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龄创作手记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王冬龄  页数:34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王冬龄创作手记》是王冬龄先生关于书法创作的随笔结集,在书中,作者阐述了其书法创作的心路历程,并对学书经历进行了思想回溯,以及徜徉书法学海多年的所思所感。师承大家、游学经历、自身追求,终成就当代书法大家。
  作者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公共空间创作突破传统书斋书写拘囿,多次巨幅书写挑战狂草极限,深得传统精髓基础上的现代书写给人以视觉和理念的震撼。作者用现代理念展现传统书法的博大精神,用自身的艺术实践消融着书法书写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为中国传统书法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弘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书图文并茂、文风活泼,祛除了艰难晦涩的深奥理论,普通读者也能一窥书法艺术的堂奥。书中还附有《王冬龄学术访谈》,以飨读者。读者通过本书可一见书法家的艺术生活和洒脱风采,感受作者逸兴遄飞的书性诗意,也可从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涵着的三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书法精神。在作者的当代性书写中,传统书法在现代文明中依旧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王冬龄(冬龄、悟斋、眠鸥楼、大散草堂),1945年生,江西如东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杭州市文联名誉主席,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理事,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主要著述有《中国美术通史?书篆刻史》、《清代隶书要论》、《书法篆刻》、《书法艺术》、《书法范本经典》、《画人学书概述》、《王冬龄书画集》、《王冬龄书法艺术》、《王冬龄谈现代书法》、《王冬龄创作手记》、《王冬龄谈名作名家》等,主编《中国书法名作大典》、《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
  曾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及中国香港、台北地区讲学。在国内外举办个展20余次,参加大英博物馆“惊人之笔——中国现代书法展”、巴黎索尔邦大学“中国书法艺术大展”、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华文明五千年展”。大英博物馆、比利时国家美术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明尼苏达大学等邀请其讲学、示范艺术创作,并收藏其作品。主持策划“杭州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书非书——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曾获“中国书法教育兰亭奖”一等奖、“韩国’97世界书艺全北双年展”唯一大奖。

书籍目录

1 《逍遥游》创作手记
7 《老子》创作手记
21 《离骚》创作手记
26 《心经》创作手记
36 三写《逍遥游》创作手记
40 《金字塔感怀》创作手记
44 我的学书道路与体会
57 我的书法创作观与实践
64 共逍遥:书法艺术的自在之境
68 会心草法
72 不远楷则
81 狂草散论
86 书写的极致——论草书
95 论草书艺术的现代表现力
109 草书创作的笔法、布白和心境
118 要功夫,更要见心襟
124 书法之思
139 巨幅大字 狂放大草 现代书法——拓展21世纪中国书法创作的新境域
146 关于当代书法标准的看法
154 书法欣赏概述
160 篆刻与碑学
167 临帖十法
174 “捻笔”与“涩迟”
176 曾经沧桑 南山依旧
182 《春江花月夜》后记
185 散 记 五 篇
190 “共逍遥”北京展览随想录
196 书法道——杭州书法展的缘起观念
201 王冬龄书语录
王冬龄访谈录
241 演绎传统 开拓创新——王冬龄访谈
248 王冬龄,我书故我在——书法艺术对话,有关王冬龄行走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文本
256 我愿意做一个优秀的艺术家,真正的书法家——王冬龄现代书法访谈
266 王冬龄的书法观与现代书法访谈录
271 王冬龄访谈录
279 关于老子《道德经》巨幅创作的对话
