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采访

出版时间:2010年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肯·梅茨勒(Ken Metzler)  页数:198  译者:李丽颖  
Tag标签:无  

前言

  如果用两个字来说明《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与前两个版本的区别,那应该是——“真实”。再多用一些字眼,那就是“力求真实”。25年来,我始终将新闻采访作为一个课题潜心研究,也因此对它的真实性愈加关注。什么是“真实”?“真实”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如何将真实性应用于新闻工作?最重要的是,新闻工作领域里具体的采访活动日趋多样化,这到底是增强了还是妨碍了真实性的体现?是什么促使我们发生了上述这些思想转变?我想多半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即今日的公众看到从事新闻采访活动的记者的人数越来越多,多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越来越多的广播节目采用了问答的形式,包括尖刻的谈话节目——通常变成了较量谁更能喊叫的比赛;或者是聪明人用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来斗智斗勇,而这些最终都是为了搞笑;偶尔,你甚至能看到某些讨论公共事件的论坛类节目也采用了问答形式。所有的这些例子都表明,公众已经逐渐开始认识到,提问的性质决定了回答的性质。诙谐的提问得到的回答也是诙谐的;而挑衅性的问题則会招致防卫性的回答。在这样一个竞技场里,如何获得事实真相?在记者的工作实质上就是与采访对象唱对台戏这样的前提下,怎样才能保证事情的真实性?这个前提表明,记者与采访对象是敌人,在两者之间进行的采访就像一场象棋比赛,你攻击我防御,你前进我后退,你胜利我失败。但如果我们的采访目的就是公正地讲述事实真相,我们不妨重新考虑这些采访策略。

内容概要

本书运用大量案例和插图,结合作者多年来新闻采访实践和教学的经验,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新闻采访各个环节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成功地策划和准备采访,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如何营造和谐友善的采访气氛,如何借助电子手段进行采访等等。书中深入探讨了“采访的伦理道德”这个业内人士多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还就如何将采访转化为报道提出了若干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性建议。此书已被美国许多新闻院校采用为专业教材,并被列为新闻记者的必读书目。

作者简介

肯·梅茨勒,1956年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大学,获新闻学学士学位,之后做过五年新闻记者。1961年获美国西北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大学里任教。现任俄勒冈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名誉教授。梅茨勒教授于1972年开始教授新闻采访课程,曾经在世界多个城市主持召开学术研讨会,讨

书籍目录

第1章 你的采访问题何在 第2章 何为采访? 第3章 采访的十个步骤 第4章 采访要素——个案史 第5章 提问 第6章 采访中对话的延伸 第7章 受访 第8章 采访策划 第9章 失败的教训 第10章 学会倾听 第11章 新闻观察 第12章 引语和逸事的采访 第13章 电话采访、采访记录与采访录音 第14章 特殊问题 第15章 电子辅助采访 第16章 广播电视采访 第17章 特定新闻领域的采访 第18章 多重采访项目重多重 第19章 人物采访 第20章 采访伦理道德问题 第21章 通向事实真相的十个步骤 附录A 采访练习 附录B 采访报告实例 参考文献 书中提到的采访 索引 译后记

