射  关于电磁波谱的一个新观点  能量的实质  量子力学——是否全部都是误解?  狭义相对论——是否只是一个错误?6 重要问题  什么是亚原子粒子?  什么是反物质?  什么是原子弹?  E=mc2:什么是能量-物质转化?  什么是膨胀物质的起源?  是什么造成了惯性?  什么是黑洞?  宇宙确实是从大爆炸中产生的吗?  我们的宇宙确实在膨胀吗?  什么是时间?  时间旅行是否可能?  万物理论——已经达成了吗?

章节摘录

插图: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四大基本作用力之一——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自然界最基本,也是人类最为熟悉的一种力。因此,在展开对万有引力的论述之前,我们有必要搞清楚以下两点,即我们认为的自然力是什么,它们与标准理论以及我们寻求终极认知的努力之间存在着何种联系。尽管标准理论是由诸多次理论构建而成,其中一些在图1-1中已经提及,然而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探索万物理论的努力也就是寻求了解并统一目前被视为自然界四大独立的基本作用力的过程:万有引力——我们熟知的存在于所有物体间的引力,这一概念首先由艾萨克?牛顿提出。电磁力——电与磁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的现象,以及无线电波和光等电磁辐射现象。强核力——一种将原子核聚集在一起的强大的短程作用力。原子核中有许多彼此距离很近的带正电的质子,根据电荷理论,它们会剧烈地相互排斥,从而导致原子核解体。为了解释原子核得以存在这一明显有悖于电荷理论的现象,科学家引入了原子核中质子间存在一种相互吸引的强核力的概念。弱核力——另一种比强核力弱得多的核力。包括亚原子族的无规则衰变(也就是放射能)在内的一些现象,直到引入这种核力概念后才得到相应的解释。目前人们认为,以上这些便是自然界的四大基本作用力,而且从本质上来说,它们不过是目前科学尚未能掌握的一种基本作用力或理论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揭开这种基本作用力或理论的面纱,就能找到万物理论,它随即就会向我们展现,我们当今科学得到的所有观察结果、形成观点以及理论的根本成因。这样一种统一的认知,有望将标准理论中零散独立的抽象理论,转变为一种简单明了、清晰连贯的完整理论,为万事万物作出正确的物理解释,从而在科学界引发一场大地震。本书论述的这一新理论,让我们看到尽管这种预见符合人类的直觉认识,然而我们至今却仍未取得期望中的成功,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由于我们对探索对象显然缺乏更深入的了解,因此我们无法肯定自身对自然界基本作用力的界定是否正确。比方说,如果我们的电荷理论与大量观察结果背后存在的真正的根本理论相比,是一种存在缺陷的理论模式,那么我们目前认为的带正电的质子总是相互排斥的质子运动模式,可能就是对原子核的一种不准确的描述。相反地,根据自然界一种我们尚未发现的理论,也许在同一个原子核中质子聚集在一起是完全符合自然法则的,而这种理论却可能为我们所误解并将其描述成质子带“正电荷”。换言之,在许多情况下,质子表现得可能确实就像带有一般概念中的“正电”,然而这种表象也可能基于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原因——正是它导致质子在同一个原子核中自然地聚集在一起。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提出的令原子核免遭解体的“强核力”概念就成了画蛇添足,而我们试图寻找一个统一理论的努力,就恰恰部分基于在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作用力之上。我们目前试图统一这四种作用力的目标,或许一开始就将这些存在缺陷的假设作为了基础。其次,我们目前主要通过数学方式来找寻一个统一理论的方法,大多可能偏离了研究的最初本质与目的。我们对宇宙拥有一个全新深刻的物理认识的探索,面临着沦落为仅仅运用现有方程式进行数学运算的危险。由于我们期望这种深刻的物理认识,能为所有自然力建立一个共同的数学框架,因此我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如果运用现有的数学模式直接寻求这种数学意义上的最终结果的话,期待中的更为深刻的理解自然会浮出水面。然而这种方式可能经不起推敲,因为它假定的是我们已经正确认识了自然界的四种基本作用力,而只需将数学模式加以重新整理。但如果证明这一假定是错误的,那么这种研究方式得到的,只不过是存有缺陷的物理模式之间的,一大堆并无多大意义的数学关联。这种方式还可能将我们探寻更深刻物理认识的研究降级,使之沦为寻求某一数学结果的尝试,而失却了其应有的深刻意义。我们也许认为,一旦对宇宙拥有一种深入的物理认识,就能掌握数学层面上的统一模式,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以数学途径统一现有模式的方式,获得对宇宙深入的物理认识。这种方式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但它所得到的也可能不过是方程式之间人为的数学关联,而其反映的实际上也只是我们今天已掌握的有限的物理认识而已。鉴于以上种种理由,下面章节有关这种新的“万物理论”的论述,并不是严格遵循自然界“四大基本作用力”的数学统一模式展开的。事实上,这些论述几乎未涉及数学,并且只是在以清晰的物理和常识性语言进行大量宽泛的科学论述时,才附带地提及这些自然力。然而这些论述首先谈到的就是四大作用力之首:万有引力。