294 把自己作为一件艺术品来创造——王冬龄先生访谈
302 搞“现代书法”是我的使命——王冬龄教授访谈
311 王冬龄——寻找当代书法的另类空间
315 “唤醒”书法最本质的精神
319 古典传统的守望与现代诠释——王冬龄
324 逍遥春意淡如风——王冬龄先生访谈录
330 高等书法专业教育访谈录
336 创新不等于创好 守成不等于就好——《书法报》高等书法教育访谈
341 王冬龄教授访谈——谈高等书法教育
346 后 记

章节摘录

  今年一月,曾随杭州市委宣传部和一批艺术家到埃及、土耳其采风,特别是亲临其境看到了金字塔。亲眼看到世界七大奇观之首,给我太大震撼。金字塔的每块石头有两吨半重,有的甚至重达十五吨。1997年“共逍遥”在北京展览时,最大字的作品是我在德国基尔写的一首六言诗:“人生风雨兼程,艺术晦暗难明,还我自由自在,明月大海真情。”这次到埃及,遂写了.一首五绝:“横空金字塔,千古英雄氲;不尽沧桑感,神马是浮云?”诗虽不工,但却是比较准确地表达了自己感触的心境。  创作这个作品原计划是在4月中下旬,本可以休息几天喘口气再写,因为3月29日创作《心经》(7_3米×17米),30日创作《大江东去》(2.45米×6.5米)、《白居易诗》(1.45米×7.2米),31日休息一天未创作,4月1日上午创作了《逍遥游》(7.3米×20米),但因为摇臂机很难得,并且写了巨幅大草《心经》后身体状况也很好,还有余勇。中午钱王饭店聚餐,因为上午的《逍遥游》写得狂放不羁,直抒胸臆,所以自己也喝了几杯红葡萄酒,酒酣兴浓。湖州一竹斋特制大笔又专程及时送到,拿在手中一试,颇觉沉重,是由于笔杆木质好的缘故。本来是准备下午两点写,等范景中及小朋友王文丽、花木兰来,两点半之后开写,写之前匆地设计了一下草稿,因为是三十张六尺宣,共六条,每条五张六尺宣横接,草图将二十个字安排第一行为“横空金”,第二行为“字塔千”,第三行为“故英雄氲”,第四行为“不尽沧桑”,第五行为“感神”,第六行为“是浮云”,写了第一个“横”字,奠定了整个气象,笔更重。然后写了一两行字,差不多出汗,正好是体力、技巧、激情的一个激活。裱画师黄福林说:笔很长,最担心写得很破。但结果很好,没有问题。写这样两米左右见方的大字如同古战场上用大刀、长矛挥舞作战。  两手写字实际上要有技巧和经验,从1987年在浙江美院借沙老笔写“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到现在已经写了十多次,写这么大篇幅有七八次。双手执笔写大字,我又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比利时皇家美术馆、美国北达科他美术馆、德国巴登巴登美术馆、斯坦福大学、伯克莱大学、明尼苏达大学、旧金山美术学院等地方创作过。  写大字是对人身体极限的挑战与考验,确实矛盾:年轻时力气大,缺乏书写经验;年龄大了,有些经验了,体力往往不支。但通过几次大型书写,连自己都很佩服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书法的功力,写大字的经验,动作的敏捷与全身的协调性。腰间力与转动灵活是关键。手执笔,脚步移,笔挥舞,心欢喜。  当然,以后会更加努力,不仅练习外力,更重要的是练习内力和身体的协调性,写这张作品也可谓书法的舞蹈、毛笔的运动。但联想到几千年前人们运石造金字塔的场面与气概,写书法挥毛笔何足道哉!  作品完成后甚感轻快,阳光透窗映入,光线极美。做专题片的祁尊也很感慨。他抓住这个机会对范景中与斯舜威做了采访。范景中说:“冬龄老师的古典修养,通过他的大字书法让我们想到波洛克,也让我们想到吴道子,让我们想到六艺的菁华蕴藏在什么地方?通过今天的书法,让它展现了出来。我们从他的书法当中感觉到一种敬畏心、一种坚韧力、一种感恩义。什么是敬畏心?对于天地的敬畏,书法盖天地星辰之妙,我们可以从这敬畏心当中去体会。什么是坚韧力?冬龄老师这样的书法,我想即使在座的年轻人,  回顾自己学习书法60年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1961年以前,完全属于青少年学书的幼稚时期,而且没有老师,一切都是自己摸索,但还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以及可以悬腕执笔的自信。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的。我的父亲是会写毛笔字的,我从小记忆中,家中开小杂货铺,记账都是用毛笔,过年时父亲还写春联。我接触毛笔也许是五六岁时在家中柜台边上的账桌上开始的,小学暑期在私塾补习,当时叫我们“写大仿”、“描红”之类。后来我喜欢上了画画,认识到了书法的重要,大约小学四五年级时就找了一块大方砖,天天用笔蘸水练过一段时期的字。  1961年至196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期,我从吴让之篆书练至《九成宫》,《张迁碑》,对沈子善教授所称道的“大书家”,产生了崇敬与向往之情。尉天池老师对书法刻苦执著,也成为了我学习的楷模。1962年我的作品参加江苏省第二届书法展,从此书法成了我的爱好、特长。1963年,学校校庆的时候,我的作品受到了傅抱石的称赞。