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文集(套装上下册)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达  

内容概要

以前的几本文集,只选取论文、讲演提纲和底稿、讲演录音整理稿——内容都是环绕财经问题,特别是金融问题的;由于担任教学行政领导工作而写的文字,涉及财经教育问题而又有自己见解的,选入。此外,仅收几篇与学习、学术以及自述之类的短文。    这次选编的《再续》扩大了范围,包括六部分:(一)2005年以后有关财经专业的文稿及以前年代同类文稿的拾遗;(二)译稿选例;(三)行政工作中的文稿;(四)境外出访——进入更广阔的课堂;(五)2004年以来的题词。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2005年以后有关财经专业的文稿及以前年代同类文稿的拾遗   (一)2005年以后有关财经专业的文稿     1-1-1 编书领悟数则     1-1-2 足迹——《黄达书集》说明     1-1-3 陈云经济思想——经济思想库的宝贵财富     1-1-4 古今中外 含英咀华——金融基础理论建设之路     1-1-5 培养思考能力     1-1-6 是不是可以这样思考     1-1-7 要有志气把自己的实践作理论升华     1-1-8 就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同大家交换几点意见     1-1-9 金融杂说     1-1-10 点评罗纳德·麦金农讲演——人民币会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吗?     1-1-11 回顾1950年之前“货币银行学”学科的发展(初稿)     1-1-12 松柏长青 学人风范     1-1-13 建言数则     1-1-14 讲在课程的开头     1-1-15 金融学科建设是否面临攀升一步的转折点     1-1-16 金融学科演进概貌     1-1-17 金融学科的演进及前瞻     1-1-18 在金融海啸中思考金融学科的演进及前瞻     1-1-19 在金融海啸和g20的背景下设想如何讲授货币银行学   (二)以前年代财经专业文稿拾遗     1-2-1 《货币信用学》编者的话     1-2-2 关于流动资金和银行基金问题     1-2-3 社会主义也有通货膨胀     1-2-4 办好财经专业的几个问题     1-2-5 财经、管理教育进一步大发展的同时必须抓紧解决提高教学质量问题     1-2-6 为中共中央征询《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稿的意见所准备的提纲     1-2-7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应给予必要的重视     1-2-8 《中国 迈向现代金融体制》国际研讨会欢迎词     1-2-9 改革开放中走向市场机制的中国金融事业     1-2-10 访美随记     1-2-11 实事求是谈     1-2-12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教师建设《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的轨迹 第二部分 译稿选例   2-1 资金流量核算入门(1952~1970年)     目 录     序 言     第一部分 资金流量核算表的目标和范围     第二部分 资金流量核算表介绍     第三部分 资金流量矩阵的季节调整     第四部分 资金流量表     第五部分 定义、资料来源和调整的注释 第三部分 行政工作中的文稿   3-1 我们是如何制订本学期科学研究工作计划的(一九五三年初)   3-2 检查研究工作计划执行情况推动了我们的科学工作(一九五三年五月)   3-3 校内工作情况向下乡同志的彙报(一九六五年六月)   3-4 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在财政系教工第一次全体会上的讲话(一九七八年夏)   3-5 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在财政系第一次迎新会上的讲话 对学习作点说明,提点希望和要求(一九七八年九月)   3-6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搞活(一九八七年六、七月之际)   3-7 在校务会议上的汇报(一九八八年七月十六日)   3-8 评议校级领导班子的自我总结(一九八八年秋)   3-9 团结、依靠、提高——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动员学习的讲话(一九八九年八月三日)   3-10 1989-1990学年第二学期的工作要点(一九九○年一月十日)   3-11 坚持方向、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条件、提高质量——布置1991年秋季学期工作(一九九一年九月)   3-12 宣布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任免通知时的“表态”讲话(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3-13 有关改革的讲话(提纲)(一九九二年)   3-14 永远奋进在时代前沿——在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建校五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日)   3-15 积极稳妥推进学科改革和建设(一九九三年三月十六日)   3-16 人民大学领导班子换届时的卸任讲话(一九九四年七月十一日)   3-17 对袁宝华同志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几点追忆(二○○四年六月) 第四部分 境外出访——进入更广阔的课堂   (一)出访西方及苏东     4-1-1 访问法国,考察法国国立行政学院     4-1-2 访问古巴、苏里南(一)     4-1-3 访问古巴、苏里南(二)     4-1-4 访美,参加“福特项目”中美双方委员会第二次联席会议     4-1-5 访问匈牙利、波兰并顺访莫斯科     4-1-6 访问奥地利     4-1-7 访美,参加“福特项目”中美双方委员会第四次联席会议     4-1-8 访问意、法、英三国(一)     4-1-9 访问意、法、英三国(二)     4-1-10 访问意、法、英三国(三)     4-1-11 访问加拿大参加第二届中加大学校长会议     4-1-12 访问澳大利亚并顺访香港(一)     4-1-13 访问澳大利亚并顺访香港(二)     4-1-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组团考察外汇立法访问瑞典、意大利和香港     4-1-15 应留美中国金融学会邀请访美并顺访美信安金融保险集团     4-1-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组团考察税法访问阿根廷和墨西哥     4-1-1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组团访美     4-1-18 最后一次访美   (二)出访日本     4-2-1 第一次来到日本     4-2-2 参加日本东海大学开学典礼     4-2-3 应日本文部省邀请访日     4-2-4 应竹下登、原田宪邀请访日     4-2-5 应立命馆大学邀请访日     4-2-6 应日本金融学会邀请访日     4-2-7 应日本三井物产邀请访日并顺访熊本学园大学   (三)与台湾的交往     4-3-1 未能成行的一次“两岸经贸研讨会”     4-3-2 没有应邀     4-3-3 接待谢森中和第二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     4-3-4 首次踏上宝岛 参加第三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     4-3-5 第四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     4-3-6 再度造访台湾 第五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     4-3-7 尾声   (四)访问香港     4-4-1 访问香港中文大学(1995年2月6-9日)     4-4-2 赴港祝贺邹至庄教授从教50年(2002年4月14日) 第五部分 2004年以来的题词

