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上下册)(第三版)

出版时间:2005-06-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等  页数:957  译者:张帆,黄险峰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经济学(上下册)》:  数字时代的经济学读本――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三版)简介  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被认为是萨缪尔森的同名教科书出版以来最具国际影响的一部经济学原理教科书。《经济学》第三版既继承了前两版的特点,重视不完全竞争和信息经济学,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和经济增长等,同时又是经过彻底修改的全新版本。首先,由于策略行为已渗透到了现代经济分析中,作者增加了关于“博弈论”的一章。其次,对经济波动模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比如,利用通货膨胀和产出来建立波动模型。第三,对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中国经济转轨进行了中肯评价。  第三版中最大的变化或许是关于“新经济”的讨论。作者希望读者了解,虽然“技术变了,但经济法则并没有变”。为此,作者对第二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在使读者系统把握现代经济理论同时,还着力于使读者了解经济理论如何有助于理解新经济现象,解释数字时代的经济问题。  作者希望本教科书能够反映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和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书中的许多新观点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正如作者在“写给《经济学》的中国读者”中所说:“尽管一个经济体所面对的主要挑战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但其背后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经济学》(第三版)更系统、更科学地为读者提供了这些原理,使读者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现阶段的问题,还可以了解中国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查特·贝克:在巴黎(CD)》:  纯真、叛逆、虚无,是查特·贝克音乐中最令人感动的基调,从他深邃的眼神中可感受到一股难以掩饰的忧郁,就像从他的音乐中听到灵魂的呼吸。令人缅怀他在巴黎闲逛的身影以及他绕梁的音乐。此专辑被白人爵士乐迷号称为“伟大的白色希望”的经典专辑。

作者简介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于1943年生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196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69年,年仅26岁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教授。1979年,他荣获了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1988年起他在斯坦福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993年至1997年成为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并且从1995年6月起任该委员会主席。1997年至1999年间,他在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职位上,为消除世界贫困、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2001年,因在信息经济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同年起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经济学教授。  斯蒂格利茨教授在宏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领域颇有建树。他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斯蒂格利茨教授是数以百计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的作者和编者,他所著的教材是世界上最通行的教材之一,特别是《经济学》,1993年该书第一版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快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全球公认的最经典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

书籍目录

第1篇 导论第1章 经济学与新经济第2章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第3章 贸易e-案例:“新经济”与旧经济学第2篇 完全市场第4章 需求、供给和价格第5章 需求和供给的应用第6章 消费决策第7章 厂商的成本第8章 竞争厂商第9章 劳动市场与资本市场第10章 竞争市场的效率e-案例:电子商务第3篇 不完全市场第11章 不完全市场导论第12章 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第13章 政府对待竞争的政策第14章 产品市场上的不完全信息第15章 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第16章 公共部门e-案例:信息时代的竞争政策:微软与美国司法部第4篇 微观经济学专题第17章 学生投资指南第18章 贸易政策第19章 策略行为第20章 技术变革第21章 环境经济学e-案例:在线金融服务第5篇 宏观经济学引言第22章 宏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第23章 宏观经济目标与度量e-案例:信息技术与宏观经济第6篇 充分就业宏观经济学第24章 充分就业模型第25章 货币、银行和信用第26章 充分就业下的政府财政与开放经济第27章 增长与生产率e-案例:提高限速第7篇 宏观经济波动第28章 宏观经济波动引言第29章 总支出与收入第30章 总需求与通货膨胀第31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第32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第33章 开放经济的政策e-案例:经济周期改变了吗?第8篇 宏观经济学专题第34章 国际金融体系第35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第36章 政府的财政政策、赤字与盈余第37章 发展与转型e-案例:生产率和NAIRU

