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彭萦  页数:251  
Tag标签:无  

前言

托马斯·伍尔夫在他的《天使·望故乡》的第一页“致读者”中,这样说道。“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中的每时每刻的总和。”任何人坐下来写出的字都是以自己的生活为黏土塑造烧制而成的,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杰西在《日落之前》所说的:“当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虽然从未和枪支或暴力有过瓜葛,也没有经历过什么政治阴谋和飞机失事,但是,在我看来,我的人生还是富有戏剧性的。所以也许我能写一本书,把那种和另一个人相遇的感觉记录下来。”是的,人生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无异于在某一个地点和某一个人相遇,并建立起一种发自内心的连结感觉。香格里拉之旅对我来说就是一次和那些同样在路上的人建立起如同《小王子》一书所说的“驯养与被驯养”关系的旅程。我们每个人都努力把自己所经历的事和见过的人记录下来,无论是用文字还是图像还是声音。它们被小心翼翼地封存在所罗门的瓶子里。

内容概要

香格里拉,心中的日月。
  那是一个凡人走到地平线的尽头也难以寻求到的人间天堂。
  在本书中,作者以其深入另一块土地和感悟他人生活的热情,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生活品味和酣畅淋漓的精彩笔触,为你呈现出了一幅真实入微的香格里拉手绘地图。从雪山、神瀑、湖沼、转经筒、古城、客栈、酒吧、绿松石、烤饵块、腊肉排骨的描绘与陈述到租马问题、双性恋、丁克家族、贫富差距、人性善恶、道德本质、毒品合法化、爱情搜寻法则的讨论与思考,作者并不是只任由自己浸淫在与世隔绝的美景和风情万种的人文氛围中,而是在她在踏上旅途前并无预先期冀的震颤与批判中,记载下了旅途中每每遭际的奇人逸事,以及种种发人深思的现实情境。

作者简介

一眨眼她已经活了八千多天,前七千多天对咬文嚼字并没有特别的兴趣。忽然有一天觉醒,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只有那么短暂的三万天,长度无法更改,宽度却可增减。增加人生宽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即是阅读和写作。  曾在北语主修英语语言文学(陶冶了感性情怀),同时在北大

书籍目录

这是旅行不是旅游
千人糕的惊叹号
飞机你能不误点吗
男人的效用无差异曲线
爱情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
人们总是喜欢更便宜的绿松石
香格里拉的坠子和北京夜摊的坠子不一样
消失的过桥米线货郎
客栈卖还是不卖
自驾旅行的丁克夫妇
没有结婚证不得入住客栈
梅里雪山可免费观赏但雨崩神瀑有价
水从天上来
生命和感情是无价的吗
找寻最饱满的那一支麦穗
提供租马的村民同心协力是有原因的
让同心协力的村民自己拆毁协议
做蛋糕和分蛋糕也是正经事
穿着马甲的价格歧视
包车司机向客栈要回扣
酝酿好每一坛酒,烘焙好每一片面包
享受懒惰,拒绝安排
天堂的365只跳蚤
骑行者的选择
按身高征税
美景也能捆绑销售
烟雾的线条中描绘的是什么
金碧辉煌宫殿和破败漏雨的土房子并存
第一有很多个
盗版
客栈小妹要求加工资
徒步者说,力量源于选择
失踪的那些女孩们
阳光下的罪恶
硬币在香格里拉是行不通的
吝啬的马修找客栈
完全诚实在哪都不存在
长远的征途是如此不易
Halfway客栈和Tina客栈的广告
是曲还是直
永远等待不到的信号
心有灵犀

