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朗山文集(共9册)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缪朗山  
Tag标签:无  

前言

缪朗山教授1910年6月生于广东省中山县,早年随家迁居澳门,后来从事教育工作。1942年,他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回到内地,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了文艺界抗敌协会。1944年秋,任武汉大学教授;1947年夏,因参加进步活动在“六一惨案”中被捕,后经中共地下党营救出狱送往香港。1949年3月,缪先生应中央统战部邀请来到北京,任北京大学教授。1953年秋,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做研究员。1961年秋,缪先生调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978年8月因病逝世。1959年至1964年,为了加强我国文艺学的学科建设,培养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人才,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和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三届文学研究班和一届文学进修班。缪先生承担了给研究班和进修班讲课的任务,并以他的渊博学识和治学精神赢得了学生们由衷的尊敬和热烈的赞誉。缪先生成功地开辟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西方文艺理论史的课堂;又经国务院批准,于1964年招收了两名导师制的研究生,笔者有幸忝列门墙,亲聆教诲。当时,我国西方文艺理论史学科尚在初创阶段,研究急需的文献资料译介甚少,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缪先生边给学生翻译资料,边为上课赶写讲稿,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听过缪先生课的学生们会面时,每每忆起先生的教学业绩和敬业精神,无不称颂先生对该学科的创建和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认为先生不愧为我国西方文艺理论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缪先生终生勤奋。他不避严寒酷暑,不遑过节度假,文稿末尾经常写有某年“国庆脱稿”或某年“春节译毕”的字样;即使遭遇人祸(如“文化大革命”)天灾(如地震),政治迫害临头或生活境况艰辛,他也能从容应对,泰然处之,而从不间断学术研究,锲而不舍,尽心竭力,几十年如一日。新中国成立后,他翻译了近300万字的美学经典和文学名著,并撰写了约100万字的学术著作。

内容概要

本卷前半部“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是缪朗山先生1964年至1966年为指导研究生所写的讲稿,后年部“德国古典美学散论”是缪朗山先生1961年至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和文学进修班授课的提纲。二者涵盖了西方文艺理论史上两个最重要、最辉煌的时期。资料翔实,见解独到,极具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缪朗山(1910-1978)广东省中山县人.著名的西方学及西方文艺理论研究学者.早年随家迁居澳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回内地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4年,任武汉大学教授.1947年,因参与进步活动而被捕,1经营救出狱后被送往香港,1949年,应中共中央统战部邀请来京,先任北京大学教授,后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61年,调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停办期间,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78年,因病逝世.
缪先生开辟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西方文艺论史的课堂;从事西方文学和西方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翻译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培养了一大批学术骨干,为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广奠基性和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书籍目录

《缪朗山文集 1》 亚里士多德    诗学 贺拉斯    诗艺    ——致皮索书    诗话    ——上奥古斯督书 朗吉努斯    论崇高 卢奇安    华堂颂    ——谈造型艺术美    画像谈    ——谈肉体美与精神美    画像辩    ——谈歌颂与谄媚  ……《缪朗山文集 2》《缪朗山文集 3》《缪朗山文集 4》《缪朗山文集 5》《缪朗山文集 6》《缪朗山文集 7》《缪朗山文集 8》《缪朗山文集 9》

章节摘录

插图:关于哲人派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倾向,这里暂且不谈。我们只讲他们的文艺见解。他们曾写过不少关于文学语言和风格的著作(例如,《论语言的美》,《悦耳和不悦耳的字句》等)。但是这些著作已经失传,今日我们只知道一些题目罢了。这里,我们试分析一下高尔吉亚流传的两篇演讲词,《海伦颂》和《巴拉米德的辩护》,从这两篇作品可以窥见其文艺理论的一斑。首先,高尔吉亚强调演讲(或语言)的力量,说“雄辩的人是一个有力量的君主,能够使人消除恐惧,排遣忧愁,产生快乐,增强信心”,不论诗还是散文都能产生这种效果。至于诗,高尔吉亚则注重心理的效果:诗能够在读者心中产生“战栗的恐惧,流泪的怜悯,思慕的惆怅”。他又说:“有灵感的诗歌带来快乐,除去忧愁,既能迷人,又能说服,以它的魔力改变你的心灵。”关于悲剧,高尔吉亚则强调它的幻象作用,认为“悲剧使用神话传说的题材,描写各种感情的波动,其目的在于欺骗;但是能欺骗的诗人比不能欺骗的诗人更高明些,受欺骗的观众比不受欺骗的观众更聪明些”。这些就是高尔吉亚的主要论点。他的文艺见解比诸前人是更系统的论述。然而,我们应该注意如下几点:第一,他开拓了文艺的心理学,着重研究文艺作品对读者产生的效果。后来,亚里士多德的“恐惧与怜悯说”就是根据他的论点发展而来的。第二,他认为诗与散文的区别只在于有韵和无韵,至于效果则两者相同;所以,他淆乱了诗与雄辩散文的界限,从此以后,诗学与修辞学便混同起来——这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艺理论的一个主要特征。第三,根据高尔吉亚的理论,归纳起来就可以作出这样的悲剧定义:“悲剧是有韵律的作品,其目的在于迷惑和说服观众,观众却自愿地沉湎于它的魔力中,而对剧中人的命运抱着恐惧与怜悯之情。”这个定义就概括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的悲剧原理。此外,哲人派关于文学语言和风格的论述甚多,流传下来的有个别作品,以及散见于古代著作(例如,柏拉图的《对话录》)中的一些介绍。但是,这些作品涉及语言问题的较多,涉及原则性的理论的较少。

编辑推荐

《缪朗山文集(1-9卷)(套装共9册)》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缪朗山文集(共9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N年前,就想有一套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