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港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美] 乔治 R.R.马丁,丽萨·图托  页数:266  译者:林南山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风港》以一颗天气狂暴,海怪繁多,陆地零星分布的架空星球为背景,居民们分为飞行者和岛民两种阶层,飞行者代代世袭,不得僭越。小说的讲述了一个岛民女孩穷尽一生突破社会藩篱,实现飞行者之梦,并由此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她的思想也在由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一系列超出想象的后果中逐渐蜕变至成熟。最终,虽然她在一次事故中丧失了飞行能力,但她仍然凭藉自己的行为成了一名广为人尊重的伟大飞行者。  · 飞行是人类亘古以来不变的梦想,本小说歌颂了向往自由、追求梦想和实现成功的理念,笔锋浪漫瑰丽,描写细腻,富有浪漫主义气息。

作者简介

  乔治 R.R.马丁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幻想小说大师,曾多次获得星云奖、雨果奖和世界奇幻小说奖。他的《冰与火之歌》乃是当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奇幻小说,现已授权由我社出版,单册印量超过20000。 · 丽莎·图托 出生于纽约,70年代初开始发表小说,1974年便勇夺约翰.坎伯最佳新人奖。与乔治.马丁结为莫逆,多次联手创作,并以《风港》获雨果奖、星云奖以及轨迹年度最佳小说提名。1981年以短篇小说《骨笛》拿下星云奖。之后陆续入围阿瑟·克拉克奖、英伦科幻奖和提普奇奖等大奖。著名幻想作家尼尔.盖曼称赞图托是描写家族疯狂欲望和梦想的第一人。

书籍目录

序章……1 第一章 风暴……6 第二章 单翼……62 第三章 陨落……175 尾声……281

章节摘录

  这是一个风暴肆虐的夜晚。  雨点密集不绝地敲打着小木屋薄薄的柠檬木板,女孩跟母亲挤在一张床上,窗外雨声让她无法入睡,在扎人的羊毛毯中瑟缩着。远方不时传来轰鸣的雷声,间或有划破夜空的闪电,透过百叶窗,刹那间照得小屋亮如白昼,闪电过后,一切重归黑暗。  屋顶又漏了,女孩听到雨滴在地板上的声音,那会把地面弄得泥泞不堪,母亲总为此懊恼。可是母亲既不擅长修补屋顶,也雇不起人来做这差事,只能徒然抱怨这该死的屋子迟早有一天会毁于风暴摧残。“那样倒好,我们能再见到你爸了。”女孩对父亲的记忆已经模糊,尽管母亲时常提起他。  恐怖的狂风中,百叶窗在摇晃,木板咯吱声不断,涂油的窗纸猎猎作响,女孩害怕得睡不着,母亲却丝毫不受影响,在这司空见惯的风暴天,她总能安然入睡。女孩不敢吵醒她,母亲脾气不好,如果被孩子小小的恐惧惊扰得睡不安宁,她会生气的。  木墙在风暴中战栗,雷电轰然齐至,毛毯下的女孩瑟瑟发抖,她害怕今晚真的就要被送去父亲所在的世界。  幸好,这一切没有发生。  风暴终于平息,雨停了,小屋里安静下来,黑暗依旧。  女孩将母亲摇醒。  “怎么了?”她问,“出什么事了?”  “风暴过去了,妈妈。”女孩说。  母亲点点头,起床。“准备出门了。”她叮嘱女儿,并在黑暗中摸索自己的衣服。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她们得赶紧去海滩。风暴是小船的杀手,女孩知道,那些入港太晚或驶得太远的小渔船会被无情摧毁,甚至有些大型商船也无法幸免于难。风暴之后,挖蚌人会在海滩上找到各式各样被冲上来的海货。有次她们捡到一把金属匕首,卖掉它的收入让她们足足过了两个礼拜阔绰日子。当然,如果想要好东西,就得勤快点,懒人总是等到天亮,也总是一无所获。  她们很快穿好靴子,母亲肩上扛着一个帆布袋用来装东西,女孩裙子上有好几个大口袋。母亲拎着一根前端带钩子的长杆,用来抓取海面的漂浮物。“快点,孩子。”她催促着,“不要磨磨蹭蹭的。”  冰冷黑暗的海滩上,强劲的西风呼啸着。母女俩不是来得最早的,已有三四个挖蚌人在海滩上逡巡,时不时停下来翻找什么。海水不断吞噬他们留在沙滩上的脚印。有人还带着提灯,女孩记得父亲在世时家里有个很棒的提灯,后来不得不卖掉换钱,这也招来了母亲的抱怨。她没有女儿夜视的能力,在黑暗里走路老磕磕绊绊的,也遗漏许多本该看到的东西。  如往常一样,她们分头行动,女孩沿着海滩往北,母亲往南。“天一亮就回来,”母亲说,“别忘了你还有活干,天亮后海滩也没剩什么好东西了。”女孩点点头,匆忙投入了她的搜寻工作中。  这一夜收获甚少。女孩沿着海边走,盯着地面仔细巡视,不放过一点可能的收获。她喜欢这种搜寻工作,如果她能找到一块金属碎片或是一根手臂般粗细、弯弯的、黄色的、令人怖畏的海妖牙回去,母亲会露出难得的微笑,称赞她是个好姑娘。这种称赞很珍贵,大多时候母亲只会训斥她异想天开,尽问一些愚蠢的问题。  夜晚的星光隐没在初露的晨曦中,她只找到两块乳白色的海玻璃片和一只足有她手掌大小的海蚌,粗糙带花纹的外壳证明它属于可食类中最美味的一种,肉色黯淡滑腻。可惜这样的好东西只有一个,其他被冲上海滩的基本上都是毫无价值的浮木。  女孩正准备按照母亲的吩咐往回走,突然,空中闪过一道炫目的银色光芒,灿烂如新星诞生,照耀了整个天空。  光芒在北边的海面上隐去,女孩凝视着它消逝的地方,片刻之后,它又在偏左的地方出现。她知道那是什么:飞行者宽大的银色飞翼在清晨第一道阳光中闪耀,他们用飞行作为新一天的开始。  她想要跑上前看个仔细,穿着飞翼的飞行者可比那些小小的水鸟或凶猛的夜鹰漂亮多了,女孩喜欢看鸟儿飞行,更喜欢看他们。可是母亲还在等她回家,现在几乎已经天亮了。  她跑了起来,如果抓紧时间,如果她一路跑过去再一路跑回来,或许能赶在母亲惦记她之前看上几眼。她拼命奔跑,穿过现在才出来搜寻沙滩的懒人,海蚌在她的口袋里跳着。  东方的天际已尽染橘色,女孩跑到了悬崖前的宽阔沙地,飞行者通常会从前方的悬崖起飞,然后降落在沙地上。女孩喜欢爬上悬崖,坐在悬崖边晃着她的小脚丫,风穿过她的发,天空就在她身边。不过今天她没时间享受,得尽快回去,否则母亲会生气。  可惜,她还是来晚了,赶到的时候,飞行者已经在准备着陆。  飞行者优雅的身姿在沙地上方滑翔,双翼从女孩头顶三十英尺的地方横扫而过,她停下脚步,睁大双眼看着。这时,飞行者正掠过水面,倾斜身体,两只宽大的飞翼一上一下,在空中划出巨大的圆弧,径直向岸边飞来。他优雅地控制着高度,掠过沙地,几乎没有掀起沙子沾在身上。  沙地上还有一位青年男子和一位中年妇女,飞行者降落时,他们跟着一路小跑,协助他完成着陆。随后,飞行者松开固定双翼的皮带,他们帮着他卸下飞翼,小心谨慎地收折。  女孩认出这是她最喜欢的飞行者。她知道世界上有许多飞行者,也见过不少,甚至能认出几个,她见得最多的就是岛上的三个飞行者。女孩想象他们一定是生活在高高的山崖,住在巨大的鸟巢般的居所里,居所的墙肯定是用无价的银色金属所制。三位飞行者中,有位灰头发、表情刻薄严厉的女人,还有个小男孩,暗色头发,相貌英俊,声音悦耳,她挺喜欢他。不过她最喜欢的,还是眼前站在海边的男人,瘦高个子,肩膀宽阔,像她父亲曾经那样。飞行者有张干净的脸,灰色眼睛和红褐色卷发,他总是带着微笑,并且比其他人更喜欢飞行。  “嘿,小姑娘。”他冲女孩打招呼。

