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经济学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人民大学  作者:罗斯·米勒  页数:31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探究的是资本主义未尽的事业。在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中央计划被市场代替的同时,华尔街却持续经历着繁荣和一系列令人痛苦甚至绝望的事件。金融和经济分析的传统方法很少能给投资者们以安慰,他们的非理性经常被看做市场问题的替罪羊。  米勒详细阐述了他参与的实验经济学研究。这是一个新领域,它在可控条件下检验市场和人类行为间的互动关系。实验经济学已经有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室中复制股票市场的泡沫及其破灭过程。当人们的心理可以成为解释市场问题的因素时,实验家发现,即使掌控市场的规则发生细微变化,市场的表现也可能有天壤之别。实验经济学的一个自然产物是创造出了“智能市场”,用以克服市场的缺陷。  米勒解释了金融市场繁荣与衰退交替的原因,及对其未来走向作出了大胆预测。无论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你的投资组合,还是希望一窥金融市场运行的秘密,阅读本书都将开拓你的眼界,让你了解华尔街和世界经济的内在机制。

作者简介

  罗斯·米勒是米勒风险顾问公司的发起人和总裁。在一流大学从事金融学和经济学教学工作多年之后,他在通用电气公司创立了许多金融研究团体,并且担任了国际投资银行的高级副总裁和研究主任。他的文章广泛地出现在如《计量经济学》、《资产组合的管理》以及《风险》之类的杂志上。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泡沫与实验  第1章 风洞市场    步人风洞    本书概览  第2章 逢低买进    抓住人的因素    理性和杂货店中的引致    价值    让我们做个交易    博弈和策略    它来自哈佛  第3章 两个史密斯的故事    供给和需求法则    摸索前进的市场    新市场法则    无知的完美  第4章 实验室里的泡沫    随着时间循环    季节变动    投机者进入实验室    关注泡沫    泡沫的起源  第5章 自然世界中的泡沫    资产评估和有效市场    从噪声到非理性行为    突破堤防    泡沫:理性还是非理性?    华尔街的陷阱第二部分 市场之内:期权、信息和流动性  第6章 “黑色星期一”    深渊细探    数量金融革命    你需要它的时候,它才出现    程序化交易-  第7章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期权    怎样评价一个期权的价值?    期权的定价公式    期权的性质    华尔街的期权规则    违约的差价和风险    流动性:最终的期权  第8章 看不见的手,发现价格    价格影响和市场操纵    瞬时的价格发现    单向拍卖市场    维克瑞的解决方法    偏离的拍卖  第9章 发送信号和保留得分    次品充斥市场机制    市场信号理论    学会在实验室中发信号    作为“记分员”的价格    指数化的艺术    对加总的限制  第10章 所有都归结到货币    货币、期望和幻觉    货币的涌现    未来货币 第三部分 网络堵塞与通往智能市场的道路  第11章 市场阻塞    长期的网络堵塞    套利有限度    作为匹配者的市场    智能得可以“编织篮子”  第12章 使市场智能化    向市场加入“篮子”    自套利的市场    证券市场的重组    所有或没有    打破一价定律  第13章 灵敏的拍卖场    出售的带宽    区域性,区域性,区域性以及协同合作    组合拍卖:飞行中的最优化    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引人敬畏的风洞     在联邦通讯委员会里边学边做  第14章 良好的意图    联邦通讯委员会对证券交易委员会    无能为力    交战的原则注释参考文献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实验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实验经济学并不是一门新的学科,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学研究方法。发展良好的金融市场其实比较接近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中的市场模型,即买卖双方人数众多、买卖之间的交易费用微小且固定(可以忽略不计)、相关信息公开透明,因此芝加哥大学的法玛教授以提出有效金融市场理论而著名。但是,众所周知,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双方的行为并非符合理性人的假说,一方面双方本身的很多行为就不理性,另一方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也不可能有完全理性的判断。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古典市场模型实际上就不适合于预测或模拟现实世界中证券市场的运行。实验经济学的要领,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实验技术,对众人的行为进行模拟,然而对新古典市场模型的理性人假设进行修正,从而使市场模型更加接近现实世界中的众生行为。这种研究思路,让经济学模型更接地气。因此,实验经济学的若干开拓人,已经在近年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本书对于实验经济学的开拓性贡献,进行了有条有理的梳理。
  •   从实验经济学入手,本书对与市场过程相关的一些方面(市场组织、信息与信号、经济学意义的期权、货币等)做了清晰的分析了,内容的组织流畅、清晰!翻译的也不错。
  •   内容翻译的不错,但是实验经济学却介绍的不是太多
  •   还没看,应该挺好的~
  •   内容涉及的面很广,需要一定的经济学基础,读起来虽不费力,但深刻全面的理解本书的内容有一定困难,但认真读完后,会感觉很有收获。
  •   还没看完,但前几张的内容对最近的工作很有启发
  •   使用的
  •   如果还能看下去的话,是因为还可以想像出原文的意思。人大出版社怎么找如此糟糕的翻译呢?自毁形象
  •      去年5月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北京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演讲会,笔者去听了一场。其中一位报告人别有风度,一条金灿灿的马尾辫不太讲究地扎在后脑勺上,一眼望去仿佛金斯伯格之辈“跨掉的一代”的不羁身影,演讲正式开始前的介绍短片里也说他活像摇滚歌手。他就是2002年因为实验经济学的贡献而获奖的弗农·史密斯。
      
