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

出版时间:2005-2-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金岳霖  页数:190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论道》是金岳霖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最完备、最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书中以道、式、能为基本范畴,采用逻辑学书写形式,每一条都是一个逻辑命题,通过春逻辑的推演建构出独特的本体论。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方法论上的革命,在重感悟而轻逻辑的中国文化圈中有划时代的意义。本书充分体现了金岳霖中西合璧的著述合格,他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最高概念“道”将“式”、“能”统括出来,成为他的哲学的“最上的概念”、“最高的境界”。书中大量采用无极、太极、理、势、体、用、几、数等中中国传统哲学术语,并有意使用很多中国传统哲学命题,但赋予新解。

作者简介

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湖南长沙人。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年毕业,官费留学美国,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任清华

书籍目录

导读:“照着讲”与“接着讲”绪论第一章 道,式一能第二章 可能底现实第三章 现实底个体化第四章 共相底关联第五章 时—空与特殊第六章 个体底变动第七章 几与数第八章 无极而太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金岳霖先生的《论道》是本“奇书”、好书,如果能和他的《道,自然与人》(原文是英语,已有中文译本)参照着读,你一定会得益匪浅。应该诚实地说,当我们在中国古书上读“道”时候,也许是从小到大听多听惯了,虽然也会说些“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之类的话,但总的说来,我们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要对“道”这东西作什么深入的理解(或者说“把握”),不要说写《周易大传》的孔子(?),连明白无误给“道”提出了“理”(形而上者)和“气”(形而下者)的朱熹,都似乎无意于对“理”和“气”进行深入的考察与思考——他只是对人们一再地说“理”是万物之本。文化素养(特别是哲学素养)深厚且学贯中西的金岳霖先生则不然,他不但强调“道是式-能”和“道有‘有’,曰式曰能”,而且还对“式”与“能”作了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而更引人注意的是,金先生还似乎重“能”而轻“式”,他虽然说“道是式-能,但却认为“式”是空的。就在《论道·绪论》的最后一段里,金先生写道:“……道决不是空的,决不会像式那样的空。”那么,“道”之不空也就当然在于“能”。所以,无论是《论道》还是《道,自然与人》,金先生都重点地、化了相当篇幅地写了“能”。金先生在书里说过,他所说的“式”相当于朱熹的“理”和阿里斯多德的“形(多作‘型’)”,他所说的“能”(此汉名得自周叔迦先生)相当于朱熹的“气”和阿里斯多德的“质”。就汉字的字面看,我们可以对“气”和“质”有点感觉——它们应该是生成具体之物的东西(尽管我们千万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具体之物),而“理”和“形”则根本上正如柏拉图的“Idea”(旧译为“理念”,意思是指使万物有其形的真形、本形、原形,基本上和朱熹的“有其理方有其物”的“理”是一个概念)。所以,金先生在《论道》里的轻“式”重“能”,甚至还有那么点把“式”附属于“能”,因为他把“式”的定义为“式是析取地无所不包的可能”(《论道》P.4),而所谓“可能”则当然因为有“能”。在这一点上说,金先生的“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却又是远离了柏拉图的。总而言之,只我们能把金岳霖先生客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先“悬置”起来,然后把他的《论道》和《道,自然与人》参照着读的话,我们不但能从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甚至还能在阅读中获得某种形而上学的愉悦。
  •   金岳霖先生构建的以现代逻辑为构架,融入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精髓的独树一格的本体论。足可置诸世界顶尖哲学著作之林而无愧色。自20世纪80年代初商务版面世后坊间一直不见踪迹,今中国人民大学列入国学基础文库重新出版,于读书界有大功焉!
  •   书很好,内容也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