媒体关注与评论

  面对琳琅满目的经济学教科书市场,无所适从的我们只有选择跟随大师,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正是顶级的经济学大师。  作为经济学界的领袖人物,他摆脱了新古典的“完美”假设,引领了经济思想的革命。他是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并因此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不可思议的是,他更是在经济学诸多分支均有着深厚造诣的经济学全才。  自从半个多世纪前保罗·萨缪尔森撰写的最后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教科书以来,经济学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现有的教科书中没有一本能像《经济学》第三版一样,展现对现代经济学的充分理解。而斯蒂格利茨教授供职华府和世行的经历,也使他成为最有资格诠释“新经济”的大师。  继《经济学》第一、二版在全球的巨大成功,斯蒂格利茨先生呈现给我们的《经济学》第三版,更加让我们如获珍宝。大师千锤百炼下近乎完美的理论框架和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的崭新内容,都让我们乘着大师智慧的翅膀,来到主流经济学研究的最前沿。作为对中国经济成功饶有兴趣的“学生”,大师对于“中国现象”的深刻理解,你又怎能忍住不与之分享。本书以“推翻”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体系为特点。这里所说的“推翻”,主要是指理论框架及其有关的学说。  这是继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之后,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它代表着西方经济学的新变化和新趋势。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成为西方经济学数十年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我所知,以入门的教科书而论,斯蒂格利茨的这本教科书是代表这种趋势的第一本。  理解新近出现的论点和原理,如“菜单成本”、“李嘉图式的等价”等等;并了解西方经济社会运行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比如“非对称信息的后果”、“有敌意的兼并和联合”——这是本书又一重要特征。  ——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继承了第一版的优点,并有进一步发扬。首先,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原理与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此书对信息问题、激励问题等这些现代经济学的新发展有充分的阐述,他一改传统经济学教科书固守新古典的“完美”, 这是他的《经济学》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本书将宏观经济学建立在扎实的微观基础之上,比如充分就业模型、存在失业模型和综合模型便是在外部约束条件改变下,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的逐步衍生和有机连接。  一般的经济学教科书,以其简单生动而吸引读者,但就我个人感觉,对于经济学的学生或者教员,以及研究人员来说,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个基本模型的推导过程及其联系。斯蒂格利茨特别强调了使论断出现在推导过程中的特点,并且在第二版的改进下,使之并不显得抽象枯燥,不好理解,而是与现实生活发生有机的联系。  ——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斯蒂格利茨与沃尔什合著的《经济学》第三版有着超乎寻常的份量,它将两位著名经济学家的独特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之成为经济学领域中最重要的一本教科书。  因信息经济学的杰出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利茨,在本书中集中讨论了“新经济”问题,即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解释新经济现象和新技术对微观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从经济学最新发展的视角对其最根本的原理进行了精辟的解说。  斯蒂格利茨曾担任克林顿的首席经济顾问的经历以及沃尔什因其货币经济学研究而享有的盛誉,使本书的宏观经济学部分拥有最具创意的见解。他们对货币政策规则曲线和总需求-通货膨胀曲线的运用,反映了许多国家货币政策的重点转移到对利率的控制这一新发展。  与此同时,作为1997年至1999年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书中对中国的经济转轨进行了比较中肯的评价。与国外其他经济学原理教科书相比,本书更适合中国学生。  ——谭崇台(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  经济学原理教科书必须触及经济学的多个分支,由经济学全才来写最合适。斯蒂格利茨是少有的经济学全才。他是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并因此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他对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理论、对发展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对公共财政和公司财务、对产业组织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对农村组织和收入分配等各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正是基于他广泛的研究兴趣,他的《经济学》一书反映了经济学各个分支的前沿知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白重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经济学教授  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教科书是经济学领域中最重要的一本教科书。它所讲述的是经济学里最重要、最根本的思想。一本好的经济学教科书必须由经济学大师来完成,而斯蒂格利茨正是经济学大师中的大师。在学术研究领域里,斯蒂格利茨的成绩举世瞩目。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活跃在公共政策、公众辩论等各个领域的经济学大师。由斯蒂格利茨及其合作者编写的《经济学》恰恰反映了这位大师的风范,其中从许多独特的视角对一些经济学最根本的原理进行精辟的解说。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想进入经济学大堂的学子应该仔细研习的教科书。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  我向读者们热情地推荐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第三版的中文版。这本经济学入门教科书的超乎寻常的份量,是与作者独一无二的经历密切相关。它对前沿学科非对称信息理论的介绍(他为此获得诺贝尔奖)、对经济政策在现实中的应用(他曾是克林顿的首席经济顾问)、和它的国际化视野(他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都是其他同类教科书不能相比的。  钱颖一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  《经济学》第三版是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献给广大对经济学有兴趣的中国读者的宝贵知识财富。斯蒂格利茨教授不仅在经济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而且对经济学的许多重大问题有其深刻而独特的见地。这都使得这本书在视角、观点和表述上不同凡响。加之以丰富的内涵、充满新意的体系、生动的案例和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特色,这本书无论作为中国高等院校经济学的教学用书还是一般读者的经济学参考书都是极上乘的选择。  王江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  斯蒂格利茨教授在现代经济学的许多方面都做出重要贡献,他的《经济学》,是百科全书式的经济学入门读本。难能可贵的是,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糅合了信息不对称市场的内容,这是现代经济学前沿的题材。新版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从"汽车切入"改为以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为代表的"新经济切入",这对于熟悉网络的中国学生,尤其有利。  王则柯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  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电工、机械,在各类教科书中,经济学教科书更新换代的速度最快。从萨缪尔森开始,中国的学生们已经用过了十几个版本的《经济学》教科书了。在汗牛充栋的教科书中,如果要与时俱进的话,站在最前沿的当属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北美教经济学的教授总是在这本书中寻找新经济、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最新概念的经济学解释。  徐滇庆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系教授  自从萨缪尔森《经济学》1948年首版以来,创作和执教经济学原理已经成为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过程。虽原理已成公共信息,但一部受欢迎的原理教科书的创作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得当的选材、完整的概念框架、清晰的分析语言和工具,也要很多精彩的故事和案例,它能提示并帮助读者理解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当然,在21世纪,它还要有便于教与学的电子课件辅助系统。斯蒂格利茨和沃尔什教授的《经济学》第三版具备了所有这些优点。  张军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  和谐社会的第一个条件是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在一些基本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上有基本的共识,而要达成这样的共识,需要"正确"的理论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尽管经济学本身并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矛盾,但肯定有助于我们在矛盾面前达成一些基本的共识,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是一个关注现实问题的经济学家,他和卡尔·沃尔什合著的《经济学》中文版的出版,对我们建立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张维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济学(上下册)(第三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