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李阳洪  页数:95  字数:65000  

内容概要

每一位书法名家都有其代表作品,这些代表作也都是中国古代的经典美文。市面上将之作为字帖出版的多,从文史价值与书法史角度赏析的却近乎于零。故作为文学爱好者,只能从铅字里欣赏文章的精彩;作为书法爱好者,又往往只看到图片中书家的风范,忽略了文章本身。    《千古绝唱》系列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精心写就的解析与背景资料,采用舒心悦目的版式,将书法与文章的魅力同时呈现给读者。    阅读的享受之外,通过本系列,书法爱好者特别是书法专业学生可弥补自身在书法史、美术学、文史知识方面的不足;文学爱好者则得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普通读者也能因此丰富学识,提高品味,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本册为《千古绝唱》之《赤壁赋》,收入了苏轼本人的手迹,从文章和书法两个角度展示其“适意无异逍遥游”。图片精美,行文生动。

书籍目录

文人典范  文化盛世  吾生如寄  千古大师《前后赤壁赋》  北宋·苏轼 文  北宋·苏轼 书《前赤壁赋》(明·文徵明补书前五行)  元·赵孟頫 书《后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赏析  《后赤壁赋》赏析经典翰墨  适意无异逍遥游苏轼书《赤壁赋》  无穷机杼出清新后世“赤壁”作品

章节摘录

  文人典范  文化盛世  一般人对北宋的了解,更多的是契丹、西夏的入侵,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偏安江南,因此形成北宋国力不盛、非常赢弱的印象。但实际上,宋朝是华夏文明发展、繁荣的重要时期,产生了众多的政治、文化、科技的名人。名臣有赵普、吕端、寇准、范仲淹、王安石等。文学史上,唐宋散文八大家宋代就有六位,宋词发展成为与唐诗并列的文学体裁,产生了秦观、柳永、晏殊、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伟大词人。北宋艺术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产生,文人审美情趣成为绘画审美的标准,并产生了画史上数量众多、不可逾越的大师和画作,如《清明上河图》。书法史上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这“宋四家”为首的繁荣时期。哲学上有“北宋五子”,史学著作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科技史上,北宋是汉、唐后的又一黄金时期,活字印刷术、火药、汴梁城的规划和修建等,都是居世界前列的,英国人李约瑟著的《中国科技史》盛赞北宋科技水平,并将沈括《梦溪笔谈》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这一系列成就,元代以后很难与其比肩。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赤壁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赤壁赋真的是很不错的一本书,内容详实,可看性强!
  •   将与《赤壁赋》相关的历代书法作品编辑在一起,便于学习与比较各书法家之风格。印刷质量精美,文章文笔精妙,是本好书。
  •   千古绝唱这个系列从内容上来说很值,虽然有点泛泛而谈,但作为一种古典文化的普及还是非常好的,就是定价实在是太高了,实在是囊中羞涩啊~
  •   这本书印刷精美,纸质好,但白话的内容译得过于平淡,感觉还不如百度百科里那位译得好。本书除欣赏美文外,还可以从书法史角度赏析,但我觉得,倒不如买一本字贴来得实在,因为,由于书本的边幅所限,原书法被裁成十几张,缺乏整体美感,总之,性价比不高,不值得推荐。
  •   重庆出版社就古典美文和书法的结合,首期出了八本,此为其一。对文化爱好者而言,是一本普及读物,图文并茂,可以一翻,尤其是中学的语文老师。略为遗憾的是,因为是文学和书法的结合,切入点没有把握好,便有点泛泛而谈的味道。
  •     苏轼墨宝的最后,有其留下的附跋几句:
      
      “轼去岁作此赋,未曾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当俟后信。轼白。”
      
      显而易见,这是应朋友傅钦之的请求,东坡亲书抄录,远递而去的。如此,这几句附跋,和《前赤壁赋》原文无甚干系,不如说是苏轼写给朋友的短信。“多难畏事”的感慨和“深藏不出”的叮嘱,让人唏嘘不已。
      
      说到短信,苏轼可称为善写者。《苏轼文集》中这样写给友人的短信颇多,文笔绝好。
      
      东坡在“与范子丰”的短信中有句“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可看作对《前赤壁赋》的中心思想做的一句话评论。而在“与林天和”的短信中,苏轼又提到“数夕月色清绝,恨不对酌,想亦顾影独饮而已”,那时的他,是否也想到了赤壁的月下,与友杯盘狼藉,不知东方之既白呢?
      
      岁月荏苒,东坡的音容笑貌与中国的风月同存。这份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墨宝前五行为文徵明所补,我总以为,文字与苏字相比,稍显单薄轻挑,有些飘的感觉。东坡书此作时,愤懑之气苦闷之怀,溢于笔端,这是文徵明的字中体会不到的。
      
      董其昌说此作对于苏东坡而言,就像是王右军的兰亭,此“是坡公之《兰亭》也”。这的确是苏东坡的兰亭,只不过东坡无法醉去,没有流觞曲水,只有孤独的凝望。肉体清醒着,心灵潇洒着,而笔下矜持着。
      
      如下链接有此贴的影照,甚好甚好——
      
      http://www.wenhuacn.com/article.asp?classid=37&articleid=7163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