媒体关注与评论

  “马丁和图托合作抒写了一个关于选择及其代价的故事。这个故事结构清晰,还拥有魔幻般的瑰丽语言,它不仅适合年轻人阅读,也适合任何马丁与图托的书迷。”   ——《出版人周刊》

编辑推荐

  乔治 R.R.马丁软科幻小说的代表作  大陆与海外联合打造的奇幻文学巨著  两度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提名  情节跌宕,传统与现实,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复杂情感交织  出彩的场景描写,大到无垠海洋,浩瀚天空:小到森林小径,温馨小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风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8条)

 
 

  •   书比较好,据说评价也不错=!
  •   马丁出品,必属精品
  •   马丁大叔的科幻佳作
  •   风 港
  •   乔治马丁和人合作
  •   风港。。。。。
  •   冰与火的作者,马丁出品必属精品
  •   继续期待他的其他作品汉化
  •     "Once you have tasted flight, you will forever walk the earth with your eyes turned skyward, for there you have been, and there you will always long to return."
      
      大学的最后一学期,我从偏远的蜀地到首都北京一家心仪的单位实习。我从小就用单位的各种产品。来到这我很快就喜欢上了单位的每一个细节,喜欢我的每一个同事。从来没见到过这么多这么可爱的人。
      
      我们吃饭,我们踢球,我们督促彼此少加班,多娱乐。
      我们讨论算法,我们一起读论文,展望未来,为季度财报沾沾自喜。
      
      首都的空气虽然一直很糟糕,但我一直很喜欢首都北城的街。清晨从知春路向西的码农群,中关村卖2元早餐的路边摊,春节除夕必胜客里索要外卖发票的数研院士人,凌晨才走出航天院的青年人,国家图书馆里一排排睡觉的蹉跎大学生,周末十三号会所讨论相对论的老人,好一番坊间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但最后我还是出国留学了,放弃了在首都愉快而充实的生活。这里我每天都充满期待从床上跳下享受生活,如此尽兴以至于离开之前连长城和紫禁城都忘了去。
      
      那时反复回荡在脑中的就是Windhaven中的flyer与landbound。那时我年少轻狂,渴望飞翔,渴望自由,渴望更广阔和繁华的风景。我相信要起飞就得越过太平洋。
      
      自那以来,我已漂泊旅居于好几个国家。见到了加拿大的白雪,迪拜的沙漠,西雅图的阴雨。。。
      
      但我越来越感觉不到是在飞翔。相反,客居的孤独生活开始让我偶尔辗转反侧,觉得自己在静止的空气中下坠。曾经对发达国家完美的幻想在日常的现实中逐渐湮灭,刻意伪装出来的英语语气让自己觉得乏味,按部就班的完美制度把我变得懒惰,泾渭分明的社交礼仪让我开始想念喧嚣。在一尘不变的安宁社区里,我急速的下坠,渴望从这噩梦中惊醒。
      
      而每天,我又艰难的从被褥中疲惫地爬起,去面对又一天死气沉沉的劳动。没办法,我已不再是学生。作为一介码农,理所当然的应当安分守己耕耘软件。
      
      或许现在我已沦为一个landbound,但我不会忘记曾经作为flyer的辉煌。
      偶尔天空放晴,我会步行到西岸,遥望太平洋对面家乡的方向。现在看来,那里是我曾经翱翔过的天空,有我永生难忘的愉快体验。
  •      前段时间有这么一则很有意思的新闻:武昌婚姻登记中心登记员熊玲获得最美“红娘”金奖。从业9年来,熊玲以“打印机坏了”、“网络故障”等暂缓的方法,挽救了多对濒临破裂的婚姻。
       很多人反对熊玲的做法,认为她虽然处于好心但是越权,打破了一个婚姻登记员应该遵守的规则,在一个崇尚自由追求独立的年代,每个人都有选择结婚或者离婚的权利,而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手段或者借口去干涉这种权力。
       我是熊玲的支持者,熊玲只是让打算离婚的夫妻多跑两次而已(事实上去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办理任何手续,一次能搞定的情况实在是少之又少),如果感情确已破裂,今生缘分已尽,婚终究是离得成,这一点并不以打印机是否真坏为转移。而相当一部分一时冲动的夫妻确实是在“打印机闹情绪”,“网络不配合”的无奈中冷静了下来,而且这个数字并不少-9年500对。
      