这些论述指出了我们目前的万有引力概念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由此引入新的统一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新万有引力理论能够为许多问题提供相应的答案。一旦这种新理论得到确立,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它将在标准理论的其他各个领域掀起一连串的波澜,不仅要对我们“四大基本作用力”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而且将用清晰的物理语言,对我们当今科学纷繁复杂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界定。万有引力的尴尬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无疑是自然科学中最受公认,并最为普遍接受的理论之一。几个世纪以来,它对我们的思维和科学的影响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万有引力定律已经基本上与引力现象本身画上了等号。如今我们几乎很难想象,能将我们关于引力的日常经验与牛顿提出的万物都具有引力的观点分割开来;然而,正如接下来的论述所表明的,牛顿的理论确实存在许多未解的谜团,以及在科学上完全行不通的观点。由于这些问题的阻碍,人们无法普遍接受任何一种新理论,而只会把它当做一种推想或假设;然而,一方面牛顿观点颇具说服力,再加之目前尚无较之更为合理的理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并未对这一理论进行深推细究。牛顿的谬误——违背物理规律万有引力是自然界中我们最为熟悉,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现象之一。尽管人们一直都认为显然存在某种“东西”导致物体下落,然而直到艾萨克?牛顿(1642—1727)出现,人类才通过方程式的形式,为这种“东西”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模型,将它表述为源自万物的一种引力。牛顿还提出,正是这种引力的作用形成了我们观测到的天体轨道,宇宙因而变得像钟表装置一样易于理解而且可以预见,这可是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头一遭。这在牛顿的时代无疑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它为此后以类似方式通过方程式来树立其他作用力的模型奠定了基础。尽管现在我们常常谈及这些作用力,但有一点往往被我们所忽视:现代科学对大部分作用力仍然未作出严谨的物理解释。我们继承而来的构成今天科学知识体系的理论和方程式依然非常有用,这很容易让人忽视这些理论和方程式大部分都是一些抽象的模型——而非严谨可靠的物理解释这一事实。牛顿在诸多科学家中,率先为各种不同现象建立起了解释模型,这些模型颇令人信服而且非常有用,但是直到今日,人们也无法用物理的而且科学可行的方式对它们进行充分的解释。事实上,当牛顿首次提出万有引力概念的时候,曾经遭到过强烈的抵制,因为当时经过与神秘主义和迷信思想的长期较量,严谨的理性思维最终开始占据上风,而这种引力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代表的几乎是一种魔力。如今,由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已为科学所接受,我们对一种未知的作用力穿越真空,以某种同样未知的方式作用于远处物体的这种观点,早已习以为常。对这些作用力(引力、磁力、电荷等等)中大部分都没有已知能量源这一事实,我们甚至也能泰然处之。然而,在牛顿的时代,这种概念还只存在于神话和魔幻故事之中。对像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这样的哲学家而言,人类社会是经过了漫长的探索,才摆脱了以往神秘主义的影响,最终步人了一个提倡理性思辨、令人鼓舞的年代。事实上,笛卡尔自己已在更早的时候,提出了一种为大众普遍接受的关于轨道的物理理论,该理论认为,星球被一种无形的物质所牵引,这种被称为以太的物质可能环绕在太阳周围。尽管这一理论有它自己的问题,在当时那样一个崇尚理性的年代,许多人将牛顿提出的一种完全未知的作用力穿越真空产生作用的观点,视为是过去神秘主义思潮的死灰复燃。牛顿意识到他的引力理论存在这一根本问题,因此从未表示能够对它进行解释。然而与其理论相配套的数学模型是如此合理而且令人信服,引力作为物理实在和科学事实的地位因此很快得到了巩固,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时至今日,它已经成为最具主导性的理论。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2003年有最有雄心的业余爱好科学家奖,马克•麦克卡森一定是候选人之一。”“《终级理论》是该年我最喜欢的科学理论!”    ——克里斯•本菲尔德(Chris Benfieol)科学作家  “要说这些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什么时候能达成“统一场论”,皆是不可能的这些问题也许明天就由一些年轻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给出解答,也许到2050年,甚至2150年还得不到解决。但是,一旦解决了,我们就能回答宇宙的深层次的问题。”    ——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  “我们一无所知有关重力的一切是个谜团。”    ——迈克尔•马丁•涅托(Michael Martin Nieto)理论物理学家

