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出版时间:2003-9-1  出版社:人民大学  作者:许鹏 编  页数:329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类迈进21世纪,全球性的科技革命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教育领域当然也不例外。网络教育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充满希望的生命力尤为引人瞩目,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里突起的一支生力军。中国古代曾经创造出灿烂光辉的文明,众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则是这条长河里闪亮璀璨的颗颗明珠。诗经的质朴,楚辞的瑰丽,乐府的厚重,辞赋的铺排,唐诗的恢弘,宋词的婉柔,元曲的浅俗,明清小说的生动,有多少读者为之流连记返。期间,还有诸多家喻户晓的伟大作家,如深情眷恋家国的屈原,雄才大略的曹操,自然本真的陶渊明,自由奔放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清雄旷达的苏轼,清丽婉转的李清照,直面人生的关汉卿,阅尽人生百态的曹雪芹,等等,由他们构筑起一个辉煌的文学发展历史过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就是深入了解古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了解一个个时代的人情风俗,了解社会形态的更替与政治制度的演变;欣赏作品所呈现出的审美境界,口味古人遣词造句之优美、构思之精妙,陶冶个人情操,从而把握文明进程的历史脚步。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作家的成就,都具体体现出在一篇篇佳作之中。这部作品选读所选录的作,作品,力学作品的多种风格面貌及其嬗变,力求能够让读者对古代文学作品不同文体都有所接触了解,力求能够串联起一条文学发展史的脉络。作品选力求多选优秀作品,少做繁甭的注释,配合网络教育的需要,对作品做一定的学习提示,且有相当的思考题以配合学习。作品选读(一)选录从先秦到唐五代的作品,由诸葛忆兵选编;作品选读(二)选录从宋元到近代的作品,由王燕选编。两册之间,有各自的独立性,又保持了相对统一的编选风格。这两册书同时可以作为爱好中国古代文明学者的自学读本,如果可能,再配上中国人民大学网络学院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光盘,二者相得益彰。读者因此就能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比较深入详细的把握。

内容概要

“文学概论”是一门系统、全面介绍文学基本理论的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同时又是新闻、历史、哲学、外语等专业的必选课,通常讲授一个学期,大约50课时。“文学概论”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文学作品的构成规律、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欣赏和批评规律,研究文学的历史发展规律以及作者、读者、批评家审美实践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形成对文学本质特征的整体性的认识。对于非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文学概论”有助其形成一个洞察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新的视野;而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学习“文学概论”则有助其形成较为系统的文学理论思维模式,以便能够正确地理解、分析和研究各类文学现象,同时为学好各门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史课程做好理论准备。    网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同时也需要学习者具有更强的毅力、自觉性和计划性。本教材的编写充分注意到了网络学习的特殊需要,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编写体例、章节划分与光盘讲授、网络课件完全一致,便于同学们相互参照学习;第二,内容上积极而稳妥地吸收已有定论的最新学术成果,新增了“文学传播”、“文学消费”、“网络文学”和“文学对其他艺术的吸收与借鉴”等章节;第三,章节划分在学理逻辑清晰完整的前提下从小从细,既便于初学者自学领会,又与“自由支配”、“化整为零”的网络学习特点相吻合;第四,本教材内容的取舍与网络教学资源的配备统一规划,相互整合,既保证了教材内容的完整和相对独立,又实现了不同教学资源的相互支撑、优势互补。

作者简介

许鹏,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开始研究多媒体技术的文化传播功能,在中国人民大学率先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主讲课程:“文学概论”、“美学原理”、“文学批评”、“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文艺美学”、“藏传佛教与藏族艺术”等。主要专著:《社会心理与文学发展的深层关系》、《中介的探索——文艺社会心理研究》;光盘出版物《布达拉宫》200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材奖;《长城的故事》2000年获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电子出版物国家图书奖”;《老舍先生》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范畴  第三节 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思考题第二章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第一节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节 文学表现作家的思想感情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与倾向性  第四节 文学的人性与阶级性  第五节 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思考题第三章 文学是人类特有的审美活动 第一节 文学审美特征的根源 第二节 文学审美特征的表现 第三节 文学审美价值的生成 第四节 文学审美价值的结构与功能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思考题第四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第二节 语言造型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语言艺术的特点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思考题第五章 作家 第一节 作家的生活积累与修养能力 第二节 作家审美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作家的艺术风格与流派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思考题第六章 文学创作的过程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第三节 创作心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思考题第七章 创作方法与文学思潮 第一节 文学创作方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创作方法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文学思潮的内涵与特征 ……第八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第九章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第十章 文学体裁第十一章 文学的传播第十二章 文学消费第十三章 文学欣赏(一)第十四章 文学欣赏(二)第十五章 文学批评(一)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二)第十七章 文学的起源与发展本书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二章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第一节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第一个问题,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文学的精神性与意识性、文学的社会性与历史性和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惟一源泉等三个方面去剖析。一、文学的精神性与意识性首先,在文学与社会生活之间,要确定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是物质的,谁是精神的。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讲,社会生活是物质的、第一性的;文学作品是精神的、第二性的;先有生活这个社会存在,然后作家才能从生活中取得素材和题材,写成作品;换句话说,社会生活是文学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和源泉,而文学则是作家在社会生活基础上,进行构思、创作的结果,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文学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精神现象,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以人为中心的;并不是生活中的任何现象都可以成为文学现象,只有那些与人有关,特别是与人的心灵、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有关的社会生活,才会成为文学作品反映的对象。正是在这一点上,文学被称为人学,人们称文学史为人心史,把文学看作人类成长的心路历程。因此,文学与哲学、经济学、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相比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带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虽然,文学中也不乏以人之外的动物或其他事物为主题的作品,像神话、寓言、童话等,但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神话也好,童话也好,故事里面的主角无疑都有人的性格、人的动作、人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换言之是人的思想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投射。

编辑推荐

《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文学概论》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文学概论解决了我的问题,里面内容全面、详细、有条理,让我对文学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   指定教材,上课要用的书,理论知识。
  •   书的质量好,价格合理
  •   质量非常非常好!我好喜欢!
  •   书有点旧 不影响 还可以 还没有看呢 希望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