       玛丽斯的第一次打破行业规则跟熊玲无可比性-她毫无疑问是自私的-是为了能得到自己视为生命的飞翼,这一点作者有明确描写“我设想穿上飞翼的权利需要努力争来,不因为血统,也不因为年龄,而是依据能真正评判一个飞行者是否合格的标准-飞行技能!'当她陈述的时候,这一概念突然在她大脑中跳出,越来越详尽,越来越完整”,玛丽斯并没有站在所有岛民的出发点“蓄谋已久”的向旧规则发起挑战,没有”蓄谋已久“的为泥巴岛民追求飞上天空的权利,她试图打破规则而提出的“公平”方案只是狗急跳墙式的灵感迸发而已。
       而对于南艾伦岛的单翼瓦尔遵循玛丽斯提议的规则击败玛丽斯的好友艾瑞夺得单翼使得艾瑞绝望自杀一事,玛丽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耿耿于怀,可见飞行技能的优劣并不高于友情私交在她内心的地位。在她失去多雷尔那一刻,多雷尔说“我们不是想要毁灭飞行者的传统,或者把飞翼扔出去,让那些岛民和飞行者后代像食腐鸢夺鱼肉那样彼此争斗”,玛丽斯的所谓变革却直接导致了这个结果。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玛丽斯绝对公正,不能要求她在朋友失去生命后还对直接当事人瓦尔抱有好感,不能否认打破行业规则的重要性,但是基于其自私的出发点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令人叹息的后果,玛丽斯确实不讨人喜欢。
       即使最后她醒悟了-“多年以来,我一直只想到自己,而我改变了整个世界来适应我自己。噢,当然,我对自己说那是为了每个人,但是你和我知道,实际上我所做的只为了我自己。巴瑞恩是对的,科尔,我太天真,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会引起怎样的后果,我只知道我想要飞”
       即便这样,我仍然讨厌她。
       之后,泰雅用她传递假消息拖延或防止战争爆发第二次打破了飞行者的行业规则
       “泰雅盯着她。'而你的所作所为呢,玛丽斯?我想这个世界已经做好准备接受另一次变革。我知道我所作的是正确的,哪怕我失败了。”
       这才是一个为劳苦大众谋福利,为和平事业做贡献的好姑娘啊!
       如果飞行者也需要在奥林匹亚山下向众神宣誓,我想“传递正确的消息”可能是要以生命恪守的基本规则之一,如果人人都去遵守规则,泰雅试图阻止的战争也会毫无疑问的提前爆发。
       出于好意的违背规则而带来的美好结果肯定是值得提倡的,但问题在于“出于好意的违背规则”本身如何去界定?什么是好意?谁可以这样去做?如果人人都可以“出于好意的违背规则”是否带来了另一个命题的争论-“人性本善”么?如果不能肯定“人性本善”,那如何保证每个人都会“出于好意的违背规则”?要规则又有何用?
       在马丁的另一本“光逝”里,也讨论了同样的问题。
  •     没仔细读过马丁的其他书,这本一般。或许是图托的不好吧,我不太知道。但纵然看过的都说它不够好,我仍旧以为还不错。我总是这样逆着主流思想。
      故事并不繁复,简单的一二三章加上序章和尾声,充斥的大段文字是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当然,还有数量可观的对话。于是细节的描写被展示地淋漓尽致,相反情节的推动很是乏力,以及转变中的各种纠葛被大量留白,不知道这是不是外籍书籍的特色。但我看的这种不多,所以有些不适。
      其实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读起来相当简单,风暴的故事讲述玛丽斯将要失去飞翼,于是惶恐,争论,无果后偷走飞翼,接着被迫召开飞行者议会,义正言辞,大量剑拔弩张地商量之后,玛丽斯得到了飞翼。并可能带动整个星球建立一个飞行者学院,将血统高贵的飞行者才能拥有的飞翼机会,平分给那些拥有高超飞翔天赋和欲望的底层岛民,就像失去飞翼的玛丽斯。
      本来这个冲突应该极大,偷走飞翼,不可饶恕。下放机会,改变传统,不可想象。可是在短短的篇幅里,居然达成了改变和统一意见。虽然我相信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我从不能接受会如此平静,淡然,和平地改变传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没有威权,没有暴力,没有威胁和流血,仅仅在玛丽斯的强大主角光环的照耀下,发了一通稍有威力,但不够爆发力和煽动力的演讲之后,和平投票得出了一个统一的结果,传统就此被割开,一个崭新的,但低劣的非高贵血统进入飞行者队伍。谭嗣同如果看见,他会愤怒地撕掉自己的绝命词的。
      这是我以为它不够好的地方之一。
      诚然,在第二章中,这样的冲突开始继续,学院虽然建立了起来,但成绩不佳。连续七年的寥寥过数者,玛丽斯和学院教师森娜的不堪其受。在这些麻烦中,最麻烦的是原始的高贵血统飞行者对于学院派飞行者的歧视。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正如屁股决定思想一样,原本帮助玛丽斯的所有高贵飞行者朋友都不会帮助学院派,纵然他们当初投了赞成建立学院票。他们真的投了这个票么?我很怀疑。这也是第一章不够好的原因之一。
      瓦尔的出现是偶然的,绝不是必然。我以为是作者某天吃饭的时候忽然想到了这个角色,便在第二章将这个角色无限丰满,然后引出了单翼这个词。妙笔在于单翼的诞生,让玛丽斯也领悟到自己是一个单翼。可是单翼还是得和飞行者竞争,才能走入飞行者世界。就像人永远地在走进一个房间里被所有人指着说:嘿,新来的。在这之后,他才可能有机会也在某天指着别人说:嘿,稚嫩的新来的。第二章的饱满比第一章稍好,但对于学院的老师森娜,以及玛丽斯的心理纠葛描述并不能称得上好。
      瓦尔在这一章占用了很多笔墨,他的偏激,他的复仇,和他的与世界为敌。直到他最后的转变。我仍旧不能接受这么快速的变化,不是我不理解,是太过突兀。事实上,如果累积了恒久的复仇和偏激,则必须有更为激烈和伟大的拯救,才能使之蜕变。我不能理解他简单而温和的转变,这和猛烈的复仇和不可理喻的原型毫不相符。
      个人觉得,或许是两位作者都很喜欢留白,于是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间,比如玛丽斯的朋友,包括多雷尔,不支持学院,但并没有过多的叙述过他们是如何做的。比如森娜老师如何苦苦支撑学院,比如岛长给了多少压力,再比如这种竞赛中如此公平和敞亮,瓦尔被打就算重大的黑暗。我只能说,这个星球的人无比绅士,连搞个暗箱都不懂。
      这是我以为的第二个不够好。
      如果故事在这个基础上延续,我或许会打上一个低分。但两位作者终于在这个时候显示了他们的能力,第三章的陨落从玛丽斯的坠落开始,就开始了岛长的嚣张和战争。终于将风港的故事带入了应该有的地方。当飞行者的传统可以被改变的时候,岛长对于飞行者的尊重也可以变幻。这种变幻,也许是因为飞行者中有了原本低贱的岛民,让岛长变得习惯指示他们,也许是因为飞行者本身的规矩变化,岛长觉得自己也可以变化。但不管怎样,学院的诞生让飞行者从高高的天空中落了下来,看起来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而学院学生的进入则让飞行者低贱了下来,岛长可以任意杀戮。
      可是他们仍旧是很绅士的。全书唯一的杀戮展开,一个飞行者被绞死。正式冲突开始,单翼和高贵血统在这一时刻,在陨落的玛丽斯的带领和说服下,站在了一起,对抗岛长。
      这么好的创意下,我的愤怒升级了。居然没有更多的鲜血,居然没武器,居然没有打斗!什么都没有!玛丽斯白衣素裹的伤员进入岛长的小楼,竟然就感动了卫兵队长倒戈,这是一部童话吗?是童话有木有?亲!
      我没有办法,作者的美国氛围太好,或许是原本的科幻设定里就不要武器,这是一个珍惜人命和高度受教育的星球。我只能这么告诫自己。
      这是我觉得不够好的最后一个地方。
      说说它好的地方。
      全书在这样一句话里升级,就这样一句话让我平息了所有的愤怒,忍了回去。
      “他曾告诉我说,歌手不能只改变歌曲中的一个音符,如果你做了第一次改变,那么其他的一切都会跟着改变,知道你重新推翻整首歌,而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你也看到了。”
      这才是风港最初的想法,我以为。三章都在说改变,都有极大的变化错落其中,而显然马丁大叔和图托都是想告诉我们这样的一句话,可是他们气馁了,他们不干了…他们留了很多白,他们甚至懒得理你是怎么变的,就告诉你我们变成这样了,你爱看不看。
      留白是一个很高级的手法,我虽然不会,但很爱它。可是你们..你们不觉得留的太多了么?
      陨落的玛丽斯和埃文的故事,瓦尔没有成长前的故事,都是极好的。
      但森娜的故事,瓦尔怎么变成单翼首领的,飞行者阶层如何渐渐变成单翼和高贵血统两个有点分裂部分的。以及岛长就这样失败了?他怎么从来没有对抗飞行者的准备过程?脑袋坏掉了?这真是很不好。
      这似乎不该叫风港,这叫玛丽斯传记好了。当玛丽斯要死去,她在梦里和歌声里回到了已经失去很久的天空,她渴望自己的生命如飞行者一样终结,而不是躺在床上死去。她终于忠于自己的理想一生。可是,她死了,风港还没结束啊马丁大叔。瓦尔还是单翼不是么?多雷尔还是对手不是么?一个卫兵队长的倒戈,会造成另一个岛上发生同样队长杀死岛长的事么?如果说一章改变一个音符,这才是三个音符而已啊。还有几十个不是么?
      无奈….
      所以我以为这书原本可以更好,但这时候不够好。
      但,由于较多的思考成分和留白成分,仍旧可看。
      值四星。
      
