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考研英语翻译真题精读笔记

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人民大学  作者:蒋军虎 编  页数:284  字数:54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书问世时,作为北京新东方学校的同事,我和老蒋认识已六年多了。  庄子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乘万物以游心”,忘记自己,逍遥于天地间。老蒋当然不是庄周,但作为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在语言教学天地里,老蒋已然做到了超脱,甚至是霸气,他的专业水准和为师之道左右着周围的同行,其中也包括我。  中国的教师太多,而好老师,平心而论,九牛一毛。新东方学校是一个“人精”出没的地方,这里集中了中国最具前沿嗅觉的教学精英,教师们嬉笑怒骂间引领着中国语言教学的时尚,而老蒋在这些人中看上去毫不扎眼:谦逊,随和,不修边幅。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人,在课堂上判若两人,讲台上的他严谨之外挥洒激情,狂放而不羁,把玩学生心理如庖丁解牛般,颇有杜甫笔下“飞扬跋扈为谁雄”的神采。当然,下课之后他马上又恢复到平日生活里标准知识分子的“蔫萝卜,,精神状态。  客观地说,无论在学术界还是教育界,在这个经济转型的年代难免出现浮躁心态,而老蒋的严谨和敬业在这种大趋势下基本上让他成了一个另类。不善照顾自己的老蒋经常会为几个萍水相逢的学生的学业问题搞得心力交瘁,甚至闹出胃病,以致我时常笑他生活不能自理。但玩笑之余更多的是出于对这种专业和职业态度的一种敬畏,因为我深信,专注的力量是可怕的,积累的必然就是爆发。也许有些教育工作者还在苟且重复相同的内容,而老蒋已经悄然走在了英语教育的最前沿。  当然老蒋也有他不能免俗的地方,他的教学和研究内容,除了基础英语外,更多的是四六级、研究生入学考试、MBA联考之类能够决定绝大多数中国考生命运的标准化考试。而让我肃然起敬的是,老蒋在这个并不人性的大环境下,耕耘出了属于蒋氏的一片自留地,坚持着“以无间入有隙”的学习理念,倡导的是以强大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冲破所有应试瓶颈,这和我个人推崇的应试方法不谋而合。新东方的多年教学,我让数万学生学会了看清一点:“对付一门考试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你的水平凌驾于考试之上”。  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让人们学会了投机,考研人士也不例外。在课堂上苦苦追问应试技巧的学员大有人在,怨妇般痛骂考试制度的人比比皆是,但愤慨郁闷之余发现该解决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于是我告诉他们,如果你没有能力选择环境或改变环境,那就应该好好地学会怎样适应环境。

内容概要

这本书在素材上并不出奇,无非是历年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中出现的90多个句子翻译真题,但精到的拆解,以及拆解之后提升的高度竟给我带来了一丝感动。作为一个“混迹”于教育培训领域多年的自由知识分子,我知道能给我感动的,一定是品质。真题是最地道的,对真题的充分解构才是康庄之路,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同类书籍里,我坚信这本集老蒋多年教学之大成的小册子,在复习方法和语言精准度上定会是权威。细细品味,专注于其中,只要数十天的时间,无论是翻译还是阅读,蒋老师将使你在考研迷途中峰回路转,拨云见日。