编辑推荐

《终极理论:反思我们的科学遗产》:最具抬头精神的科学畅销书!革命性的世界科学名著,能扩大和解放你的头脑。独一的新原理,推动了超越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终极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5条)

 
 

  •   文章写得很好,打开了现代认得很多意识盲区,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崭新的理论。解释了很多现代的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好书,值得一看。
  •   一个非专业的科学爱好者,写出了一本专业的科学家所不能写出来的书,视角独特,自成一家。佩服佩服!!!
  •   质量很好,书的内容很吸引我,值得推荐,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我们周围的科学权威。
  •   写得很好,内容很吸引我,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我们周围的科学权威。
  •   必将颠覆整个物理学。膨胀是个很好的思路,鼓舞我们向权威挑战!!!!!!!!!!!!!!!!!!!!!!!!!!!!!!!!!!!!!!!!!!!!!!!!!!!!!!!!其实物理全国竞赛没什么用,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去探索,而不要用竞赛这种功利的东西限制我们。
  •   喜欢当代物理的不可错过
  •   很不错,果壳的书
  •   非常有趣,值得一读
  •   作者没什么名气,但写的观点蛮新颖的。反正作者比我强我就学习吧
  •   主题是反思我们的遗产 作者从多个角度反思我们所得到现象而不是定理或理论 我毫不怀疑作者是外星人的传教士 正在向我们讲解他们对宇宙的认识科学深刻而又非同凡响
  •   外国人的书,翻译成中文总让人觉得读起来很难受,不能很好的领会作者的意图。也许作者了解很多相关理论,却不能让多数读者明白。如果不是具有超过优秀的高中物理知识水平,应该完全是一头雾水。更多的情况是,读者也许赞同书中提出的问题,却不赞同书中给出的结果。总之,这是一本艰涩的书,不会让你有酣畅淋漓的感觉。值得学习的是作者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   文章内容超出我的想象,从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
  •   也许是未来的物理经典理论.
  •   了解宇宙的知识
  •   送货也很及时,送给朋友,也很喜欢
  •   貌似不错,帮别人买的
  •   给孩子买的,说书的内容不错,可读性强,但装订太差,拿上手看,就发现装订线断的,后面都散页了。后来联系客服,只有这一个版本的,就没换货,送了一张卷,就当是花了租金的钱看了这本书吧。
  •   从原文看,作者学识远远不够,提的问题有的是深入的不错,但有的中学物理竞赛书上就能解答,他却无从解答......
  •   仔细读了一下,发现对作者的某些观点是在不能苟同。作者一直说建立一个力场需要能量的损耗。还举例一个人推箱子,箱子没推动但是人很累,所以消耗了能量。以此来看,如果一个带弹簧的夹子紧紧夹住某个很坚硬的物体,作用力一直存在,也是在不断损耗能量....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观察不到任何能量的耗散?作者还是很坚定的认为能量守恒是存在的。问题在于作为把人的肌肉收缩保持固定状态的能量消耗过程和机械完全类比,这种观念不知道是不是缺乏常识。总之论证的过程很不严谨
  •   兄弟你说的不对。是像你说的那样,弹簧夹子夹东西的时候并没有能量损耗迹象,但仅仅是没有外能的损耗,可内能呢?原子间作用力明白无疑的在损耗着能量。只是你没有测量到而已。不信?还举你那个弹簧的例子,一根让它闲着,另一根长期的揪着,你看看谁最先疲劳而断裂?谁的寿命长呢?不仅弹簧,其他的东西也如此。就连所谓的永磁体也在慢慢的消耗着它的磁力。最后成为普通铁块了。否则人类早就造出永动机了。所以我认为人家书上的论点还是有根据的。
  •   很不错!~推荐阅读!~
  •   很好的书,足够多的反叛精神,对当下科学漏洞的严刑拷打,够新鲜的全新理论。虽然还不是绝对的完善,但是看完此书必会有更多对当下物理学的全新思考。
  •   额。。。我比较好奇这本洋民科是怎么通过审查的。。。不过内容是够扯淡的。。家长就不要买这本书了,会教坏小孩子的。。。本人对作者学历和智商保留意见。
  •   就是——作者真的很恨牛顿!!!他的很多反驳论据本身也站不住脚!最让我恼火的就是——搜索了一下,同样的书,不同出版社的竟然只要19块半!!!
  •     也挺佩服作者,对每一个新鲜事都回去思考,而且思考的比较深入,不会盲目接受。这一点在中国很难吧,我们从小就是要求全盘接受声称是对的知识,老师也从来没有指引我们去反思。第一张对牛顿万有引力公式的推导的反思,让我惊呆了,真的是完全惊呆了。我们奉为真理的原理,竟然是来源于这么草率,感性甚至是不多假思索的推导。
      这是一本毁三观的书,对于作者的新理论我还不能接受,我想这也是作者想看到的。
  •      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理清里面的质疑,已及对膨胀理论的全面理解。但作者的思想却是深刻的、超前的。勇敢的质疑、不崇拜、不迷信,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他的质疑不是夸夸其谈而是有理有据,建立在现成被反复实践的科学理论上,推理出牛顿力学的弊端与矛盾,发人深省。
  •      此书所描述的理论让人惊叹,这个想法确实好像在科学界从来没有过,说不定将会埋下下一次物理学科突破的种子,如果你是一个铁杆科普米,是一个爱思考的人,此书必不可少!
      