章节摘录

插图:绿松石店里的老板还和我们说,因为生意并不是很好,很多绿松石都在店里积压着。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人们的欲望和需求却是无限的,这样来看供不应求是必然的。但商品的“过剩”又是另一回事。需求定律告诉我们的是,只要价格下降了,需求量就会增加;只要价格上升了,需求量就必然会减少。这样看来,短缺和过剩的情况都无从发生。短缺的时候把价格抬高,过剩的时候把价格降低,价格总是能调节需求量和供给量达到供需平衡。其实,短缺和过剩都是因为价格无法自如地发挥作用,或是被扭曲了。因为价格的调节总是有一个过程的,这就是价格黏性。绿松石小店可能很久之前就和制作绿松石项链的上游厂商签订了长期合同,再重新定价需要重新协商,这要付出很大的时间和金钱上的代价,小店的诚信也会受到影响。签订合同时订的货越多,价格调整的步伐就会越慢。还有,付给小店员工的工资的调整也会比绿松石价格的变化慢一拍。考虑到成本的价格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小店老板调整绿松石价格的速度也减缓了。这时候,价格无法及时降低,绿松石就会慢慢出现积压。

编辑推荐

《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一幅真实入微的香格里拉手绘地图一本研习大千界的经济学手记一部漫步人间天堂的旅行随想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6条)

 
 

  •   相信大部分人象我一样,首先看到的是“香格里拉天空下的漫想”,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书。这是一本游记形式的经济学科普读物,我们读着这本书,就象跟着作者一路从中甸、梅里、松赞林寺、虎跳峡等一路游玩,和作者一起欣赏着途中的蓝天、白云、雪山、湖水、神瀑……,见识各地的驴友、客栈老板以及形形色色的人或物,和作者一起体会旅途的感受,分享着作者的所想所悟,一路读来,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经济学知识。

    如果一名作者只用一些枯燥的经济学术语加一些名词解释,再添上一些例子,这或许也是一本经济学读物,但估计这样的书很难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买来了也不会有很大的兴趣把它看完。作者不愧是研究应用经济学的,利用当前人们在钢筋水泥丛林中想寻找宁静和恬美的欲望,用香格里拉这种稀缺的资源做诱饵,成功地勾起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在稀缺的人类社会中,必然产生竞争,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对各自的利益作出理性的考虑和选择,正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掌控着整个社会的合理配置,创造出一件件象千层糕一样复杂而又精巧的杰作来。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信手拈来,用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语言解释各种现象,人间天堂终究是人间,逃不过人间的这只“无形的手”。