  •     乔治马丁作品里很一般的一本,比不上其他很多书 比如热夜之梦 ,图夫船长, 更别提冰与火之歌了。 比他好的太多了 真是不好看 估计是和别人合作的原意 不是很推荐 看完都忘了 大家还是省点钱买别的吧。 情节人物都不算特别有新意 真是很努力才看完了 看完了都快忘了讲的什么了。。。
  •     以下内容以在下偏激极端的阴谋论解读
      
      在第一章里,女主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勇敢挑战传统的反叛者,然而她不是,她只是留恋特权阶级高人一等的优渥生活,尽管她自己的来源也是一个岛民。她和其他的、她所“鄙视”的、瞧不起岛民的飞行者有区别吗,她不是也看不起作为飞行者助手的岛民,“她想着这些岛民和自己不是同类,对他们来说服侍飞行者就够了”。
      
      在女主弟弟的成年礼之前,数次提到别人只要说起她弟弟,她就心情低落。固然小受弟弟自己也不愿意继承飞翼,然而在第一章结尾的辩论里,女主说过“我不想给他,嗷,就算他想要拥有它,我也无法放弃”
      
      
      女主是个心机深沉的刻薄女银,她总是教唆小受弟弟放弃飞翼,因为她想要,人家每次撒娇的时候就恨不得马上站出来帮腔。在书里我们看到,这个扮演妈妈角色的女人,每次一有机会就赶紧在这个柔弱骚年面前强调“你的飞翔技术太废柴了,还是唱歌适合你”的思想,人家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成型,亲爹脾气又别扭,当然慢慢觉得这个就是自己的想法,在试飞之前就对自己说“矮油我肯定不行”,怎么可能不废柴,更何况亲爹手残了,谁知道这女主有没有好好教他飞啊~每次我都面前,都出现了一个在试衣间里经常能看到的对别人说“矮油,你穿这件衣服不好看”,然后自己偷着乐拿着这件衣服去结账的形象
      
      另外,开个大会就建立了新制度啦?这真的是马丁吗?
      
      
  •     认识乔治RR马丁,自是通过他的奇幻大作《冰与火之歌》了,因此看到这本其早期作品《风港》的中译,也欣然收了。不过不同于冰与火的奇幻,风港是一部科幻作品。当然,在欧美,科幻奇幻不分家的传统早已有之。曾有评论家调侃两者的区别只在“一个描写会飞的龙,一个则描写会飞的船”。本书还有一个看点是马丁与丽萨·图托的合作了,女性作者的加入是否能增加一点灵气?从作品整体风格来看,至少能大大降低故事的杀伐气倒是不假~
      
      故事的背景设定是科幻式的:星际航行者因为飞船故障迫降于一颗表面被大海覆盖,只有零星岛屿的星球——风港。在重返太空的努力以失败告终后,他们选择在这颗星球上繁衍生存。由于终年风暴肆虐,海上又有巨型海妖出没,加之星际旅行者后代的科技水平已大幅倒退到农业社会时代(貌似如此),使得岛屿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流十分困难。于是后代们切割了飞船的帆面(看来是太阳帆飞船),将其制成“飞翼”,由“飞行者”家族时代相传,成为一个不同于“岛民”的独立阶层。最初的先民定下规则“飞翼只能在飞行者家族内长子继承”,这个规则也被延续了许多年。直到一个岛民的女儿,一个有着飞行之梦的女孩玛丽斯的出现,这种表面上的平稳逐渐动摇……
      
      这是一个很软科幻的设定,因为其并不探讨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后果(岛民的生产力已经倒退了)。那么,整个故事究竟在讲述什么?不少人谈到了理想与现实,传统与变革,暴力与非暴力等等,都有各自的道理。不过在我眼里,本书涉及的,其实是两种不同伦理间的冲突。
      
      这两种伦理,分别是“社会内在的伦理”和“普遍的伦理”,此划分由心理学及社会学家弗洛姆提出。何谓“社会内在的伦理”?按弗氏定义,就是指“任何文化中的这样一些规范,这些规范所包含的禁律和要求只是为该特殊社会的功能运转和生存维系所必需。也就是说,这种规范是该社会的特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必不可少的。”以《风港》中的架空世界为例,“飞行者”是连接各个岛屿的纽带,是维持风港世界运转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维护其本身的存续稳定就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飞行者”必须血脉相传的原因——在前工业社会里,血缘传承的稳定性最佳。这种伦理的最具代表性的捍卫者就是书中那个坚决反对玛丽斯拥有飞翼的科姆了。他所举出的理由也正是“社会内在伦理”的体现:维护社会运转,维护传统,维护飞行者的“纯洁”和荣耀。他关心的主要问题就是“个人如何与社会相一致,相协调”。岛民是岛民,飞行者是飞行者,泾渭分明,各司其职,才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前提,才是“道德的”。
      
      然而对玛丽斯而言,这种道德伦理却是一种障碍,使得身为岛民后裔的她失去了飞翔的机会,失去了自己的梦想。她所抱持的伦理道德是与科姆截然不同的,用弗洛姆的话,那是一种“普遍的伦理”,即“那些以人本身的成长和发展为目的的行为规范。道德的标准,不应以一个人是否适应于他所处的社会来决定,而是相反,应该根据社会是否适应了人的需要来决定”。因此,她追求自由和理想的行为是合乎道德的,甚至为此不惜“偷盗”,也是为了高尚的目的。而那阻碍岛民成为飞行者,或者阻碍飞行者后代去从事其它职业的“传统”才是不道德的。当然,不愿继承飞行者的后代毕竟是少数,玛丽斯恰好遇见了这样的一个科尔,是作者戏剧性的捏合将两个均对传统不满的人物凑在了一起,激化了两种伦理之间的矛盾。
      