       还有,看了一下一些人的评论,似乎都是在批评此书谬误百出,其实我从这些人的评论中看出了几点问题:
      
       第一 这些人都是粗读,我还没看出来谁认真细致地度过,如果不是如此,请慎重评价此书。如果对本书中任何一个细节没有理解透或理解有误,就会误认为整个书都是谬误。
      
       第二 很多人甚至对牛顿力学都不了解,甚至理解有误,然后通过错误理解中的牛顿力学错误地推导了某一书中的说法,然后就说此书有误。
      
       第三 需要全新思维,读此书就像练一套新的武功,需要暂时“自废”以前学过的武功,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去用书中的理论解决书中的问题,透彻的理解书中精髓之后再进行和其他现有理论的比较,这样才有意义,也才说明你读进去了,否则不要轻易下评论,贻笑大方。
      
       第四 即便最终根据你的判定或事实上此书确实有根本上的错误,那对于读者来说也没有任何损失,因为这本书引发了你对宇宙,基本力,基本粒子的深刻思考,万一发现此理论做了什么开创性的贡献,那你就是全世界最早接触到全新理论的人之一。
  •     一直没有机会接触外国民科,今日有缘一见,还是大开眼界:与天朝民科有的一拼啊。
      
      连基本物理概念都不清楚,真不知道这么写了这么厚一本书,号称从未有人提出过的伟大的几何公式(R*V^2=K)让我厥倒了,这不就是引力做向心力的最简单的推论么?(GMm/R^2=mV^2/R,两边约掉m不就得到了?似乎不必等到他才发现吧?)我看作者连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区别都没有搞清楚啊。
  •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这种理论克服了许多以前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却将自己的理论中的难以解释的问题一带而过。让人无法理解,也无法信服。
  •     没有看完,一直对统一的物理理论很感兴趣,看了这个书的目录,就决定买来看了,没有细细的看完,大略的看了一通。没有想象中的写得好。
       对物理学没有啥真正的理解与认识,所以很想看到物理学家对这本书的评论是如何的,就我个人而言,虽然作者写得似乎很有道理,但我难以相信原子真的是以每秒百万分之一的速度在膨胀,真理只需要一个破绽就可以攻克,作者可以把主流的物理理论一个个去破斥,但他自已的理论我怀疑专业的物理学者可以找到更多的漏洞去反驳。如果原子真的以在以同样的速率膨胀,而原子本身的种类与大小本身就有区别的,那么物质的构成一定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种,个体较小的原子与个体较大的原子所占的空间一定在变化,大者更大,小者更小;对于真空中的两个物体而言,它们的距离一定是越来越近的,但地球跟月球并没有疯狂靠近;我甚至怀疑这样的膨胀的结果会导致物体的表面发现变化;再或者以作者最爱用来破斥别人的质量守恒定律而言,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原子为什么膨胀?它的能源取自何处?为什么是这样的速率?为什么所有的原子是同样的速率?在看的时候一种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好象挺有道理,但这些道理却建立在一个完全不坚固的基础之上。