    作者属于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小资分子,同时又善于思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在虎跳峡与智澄的一番问话后,幽幽地分析说:下辈子,你想成为的,其实是你内心真正渴望的样子。你想尝试做个女人的感觉,对其他生活方式也很好奇,但因为你是个小心谨慎的风险规避者,所以考虑之后会选择维持原状。换个性别?你心理性别和生理性别有所区别吧……,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是个双性恋者,怀疑她在自卖自夸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独特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本书不仅是香格里拉的游记,也是一本普及常识的经济学读物,对于喜欢香格里拉又想多学知识的朋友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书,以游记随想为载体,推广经济学知识,此书首开先例,这何尝到不是经济学一种寻租方式呢?
  •   以前读经济类的书,多是纯经济的理论案例分析。后来看了《怪诞行为学》,觉得这书有意思,很多东西隐含在了生活中和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或者是我们的无意识里,这都让我意识到原来经济学也可以这么学。
    作者就是通过日常性的生活,通过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自己的所思所想结合起来,对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进行了身临其境式的解读,很吸引人。首先这是一篇有游记性质的经济学书籍,但是读完之后,我更愿意把它归为游记一类,作者的解读给人的感觉就是对生活的解读。出现什么说什么解什么,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给人一种亲切式的生活感悟和体验。对于生活中的诸多现象和异地迥异的风俗习惯和民情,作者都通过经济学之手给与了合理化的解读,让人读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还有一点就是作者的文字功底相当扎实,文中既有作者对生活中出现的经济学现象的解读,也有很多作者对生活及人生的感悟。这样的书读来起码不让人觉得累。说千道万,任何学科不都是在人类生活的基础上才逐渐产生和形成的吗?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或许从来没有考虑过价格价值这些经济学术语,但一件东西值不值那个价格我们都很清楚。每个月我们虽然不是刻意的算计,但是生活里避免不了的是收入支出。上下班坐公交,上班是一种中劳动的付出,单位会付给你相当于你价值的薪金,下班是一天任务的结束,加班就要另外算加班费。坐公交是一种生活消费支出,但同时你买来了享受,虽然现在坐公交并不是很好受。但买卖通常是在彼此共同意愿的基础上才交易成功的,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是这个道理。医院里包括了病理学、心理学、神经学、护理学、临床医学这些学科门类,这些学科综合起来组成了医院,组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且必不可少。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也是如此。我们做生意、上班、买东西、旅游、读书,无不包括了经济学。生活是一门艺术,这话很是。生活不易,更是。毕竟每天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想想哪一样不要花钱?即使是自己家的,不也要成本吗?即使是偷来的抢来的,不也要冒着风险吗?要花钱,要付出,这就构成了一种交易,或看得见的,或看不见的,都存在着。这就是生活的真谛!这就是生活中的经济学!
  •   书中讲到的经济学的解释和联想觉得很不错。 不过,对于作者这种出去游玩还能成天想着经济学的东西,实在有点难以理解。 真辛苦。
  •   用旅行见闻作为切入点解释经济学有点意思,作者较为感性,个人觉得更适合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女性读者。
  •   一般人看来,经济学是高深的,难懂的,作者以游记的形式赋予经济学以鲜活的生命,寓教于乐,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值得一看
  •   虽然部分的叙述相对累赘,不过总体上,把经济学的问题生活化,还是挺能入味的。
  •   高中同学写的,但是太通俗了,感觉像读书心得,没看完
  •   把旅游与经济结合,非常好,很喜欢,值得看
  •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喜欢。
  •   包装不怎么样 书不错
  •   西藏的美不但来自她的天然和纯净,瑰丽和浪漫,更多的是来自她的神秘和庄严,还有她的种种传说和神圣。
    西藏,有碧蓝如洗天空,鹅黄色宽阔的牦牛坪草甸,被秋霜染黄的原始森林,高耸入云霄的皑皑雪山,潺潺流动的山泉…… ,这里有你想象中的一切,也有你想象之外的一切。
    “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的美超乎想象:梅里雪山十三峰连绵不绝,纵贯全境。壮观的冰川从雪山上倾泻而下,摄人心魄。雪山环绕之间,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坝子星罗棋布。还有无数美丽静谧的海子,宛如女神手里的宝镜打碎四散在这片土地上。湛蓝的天空下,飞扬的五彩经幡妆点着神圣的寺院。纯朴虔诚的人民世代在这里生息劳作,这是他们最美丽的家园。一切都如同人们梦想中的自由王国——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这是一部朴实自然的风光民俗游记,又是一部描写当地藏民生活的人文写实作品,还是一部将经济学巧妙贯穿于旅游中的专业书籍。从这部作品中能学到很多经济学有关的知识和术语,比如庞古税,价格弹性,效用无差异曲线,中性物品,净现值,沉没成本,机会成本,搜寻法则,价格歧视,看不见的手,相对优势,绝对优势,结构性通货膨胀,需求原理等等等等。通过这段精彩旅程,不仅嫩感受当地美丽的风景还让我对经济学有了很多更直观更直面更形象的认识,让我从一个经济小白转变为经济学了知者,这是作者很不易的地方。
    在这本书的开始,作者就告知我们,她的这一程实在旅行和旅游,旅行不同于旅游,旅行是“ 拖着沉重的行李出入于各个车站,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瑟瑟发抖,坐在空荡荡的马路边困倦地合上眼,在拥挤的车厢内与形形色色的陌生人面面相觑,顶着寒风在冰冷的沙滩上等待日出,跋涉于被骄阳暴晒的盘山砾石路。我将整个身体与心灵都交托于一次次的旅行。”
    作者告诉我们“旅行,travel,是行;旅游,tour,是游。
    旅行是艰辛的体验,旅游是逍遥的享受;
    旅行是在路上徒步骑行,旅游是在车内观花赏月;
    旅行坐的是飞机经济舱和火车硬座,旅游坐的是飞机头等舱和火车卧铺;
    旅行是登山,旅游是坐缆车;
    旅行住的是旅馆和帐篷,旅游住的是酒店;
    旅行者坐在肮脏的马路边吃快餐,旅游者坐在精美的遮阳伞下喝咖啡;
    旅行者在美景前发愣,旅游者在美景前拍照;
    旅行是看着手中的地图走,旅游是跟着前面的导游走;
    旅行是打着手语和当地人交流,旅游是边谈笑边听导游讲解;
    旅行可以一两个星期不洗澡,旅游可以天天油头粉面;
    旅行是在路边和小贩聊天,旅游是在景区和小贩讨价还价;
    旅行者在草原上树林里河流边捡拾纪念品,旅游者在商店里购买纪念品;”
    作者要带着我们寻找香格里拉,寻找那个远方的异想国度,让我们翻开第一页的后也随作者在诗情画意中且行、且思、且悟。
  •   香格里拉,一个让人神往的纯净之地,那里就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天堂,即使只是前去做一次短暂的旅行,也可以让人变得焕然一新。
    《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看到书名,就被“香格里拉”这四个字吸引了,义无反顾地选了这样一本书,收到书后,仔细看过,发现这本书像是一本简单的旅行日记,只是其中多了一些和经济学有关的字眼,却不影响阅读,简单通俗,非常容易理解。
    曾度过苏羊的《在藏地》,作者以一个藏地支教的身份,读写着西藏、香格里拉这样一个纯净的天空,描述更多的是人性的单纯与美好。而这本《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更多的是关于香格里拉的风景,风土人情,以及作者的经济学观点。
    行走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空,看着苍茫大地,抬头便是悠悠蓝天,白云飘过,似乎能听到神的窃窃私语,那是一个和天堂无限接近的地方,也是一个可以还原人类最纯洁情感的地方。作者漫步在那样一个纯净的天空下,所接触的一人一屋,都引发了与经济学相关的思考。
    作者的写作方式让我想到了曾经的历史教科书,一段段文字的左边或是右边,会将文中一些艰涩难懂的字眼标注,使用通俗易懂的字眼加以解释,当然,仅凭文字是无法更具像化地展示文章所阐述的经济学原理的,尤其作者在旅行途中的伙伴同样不了解,所以适当的图表也就成了使原理更形象化的表达方式。
    一边旅行,一边思考,这是很多人在旅行途中都会有的大众现象,就比如,任何人,到了香格里拉都会有一番由衷的感慨,那样的天,那样的地,那样的世界,与交通发达的城市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之处,想象着自己在这里的改变,感慨着自己原来的生活,以及周围的朋友,同事,一切的不同。
    本不是一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然而读起《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这本书时,却丝毫不觉困难,像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游记,除了风景,还有着作者的一点小小思考,只是这些思考不是人性,不是人生,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经济学。看着看着,对经济学似乎也就没那么讨厌了,在香格里拉的天空下,经济学也变得有些可爱起来。
  •   一边旅行,一般经济学思考
    评《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