      无论是弗洛姆还是本书作者马丁,都是站在“普遍的伦理”一边的。“人并非只是社会的一个成员,而且还是人类的一个成员。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有勇气说一个‘不’字”(弗洛姆语)。而在本书中,马丁则把玛丽斯塑造成了一个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理想的女英雄形象。但是这两种伦理之间为何会有冲突?弗洛姆回答:“因为迄今为止的大多数社会都是为少数人的目的服务的……那些对社会生存所必须的规范与那些对社会成员的最全面发展所必须的普遍规范是相冲突的。”正如在风港的社会中,飞行者因为其作用而拥有了巨大的特权和高人一等的地位,因此,他们就会千方百计阻挠其他人对其飞翼的染指。在书中,拥有飞翼,其实便是喻指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因此,飞行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试图将对自己有利的那套伦理规范永远不变,强加于所有人身上,冒充“普遍伦理”。而玛丽斯等人所做的,就是努力冲破这一伦理体制的束缚,实现自我。这当然是极其困难的,书中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对其困难程度进行了具体描述:虽然时代的发展推动着变革(飞行者家族的逐渐瓦解、更多岛民开始不甘于呆在陆地上、对更胜任的飞行者的需求),但是传统的力量依旧根深蒂固(飞行者对飞行学院的抵制、非世袭飞行者的艰难处境)。然而,真正的强者,就应该是像玛丽斯这样去突破传统的桎梏束缚,追求理想与自我幸福,成为“真正的人”。唯有如此,才能成为社会继续发展的动力,也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利益和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真正一致,才能使“社会内在的伦理”与“普遍伦理”间的冲突逐渐消弭。
      
      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架空故事的启迪,也许就是“不要把你所在的社会所宣扬的道德伦理当做唯一的最高的道德标准”,而应该有一种更高的评判标准。这种标准是什么?就是“人性”“人道”“人类本身”,这便是人本主义的信念。这部《风港》,不啻为一曲人本主义的颂歌,一曲“人性的颂歌”。
  •     在动车上读完了此书,真是奇妙的世界。唐朝乐队唱道:“每个人都曾渴望成为飞行的鸟”,几乎可以作为本书的腰封推荐语了。
      
      将书打开
      如星际旅行者流传下来的飞翼
      在风暴中
      飞越海妖潜伏的大海
      
      最后的飞行
      或早或迟
      天空留不下飞行者的足印
      只有风
      不止地飘荡
      
      
  •     其实还是想着作者的思想和那个世界不够真实。为什么飞行者的地位如此重要?在有航行的条件下,飞行虽然是卓越的,但应该不足以成为地位崇高到这般的地步。
      好多剧情都猜到了。然后很多剧情也不大合理。
      女主角的性格还是很丰满的,还不至于高大全。但是经历嘛。。。主角光环的照耀下,水淹不死、各种犯罪被原谅、摔个半死还能恢复,实在让我有点囧。
      其他也有些不合理的,比如加斯,他那个凭什么摔到海里就没事啊,因为他人好么?可是各种龙套随便死啊~
      看来冰火还是更加的强大啊~~
  •     《冰与火之歌》的作者马丁之前的一部长篇幻想小说,我打8.5分
      低技术科幻,用三个章节+一个尾声 充分展现了某星球上一个女英雄的一生
      简短感想如下,长评等沉淀。此书是值得一个长评的
      1.作者笔力惊人。
      架构一个幻想星球,几乎没有正面描写。
      2.和所有英雄小说一样,主人公人格是成长中的
      而所有的出发点也是自己,并非刻意为之
      因此人物非常丰满真实
      3.浪漫主义。
      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都相互信赖
      一切事物的运作并非从利益角度出发
      (同时我在看《读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两者真是太鲜明的对比)
      马丁笔下的主人公总是幸运+聪明,很狗血不是吗
      4.存在阶级斗争且不可解
      5.道德的理由
      6.西方对东方的成见
      7.非暴力不合作是所有人文主义者所能采取的最强硬手段
      
  •     在序章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个励志的成长&探险故事。如果是那样的确可以有华丽的铺展,却难免落入玄幻小说的俗套。
      还好马丁的情节总是能让人惊喜。而在这惊喜之中却透着某种宿命论的色调,每当我即将对未来燃起希望的时候,未来却迎面送来一个响亮的耳光。
      的确,风港没有冰火的恢弘大气,也没有那些永不停息的阴谋和纷争。它只是一个人的故事,一个梦想的实现和终结。可这样的故事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因为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在梦里渴望过飞翔。
      其实玛丽丝固执的可怕,而且她就有一种把固执变成现实的本领,这种天分导致她从来不曾因自己的固执而失败或者受伤。所以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故事。她想飞,而她真的就是个天生的飞行者。她想要夺回飞翼,于是整个飞行者议会都为她让道。她想要为单翼正名,从而单翼就真的成为了天空的主宰。她想要调和飞行者之间的裂痕,于是真的就在歌手和治疗师的帮助下以一个半残疾老妇人的姿态赢得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她甚至渴望一种传奇般的死亡,都能在临死之前达成心愿。她爱上的每个人都爱她,即使离开了之后依然爱她。
      我毫不否认玛丽丝是风港的英雄,传奇一般的人物。一般这样的人都是骄傲的,而她尤其如此。她飞的漂亮,她在飞行者中广受尊敬,她是天空的主宰是岛民们心目中的神。她可以掀起制度领域的惊涛骇浪,只为自己穿上一身飞翼;可以不断地伤害那些爱她的人,只为自己认可的道德伦理;可以在陨落后依然拥有无穷的号召力,即使在她的骄傲铸成难以挽回的错之后。如此辉煌的一生,足够她在歌者的传唱中千古流芳。
      可什么是她的命呢?如此锋芒凌厉的生活,必然是以失去为代价的。失去养父、失去弟弟、失去初恋情人、失去众人的爱戴、直至失去飞翼和生命。她多年之后愕然发现自己曾经的努力是个天大的笑话。她甚至保不住一个飞行者的命,只因为她在某个时刻丧失了勇气。这样的人生,给你你要么?
      可她要。这就是她的命。再多伤害和挑战她也要这条命,因为只有这里才有她要的幸福。她要飞,只要她飞了,那么其他的都不重要。因为飞行就是飞行者的骄傲,而有些人只需这场骄傲,就能够过一生。
  •     《风港》的简体中译本跳票了太久,原本被川科出版社拿下,与《风港》、《图夫航行记》等马丁大叔的经典长篇作品一起出版,加上马丁叔的创作生平录,还有之前出版的吸血鬼小说《热夜之梦》成行,形成一个乔治•马丁的庞大书系。可是不知何种原因,重庆出版社的独角兽书系接手,把这本《风港》做成了和《冰火》一样的装帧,在2010与2011年交际之时推出。
      
      读毕之后,掩卷沉思,这部小说与马丁大叔以往的作品都不相同,字里行间却无处不少马丁大叔煽情的缕缕。期待看到一个设定独特、异彩纷呈的(一千个世界之一的)世界,可是马丁却让背景真的成了幕布。飞行者、岛屿星球风港,核心之外的细微设定几乎杳不可寻;星航者、各个岛屿的风土人情,寥寥数笔,过去的历史就这样不再相见。
      
      当然,这是一个讲述对抗传统、追求变革的故事,还有一个女孩的一生,生老病死,在章节分划中伴随着时间的行进、风暴的变幻呈现在读者面前。
      
      不知道是否因为《风港》的故事是与丽萨•图托合写的缘故,使得电影画面感的颜色特质呼之欲出,乃至序章里更像是动画的画面感。真想知道马丁与图托在书中分别负责的部分:马丁仅仅提供中篇、图托来扩展;抑或马丁给予框架与脉络、图托来勾勒与渲染?
      
