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出版时间:2004-6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正钊  页数:490  字数:581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教材在落实教育部确定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教学指导纲要》和“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确定的编写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安排了体例和内容,力图突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将全书划分为四编十二章,既概括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主要制度,又使章节结构更为简洁紧凑;第二,以行政主体拥有和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为主线展开研究,既介绍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知识,又突出研究重点;第三,注意反映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发展进程,既借鉴以往教材建设的成功经验,又努力吸收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正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已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著作(含主编、合著)二十余本。其中主要论著有:《苏联东欧问题探讨》、《苏联的检察制度》、《苏联的行政机构改革》、《中国新宪法概述》、《新编法学概论》、《外国行政法概论》、《人权思想与人权立法》、《中外

书籍目录

第一编  行政法概述  第一章  行政法的概念    第一节  行政与行政法    第二节  行政法的渊源与分类    第三节  行政法的地位及作用    第四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行政法律关系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一节  行政主体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  行政主体的资格、地位与职务关系    第三节  行政主体与相关组织或个人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章  行政职权    第一节  行政职权的含义、特征与类型    第二节  行政职权的设定与授予    第三节  行政职权的分配、委托和行政协助    第四节  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行政权限第二编  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  第四章  行政行为    第一节  行政行为概述    第二节  抽象行政行为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  第五章  行政程序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    第二节  行政程序基本原则    第三节  行政程序基本制度    第四节  行政程序法治化第三编  行政责任、行政监督与行政救济  第六章  行政责任    第一节  行政违法    第二节  行政不当    第三节  行政责任  第七章  行政监督    第一节  行政监督的概念    第二节  内部行政监督    第三节  外部行政监督    第四节  行政法制监督  第八章  行政救济    第一节  行政救济概述    第二节  行政赔偿    第三节  行政补偿    第四节  行政复议第四编  行政诉讼  第九章  行政诉讼概述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的概念与功能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十章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第二节  行政诉讼管辖  第十一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    第一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概述    第二节  行政诉讼原告、被告和共同诉讼人    第三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  第十二章  行政诉讼程序、证据、法律适用及涉外行政诉讼    第一节  行政诉讼程序    第二节  行政诉讼证据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第四节  涉外行政诉讼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书摘本书初版于1999年,承蒙广大读者厚爱,四年内连续重印七次,并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对读者的诚挚信赖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这四年内,我国行政立法步伐较快,出台了较多新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行政法学理论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为适应法制变革和行政法理论发展的要求,及时向读者介绍行政法律制度的新内容以及行政法的发展动态、前沿理论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对本书进行了认真的修订,现将修订内容作如下说明:一、主要修改内容1.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为基础,对第十二章第二节“行政诉讼证据”部分、第四章第三节中的“行政强制”部分、第四章第三节中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合同”部分进行了修改和增删。2.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取代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91))、《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取代了《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议和国务院机构调整方案的内容为基础,修改了第四编“行政诉讼”部分、第四章第二节中的“行政立法行为”部分和第二章第三节“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部分的相关内容。3.根据行政法学理论的发展对全书作了相应的修正。二、少量技术方面的修订内容1.对文中引用的旧法以新法修正;2.对文中的个别语病、错别字作了修正;3.对文中引用内容之出处说明不详的尽量作出详细说明。本书修订过程中由周望舒负责进行初步的全面修改,相关部分由胡锦光、杨建顺进行了审核,最后由主编、副主编进行全面审定。由于时间仓促,修订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恳请有关专家和读者们批评指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关系主要包括四类:(1)行政管理关系。即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关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体的大量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对人为对象实施的,从而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产生行政关系。(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即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所谓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授权,依法定方式和程序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等。(3)行政救济关系。即行政相对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做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所谓行政救济主体,是指法律授权其受理行政相对人申诉、控告、检举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国家机关。主要包括受理申诉、控告、检举的信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以及受理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4)内部行政关系。即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行政职权的组织的关系等等。在上述四种行政关系中,行政管理关系是最基本的行政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和行政救济关系是由行政管理关系派生的关系,而内部行政关系则是从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的一种关系,是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行政主体单方面内部的关系。2.行政法的特征(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行政法散见于层次不同、名目繁多、种类不一、数量可观的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凡是涉及行政权力的规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规范。重要的综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国和国外主要有: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开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由于现代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其活动领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国防、治安、税收等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这就决定了各个领域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均需要行政法调整,现代行政法适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与其他部门法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3.行政法的分类(1)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行政法规范可分为下述三大类:①关于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关行政机关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规范,其中职权、职责规范是行政组织法规范的核心;再一部分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双方在录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调动中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②关于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③关于监督行政权的法律规范,即监督主体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监察、行政审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法律规范。这一类规范数量虽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点之一。(2)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部门行政法。一般行政法是对
  •   还行速度很快
  •   內容不是很充足,說得比較簡略,不太適合法學本科的學習,個人認為,要這本不如直接看法條好了
  •   这本书对我的专业学习非常有帮助,内容充实,讲解详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