    我们很多人喜欢旅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欣赏自然美景,或者体味不同生活,或者感悟生命的奇迹,总是能收获颇丰。我们很多人喜欢经济学,成本效益、投入产出等等,一种理性的思维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条理、有秩序。在《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中,我们看到旅行和经济学很精巧地结合在一起,在旅行的天马行空漫想中多了理性的味道,在严密的经济学思考中又多了旅途的浪漫气氛。读完这本书,你会像在旅行中碰到意想不到的奇迹一样:哦,原来还有这样的啊。或者在经济学的思考中一样:哦,原来可以这样的啊。

    这是一趟完整的香格里拉之旅,这也是一堂完整的经济学思考。旅途中,从沿途的商品、美景,旅途中的客栈、包车,甚至还有我们经常讨论的感情,都可以用经济学的理性进行思考。而经济学的思想,在实际旅途中的应用,更加增添了理性的生命力,旅行经济学更像是诗意经济学。书中注释的经济学概念,或许我们早已熟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再一次的验证,可能会让你更加印象深刻。这本书可以让喜欢旅游的驴友们陶醉,也会让喜欢经济学的爱好者过瘾。生活中本来就充满了经济学,只是我们由于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烦恼而没有去细细体味其中的滋味,在旅行中,卸下所有的包袱和负累,轻轻松松地体验人生,细细品味人生中的经济学思想,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如果说每次旅行都是一次短暂的人生思考的话,我觉得把经济学漫想加入这次旅行思考,在大自然和社会的奇迹下,在不同的生活思考背景下,我们会得到更多、更精彩的人生感悟。自然的美景、沿途的见闻、触景生情的感悟,加上理性的经济学思考,汇成了一杯浓浓的鸡尾酒,令人陶醉。