      手拿《风港》很容易与《光逝》比较起来,同为长篇“孤本”,光的传说更紧凑、科幻,风的故事更松弛、奇幻,相同的是,其中的信念与爱,亘古不变。
      
      《风港》里,第二章“单翼”的开篇,主角玛丽斯梦到了自己在飞行的过程中遭遇“静风”,使得飞翼离开的风的依托,直直向地面坠去。但是直至全书结尾,这样的景象也未曾在梦境之外的现实中发生,玛丽斯让弟弟把自己的生命陨落用谎言编织成歌曲,在风港的各个岛屿之间传唱。
      
      这种美好,或许并不是两位作者唯一的结局,更像是一种美好的憧憬。即使只能为永远飞行祈愿,却也是身为岛民们的我们在陆上飞行的方式之一罢。
      
      旧文,刊于2011.05《燈·谁旅途》
  •     文/caesarphoenix
      
      《风港》全书没有单独讲设定的章节,也不像《光逝》那样拿出一篇论文对民族/阶级心理成因给出解答。
      读完第一章《风暴》,你几乎会以为这是一个好莱坞式的皮克斯式的童话故事。然而《风港》是科幻设定典范。
      
      2005年我初读《九州缥缈录》觉得新奇好看,但不免还是会产生疑惑,奇幻或者幻想小说难道就是这个样子吗?
      华族、蛮族、羽人、夸父、河洛、鲛,这样有着生理性根本差别的种族,真实的存在于彼此的生活之中,该如何想象对方,又会衍生出怎样的阶级观念、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形态)?身处城市或乡村的人族对其他种族又会有着怎样不同的妖魔化或神圣化的想象?
      然而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涂了胭脂水粉的古代历史故事,在这种故事里即使把植物和动物做再详细的设定、赋予几个秘术魔法提高战力,也顶多是把架空历史小说变成了“有着霍金想象中外星生物的架空历史武侠小说”。
      
      《通往布列松之路》中塔可夫斯基说所有真正的艺术家都追求简洁,而布列松本人的风格也无疑是简洁、清晰、以少寓多。当你呈现的少、去掉了情绪化的表演,迫使观众/读者去想象,往往比事无巨细的呈现舞台式的表演获得的更多。
      再拿动画举例,即使是《功夫熊猫2》这样美轮美奂,画面过载后也比不上《邻居家的山田君》寥寥几笔。
      小说的魅力也在于留白,《风港》非常懂得这一点,例如它对设定的鲜有提及,例如它对其中最常提到的水怪海妖至多有一两句话的描写。
      
      我决定发散总结和复述一下风港的设定(并且认为这个设定非常适于后续创作):
      在人类从地球扩展至群星的远航时代,一艘飞船因为事故在风港迫降/坠落,飞船上的星际航行者致力于修复飞船但最终失败,他们利用飞船的高韧性高强度材料制作了飞翼,他们成为了风港的先民。
      风港是一个没有大陆的群岛式星球,数以千计的岛屿被肆虐的暴风阻隔,船只在海上航行有着巨大的风险。而使用飞翼驾驭暴风的飞行者则是连接这些岛屿的唯一人选。先民们繁衍数代以后这里进入了一个低科技时代,制造飞翼的高科技不再拥有,一旦损失飞翼就永不再来。
      在经历了一些战争以后,飞翼的拥有者组成了一个松散的飞行者联盟,他们规定了飞翼的嫡长子继承和其他一系列法则,并发展了众议会传统。使之成为一个与岛长政治相对峙/平衡的体系。
      
      这个设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地理大发现以前的地球增添一群“掌控着唯一消息通道的特权阶级飞行者”。
      然后往里面投一颗石子——一个想要飞的小女孩,《风港》这个故事就不得不发生了。
      
      这个设定天生要向以下问题发问:
      人是否生来平等?
      占有稀缺物资的阶层有没有义务将东西拿出来和别人竞争?
      贵族阶层与贫民阶层的矛盾是否可以调和?
      归属感、神圣感是否会在竞争下异化?
      旧秩序被打破会带来怎样的伤痛?
      新秩序的建立需要怎样的努力?
      变革是否必要?
      信息传递者是否要对信息负责?
      对信息进行篡改把关是否可以接受?
      个人对群体的责任和个人对自身幸福的追求冲突时该如何?
      ……
      
      当然因为它是讲述一个人物/英雄人物的一生,所以不可避免的要讨论一切关于英雄人物的问题:
      是像马丁路德金那样将一个人的梦想变为所有人的梦想,还是进入利益集团成为既得利益者就放弃?
      如果梦想失败了该如何自处?
      是成为传奇死去还是恪守自己平淡的幸福?
      还有什么是爱情,爱情在生活中的位置?
      ……
      
      《风港》恪守了幻想写作对设定的执着,《风暴》、《单翼》、《陨落》就是对设定可能产生的社会形态及变革中出现的问题的三次回答,当然这个回答是不可能完成的。正如一切真实的社会问题永远存在,即使飞行者与单翼能和睦共处,东方的岛长们还面临着君主制的变革等等。
      所以第三章玛丽斯对赛蕾娅说我们只是把矛盾拖延了,因此风港的故事也如同一切真正的设定一样,永远开放。
      而作为玛丽斯的人生,风港有了一个尾声。
      
      回过头谈幻想设定,2011年8月《科幻世界译文版》幻境在《看,新世界——奇幻世界的基本架构》中谈了一种借鉴真实历史创建世界的方法。现实当然是要借鉴的,但魔法或是异样环境(科技)对这个世界的影响还是需要整体考虑清楚,否则作为现实的临摹不如直接写穿越。引用《风港》中的一段话吧“他曾告诉我说,歌手不能只改变歌曲中的一个音符,如果你做了第一次改变,那么其他的一切都会跟着变化,直到你重新推翻整首歌,而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你也看到了”。
      
      
  •     老实说,因为冰火过于惊艳,这本出自马丁大叔早期的书令我有些失望,因此只给了四颗星。或许这个故事并不适合我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主角玛丽斯所追求的飞翔所代表的并非梦想和自由,而是特权和社会地位。飞行者和岛民的对立,以血统来划分享有特权者和只能为他们服务者——你可以将其看作是平民和贵族,泥巴种和食死徒——只要人类还以出生、贫富、肤色来划分彼此,只要少数人还享有高高在上的特权,这其间的流血、憎恨、冲突、斗争就不会停止。
      