       作者是让人钦佩的,作为一个非专业的物理学爱好者,对这么多的理论做了非常深入的了解与思考,可以用自已的物理理论去重表构建整个物理学,这种庞大的视角与野心非常少见,现在的物理学者们都只钻研在物理学的某一个小小的分支里了。作者也成功的让人好奇一些平常的现象,比如他说的磁铁在冰箱吸着一辈子,其背后的能源机制是如何的,作者也成功的让人松动了对这些权威的物理理论的天然的信服,看这本书时我在想,如果把这本书的内容拍成记录片,让更多的图形画面去说明就更好了,或者让作者的思路与专业的物理学者做交流碰撞,这样会更有吸引力,平面的文字与公式很难有效率的冲击人的思想。
       物理学的理论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与问题没有攻克,许多统治了很多年的权威理论最后很可能会被证明是错误或不全面的,现在的物理学,尤其是宇宙天体类的领域,更多是依赖于思想试验,说到底这种几千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作业方式没有区别,都是哲学与思考的产物,虽然我们不断的创造的新的更细的粒子类型去解释世界,但一切解释似乎只是把问题推到最后,基础之上构建了很好的理论,对于基础的解释却是另有一个基础,这样不断的下去,天然上我觉得佛教的世界观跟这个领域有一种奇妙的联系,尤其是佛教的空观思想,如果最后发现解释得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佛学,那确实是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我仍然相信物理学的终极理论与人工智能将是彻底改变人类社会二个核心科技领域。
  •   哈哈,这讽刺的
  •   至少有一点,我觉得一个工程师是没有资格质疑理论物理的。
    这本书我没看完,看不下去。拒绝接受,太奇葩了。
  •   与楼上的截然相反,看过【时间简史】之后,我一直觉得自己与物理学特别是有趣的物理学不再有缘了,什么11维之类的,一直很怀疑那些所谓的新理论,他们让宇宙变得更加不可理解,但读到这本书之后,我找回了对物理学的信心,物理的那种纯粹的美感又浮现出来,一切都是膨胀的电子,而膨胀的电子又只是原始宇宙中不断荡漾开的随机诞生的微粒,还会有其他方向和速度的微粒会组成其他宇宙的基本膨胀电子,膨胀就是时间,这观念其实又与佛家的一花一世界非常统一,那些由于膨胀速度低于我们的原始粒子所构成的宇宙由于时间的久远而与我们的宇宙差距极大,要么始终裹在某一空间里,要么早已比我们整个宇宙都大了许多,最后连所谓的光也无法在各个宇宙间传递。平行宇宙有没有不太一定,但是在膨胀理论中大中小宇宙是可能存在的,就像套娃一般,而小宇宙时间流速将比大宇宙要快吧。我个人还是觉得最后那一章的宇宙可能可以先想象成是虚拟宇宙的思想实验比较刺激。当然如果膨胀理论是正确的,那也不能说这就是终极理论的全部,而只有能够解释人的意识如何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也许隐藏在 吸引力定律中吧,但那也只是一种充斥着实用主义的理论,好的频率吸引好的频率,也不能解释自我意识究竟是什么,目前只有把自我想象成这个虚拟宇宙之外的玩家USER了,把意识问题推给宇宙之外吧。
    请加我建的爱好者群,积极的寻求真理【终极理论-反思科学】
  •   是牛顿通过几何公式推导出来的万有引力公式,不是通过万有引力公式推导出来的几何公式,也就是说在历史上几何公式先于万有引力公式存在,明白? 书要读仔细
  •   楼上,牛顿的引力公式不是通过几何公式推导出来的,明白?