记得有一次,校庆期间开展了书画示范的活动,沈子善先生写了几张之后,叫我也来写,当时我写了一个篆书“百花齐放”,这次笔会对我的书法是很好的帮助。必须承认,“文化大革命”期间抄写大字报,使我的书法能第一次放开。  1968年至1978年,可谓十年磨一剑。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泰兴,这期问唯一几乎每天坚持做的,就是练上两小时左右的书法。因为书法写得好,经常写一些会标或者毛主席语录以及春联。后来我调到扬州文化局创作组工作,并且有幸成为林散之先生的弟子。70年代中期,在扬州陪伴林散之先生三个月,看病、写字、磨墨、拉纸、盖印。终于获得学书的门径。从汉碑魏碑人手,必须坚持做“日课”。林老七十多岁仍不辍笔,想想自己当时真算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其实已经站在巨人的肩上,已经由林老带着我一窥书法艺术的堂奥。其间,我的一件草书作品《海上生明月》参加了上海《书法》杂志社举办的全国群众书法展览,并获得了二等奖。  1979年,我考取浙江美术学院,成为全国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从此书法就成了我的专业,我的生命,我的理想。我也成为真正能以整个生命为书法艺术努力奋斗的人,成为主要由传统书法训练、熏陶出来的中国艺术家。从书法中我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也从中领悟到了艺术的真谛。我研究生时的导师是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三位先生;在此期间,我主要是在楷书上用功较多,也写一些隶书与大篆,对《张猛龙碑》、《龙藏寺碑》用功最勤。当时书法资料缺乏,而浙江美术学院的资料相对丰富。我当时比较喜欢《日本墨迹名品》,临了不少新帖。1980年,全国第一届书法展览,我的一张作品人选,是礼器风格的隶书作品柳宗元的诗《梅》;1981年参加了全国中青年的书法邀请展;还有一张草书《离离原上草》获得了全国大学生书法比赛的一等奖。于书法创作上在全国崭露头角,可谓出道。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王冬龄的书法笔性不错,有才气。在他们这辈人中间是很有希望的。  ——陆俨少    王冬龄的巨书,以自己的心息来承接这样一个伟大的心息,以“游”的气格持续地窥探或者倾听这从至高的自然之境中徐徐传来的召唤,并将之化为,个动人心魂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人、让今日的城市人的人心追随那活化的笔端,真切地体会“技而近乎道”的自然境,体会那种“故”、“性”、“命”的互相交养、又汇通于生命的本有之境,并有可能真实地体悟一个真正的书者存持和展示中华书艺精神的使命。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他的巨幅狂草,已经超越了书斋的极限,笔墨完全被精神化,精神从具体的书写中抽象出来。它们带来的视觉体验,已经不是观看,而是体验到_『一种情境,一种情怀。这种情境是他沉思的精神和逍遥的逸兴合为一体创造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书法既是书也非书,更是超书,进入了超越具体点画而与伟人的经典文脉相承的精神境界。  ——中国美术馆馆长 范迪安    书法史上有书写大字的传统,但楷书、隶书为多,草书极为罕见。大字与小字的书写有很大的差别,节奏、笔法、结构,都要做大的调整,甚至与小字的书写成为矛盾的两面。王冬龄在大字草书中所取得的成就,如为中国美术学院所书《逍遥游》,为现代书法创作增添了光彩。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 邱振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王冬龄创作手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便宜不是唯一优点,最重要的是它是王冬龄的作品,值得认真读。特别是其亲身体验,对于书法创作很有启发
  •   看了王冬龄先生的展览后,听说出了集子,就选择了这本买下来,到货后看了下很喜欢。
  •   王的草书在现代很有意义,这本书讲的有深度
  •   都是创作心得,有一定的实用性。
  •   值得赏析、品味,不可多得的创作经验之谈。
  •   赶上打五折购买,太爽了,书非常不错。
  •   还行,说了作者自己的一些东西,借鉴一下
  •   草书圣手的草书箴言!好书!
  •   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全套三本都值得拥有
  •   这本也好的
  •   是王冬龄先生关于书法创作的随笔结集,书还好。
  •   王冬龄先生乃林散之门生,能得其精神
  •   错别字比较多。喜欢王大字的可以看看。
  •   书家书法活动的记录,对学习草书一点用也没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