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之镜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余纪元  页数:394  译者:林航  
Tag标签:无  

前言

写作本书是为了增进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理解,促进德性伦理学的讨论,但也有一个主要目的是希望醉心于复兴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当代英美伦理学了解到,儒学不仅是一种德性伦理学,而且其博大与精深堪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媲美。这种了解能够促进英美伦理学将儒学当作理智资源而进行平等对话,从而使儒学在当代主流伦理学发展中占有应有的地位。毋庸否认,这一目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而是也包含很厚重的故土情怀。现在本书有幸得以译成中文出版,我希望它能够引发更多的国内哲学同仁对儒学的德性伦理学特征感兴趣,从这一角度把儒学加以系统明晰的阐发,发展儒学传统中对德性伦理学问题的独特视角和灼见,从而把它融入现代德性理论的讨论中。这一希望则不仅仅是出于故土情怀,而且同样是甚至更加是学术上的。在很多人心目中,儒学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是所谓的“显学”。这种印象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在英美,儒学的研究与教学多归属于东亚系、宗教系等,但被许多哲学系拒之门外。

内容概要

本书是迄今为止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儒学伦理学最系统的比较研究,旨在发展对它们的新的解读并揭示它们对当代伦理学的意义。它让这两种主要德性伦理学体系作为平等对话者,考察了它们在伦理学的性质、人性、中庸说、传统的价值、自我修养、道德教育、友爱、家庭、德政、道德情感、道德智慧、人生最高境界等主要伦理问题上的异同及其原因,探索了这些异同对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影响。本书也提出并展现一种新的比较哲学模式,试图拓宽东西方哲学比较的视野。  作者简介:  余纪元(Jiyuan Yu),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哲学系古代哲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山东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曾任英国牛津大学Wolfson学院及中国研究所研究员(1994-1997),美国国家人文学科学中心研究员(2003-2004)。近著有The Structure of Being in Aristotle's Metaphysics(2003)等。

书籍目录

前言及致谢引用经典文献说明导论 第一节 两种复兴 第二节 比较的意义 第三节 比较的可能性 第四节 伦理学思维的本性 第五节 比较的范围 第六节 本书结构第一章 “幸福”、“道”与德性 第一节 人类之善:“幸福”与“道” 第二节 德性:德性与“德” 第三节 “德”与“仁” 第四节 伦理学的开端 第五节 从事伦理学与成为虔敬者 第六节 伦理学的各种道路第二章 人性:“性”与“功能” 第一节 人的本性与人性 第二节 功能与善的本性 第三节 作为伦理学基础的人性 第四节 人性之证明 第五节 人性之实现 第六节 从人性到德性第三章 德性、中庸与品质 第一节 内在中庸与外在中庸 第二节 命中中庸 第三节 内在中庸与德性 第四节 品质习性与第二本性 第五节 德性的构成第四章 习惯化与礼仪化 第一节 社会价值:礼与ethos 第二节 情感之实践 第三节 政治动物与关系自我 第四节 自然与修养 第五节 家庭和德性 第六节 政治与德性第五章 实践智慧与义 第一节 伦理智慧与传统价值 第二节 伦理智慧的结构 第三节 情感与理性的融洽 第四节 伦理推理 第五节 特殊德性 第六节 德性的统一性第六章 最高善与外在善 第一节 德性、活动与幸福 第二节 思辨与“诚” 第三节 人与上帝合一及天人合一 第四节 外在善 第五节 德性与善第七章 实践的与沉思的 第一节 思辨的活动与思辨的生活 第二节 自我与自我实现 第三节 自我与他人 第四节 思辨的价值希腊语词汇表中国哲学词汇表参考文献人名索引术语索引