  •   刚读了几十页,感觉作者一直在想摆脱牛顿的怪圈,牛顿只不过是找到了并发表了很多合理解释中的一种而已。我们不应该太崇拜牛顿,因为后来在牛顿的框架下还会有很多的问题无法解释,所以作者在尝试,我们可不可以突破下牛顿的框架。
    (个人意见。书,我还没有读完……)
  •   赤道重力小是因为地球在自转产生时产生了离心力 大哥 这个是最基本的吧~这本书是极品啊!
  •   不知LS能否听到我回复
    这本书只是在某个下午在学校图书馆胡乱翻着看的,但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本书完全抛弃了“力”这个概念。
    举个更明显的例子吧,如果在珠峰上,此时地球半径最大,地球膨胀的更快,所以小球落地的时间也应该最短。可事实是这样吗?
  •   你还是没有看懂他表达的最基本的意思 你的回复显然说明你看得不够细,甚至对基本的牛顿力学掌握也有欠缺 这样你是看不进去的 读这本书就像练一套新武功 练得时候不能想以前的招数
  •   在珠峰上,有一个因素应该考虑进去,那就是同地球一起自转物体的速度,由于地球膨胀,半径加速增长,同样物体的速度也是有加速逃离地球的趋势
  •   欢迎加我的群共同讨论。。。对于珠峰的重力加速度确实是检验的好方法,以及地球最低的点的重力加速度,去除空气影响因素的话,会怎么样呢,希望加群一起讨论哦。。。请搜索【终极理论-反思科学】qq群
  •   最后一章有最根本的解释,认为宇宙是个虚拟的宇宙,这是一种思想实验,膨胀是一种十分有趣的巧合。随机诞生于宇宙的微粒,随着不断的向原有方向推进,最后能够组成一个圆圈的微粒集合诞生了,这样额圆圈将是非常稳定的,其上的每一个粒子向着远离他们中心的方向以初始速度前进着,宏观上看就是一个个膨胀的电子,粒子之间可以发生碰撞而不会叠加合并为大的粒子,除非他们的速度方向刚好一样,虽然是随机出现的不同速度和方向的分散粒子,却最后会形成一种有趣的结构,只要观察者能够不断缩小视角,而且这一虚拟宇宙足够大,粒子足够多,那么一个个的膨胀电子就会出现,十分美妙的解释,运用了最少的概念设定,1、四维时空框架,2、数量庞大的初始粒子,3粒子各自具有速度和方向,4、粒子会发生反弹,即多个粒子不会占据相同的位置。5、观察者,或者说意识、体验者
  •   随便举个例子,地球的两极处的半径比赤道处短。按照他的膨胀理论,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应该比赤道处小,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再比如,原子间是存在间隙的,原子在膨胀的过程中,原子的间隙有没有膨胀??
    所以这纯粹是一本痴人说梦话的书,连自圆其说都没有。
  •   总感觉楼主确实是粗读了,不妨细细读读看,最要紧的是抛弃经典物理学那一套(做到这点很难,因为经典物理学已经深入骨髓~),与经典物理学相比显然这套理论更具有说服力,真空中的两物体只有在相对位置静止的时候才会越来越近,如果两个物体的相对速度引起的效应恰好抵消膨胀速度引起的效应,就会出现天体相互绕转的现象,(书中有详细图解和说明)也就是说如果摆脱这个宇宙去看,月亮实际上在不断远离地球,但同时因为地球和月球的膨胀,恰好弥补了远离产生的距离 所以会出现相互绕转 空间是不膨胀的,作者已经做了详细说明
  •   很希望 懒惰的购书狂 加入我的群 给予我帮助,我对相互绕转的那部分一直很难理解,两极重力加速度增加确实是一种可能的漏洞,也可以加我好友153485000.
    万分感谢赐教。
    另外我个人希望用动画制作一套介绍这个理论的内容,重点就是把那几个卡点用动画来表现。希望能够一起合作,谢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