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真善美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霍华德•加德纳  页数:224  译者:沈致隆  
Tag标签:无  

前言

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尊贵家族成员之一的著名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1904年发表了一篇令人费解的文章《圣米塞尔山和沙德教堂——13世纪的全面研究》(Mont-Saint-Michel and Chartres:A Study of Thirteenth—Century Unity),其篇幅冗长,几乎近200页。在文章中,亚当斯表达了自己的困惑,说难以适应自他1838年出生以来美国的很多变化,如城市扩张、人口迁移、移民涌入、政治谋杀,以及达尔文主义、×射线、无线电、汽车等新技术的诞生。与他同时代的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因此移居欧洲,而亚当斯则不同,人虽然没有离开美国,思想却表现出怀旧情绪,回到了中世纪的欧洲。    亚当斯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法国人的生活,在他心目中是最理想的。他认为表现这一理想并使之具体化的是宏伟的哥特式大教堂。宏伟的教堂使人对神产生敬畏心理。具有不同背景、生活在不同阶层的人们,纷纷聚集在大教堂里,表达他们对上帝和教堂内辉煌艺术作品的崇敬之情。他们还聆听着优美动听的赞美诗演唱,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些哥特式大教堂表现了生命的和谐与统一。抽象的存在——教会,以及教会的具体化——大教堂,代表了所有人追求的精神境界——“真、善、美”。在上帝话语指引下的世界就是“真”的;在心目中上帝圣灵的感召下,人类的伟大创造就是“美”的;而所谓“善”,就是在教会的鼓舞下,人们以基督和他的圣徒为榜样,能够也必将度过美好而善良的一生。    亚当斯在自己文章的重要段落里,大胆地想象:    “一切都是那样伟大,令人神往。教会和国家、上帝和凡人、和平与战争、生存与死亡、善与恶所有这一切,都是统一的。宇宙中的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上帝协调各种关系,使世界的形象清晰、神圣而和谐。如果人们回顾那个时代,感觉就像在看一幅美丽的绘画作品,它是和谐统一的象征。上帝和凡人用同一个声音说话,他们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是任何其他艺术作品都难以表现的。”    亚当斯似乎觉得仅仅和自己生活的时代比较还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思想,又进一步说明自己的愿望:“所有世纪的人们都能用不同的说法表达自己的理想:奇迹的出现或者发电机的诞生;宏伟大厦的建成或者煤矿的顺利开采;华丽大教堂的耸立或者人间仙女来到眼前。”    大约一个世纪之后的2010年,小说家兼散文作家大卫·希尔兹(David Shields)出版了一本书,标题为《渴望真相的宣言》(Reality Hunger:A Manifesto)。这本书比亚当斯的文章更难懂,一共有26章,每章都以英文26个字母中的一个为标记,采用非常简短的标题。这本书实际上包含618篇小品文或随笔,有的只有几个单词,有的则占一页篇幅。这些小品文和随笔的主题范围极为广泛,从回忆录、往来信件,到政治话题,应有尽有,排列顺序看起来是随意的,甚至是混乱的。    这本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绝大部分是对其他作者作品的引述。细心的或者博闻强记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渐渐发现,书中大部分内容都来自其他作品。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读者并不清楚书中的“我”或者“我们”究竟指的是谁,或者说参考的是哪些书籍和文献。作者只在书的末尾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后来在兰登书屋律师们的建议下,他才不情愿地加上了大量脚注,说明所有摘录引自何处。    但此时像我这样的读者,内心不免产生疑问。如果发现原来这本书200页的内容都来自他人的作品,我们凭什么还相信作者?如果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引用的,人们立刻会问,真相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真相?请思考以下几句话:    “事实的生命就快走到尽头,我不认为还有时间挽救它。”    “所有最好的故事都是真实的。”    “同一时刻发生的某件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很难区分那些真实发生的事和可能发生的事。”    按照给予亨利·亚当斯以灵感的三位一体的方式,我不情愿地再次阅读了希尔兹的书。作为一名研究“真”的学者,我不得不问:“希尔兹的书中还有真的东西吗?”作为一名研究道德问题的学者,我也不得不问:“出版这类基本引自他人著作,一开始就得不到认可的书,是‘善’吗?”同时作为一名研究艺术的学者,我也不得不问:“这样的作品‘美’吗?”    从原则上看,大卫·希尔兹的书可以出版于任何时代,例如亨利·亚当斯的年代,甚至中世纪。当然,这本书写作于当下,也很正常。这本书代表了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对于任何公认美好事物的否定和挑战,充满自信地胡乱拼贴,制造各种大杂烩,而数字时代使这一切都成为可能。    这两本书和它们的作者都是当前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典型,如果我们过去曾经毫不犹豫地接受“真”、“善”、“美”的概念,而现在如果不认真思考,就可能对那些概念持怀疑态度。起码我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可能是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希望有效地维护自己心中的“真”、“善”、“美”。    因此我写这本书有双重目的,一是定义我们这个时代“真”、“善”、“美”的概念,二是说明我们如何能将这三项美德的教育继续向前推进。