章节摘录

政治与德性苏格拉底在政治生活和追求正义之间树立起对立关系。他声称他的守护神禁止其参与公共事务:如果我真的去从政的话,我老早就死掉了……从政的人要是真的想为正义而战斗,他如果想多活几年,就只能过一种私下的而不是公共的生活。(《申辩篇》,31d~32a)苏格拉底在政治领域的退缩听起来令人震惊,尤其当我们回想起伯里克利(Pericles)在其著名悼词中说的话:“因为他关心自己的故土,一个雅典公民不会忽略城邦……我们不会把不关心公共事务的人看作有害之人,而是会视其为一种没用的品格。”相反,苏格拉底似乎完全否认政治在培育和实践德性中的积极价值。他对政治家也深刻藐视(《申辩篇》,21c~d)。这种定位在亚里士多德那儿是无法接受的。对后者而言,伦理学必须与政治关联起来,它们实际上是互不可分的,因为正确的法律“鼓励趋向德性、追求高尚(高贵)的人,期望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公道的人们会接受这种鼓励”(《尼各马科伦理学》,1180a6~7)。他同样强调在研习法律和政治时,“经验在从政方面的作用却相当不小……想懂得政治学的人还要具备政治的经验”(《尼各马科伦理学》,1181a11~12)。这意味着一个人需要去参与政治活动,虽然作为一个外邦人,亚里士多德自己没有在雅典参与政治的权利。一个社会动荡不安而某人无能为力时,孔子虽同意那个人可以离开,但他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的主题仍然是不可分的。对他来说,“政”意味着“正也”(《论语·颜渊》,第十七节)。据此,政治最重要的功能是用好的榜样去引导人民修德。一方面,政治统治在于臣民道德修养的推进和发展。另一方面,参与政治活动对每个个体的修养是个不可或缺的维度。个体、家庭、国家和世界因为人的道德修养而结合在一起:“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事实上,孔子除了编纂古代经典和讲学外,也和他的弟子们一道上路游行,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劝说统治者们接受和实践他的理论。伦理学的功能伦理学能让人们过一种更好的生活。然而,关于伦理学怎样使人过得更好有着不同的观点。苏格拉底的诘问法,导向的是对对话者道德信念中混乱和不一致之处的揭露,并表明这些混乱的道德信念应被推翻。作为反面教材,诘问法提供了警示。对对话者道德信念中混乱的揭露促使他去修正它们,并改变对话者的行为。诘问法之所以有此冲击力,是因为苏格拉底要求对话者必须表达他真正的信念。因此,如果那个观点被反驳了,对话者自己的生活或一部分的生活就无望继续保留声名。可是,诘问法能产生一个积极的结果吗?在诘问法是否能为对话者提供一个如何生活的建设性理解方面,评论者们存在严重分歧。一方面,存在否认诘问法具有建设性作用的一些理由。苏格拉底自己就常说他是无知的;而且,苏格拉底的诘问法贯穿始终的许多早期的对谈都无果而终。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相信它具有建设性的理由。诘问法的一贯目标是对质询的相关道德术语给出普遍性定义。这只在苏格拉底相信这样的探究是在制造道德知识时才能讲得通。但即使情况确实如此,苏格拉底也从未解释他的诘问法如何能制造这种类型的知识。许多评论者试图把它归因于诘问法的建设性作用。但他们所能给出的最好的解释是,不正确的各种信念在反复辩证的考察后不再被保留,苏格拉底审察的广泛性最终形成了归纳性的积极后果。这一解释在理解苏格拉底如何能声称——尽管他否认知识的可能性——他知道特定道德的真理时是有用的。尽管如此,归纳并非一个强有力的论证,也无法实现苏格拉底希望达成的普遍定义。亚里士多德似乎会认为诘问法只能是一个否定性的试验。如同他在《辩谬篇》里评论的:“这就是苏格拉底何以经常提问而从不作答的原因,因为他自认无知。”(183b6~7)对亚里士多德自己而言,伦理学需要提供一个关于幸福是什么以及我们怎样获取它的正面理论。在《尼各马科伦理学》的开始部分,他就认为人类最高善的知识(例如幸福)对生活有着巨大影响:它岂不是,像射手有一个标记帮助他一样,更能帮助我们命中正确的东西?如若这样,我们就应当至少概略地弄清这个最高善是什么,以及哪一种科学与能力是以它为对象的。(《尼各马科伦理学》,1094a24~26)与亚里士多德相似,孔子同样相信伦理学必须提供积极的指引,并提供对如何恰当生活的观念。当苏格拉底声称他发觉自己一无所知的时候,孔子则声称他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理论,并认为拥有此正面的“道”之知识对人的生命而言是头等重要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第八节)注释[1]《尼各马科伦理学》,1094a25~26。在《欧台谟伦理学》的1214b6~7,他也说过,任何可以自由地按其自己的选择生活的人,应该按照一个目的去安排其生活,否则,那个人的生命就成了浪费。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比较哲学著作。余纪元教授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论是原创性的,他对专业的希腊哲学知识和中国哲学知识的运用非常小心谨慎,并富有洞见。我毫无保留地推荐这本书。  ——NiCholas F.Gier,University of ldaho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著作,它以文本为基础,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这两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余纪元教授的精到分析,不仅使我们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相似与不同。也使我们对他们各自纠结的问题有进一步的领悟。  ——BradWilburn,Chadron State College

编辑推荐

《德性之镜》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著作,它以文本为基础,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这两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余纪元教授的精到分析,不仅使我们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相似于不同,也使我们对他们各自纠结的问题有进一步的领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德性之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中西比较哲学的精品,不单单是伦理学著作,其中还有其它学术前沿的思考焦点,是一本很好的学术著作。
  •   中西古典伦理学比较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   余纪元的书,请看看吧
  •   很好的比较研究著作。
  •   应当读一读。
  •   很好,做博士论文用的
  •   这本书原来那么小,而且书后词汇表竟然有几十页,太骗钱了。这么小的书也要卖三四十块,出版社简直吃人。
  •   听说这是一本不错的书,所以才买的
  •   关注比较哲学的筒子们,可以读一读。
  •   书很值得一读!非常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