作者简介

蒋军虎,国家考研英语阅卷组成员,著名英语教学和语言测试专家,新概念英语教学资深名师,北京新东方学校2002~2004年优秀教师,英语语言教学和英语测试教学有机结合的代表人物。长期致力于考研、MBA联考、四六级、新概念英语等教学辅导,既深谙英语教学理论,又熟稔考试之道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翻译理论与技巧  第一章 考研英语翻译简介  第二章 翻译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 理解阶段   第二节 表达阶段   第三节 审校阶段  第三章 翻译的具体手法   第一节 词类活译法   第二节 代词归位法   第三节 重心转移法   第四节 化繁为简法(长句的译法)   第五节 语态转换法   第六节 状语从句翻译法   第七节 定语从句翻译法   第八节 名词从句翻译法 第二部分 20年 (1990年~2010)年真题演练与精解  Lesson 1 1990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2 1991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3 1992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4 1993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5 1994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6 1995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7 1996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8 1997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9 1998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10 1999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11 2000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12 2001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13 2002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14 2003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15 2004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16 2005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17 2006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18 2007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19 2008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20 2009年翻译真题精解  Lesson 21 2010年翻译真题精解 第三部分 翻译的基础——句法结构揭秘  第一章 倒装结构  第二章 分裂结构   第一节 名饰分裂   第二节 动宾分裂   第三节 主谓分裂   第四节 连主分裂   第五节 搭配分裂   第六节 插入语导致分裂  第三章 否定结构  第四章 比较结构   第一节 基本用法   第二节 难点用法   第三节 特殊结构  第五章 强调结构  第六章 并列结构   第一节 并列对象的锁定   第二节 并列句的省略   第三节 平行结构  第七章 非谓语结构   第一节 动词不定式   第二节 动名词   第三节 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  第八章 独立主格结构  第九章 名词性从句   第一节 主语从句   第二节 宾语从句   第三节 表语从句   第四节 同位语从句   第五节 名词性从句的重、难点  第十章 定语从句   第一节 定语从句的原理   第二节 定语从句的分类  第十一章 状语从句   第一节 时间状语的从句   第二节 地点状语从句   第三节 条件状语从句   第四节 目的状语从句   第五节 结果状语从句   第六节 原因状语从句   第七节 让步状语从句   第八节 方式状语从句   第九节 比较状语从句

章节摘录

  一、翻译的重要性  作为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之一的翻译,是一种强调实践性、应用性的技能,是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工具。随着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的举办,中国将进一步融人世界,世界也必将进一步接纳中国。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英译汉在考研英语试卷结构中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加以考查,占10%的分值比例,从考试得分战略的角度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战场。不仅如此,考研英译汉题型的设置手法使其呈现出两大特点(综观历年翻译题目,亦可发现):考点有限、所用技巧亦有限。换句话说,考研翻译题目有很强的重复性,因此考生在短期内有可能得到快速突破和能力提升。此外,根据考研英语分段判分的阅卷原则,考生也可做到最大化的扬长补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值得强调的是,翻译不仅仅是一项语言技能,它更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一种科学方法。通过英译汉,我们可以改变以前理解上不求甚解、粗枝大叶的坏习惯(自认为理解了的东西一经翻译的检验,马上会露出马脚),从而培养自己对语言的精确理解力,促进自己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反之,通过将自己的汉语译文回译成英语(汉译英),并和英语原文进行比对,则可及时发现自己英语能力的不足,比如,词汇的拼写、使用、搭配以及语法的时态、语态等等不一而足。更重要的是在两种语言的切换中,有了比较、有了鉴别,英语的本质特点或规律将一览无余,中英文的差异亦将一览无余,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规律也必将一览无余,其结果不仅仅是提升了翻译能力,还提高了阅读、写作能力乃至自己的英语综合实力。  二、翻译的标准  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鲁迅先生对翻译标准的观点是:“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我国近代伟大的翻译家严复,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在《天演论》(1898年出版)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了世人皆知的翻译三字标准:“信、达、雅”。具体而言,“信”是“意义不倍(背)本文”,“达”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尽译文语言之能事以求原意明显”,“雅”则被业内理解为“保存原作的风格”。在当代,翻译理论主张将翻译标准概括为“忠实、通顺”四个字。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阉割或任意增删的现象。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即语体风格、语言风格等,即鲁迅所言的“保存着原作的丰姿”。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鲁迅所说的,翻译必须“力求其易解”,就是此意。忠实与通顺是相辅相成的。忠实而不通顺,读者看不懂,也就谈不到忠实;反之,通顺而不忠实,脱离原作的内容与风格,通顺也就失去了意义,使译文成为编纂、杜撰或乱译。

编辑推荐

  理念:历史如明镜,鉴古喻今;故要读真题记单词,读真题破难句,读真题习技巧,读真题备考研。  特点:词汇注释详尽细致,难句详解深入透彻,真题译文准确流畅。  目标:掌握高频词汇,梳理语法知识,突破难句分析,习得翻译技巧,提升阅读实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年考研英语翻译真题精读笔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翻译题目是理解长难句中最难的一块。
    该书有语法指导,不错。
  •   考研的朋友们可以好好借鉴一下其中的经验和思路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