章节摘录

  别人并没有义务接受你的采访。在你打电话预约时脑子里要想着这一点。预约过程似乎很简单——表明自己的身份,解释你的需求,提出采访的要求,安排时间和地点。但如果你与采访对象以前并未见过面,或者采访的话题不太一般,那你就要像推销员卖东西那样来推销自己。热情的作用不可忽视。例如,说服县治安官康斯特布尔来谈论工作压力和婚姻问题的任务,在开始时可能比较艰难,但你可以做如下表述:  “我刚刚开始研究一个有趣的话题,并为此感到很兴奋。它是有关工作压力和家庭问题的关系的.我咨询了一些婚姻问题的专家,也读了一些文章,发现职业压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就是婚姻的冲突。一些警官谈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希望能帮助别人解决类似的问题。现在能不能谈谈您的经历——有可以与其他警官交流的东西吗?”  以上的表述能使报道脱离假定的闲谈,转而去挖掘一些具有启迪性的信息。然而,双方也需要协商。治安官康斯特布尔或许会接受你的采访,但前提是不要在报道中提到他的名字.如果你要提及他的名字,他就不那么坦诚了。或者可以谈谈警官如何应对工作中的压力,但涉及工作对家庭的影响,他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谈论。也或者他的大部分谈话都能做到真诚,除了他的儿子——他因吸毒过量而死亡。  如果想在报道中公开采访对象的姓名,对方在谈话时可能就不会那么真诚了,你愿意这样去做吗?这个问题有没有解决方法?这个记者下面的答复可能会比较有效:“我并不想难为任何人。我准备为《纽约时报》写一篇特写,我将采访15名高压职业的从业人员,如果每个人都能讲述自己悟到的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我就满意了。例如,一名警官采纳了心理咨询师的建议,经常给他的妻子打电话,在他妻子的留言机上录下‘真心吻你’——妻子回家后拨电话肯定会听到这条爱的讯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创造性的采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3条)

 
 

