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事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庆课题组  页数:30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人民大学重庆课题组编著的《重庆新事》讲述了:重庆,为什么在21世纪初成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名字?重庆,如何从“GDP旧政”走向“
民生新政”?重庆,如何跨越山区经济地理资源和传统产业结构的硬约束?重庆,“唱红打黑”为社会动员、社会治理带来了什么?
《重庆新事》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重庆经验,将重庆市委、市政府所作出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调整和创新,放在“民生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中,透视重庆经验的核心价值。
重庆,在衣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后,提出“宜居重庆”,推出公租房建设,改善住:提出“畅通重庆”,大规模修建高速路和隧道工程,改善行:提出“森林重庆”,着手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生态改善;提出“
平安重庆”,解决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提出“健康重庆”,完善公共医疗、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促进社会平等:同时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在公平分配、社会动员和政治动员方面的优越性。
在发展改革的进程中,像重庆一样不具备地缘优势又深受资源制约的地区不在少数。对于这些地区来说,如何走出地缘困局,重庆经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重庆课题组,阵容堪称豪华。牵头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副校长冯惠玲,课题组成员包括温铁军、秦宣、刘元春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各学院的院长、知名教授。课题组成员所拥有的深厚学术底蕴、多元化学科背景、强大研究能力,无疑将帮助读者透视出在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下,重庆经验的核心价值以及对其他地区的借鉴。

书籍目录

第1章 从“GDP旧政”到“民生新政”——重庆经验的政治经济解读1
1.1 引子:20世纪三大潮流下的中国和重庆2
1.2 重庆经验的政治经济解读11
1.3 重庆经验的意义43
第2章 土地增值、产业增长与民生发展——重庆改出粗放发展模式的经验分析50
2.1 现实问题:对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问题的进一步认识51
2.2 对重庆经验的简单归纳53
2.3 对地方政府公司主义的扬弃64
2.4 小结67
第3章 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建设中西部开放高地69
3.1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筑经济发展基础69
3.2 创造性全面布局,打造中西部开放高地84
第4章 依靠群众路线改善乡村治理99
4.1 农村治理问题产生的宏观背景99
4.2 依靠群众路线,走出乡村治理困境102
4.3 群众路线的政治经济学解读109
4.4 “三项活动”与“三项制度”的维稳机制分析115
4.5 综合“创旧”属于重构低成本的乡村上层建筑118
4.6 结语121
第5章 发展中国家的“灰色”困境——从国际经验看重庆“打黑”的现实意义154
5.1 现代化“凯歌”中的“灰色地带”萌生156
5.2 “改出灰色”的海外经验——以香港为例161
5.3 我国“灰色经济”与“灰色治理”的产生脉络与现状164
第6章 重庆的软实力建设——谈重庆的“唱读讲传”211
6.1 重庆“唱读讲传”的缘起及深层原因211
6.2 “唱读讲传”活动的特点215
6.3 “唱读讲传”的积极影响及启示219
第7章 城乡统筹中民生建设与经济结构转型223
7.1 “一圈两翼”战略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23
7.2 盘活国有企业,以“第三财政收入”确保民生建设投入226
7.3 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民生建设229
7.4 城乡统筹:可能的“薄黄拐点”245
第8章 着力构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制度体系249
8.1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要求249
8.2 以解决农民工问题为突破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252
8.3 着力构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制度体系:重庆的经验260
第9章 对策与行动——重庆市应对农民工子女问题的研究265
9.1 同一片蓝天下:我国的农民工子女问题265
9.2 “农村直辖市”的农民工子女和应对农民工子女问题之策271
9.3 应对农民工子女教育保护问题的具体举措275
9.4 关于进一步推动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286
9.5 对策与行动——重庆市解决农民工子女问题的经验借鉴288
第10章 重庆的全方位发展——谈“五个重庆”建设293
10.1 “五个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追求293
10.2 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实践298
10.3 “五个重庆”建设的启示303