内容概要

  《重塑真善美》是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心理学大师霍华德?加德纳2011年的最新力作。
  自古希腊雅典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倡导开始,人类对“真、善、美”三项美德的向往持续了两千多年。
  近几十年来,现代社会及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真、善、美”观念的广泛质疑。在这个假的事物大行其道、美与丑的界限模糊不清的社会中,人类的终极美德追求将何去何从呢?加德纳坚信,人类应该继续崇尚和维护这三项传统美德,使之流传后世。在本书中,加德纳首先从哲学、美学、伦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出发,探讨当今人类社会在“真、善、美”观念上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困惑,然后提出了自己定义的当代“真、善、美”的新概念,以及解决目前存在的有关困惑和问题的教育方法。
  《重塑真善美》是对哲学、美学、伦理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德育、智育、美育实践的重要指导,它对渴望真善美的大众,特别是对于教育理论家、教育工作者以及各类学校的教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家长,都具有现实的价值。

作者简介

  霍华德·加德纳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获世界各国大学授予的27个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学、法学、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被誉为教育领域的哥白尼和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
  已出版24部专著,名著《智能的结构》被翻译成27种文字。
  沈致隆
  加德纳好友,物理化学教授,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轻工业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兼艺术教研室主任、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系主任、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艺术教育中心名誉主任。
  1994年起研究多元智能理论,亲自翻译了加德纳的五部作品,并承担了加德纳九部作品中译本的主编和审校工作。1997年、2006年两次应本书作者邀请,赴美国哈佛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访问、讲学。

书籍目录

第1章 真善美的危机
 网络上的信息可以任意更改,那么 “真”还有意义吗?
 今天手握鼠标的任何人都能成为艺术家,我们还需要判定“美”的标准吗?
 不择手段的成功被崇拜,“善”是不是已经不合时宜了?
第2章 真:真相只有一个,还是有多个
 假学历、假新闻、假历史……真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没有所谓的纯粹终极的真理,但真理必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第3章 美:美不美谁说了算
 美的特征1:有趣、引人入胜。
 美的特征2:令人难忘。
 美的特征3:能引起进一步的关注
第4章 善:怎样才算是好人、好公民、好员工
 小善——像爱自己一样去爱你的邻居。
 大善——履行作为员工和公民的主要责任。
 我们有没有权利批评他人的道德准则?
 在网络上偷窃东西可以免受道德谴责吗?
第5章 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真善美
 成年人以及教育机构,对儿童“真善美”的发展至关重要。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成年人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保护他们的世界观。
 我们应该称赞孩子们充满冒险精神的、对“美”的尝试。
 引导青少年进行追求真理的探索,比如案例研究、做实验。
第6章 终身学习真善美
 学习不再只是童年期和青春期的重负,而成为贯穿人一生的权利与义务。
 年长者与年轻人有各自的优势,他们的关系是互补的。
 年长者应该保持头脑灵活、思想开放。
结论 真善美的未来
译者后记与致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美的概念在不断变化最近我被加拿大艺术家罗德尼•格雷厄姆(Rodney Graham)的时髦展示震撼了:一架打字机逐渐被雪花覆盖。在德国一家旧货店闲逛的时候,格雷厄姆看到一个老旧、封闭的盒子,里面有一架20世纪30年代生产的手工打字机。他很喜欢这件古董,决定留做纪念。打字机在室外从盒子里取出的时候,正好外面下雪,他让飘落的雪花逐渐覆盖了整个字母键盘,同时产生了为它拍摄电影的念头。这部电影由16毫米放映机放映(这使我想起20世纪50年代在教室里看电影的情景),持续大约10分钟,连续不断放映(见图3—4)。此刻你可能会惊呼:“真可笑!”一部老式打字机被雪花覆盖,有什么了不起?这就像劳瑞和哈迪①的电影,或者巨蟒小组①的幽默故事,但我自己却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对这部电影着迷,曾观看了好几次。现在思考我先前提到的审美体验的三个特征和判断标准。首先谈是否“有趣”的问题,发现并收藏老式打字机,同时将它放置在雪天里的念头,深深地吸引了我;其次,老式打字机的外观和洋洋洒洒逐渐飘落在打字机上的雪花令人难忘。看过这电影之后,其中的场景时时非常生动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最后一点是我经常思考回味这部作品,因为我想再次捕捉其中令人印象深刻而难以忘怀的景象。与此同时,我回过头来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这部作品,分析自己产生愉悦感受的原因,很自然地说出我对美的体验,并且鼓励其他人观看格雷厄姆的这部作品。如果有人感到诧异,请别急,容我解释。我刚看到它时,也曾经体验过震撼,并发出类似“啊”的感叹。过去的观众在希腊的花瓶、巴比松画派的作品,或者在梅拉米德和科马尔的摄影作品面前,也可能出现同样的反应,为什么会在我给出美的新特征和新术语时不理解呢?因为格雷厄姆的作品是100年前不可能看到的、当代艺术作品的一个例子。虽然当代艺术作品不符合古典的美学法则,却很容易被今天的观众体验到美,并认为是美的。其他的当代艺术作品,从约翰•亚当斯所作的乐曲,到约翰•巴尔代萨里的书写练习,都可以感受到类似体验和特征。(事实上,2010年巴尔代萨里展出的作品完全有资格被认为是美仑美奂的)。