        诺奖委员会对史密斯的褒奖大大推动了国内对实验经济学的关注,一些成熟的研究成果陆续被成规模地引介进来,罗斯·米勒的《实验经济学:如何建构完美的金融市场》尤其值得一看。不仅因为米勒是史密斯实验论文的第一个合作者,他的阐述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更因为这本书思想深刻,案例丰满,将实验经济学的缘起、理论方法、主要关注的问题以及一些重要的命题交代得清清楚楚。
      
        从课堂到现实
      
        20世纪上半叶,当张伯伦在课程设计中安排学生们模拟市场交易时,他的目的只是想证明马歇尔供求达到均衡的市场不存在,他没有想到,这会被他课堂上的一名“实验对象”推而广之。史密斯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不断重复和改进他老师的实验,不过他没有得到可以取悦老师的结论,实验结果反倒是印证了马歇尔的看法。可称幸的是,经济实验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从课堂教学中大步走向现实,就更为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依笔者理解,实验经济学步入现实有三个阶段。首先是对传统经济学假设的重新审视。即用可以重复的实验过程验证经济学中关于人的理性、有效市场等假说。其次用于实验模拟经济现实,总结市场行为中的规律。例如模拟股票市场泡沫的形成等。第三个阶段是广泛地应用到政治经济决策之中,成为决策程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普洛特等人已经证明了实验室数据具备自然市场数据的真实性,那么控制下的经济实验就有理由成为重要决策在实施之前必须的预演,以此降低决策失败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理性决策的阀限
      
        长期以来,理性是正统经济理论家无条件接受的假定。在实验经济学之前,赫伯特·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理论来表达其对理性假设的保留态度,但其他经济学家解释称,如果考虑到选择的成本,经济理性仍然有效。不过,格雷瑟和普洛特的实验结果对理性假设的质疑就很具颠覆性了。他们发现对可供选择做法表述上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在理论上等价的情况下作出不同的选择,这显然违背了理性假设所要求的逻辑一致性。与格雷瑟和普洛特类似的实验结果早在战国学者庄周的思想实验中就出现过,据《庄子·齐物论》记载,当养猴人承诺早上提供三个橡实,晚上提供四个橡实时,猴子们怨声载道;而当他将承诺改为早上提供四个橡实,晚上提供三个橡实后,猴子们乐不可支。
      
        实际上,情绪、认知等内在禀赋的缺陷会造成人们在理性决策上的一个阀限值,超过这个阀限值的事项,才会列入到人类理性决策的集合之中。所以,现实生活中非理性行为毫不鲜见。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指出,非理性行为并非只是对理性行为的偏离,而且具有其明确的行为模式,这一总结宣布了理性假设的相对性。芝加哥大学的行为经济学家塞勒,毕生专门收集那些记录了个人非理性行为以及同有效市场理论相悖的市场行为。不过他的研究也显示,显著非理性的被试者人数还不到他们所测试的总人数的一半。这似乎意味着理性假设即便不是绝对成立,但多数人还是符合理性假设的。笔者对此并不乐观。如果考虑到各人在情绪和认知等禀赋上的差异所造成的人们在相同事件上理性决策的阀限值的差异,构建一个重复剔除非理性者的实验,用一系列各不相同的事件来考核被测试人员的理性,恐怕最终没有一个理性人能留下来。
      
        泡沫:对资产市场的模拟
      
        实验经济学对资产市场泡沫形成过程的模拟,为泡沫形成机理和治理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学实验发现,泡沫的形成有赖于两个因素。一是动量。当价格从低于股票基本价值开始行进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上升动量,促成价格不断抬高,最后形成泡沫。这其实是信息的利好惯性的一种表现,它形成了一种“自我实现”的力量,并且不会恰到好处地停止,而总是要再“好”过头一些,直到市场中再没有新的可获得的现金来维系,泡沫开始破灭。这里,现金的可得性是泡沫形成的第二个因素。
      
        实验结果显示,“防止泡沫形成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让同样的被试者再次参与这个泡沫实验,并且要参与三次;只重复一次通常并不能有效地阻止泡沫的形成。……参与过泡沫市场实验的人可以起到平稳市场的作用”。这个结论放在现实中,无非是说只要多在股市里亏上几次,就会对可能的资产泡沫产生敏感的警觉了吧。不过,现实中的投资者们又亏得起几次呢?
      
        谋定而后动:风洞实验
      
        工程学上,人们可以利用风洞按照一定比例产生缩小规模的人造风,来对按相同比例缩小的桥梁模型等结构的性能做测试。实验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开始自己的风洞实验,为经济乃至政治安排提供决策依据。比方,在全社会进行选择之前,利益集团可以构建一个规模较小的风洞实验,来测算怎样的投票顺序最符合自己的利益。
      
        在风洞实验里,实验经济学的意义不再限于对真实世界的模拟,而在于实验的有效性使得决策可以更加科学,决策程序可以更加严格。对于牵涉广泛的社会试验,在前途叵测时,不必采取先动员群众,在运动过程中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高风险决策模式,而是可以考虑在可以控制的实验条件下,看看有怎样的决策后果再行定夺,以最大限度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     从异质性出发来研究行为经济的方法曾经在02-05年很流行,优点是能够弥补引入新兴理论时不能做实证的缺点,但本身有一个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实验经济学的抽样调查有问题。如何保证被调查人所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如何设计问卷,这都是很直接而致命的硬伤。
  •   大数据就不需要抽样调查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