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研究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伊志宏  页数:374  

前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的基本战略,企业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已经从规模和总量上成为经济大国,GDP总量从1990年的世界第11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4位,进出口总额从第15位上升到第3位。在此期间,中国的企业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许多企业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技术创新、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多方面有了飞跃发展,有些企业还具备了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然而中国距经济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多数中国企业距世界级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

内容概要

  《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研究》运用实证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制度环境、创新行为以及创新的治理和组织三个方面,全方位地分析研究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的多数资料和案例均为第一手资料,是教授们深入企业调研、长期跟踪研究的结果。近年来,随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建设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作者简介

  伊志宏,经济学博士,教授,财务管理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1986年和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获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1998年、2004年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作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养老金制度改革与资本市场、企业投融资策略等。主持国家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养老金制度的国际比较”(1999-200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养老金投资与资本市场发展关系研究”(2001-2003)、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课题“融资策略与公司价值”(2003)、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课题“宏观金融环境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中日韩三国比较研究”(2005-2007)等。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创新的行动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事实上,创新创造出新资源……凡是能改变已有资源的财富创新潜力的行为,就是创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本质意义在于创造竞争优势。

书籍目录

总论: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国际环境和产业政策引言文献回顾研究方法技术进步的贸易条件效应分析结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环境研究引言既有的研究研究目标和方法创新企业融资环境的应用性研究结论基于资源整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引言文献回顾与理论概述研究方法和样本企业的选取神华集团基于资源整合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结论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中国企业创新导向的服务供应链运作研究引言从产品供应链转向服务供应链研究方法和样本企业的选取陕西鼓风机有限公司服务供应链运作模式陕鼓服务供应链的构造与关键要素研究结论和未来研究的方向制度创新环境中企业信息化绩效研究引言企业信息化的文献回顾本课题的理论假设资料收集与测量实证分析结果结论与进一步的研究中国企业营销渠道创新研究引言营销渠道创新文献评论中国营销渠道创新环境中国营销渠道模式创新:以格力为例研究结论与今后的课题附录:零售渠道关系调查问卷中国企业自主品牌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引言企业自主品牌创新文献回顾中国啤酒业发展现状我国啤酒品牌竞争格局及雪花的市场地位雪花啤酒的品牌创新与成长雪花啤酒品牌形象综合测评结论与未来研究的方向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研究引言文献回顾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结论中国企业的治理结构与自主创新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模型研究方法论证部分结论企业自主创新组织模式研究引言文献综述Ⅰ:创新过程中的悖论及几种处理方略文献综述Ⅱ:从“二元结构”到“两栖能力研究方法说明海尔“市场链”再造和“SBU”经营体制下的新品开发团队讨论结论后记

章节摘录

  神华所聚合的创新网络中,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能创造新知识、新技术,有效地促进产业群中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扩散,并通过横向(同行竞争企业)、纵向(上下游企业)的联结使信息、技术、知识资源在网络中进行流动和优化配置。这个有机整体包含三个层次:创新企业、基础产业、支撑网络。三个层次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基于经济交易、产业关联和知识共享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个层次的状况都对其他层次产生作用,各层网络结构中的诸要素的高度耦合在增加自身收益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各子网络系统乃至整个创新网络系统功能的改善和提高。研究结论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神化集团的案例研究验证了基于资源整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即发挥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优势的同时跨越企业边界,通过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轮式辐射、链式集成、群式聚合的整合过程,形成长期、稳定、互惠的创新网络,使内部能力和外部资源发挥协同作用,完成知识流动和资源活化的动态过程,达到提高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能力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最终目的。具体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技术创新的原动力是内外力的结合。  由神华集团的案例可以看出,推动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国家政策的拉力和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推力共同作用促成的。一方面,国家对整体产业结构和发展环境进行准确定位与把握,从产业政策和具体措施的颁布与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的设立、运作资金和技术人才的支持等多方面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及产业的科技进步;另一方面,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发动机和主力军。虽然研究与开发机构能够促进创新,但创新“新思想”和“实现市场价值”的结合,不是在企业外的研究机构中发生的。企业通过进入激烈的竞争市场,与顾客接触,从而创造对新思想的需求。对政府科研机构和研究性大学来说,当其研究与开发活动和企业的生产活动密切结合时,才有促进持续创新的动力。因此,自主技术创新的主体必然是企业,只有国家政策的拉力和企业创新的推力两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够实现科学、技术、经济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面对国际压力和冲击力日益加大的形势,企业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拉力,自主推动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的。  第二,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内外资源的整合。  传统的资源划分方法认为,企业资源主要是指企业内部资源。而在“竞合”观念下,企业外部资源成为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将外部技术的获取视为一种重要的创新途径(Duysters&Hagedoorn,2000)。清楚地识别企业核心资源是有效配置利用资源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企业资源是指能潜在或实际地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所有事项,不仅包括企业拥有或能够控制的资源,还包括那些不能或不易为企业所控制的资源。而资源整合就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将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重新结成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资源体系。资源整合的结果是形成规模更大的事物的集合,这个集合形成的整体效益、效率大于单个事物单独状态发挥的效益、效率,也大于各单独状态之简单叠加的效益、效率。这种资源整合的目的不是面向产业,而是企业的生态系统(包括组织形式参与的社区、机构,个人形式参与的企业客户、供应商等),因而相关的群体包括上下游企业、规则的制定者、标准设定的主体、教育机构等。神华集团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实现了跨行业、跨部门条块式整合资源,极大地整合了不同层次的资源。在宏观上,整合了国家、地方和行业的资源;在微观上整合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上下游相关合作企业的资源。所以,神华集团的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技术创新,而是内外部优势资源和整个管理系统协调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恰好与蔡坤宏和王健全的实证研究结论一致,即从外部获取技术不会显著地提高企业绩效,但它对企业绩效的贡献会因为与企业内部研发能力的整合而增加。  第三,技术创新的形式是整体网络的创新。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的是综合绩效的实现,不仅在于打破一个企业内部不同职能之间的壁垒,而且要消弭企业与企业、行业、政府等相关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的各种隔阂,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结合。随着产品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的运用,技术研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单个企业的知识能力和资金能力都很难支撑一些大型的技术开发。因此,现代技术创新不再是局部个体的创新,而是整体网络的创新。整体网络的创新要求单个企业集中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让位于分散化的企业网络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要求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能力,以轮式辐射、链式集成、群式聚合的方式提高整体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一是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合作企业等联合技术开发,通过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委托审核等方式,充分借助社会力量与自由的研发力量相互补充,在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的前提下呈轮式辐射;二是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纵向合作联盟,通过给予技术支持,制定技术指标,发挥监督力度等途径促进上游及下游的技术创新,形成共担风险、共享利润、共同创新的链式集成;三是产业内各相关业务板块协同专业化,形成适应需求多样化、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同时提升由多条产业链构建成的创新网络绩效的群式聚合。由此,企业家和经理能够通过融合企业内部的协同专业化资产创造特别的价值(Teece,2007)。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神华集团的案例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创新趋势——基于资源整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反映了国有大型企业在变革过程中,寻求突破发展的创新模式和路径。但是,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案例研究进行的,缺乏大范围样本数据的检验。此外,案例研究中得出的结合和判断,也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数据验证,这些都是本文的不足之处,有待后续深入的研究。

编辑推荐

  《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研究》作为企业创新管理研究的成果,不仅适于学者和研究生参阅,也可供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学习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