    香格里拉,风景迷人;经济学思考,理性无边。在风景迷人的地方思考经济学,在理性的思维中增加大自然的美景,让人生多一份风采,让人生多一份韵味。一边旅行,一边经济学思考,生活多姿多彩,更有味道。
    2011-4-24于北京

  •   拿到《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这本书,情不自禁地又勾起了自己关于香格里拉的憧憬。那是一种莫名的憧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我初识它的那一刻开始,就被这四个别具意蕴的文字所带给自己的多种想象所吸引。于是,时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背包客,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听从了内心的渴望,怡然地走在奔赴的路上,哪怕只给世间留下一个背影,哪怕前路漫漫,也丝毫不会损伤关于憧憬的无限美好……

    其实无论是旅行的感怀,还是经济学的魅力,通过这样一瀑别样的关于旅行的体验性文字,“且行、且看、且思”地发现无处不在的经济学兴味,并告诉我们对它也可以“想入非非”,无疑这是本书的亮点所在,也是作者所力图诠释的。

    客观地说,除去某些特定的对于经济学理论学习的需要,大多数读者可能跟我一样,在日常的阅读中,根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拒绝关于经济学理论上所谓排他性、公共资源、搜寻法则、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边际成本、不可置信威胁、风险规避、价格歧视、劳动供给、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捆绑销售、柠檬市场、自然垄断……等等概念性问题的探究甚至阅读。可是在本书中当我跟随着作者行走在路上的时候,刚巧遇到了它们,不过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对美好的所有深究,因为在这里它们正通过一个一个关于香格里拉的外延的经济学现象以及一些小故事,告诉我关于它们的那些美好。

    “人生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无异于在某一个地点和某一个人相遇,并建立其一种发自内心的连结感觉。”于是任何时候我都愿意为这种相遇而停下自己匆匆的脚步,这个时候,我相信了阅读喜悦是真实的,也相信了文字中行走的自己是真实的。
  •   香格里拉承载了太多的美好景色与精神,因为其的自然景观、人文风俗,总是给予人美好的念想或者记忆。而也包含了各种商机——比如香港郭氏家族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也是其中之一。除了旅游与酒店之外,究竟香格里拉与经济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因为有些好奇,所以便开始阅读了彭萦的《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

    书的内容自是关于“经济学”的,而文体上却是一篇篇的随笔杂文。作者是在旅游、交谈的过程之中,体会经济学的种种,文中有她旅游的琐事,而写琐事的目的则是为了引出她想诉说的一些经济学常识、概念,比如成本、完全竞争、柠檬市场等等,除了本身的经济学解释之外,作者还加入了自己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在生后之中的融会贯通,有的文章之中附带着经济学的几种图表。

    当然,阅读之中,我们不能仅仅将其看做一本经济学书来阅读,因为作者已经在书名中告诉我们这是她的“漫想”。既然是漫想,那么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细腻情绪与浪漫的情怀,当然,去了那么一个梦幻的地方,何人不会产生这种感觉呢?所以文章的风格,是有着小清新调子的。作者的这种风格,比较的独特,似是信手捏来的感觉便跃然纸上,全观整本书,有着旅行随笔的悠扬,也有着经济学读物的客观态度。

    作者在旅行之中,不仅仅在放松自己的身心,也在见闻之中去体会自己的所写所用。当我们有时在抱怨自己学的专业知识究竟运用到哪里去时,作者用整本书便回答了这些内容——知识在学校之中学得,需在生活之中感悟。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而其中妙处也是如此吧
  •   一眼望去,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封面上大大的四个字——香格里拉。其实,这本书的全名叫做《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香格里拉”四个字在这些和“天空下”一起充当了定语,所以嘛,本书的主题就是“经济学漫想”。