      第一个故事,关于玛丽斯少女时代的反叛——女儿对父亲,岛民血统对整个飞行者世代承袭的制度发起的挑战。她对这坚如磐石的制度的冲击使其出现了裂缝,于是到了更成熟的中年,第二个故事的玛丽斯,不得不眼看着比自己更年轻,更激烈,受过更多的伤也更痛恨这制度的瓦尔发起了同样的冲击——也付出了鲜血淋漓的代价。到了第三个故事,这老年的反叛者已经成为了传统的捍卫者,为了捍卫飞行者在岛长和岛民面前享有的地位和特权付出努力。
      
      这也是一整个关于人生的寓言:我们挑战父权,我们妥协,我们捍卫——我们到后来变成了我们曾经挑战过的人。每一代,每一个人,从理想主义的年轻的孩子变成了坚守传统的老者,这就是生命的历程。
      
      PS:有一点我始终不太明白,作为信息传递者的飞行者们对整个风港来说,如此重要吗?他们所起的作用不过是信使而已吧?如果是在战时,那信息当然重要,但在和平年代,海洋上也有航船,并非完全与世隔绝,对岛长和岛民来说,飞行者们除了世袭的高贵身份和权利,并没有什么太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吧?因此,玛丽斯到最后所极力制止的,人们从对飞行者的敬畏和迷恋中解脱出来,发现他们也是凡人,发现可以杀死一个飞行者,可以控制他们,圈养他们——这样的情形,其实早就应该出现了吧〉这也是为什么飞行者们要严厉地制裁敢于杀死他们其中一员的岛屿的原因——但我不明白,所有的飞行者都不再在某个岛屿上降落,和最后这岛屿变为一片废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难道是被附近岛屿的人们乘机攻击?
      
      又PS:玛丽斯是如此地喜欢长篇大论,并借此获得大多数人的同意来实现政治理想,颇有“诸葛亮舌战群儒”之风,可这完全不是马丁大叔的风格——最后一个故事的高潮部分气氛都紧张成那个样子了,还没有打斗!没有流血!没有人死!简直太不马丁了!
  •      一个不完美但却真实的故事,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女孩,用作家的话说“动了一个音符,结果却毁了整个乐章”,可见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进步是要一代甚至几代人付出代价的。本书风格一如《冰冰与火之歌》,告诉我们世界既有为理想奋斗的人,也有为生活挣扎的人;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旧传统业已打破,可新秩序的建成却遥遥无期------
  •     “风港”社会学(刘荻)
      2011-03-09
      
      《风港》是乔治•R•R•马丁与丽莎•图托合著的一本科幻小说。之所以想写关于本书的评论,首先还是因为我在梦中时常会体验到书中所描写的在风中飞翔的感觉。
      
      
      
      很久很久以前,星际航行者坠落到一个行星上,再也没能离开,只好留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这颗行星被一片汪洋所覆盖,汪洋上时常刮起暴风,因此被称为风港。汪洋之中散布着一些岛屿,星际航行者的后代就生活在这些岛屿上。这个星球上缺乏金属,因此他们没有工业,只靠农业、渔业和手工业为生;他们似乎也没有文字,一切消息和故事都靠口口相传。
      
      风港每个岛屿上都有一名岛长,岛长有些是选举产生的,有些则是世袭的,对岛民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但是岛长的权力也是有限的:由于汪洋的阻隔和缺乏工业,攻打其他岛屿十分困难,每个岛长基本只能统治自己的一个小岛,也不可能建立起强大的军队。岛长主要依靠传统而不是暴力来进行统治。
      
      相对于岛长和岛民来说,拥有祖传的用星际飞船的蓬帆制成的飞翼、负责在各岛之间传递消息的飞行者则属于另一个阶层。他们与岛长平起平坐,有自己的法律和议会。飞行者在社会中的作用相当于知识阶层,而地位则相当于中世纪欧洲的教士阶层。飞行者的“高高在上”、他们传递消息的职责和退休的飞行者不愿做岛民的心理都给出了暗示,读者甚至能够联想到柏拉图的洞穴比喻中对看到了真理的人不愿回到黑暗的洞穴中去的描写。因此我们可以说,风港社会有些类似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许多国王分别统治着自己的臣民,教士阶层则独立于各个国王,但二者都要受到传统的约束。不过与中世纪欧洲等级森严的天主教不同,飞行者之间基本是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关系。
      
      《风港》讨论了传统与变革、暴力与非暴力之间的关系。传统社会和谐稳定,统治中的暴力成分也较少,但总会有不令人满意和不适应时代发展之处。另一方面,一旦传统被打破。社会集团之间的争斗和暴力恐怕都会有所增加,统治者也会更多地诉诸于暴力。人的行动总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后果,哪怕你的动机再好也是如此。但拒绝一切变革也没有出路,因为不能改变的东西也就不能保守。传统只有与自由和变革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长久稳定和发展。
      
      本书最后一章涉及了非暴力抵抗的主题。负责在各岛之间传递消息的飞行者,在这个没有文字的世界中充当了知识阶级。他们不能携带武器,他们对付杀死飞行者的岛长的传统方式就是制裁——大家一致拒绝为该岛传递消息,这些都暗示了飞行者所拥有的是非暴力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在最后一章中,飞行者们通过一种类似游行示威的方式——集体穿黑衣在空中不停地飞——战胜了另一个杀死飞行者的疯子岛长,因为岛长的警卫和手下担心伤害飞行者会招致报复和厄运,因此拒绝服从岛长的命令并解除了他的职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统治者看似拥有武力,但他们最终还是要依靠民众和手下的自愿服从才能获得权力。本书对非暴力如何战胜暴力作出了令人信服的描写。
      
      当然,本文所涉及的社会学内容只是《风港》一书中的一小部分。这本书不仅描绘了一个架空世界,还讲述了一个关于个人成长的故事,这一点则需要读者自己去阅读。
  •     故事完全不像简介所说的那么简单,在读之前我以为这就是一个不同层面人群抗争的故事。也许原本的短篇《风港的暴风雨》是这样,但《风港》不是,后面的章节虽然意在拓展这个主题,但实际则完全偏离。
      
      背景:某风暴肆虐的星球,到处都是汪洋,只有零星岛屿。某人类飞船在此故障无法起飞,于是人类在此殖民。人类用飞船上的科技制成飞翼给少量的人,这些人成为岛和岛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因为在风暴海洋中航行太危险)而出于不知道的历史原因,飞行者是世袭的,并且是整个世界的顶层阶级。曾经有某个岛抗争,结果所有的飞行者都不去该岛,导致该岛经济一落千丈。
      
      第一章正如简介所述,主人公从岛民努力变成了飞行者,并建立了任何人都可以挑战并成为飞行者的新制度。没什么好多说的。行文一如马丁其他作品般流畅细腻,只是太理想化了,主人公只需要召开个全民大会,赚几声吆喝就推翻了旧制度,没有革命,没有流血。
      
      第二章讲述七年后的故事。女主几乎仍是唯一的从岛民进阶的飞行者,原因是岛民总以为成为飞行者不像想象那么难,而实际上,客观事实是飞行者家族的孩子通常训练更多更早,主观上,即便是进入了飞行者阶层,也会受到“世袭”飞行者的排斥。为改变现状,女主帮助其他人成为飞行者。这一段故事开始失控。本章男配是个内心充满负面情绪,四面树敌,却有飞行才能的岛民。其实我一直都觉得这个角色干脆弄死多好,这个角色带给人的感觉充满厌恶感。最后的结果是两名平民成为飞行者。
      