章节摘录

  而在新时期的重庆,资源极度稀缺、环境压力很大,加上以往改制沉淀成本过高等,总体上看不利因素较大。若欲在以往“去政治化”条件下引入外部资本推进稀缺资源的资本化,势必引发与当地利益主体的冲突。看来,想做到既“科学发展”又“和谐社会”,就需要改变在紧急应变的90年代初期采取的政治措施。  从近年来的重庆开展的资源资本化进程看,地方政府在加大国企这个红色资本和外企这个白色资本所占据的经济份额的同时,试图清理“灰色经济”占据的经济空间。与此相应,则是随着政府收益越来越多地来源于这一红一白的正规经济,政府有条件随着推进“改出灰色”的制度变迁。  同时,人们看到的则是地方政府在尽可能充分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重新构建“良治”基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传统政治资源推进不同社会群体的“再政治化”。在完成大规模经济动员的同时,重庆启动了面向广大群众的全面的制度创新,借此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动员——通过“三项活动”、“三项制度”和“唱红打黑”这三项运动,重庆正在促进政府和人民上下联动,配合重庆的经济动员和社会动员,而进行了有效的政治动员。  这三项运动的内容和方法看似传统,却使得重庆在经济上完成现代化补课的同时,在政治上也做出努力,走向了广大人民群众翘首以盼的“中兴之治”,使重庆大规模占有土地、促进外资进入的发展方式,得到比不这样做的地区更多的广大群众的“政治认同”,也就极大地降低了政府推进资源资本化的制度成本。  百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历朝历代皆因资本稀缺而在实质上都采取“以资为本”的政策内涵。其路径依赖般地形成的固有特性,使得一般欠发达地区的竞争、“追赶”以及相应的制度变迁过程,不可避免地落入“产业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常见的发展陷阱——政府过度举债、大规模投资、粗放发展“灰色经济”,以及相对形成“灰色治理”。  于是,早几年就有学者指出,中国内部存在着国际社会的“三个世界”。  亦即,中国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也与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类似,普遍存在经济基础上的“灰色经济”和上层建筑上的“灰色治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重庆新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研究,校长亲自作序。课题组从客观的角度、对重庆农村土地改革、乡村自治与基层矛盾化解、反腐打黑、唱读讲传、城乡统筹、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等民生新政,进行了深入调研。该书对研究“重庆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感觉重庆的探索是有历史意义的,是有时代背景和民意基础的,历史会证明一切。
  •   重庆的新,在哪里?
  •   中间写的有点啰嗦
  •   这本书 见证历史 要保存
  •   2008年,我借去重庆做校园招聘之机,对这个城市有初实步的认识。路不平是第一印象。我当时问陪同的学生干部:“为什么看不到自行车?”对方笑了:“这种路骑车不如走着!”
      
    《重庆新事》分十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重庆的现状和变化,分别是:政治经济解读、土地、产业转移、乡村治理、打黑、软实力、城乡统筹、农民工、农民工子女教育和全方位发展。应该是以十篇报告为基础写成。 是中国人民大学重庆课题组编著。学者带头写的书都很严谨,本书也不例外,只第一章的引用就多达55处,在章后面做了仔细注释。数据的考证与实地考查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保证了书的可信度。同时,每一章都有自己比较独立的体系,其中一些章节还特别注明了写法,比如:第二章后注释【1】本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民组织 调研和观点讨论,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帅等参加调研并起草初稿,温铁军修改定稿。
      
    此外,每章之后的结语或者小结也算书的一个亮点。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有的章节有小结,有的章节没有。这应该跟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有关,希望编辑在下次统稿时能加上。如此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人大校长纪宝成老师作为本书课题组主要成员在书前言里说出了本书的要义“《重庆新事》一书夹叙夹议,结合重庆实践,力求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一些问题和经验进行客观地总结、梳理和初步研究。此书虽然不是严格各 意义上的理论著作,但是带有一定的学术性,为研究重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 新的视角。”
      
    2012年我有机会见到本书的主要作者之一温铁军老师。当时是就“中国企业家基础阅读”书目项目采访温老师,温老师的博学和平易近人给我印象非常深刻,让自以为读过一些书的我倍感无知以及需要继续努力学习的必要。
      
    读完本书让我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全面认识与了解这个城市。不仅是薄黄组合,我们还能从中看到重庆人自己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果。如果我们想研究这个城市、如果我们有课题与这个城市相关,那本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   重庆是目前中国的政治中心,了解重庆,窥探中国政治。
  •   包装比较扎实,正版书,纸质一般啊
  •   根本读不下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