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罗嘉昌  页数:28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实体是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而物质实体及其性质乃是自洛克之后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些哲学范畴。它们不仅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也是现代物理学和其他学科极为关注的对象。《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正是立足于当代哲学和科学中的物质观和实在观的发展,探讨了一系列由此引发的带有根本性的哲学问题,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作者于十年前提出的“关系实在论”思想。

作者简介

  罗嘉昌,1943年12月生,广西贵港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哲学。主要代表作有专著《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论文《科学哲学·导论》、《关系实在论:纲要和研究纲领》、《整体论、本体论相对性和关系实在论》、《时间的哲学考察》等。

书籍目录

导论 从实体本体论到关系实在论
1.实体本体论和关系实在论
2.关系实在论和关系的逻辑
3.关系实在论的中国思想背景
第一章 从存在之思到物质实体
1.方法和分期
2.从存在之思到不确定的基质
3.质型论中的质料观
4.从“质料”到“物质”
5.物质实体概念的确立
6.形而上学实体观与实践唯物论的对立
7.物质即客观实在
第二章 物理实在观的变革
一、相对论的哲学意义
1.相对论与20世纪哲学
2.相对论的哲学问题
3.相对性和不变性的关系实在论理解
二、爱因斯坦定域性破坏的哲学意义
1.爱因斯坦定域性及其物理和哲学基础
2.爱因斯坦定域性的破坏和贝尔定理的提出
3.非定域理论的自然观和过程哲学的解释
4.爱因斯坦定域性破坏的哲学意义
三、量子力学的再解释
1.物质属性及其相对表现
2.微观客体及其宏观度量表现
3.玻尔解释的合理内核
4.宏观仪器的局限性与波动表现之谜
四、操作与实在
1.物理实在观的变革和操作主义
2.操作分析对静态语言分析
3.从操作观点看世界
4.神目观之否弃
五、时间与实在
1.时间概念的形成和关于时间本体论地位的不同观点
2.循环时间观和超时间本体的寻求
3.单向时间观和时间的无限性问题
4.绝对时间观和机械决定论
5.进化时间观和时间的过程哲学
6.相对论时间观、时间空间化和当代的时间哲学论争
7.结语:实在与时间
第三章 物质的非物质化
1.定义物质的方法论原则和近代物质实体观
2.“原子的非物质化”和物理学的数学化
3.当代“物质非物质化”的三种类型
4.场和实物、能量和质量、潜存和实存
5.实体承担者的消失
6.物、性质和关系的相互转化
7.实体和物自体
8.“物质”和“物质的”统一
9.结语:实体原则之扬弃
第四章 当代哲学中的物质和实体观
1.过程哲学、系统哲学以机体、系统和结构不变性等概念取代物质实体
2.“科学唯物主义”立足于变化重建物质的“本体论定义”
3.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科学哲学物质观
4.通过语言分析排除物质实体
5.实用主义哲学的物质和实体观
……
第五章 客观实在论
第六章 从实体逻辑到关系的逻辑
第七章 关系实在论与当代西方哲学
第八章 非实体主义转向
附录一 哲学转型和科学的哲学
附录二 张华夏实体本体论评析
附录三 贺麟和怀特海研究
附录四 知识整体论与未来科技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现在,按照多世界的观点,全部自然科学都不能成为客观实在性的普适标准,不能成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的普适的划界标准。使任何一种对象世界脱耦,向所谓终极的实在投影而去,所得出的本体论模型都不足以反过来成为一切对象世界的基础,都有其相对性和局限性。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说,日常人生活和劳动在其中的世界,一个画家、音乐家、品尝家以它为对象的世界,与物理学家、化学家的世界同样是真实的。这些不同的世界有其独立的自主性、平权性、不可还原性或不可替代性。 由于各个世界中有着受社会实践的不同方面所决定的特殊的真实性标准,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我们一方面应当承认洛克和中国古代的名家、近代的章太炎得出“雪不白”、“冰不冷”、“火不热”的论断,并非诡辩,而是有高度智慧和启发性的。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肯定,在日常生活中,谈论花是香的、草是绿的、雪是白的、糖是甜的,才是正确的;相反,硬要说花不香、屎不臭、煤不黑,那倒是荒谬的了。这种荒谬之所以产生,是由于错把物理世界(或其他世界)中的实在性标准搬到日常世界中来的结果。 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常识,而且在日常生活领域,我们还必须尊重常识。在此,我们赞同反映论、模写论,并借助于描述系统相对性或多世界的观点,对反映和模写的条件做出了进一步的说明。通过这样的说明,可以避免以往围绕反映论出现的诸如“象形文字论”、“符号论”之类的争论不休的问题。因为按照多世界的观点,根本就不会再提出红色与波长是否相似的问题了。因而也就无须用“红色是‘辩证地’与光波相似的”一类说法来“辩证地”自圆其说了。 这或许可以说是从马克思的“把握”论高度上来推动认识论发展的一个结果吧! 传统的形而上学不懂得任何把握方式、任何本体论都有其相对性和限定性。它们往往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膨胀为神化了的绝对,以为只有自己所偏爱的本体论才真正代表终极的实在,而其他的哲学系统则不过是胡说。

媒体关注与评论

  罗嘉昌先生通过十多年潜心研究,通过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的考察,提出了关系实在论,批评了绝对实体论,论证了第一性质也依赖于关系,是相对的,指出事物呈现的现象、性质y不仅依赖于x,而且也依赖于r,所以y不是f(x),而是f(x,r),而且x=f(y,r)。这样,从x,r可以导出现象y,从y,r可以导出实体x。所以罗嘉昌提出关系是实在的,现象即实在。这些都是很深刻的见解。罗嘉昌对克里普克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批判,对弗雷格的经典语义学的批判,对古德曼的绿蓝悖论的消除,都是很有启发性的。  ——范岱年

编辑推荐

《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的题目表达了作者从思考物质问题始,到提出对存有的关系实在论理解和提出非实体主义转向的过程,也表达了《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的主题思想——“从实体本体论到关系实在论”。《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共分七章,前五章讨论物理科学中实在观与物质概念的变革及其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意义与定位。第六章是通过对当代西方哲学的某些观点(如蒯因、克里普克及弗雷格、罗蒂等)来建立罗先生本人的关系实在论。最后的第七章则是透过“非实体主义转向”主张的提出而作一总结,首先指出非实体主义转向在东方思想的根源,其次论及非实体主义转向上的中国和日本哲学,在这里作者着重地介绍了本人的场有哲学和《场与有》论集中的哲学倾向。然后又回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通过对空名论的批判宣告传统名词逻辑的终结。作者罗嘉昌主张以“关系和关系者”的思维取代“对象与关系对立”的思维,提出“撇开两造而思纯关系”的警句来与读者共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真的很不错,一直想买,得到了
  •   认识论方面的一部著作,值得参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