      第三章是我对这本书最不满意的地方。如果只有前两章,本书能给4星。第三章讲述女主老了,退役了。而飞行者世界仍然动荡的故事。这时已经有很多平民出身的飞行者,虽然还没占到大多数,但已有不少。冲突导火索是某个平民飞行者为了避免发生战争,而在传递消息的时候传递了假消息(传统上飞行者所有的职责就是传递消息,不管内容)。而为了这个罪行,被欺骗的岛的岛长绞死了该飞行者。对此次事件,飞行者们因出身又几乎分裂,一方认为飞行者本来就应该传递消息,另一方平民出身的则认为飞行者和消息不是能分割来看的,而岛主没有权力惩罚飞行者。这时主角暗中调停,整合势力,共同对抗该岛,让该岛承认飞行者的权威。第三章结束。
      
      说第三章是败笔的原因就是,本来主角代表了抗争不平等,而最终,她融入了那个原先她抗争的阶级。如果说飞行者有权力去阻止岛民开战,那凭什么岛民就不能把飞行者怎么样。飞行者说到底还是岛民的上帝,而主角也是其中一员,每一个从平民变成飞行者的也是。故事中没有直接记叙开战的原因,但那不重要。如果某个岛要开战,自然是为了利益,而这种利益,也许和飞行者无关,也许和飞行者的母岛有关。如果一个岛由于农业劣势而处于被资源剥削中,飞行者又有什么理由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而去干涉他们开战呢。所以,主人公最终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飞行者而想,无论是为了平民出身的还是家传的飞行者,都只是飞行者,而不是某个岛。这样,她自己成了自己原先要抗争的一员。
      
      像极了我朝那一次次的农民起义。
  •   心中无我,眼中无钱,念中无他,朝中无人,学无止境
    就像你毕业的时候跟我说的那些话
    共勉!
  •   It made my eyes wet..
  •   还记得天空中翱翔,那是你逝去的青春
  •   还有对自由和天空的向往,写的听苍白的,但是我任然喜欢
  •   这书你都看过……
  •   看完你的评论我又想起来前几天想到的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一方面他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在社会中谋求最起码的生存保障。另一方面,当个人的个体化一旦形成,他新的追求与他生存保障相冲突,个人究竟该何去何从,他应该怎么样面对突如其来的焦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而只是《变形记》里的甲壳虫。
    谢谢LZ。
  •   正在找风港这本书,只看了一部分,还没有看完。热夜之梦倒是看了很多遍了,百看不厌啊。
  •   书评帝你好 书评帝再见
  •   剪辑帝你好,剪辑帝再见~
  •   = = 汗
  •   看了你的评论,终于知道中国当代作家里,我为什么这样喜欢余华,呵呵。是啊,简洁、少、给观者以最大的想象空间才是艺术的真谛。
  •   居然和苹果的设计思想异曲同工——少就是多 不过马丁大叔的大胡子还是更可爱一点的 汗
  •   《冰火》之外,《热夜之梦》最棒,《光逝》次之
    风港、图夫都是中短篇扩展成的,不知道前者图托的影响有多大
  •   恩,我也认为热夜之梦和光逝这样的排序是合适的。
    不过马丁大叔也有年轻的时候嘛。
  •   早期的科幻中短篇写得好,《沙王》《梨形男》啥的太强大
  •   不错,说了我忘记加上的话。
    真是的,这本书越往后越不马丁
  •   呵呵同意,太软太琼瑶了。
  •   看的不仔细,这颗星球是风暴行星,超级飓风随时生成,只要远海航行几乎必有沉船,还经常全灭。飞翼本身是不带动力的,正是这种全是风的气候才使得飞翼这种滑翔翼式的东西能够进行远航。
    这也是飞行者和普通岛民都畏惧海船的原因,当然到小说的后来海运发展的好些了。但从速度上来说还是龟爬呀。
    如果没有飞行者基本上等于一个岛与世隔绝,对于大陆没什么,但对于岛是致命的。
  •   对,我所疑问的就是“一旦与世隔绝对于岛来说是致命的”这一点,是说岛太小了,物产有限,很多生活必需品都不能自给自足么?那样顶多是退化到原始生活,刀耕火种,也不至于“一片废墟”啊?因此请教。
  •   因为他们都是星际航行者的后裔,对古地球依然有着一些记忆,经济体系从某种意义上延续了地球体制,经济贸易还是需要的。在大肖坦岛统一失败后,飞行者们不再使用武器(别忘了,他们其实有着空对地打击的能力),而成为群岛的纽带。
    这些飞行者就是所有岛民对于世界的想象,一个岛被飞行者拒绝就是被世界拒绝,其岛民首先就无法接受,必然冒险渡海去其他岛,或者岛内发生大量政变,希望重归世界。而战争及一个岛有限的资源,和人们的出逃,都足以使这个岛再次被自然征服。
    而且世界观念对于一个人/群体非常重要,被整个世界屏蔽的感觉是无法承受的。
    而在风港中那些在海边捕鱼的岛民也许还需要飞行者通报超大飓风的来临。
  •   “最后一个故事的高潮部分气氛都紧张成那个样子了,还没有打斗!没有流血!没有人死!简直太不马丁了!”
    我认为第三章基本是图托写的
  •   嗯。。。你又自己勾有用,自己推荐?
  •   这书市面上有售了?前段时间准备买龙堡的预定来着,忙着忙着忘了。
    看了剧透,决定不买了 :D
  •   呃。。。还是决定不买了
  •   目前看了前两章,觉得可以算中上等的优秀作品。
  •   确实很想弄死瓦尔.可惜后面对他基本没什么描写了。其实还是很想知道他是怎么发展的
  •   我觉得第三部分也还好吧。虽然问题没有最终解决,但毕竟留出了足够的时间。我倒是想知道其余的故事,不过我也知道马丁后来没有再续写这个故事。
  •   第3章看到一半,同感。看第2章的时候,已经有些失望。第3章看得很勉强,没兴趣看完了。
  •   看第二章的时候觉得瓦尔这个角色实在是太中2了,女主角态度的转变我也觉的有些突然,仅仅是出于同情或者说圣母,就站在了瓦尔这一边。2章结尾老实说也有些仓促。感觉是个没讲完的故事戛然而止。
  •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就是现实,根深蒂固的传统不会因为一个人、几十年就完全消解,玛丽斯只是做了她想做的和她能做的而已,风港的故事并未结束。
  •   看得很郁闷,圣母女猪+中二男的组合
  •   个人觉得玛丽斯的做法很现实,毕竟站在她的立场上,维护飞行者的权利很正常。而且第三章结尾也说了,战争不会结束
  •   第一次看书中有了想掐死主角的想法。全是负面思想,为了目的可以用任何手段,@$#%$^&^&^&*&9080890@#$%$$ 还我钱来
  •   其实第三部分才是最好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