    不难看出,作者很喜欢经济学,甚至在旅游(或旅行)的过程中,也不忘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读一下生活中的事物与事件。所以说,用生活中的经济学来定义这本也很贴切。当然,这样的定义自然少了一些吸引力。香格里拉是很美的,聪明的作者就借用了香格里拉的魅力来为自己的书增加一些人气,情理上也说的过去。

    作者很用心,只要文章中牵涉到的经济学名词,都会加一个旁注。显然,作者是一个理性与感性并重的人。而我就不行,我感性偏执。一边读着感性的散文,一边来查看理性的名词解释,感觉上怪怪的。所以,我就干脆越过了那些旁注(可惜了作者的一番美意╮(╯▽╰)╭),力争在一种情绪内一气呵成。

    香格里拉到底有多美?看来,只有自己亲自去了,亲自看了,亲自体验了才会知道。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我真的很佩服本书的作者,置身于美景之中还不忘理性思索,真的很难得。作者对于旅游和旅行的区别认识,我很赞同。能够让身心真正放松并能有所收获的,是旅行而不是旅游。相对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我也开始向往流连忘返的旅行了。
  •   有创意!可读性比较强!适合不太爱读书的朋友了解经济学
  •   轻松阅读,生活中学经济,理解那些艰涩的专业术语也没那么难了。
  •   一本游记,休闲读物,语言文学色彩较浓,看着混时间还可以
  •   帮朋友买的。还认真地看,大致看了看,朋友说还行。
  •   不说书的内容的价值,感觉略贵,书不算厚,印刷也一般。。。
  •   经济——香格里拉,两个分不清孰重孰轻的字眼,同时出现在这样一本书中,是不是很惊诧,还是很欣喜?

    看到书封就被那种旷然给吸引,广阔,舒缓,自然,其间穿插的图画更是增加了新鲜感,让去过此地的人更增添了一种回味,也满足了没去过的人的好奇。一直崇尚钦佩的是旅行的方式,而非旅游,一直都不敢去实践,自觉那是一种人生高度的攀岩,是一种自我挑战,每每看见一些人拿起背包走向一个地点,然后有所思有所感并有所念,还会留下些许彼时彼地的碎碎文字时终是羡慕。

    香格里拉,一个诱人的名字,美丽又神秘,过客,一拨又一拨,美好的瞬间记忆也多定格成了永恒,喜欢看来者所描述的风情故事或者只是简单到不用言说却意境超然的精美图片,美不胜收令人神往。而这似乎是第一次,看见关于香描写香格里拉的不一样的文字,用书中的话说就是且行且看且思。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讲述,用一种别致的情怀在写实,有旅行见闻,有风土民情,亦有旁白的经济学名词解释,让读者在不同的地点看到了同样的经济。

    生活处处皆经济,的确,作者的这一不同思想发现再次印证了生活处处皆学问的道理,原来经济可以以这样一种形式存在和表现,原来旅行的收获不止有美丽与否和快乐与否的评判标准。

    尽管这里所展示给人们的经济学漫想很轻松,甚至可以说是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用流淌的笔触写出来,有点惊艳之感,无论这种经济学的漫想是否深入或者合乎体系,但于我,在这个俯仰皆景色的地方,还是不喜欢这样的漫想,一个被誉为是旅行胜地,一个被称为是满身铜臭气。尽管甚至香格里拉不是逃避之处,但也是涤净灵魂之所,不喜欢在梦境般象征着灵魂放纵之所的香格里拉的纯净天空下有这样世俗的东西出现,甚至有点痛恨,这种无处不在的经济学。
  •   如果书里没有那些勉强插进去的经济学名词概念,也许这会是一本说不上好也不会被差评的小资游记。
  •   方式有点像“牛奶可乐经济学”,写身边的经济学现象
  •   居然被我搜到了~。就做第一个评论者吧~:D小巫婆加油。
  •   里面经济学的概念有些牵强,只能算一本游记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