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之光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冷成金,沈广斌 编著  页数:394  
Tag标签:无  

前言

  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读经、祭祀等各种社会形式的“国学热”的兴起以及高校国学研究机构的设立,国学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后,再度成为了学界乃至公众媒体热议的“显学”。我们在谈论国学、推广国学的同时,禁不住要问一问,到底什么是国学呢?  沿着历史的年轮向上追溯,我们发现“国学”一词,在中国古代早就存在。它最初指的是相对于乡学而言的国家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学校,以六艺为具体的教授内容,后演化成为最高学府的代称。这就是国学的最初意义,这种意义一直沿用到了清末。鸦片战争失败后,国人抛弃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幻想,开始从制度、文化上来追问落后的根本原因,“西学东渐”和“中体西用”作为民族振兴之策被提出来。这些巨变使知识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危机感,并成为提倡国学的内在动因。  在清末民初这种独特的历史与时代背景下,“国学”一词的含义发生了转化,近代意义上的“国学”顺理成章地被提了出来。贤达之士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创办刊物,创立组织来宣传国学宏旨,国学一度在民间和官方都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国学的固有价值也得到了有识之士的重估。如章太炎在东京发起国学讲习会、国学振兴社,提倡“以国粹激动种性”。他还出版了《国学概论》(1922年)一书,此书可以说是国学专著之始。1911年,罗振玉、王国维创办《国学丛刊》。1919年北京大学创办《国故月刊》,刘师培在《发刊词》中表明了“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的宗旨,后又撰写了《国学发微》。

内容概要

国学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它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对它的认识是随着不同的历史情景而变化的。对于国学定义的分歧,反映出的是国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和国学的内在的生机。无论怎样定义国学,我们要做的,都不是对国学的全盘继承或复制,而是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而前人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作者选择了梁启超、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唐君毅、王国维、顾颉刚共八位国学大家,予以简介。作者的选择是出于以下考虑:一是因为儒学是国学的主体,所以文中更多地考虑了新儒家在国学中的地位与影响;二是侧重传统学术及其相关的争鸣。在简介完每位大家之后,都附有该大家的代表论著的选录,方便读者阅读,以利于读者获取对国学的直观感性的认识。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选择并不是全面的,更不否定其他选择的可能性,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心中国学大家的标准是不同的。

作者简介

冷成金,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文学与文化的张力》、《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隐士与解脱》、《古道酣歌》等;古籍整理、编著有《苏轼》(词选注)、《陆游》 (诗选注)等。在《文学评论》、《东方》(韩国)等国内外报刊上发表文章70多篇。有多部著作被翻译成韩文、日文出版。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主编学术辑刊《中国苏轼研究》。

书籍目录

梁启超:未能忘情是政治.熊十力:特立独行的哲学家 梁漱溟:在问题中生活的“最后的儒家” 冯友兰及其新理学牟宗三:“良知坎陷”与道德形上学的重建 唐君毅:人文世界的“灵根自植” 王国维:在现代学术与文化传统的磨啮中 顾颉刚与“古史辨”

章节摘录

  “夫心者,恒转之动而辟也。(依用显体,故名本体日恒转。说见中卷。)盖恒转者,至静而动。(此中静者,非与动反之谓。而动者,亦非与静反之谓。盖就日常经验的物事言,则方其静止也,即不曾动转。而方其动转也,亦即不曾静止。今就本体上言。则不可以物之动静相,而相拟测。本体是即静即动的。动者,言其妙用不测也。静者,言其冲微湛寂,无昏扰相也。)至神而无。(神者,虚灵不滞之称。无者,无形相,无障染,无有起意造作也。)本未始有物也。(物者,有形质与方所之谓。本体不可以物测之。)然其神完而动以不匮。(完者,无亏欠也。不匮者,无穷竭也。)斯法尔有所摄聚。(法尔犹言自然。非有意为之,故云法尔。摄者收摄。聚者凝聚。)不摄聚,则一味浮散,其力用无所集中,唯是莽荡空虚而已。(莽荡,无物貌。空虚,无物之谓。)大化流行,岂其如是。故摄聚者,真实之动,自然不容已之势也。(真实,谓本体。)摄聚乃名翕,翕便有物幻成。(物非实故,云幻成。)所以现似物质宇宙。而恒转。至是乃若不守自性也。(恒转,寂然无相,本非物也。今其动而翕也,则幻成乎物。是恒转已物化,而疑于舍失其自性也,乃若者,疑词。)实则恒转者,真实而不可渝。纯白而无染,(纯白者,清净之形容词。)刚健而不挠。(不可折挠。)岂果化于物而不守自性者乎。其动而翕也,因以成物。而即凭之,以显发其自性力。《明宗》章说,本体是遍现为一切物,而遂凭物以显。(详在上卷。)此非深于观化者,则信解不及也。夫本体,若不现为用,则直是空无而已,岂得名为体耶。体现为用,则不可浮游无据。故其动而翕也,则盛用其力以成物。  ……

编辑推荐

  《国学之光:近代国学大家论著选读》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国学之光——弘扬国学中所蕴含的精神资源与核心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学之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