  •   美国的新闻教材更注重案例分析,比学校用的采访教材可读性强很多
  •   读完了这本书,再回想起来,脑海里面首先浮现的是这样几个词语:倾听、真诚、准备、细节、思考其中分章节阐述了各种类型采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主要章节有:采访的十个步骤、提问、采访中对话的延伸、采访策划、学会倾听、新闻观察、引语与轶事、电话采访、采访记录和采访录音、特殊问题、多重采访原则、人物采访、特定新闻领域采访
  •   对于有志于做好新闻采访的人,值得一读。写得比较实用。
  •   已经多次买了,很受用!对记者采访能力提高很大。
  •   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外教材的不同,正文中满是鲜活有趣的例子,各式插图也让这本书盎然生趣~是个学习采访的好书~
  •   不错的图书,建议大家看看,找寻一下采访的角度
  •   采访一直是自己的弱项,不知道怎么去问问题。这书不错
  •   很少采访一个人,但是这是本实用的书,今后应该用得上
  •   经验之谈+系统性学习+案例分享,很实用的一本书,除了新闻记者外,其他行业如营销等也都能用得上。
  •   实用,不管是否想从事新闻传播行业,都能用得着。讲解大量交流沟通技能等
  •   辅修的新闻专业很有帮助
  •   新闻专业特别是实务方向的学生必备读物
  •   不错的书,适合学新闻的人
  •   想从事新闻行业的人必看!
  •   新闻媒体知识的普及
  •   学新闻的人得买
  •   这本书从全方位详细介绍了记者工作中必备的技能,掌握技巧,事半功倍
  •   适合新闻学学生读,很易懂
  •   区别于国内的教材,很生动有趣,有大量鲜活的案例可供参考,实用价值高,很不错。
  •   记者工作一段时间,因不是科班出身,工作中略显力不从心,这本书很实际,很到位,很易懂,帮我渐渐找到工作的感觉。
  •   说的很系统,值得记者读读。
  •   这一系列买了好几本,国外的这类著作就是好,案例多,方法多,学起来很容易
  •   教授推荐我们读这一本书。他说初学者虽然不能一看就明,但多看几遍就会领悟它的精华所在
  •   书是大开本的,装帧是我特别喜欢的。书的内容很生动,有很多例子,很有指导意义,入门小记者看了很有帮助
  •   书很好,发货速度也很快。专业书籍,所以很有用。不过理论性很强,缺少实际例子!~
  •   也是当教材买的 很经典
  •   室友买的~~很有创造性,很有借鉴作用。。
  •   确实有创造性啊,呵呵看看很有启发的
  •   还是帮人买的,我觉得自己可以做当当网上图书代理商了 ··
  •   专业要求读的书 很好
  •   比起学校用的党性十足的教材,这本教材很诚恳
  •   外国的教材实例为主,很有帮助
  •   语言生动,实例鲜活~
  •   对于实践操作来讲非常受用
  •   对专业来说很实用
  •   专业书籍,也算通俗易懂!
  •   无论是不是专业人士,都可以读!
  •   终于买到特别心仪的书了
  •   快递速度真的很给力,书的质量也很好,价格还实惠,赞一个!
  •   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不会很深,容易看!
  •   只能说远超国内同行书类水平!!!
  •   老师推荐的书,还没看
  •   很有用的书,值得
  •   书很好,内容新颖。
  •   书不错,挺喜欢的值得一看
  •   朋友虽然还没有开始看,但是在拿到书的那一刻就非常爱不释手
  •   不错,外国的书,和国内的感觉不太一样
  •   感觉还不错,希望可以从书中得到答案。
  •   因工作需要,正在努力学习中。
  •   挺好的,个人而言很喜欢这本书
  •   这本书很不错,被我多次用来作为论文参考文献
  •   非常喜欢,这本书很有价值
  •   很实用的一本书,这次买对了…………
  •   很好很实用的一本书!!
  •   非常好的一本书,很值
  •   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而买下它,果然是一本好书,一本透着采访者智慧的好书。值得推荐!
  •   挺不错的。刚到手,印刷的也挺清晰。哈。迫不及待要去看了
  •   不错,正在看。质量不错,给5分!
  •   高效高能地学习,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向最高端学习。
  •   朋友推荐,一直在看
  •   非常好,适合入门人士,受益匪浅
  •   深入浅出,不可多得,贴合我为解决交际话题疑惑的目的!
  •   很好~终于能买到了
  •   非常非常好 非常非常好 非常非常好 非常非常好
  •   这是我们老师推荐的,一直耽搁,现在终于买了,挺好的。
  •   不错当当的物流很快价钱还行吧
  •   价格合理。
  •   语言平实,没有大套大套的理论,可操作性大!很适合从业人阅读。
  •   值得从业者品读
  •   正在学习,无缘置喙
  •   很实用。
    一边看下来,想找人练练手。
    不只是理论,好喜欢的。看来我是真心喜欢新闻业。
  •   讲的很到位,有效
  •   还没开始看,希望对工作有帮助。。
  •   老师推荐的,的确值得一看
  •   感觉还不错,实用
  •   好参考书还需要被发现
  •   替别人买的,没看里面内容
  •   有点买早了,现在还用不到,留着吧
  •   还没细读,但感觉应该很好
  •   perfectperfect
  •   现代媒体,创意永远是最强大的动力
  •   买回来一直没看,前两天拿出来翻翻,觉得还是有点用,但是页面排版什么的略显混乱
  •   好书,买了三本赠朋友
  •   还好没买错买到英文版的~
  •   东西是都还好啦。但是略慢啊
  •   在看,看了之后很有启发,是一本进阶的好书。
  •   多次购买,值得信赖。
  •   多年前买的版本增加了新内容,不断学习吧
  •   还没读……老师推荐……嗯帮人一次买了4本……
  •   性价比高!!!不错……
  •   浅显易懂,非常有意思,很喜欢啊~~~~~~~~~~~~~~~~~~~~~~~~~~~~~~~~~~~~~~~~~~~~~~~~~~~~
  •   可以。在看。
  •   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国外经典教材系列)是一本不错的书
  •   老师推荐,对新闻采访有帮助~
  •   这本书,刚刚拿到手,翻开看了看,觉得挺不错的,有很多典型的案例分析,生动形象描绘了采访时需要注意的那没问题,而且提供了技巧及解决办法。
  •   七分采,三分写。创造性的采访这本书交给你如何做好采访工作
  •   新闻工作者中高阶段采用,因为是教材,多少有点说教了
  •   一直很想看看国外的新闻教育,从这一本书开始吧
  •   东西很不错 快递很好
  •   买了还没看,先给好评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