章节摘录

这本教材于1992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初版;199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修订版;2000年,按照教育部的统一版式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第二版。收入本《书集》的是1999年经过全面修订的版本。编写这本教材的大背景是:改革虽然是渐进的,但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体制的变化已经很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趋向事实上逐渐明朗——虽然在提法上还未能捅破这层窗户纸。《货币银行学》课程已列入教学计划多年,但教材,本土的、引进的,杂陈于书桌之上:“本土”的,内容失之于依然受到过去框框的约束(如不少教材依然是苏联老框框——区分为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难以适应改革的需求;翻译的书是外国教授以外国为背景写的,最容易造成的学习结果是——只是慨叹于中国实际落后于书本原理;学在本乡本土,却不了解国情。从而金融学科教师面对的形势是:要在中国的讲坛上,结合中国的实际,面对中国的学生,讲授先进的《货币银行学》。为此,就需要编出反映这样要求的教材。直接的推动是,1987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中国大学发展项目”,组织中外教授讨论中国大学财经类专业教学计划,并提出了10门核心课目录。核心课中就包括《货币银行学》。会后教委组织各大学分别提出自己有关各门核心课程的提纲进行教材编写的投标。当时,如何设计“中国的”货币银行学,还是一个新课题。各院校的金融专业对之好像准备不足:提出的提纲只有三四份,反映了那时的思路——意欲摆脱原有框架的桎梏但尚不成熟的思路,却都不理想。最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中标。对于货币银行学的框架,当时有种种主张。如其中一种,主张开篇不是货币,而是金融市场,或其他。这类主张多是看了一些西方的教材却无深入研究,也提不出内容的系统安排,即使提出,也属“感想式”,无操作基础。我们的考虑,现在回想起来,大体的思路是:(1)尊重自己多年的教学积累,并以自己对这门课的领会、理解为“主心骨”;(2)尽力借鉴、吸收西方知名货币银行学教材的内容;(3)力求简明地把中国金融领域——今天的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背景交代清楚;(4)把握马克思经济学的精神实质,不教条也不为改革后简单排斥马克思经济学的思潮所左右,并始终贯穿改革的精神。

编辑推荐

《黄达文集(再续)(套装上下册)》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达文集(套装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