后记

本书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教授2011年最新出版的作品。作者在书中指出,自古希腊雅典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倡导开始,人类社会持续两千多年对“真、善、美”三项美德的向往近几十年来在西方意料之外地受到两个不同因素的干扰,引起了人们对“真、善、美”观念的广泛质疑。他认为因素之一是后现代主义思潮,这一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人类社会;另一个因素是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快速膨胀并且具有空前威力的数字媒体。但作者坚信,人类应该继续崇尚和维护这三项传统美德,使之流传后世。因此在本书中,作者首先从哲学、美学、伦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出发,探讨当今人类社会在“真、善、美”观念上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困惑,然后提出了自己定义的当代“真、善、美”的新概念,以及解决目前存在的有关困惑和问题的教育方法。这本书是当今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德育、智育、美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补充和极好的新教材,对世界和中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对于教育理论家、教育工作者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及其家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教育家,按照本书的说法,他自己当学生时所学的专业虽然是心理学中的三个分支,即发展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但他早已徜徉在远离传统心理学的更广阔的学术领域内。他认为自己从博士研究生开始的研究工作,特别是1971年加盟《零点项目》以后,就开始涉足艺术心理学范畴,成为了一名研究“美”的传统观念的人。后来他通过对智能和理解的研究,特别是在创建多元智能理论并从事此理论的实践之后,开始探索人类的认知规律,关注什么是“真”和如何判断“真”。最近15年来,他则与人合作,以“优善工作项目”的课题为依托,深入探讨伦理道德问题,也就是从事“善”的研究。因此他总结自己一生的学术生涯,事实上已经从对“美”的研究转到对“真”和“善”的研究,以至于最后提出了自己系统的教育哲学思想。所以我认为,以2009年由土耳其一所大学主办召开“加德纳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为标志,他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教育哲学家、教育思想家和举世瞩目的公共知识分子,这本书就是他教育哲学思想的最新体现。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迄今已经出版了24部专著。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并出版了使他一举成名的《智能的结构》一书,该书已经被翻译成27种文字。他自己也被世界多所知名大学授予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学、医学、法学、哲学、文学等学科的24个荣誉博士学位。本书探讨了当今社会有关“真、善、美”的热点议题,虽然加德纳将它看成是业余哲学家写的学术科普著作,但我们可以预见,这本书将受到包括教育界在内的世界和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    本书虽然篇幅有限,但涉及欧、美、日的哲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医生、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作曲家、指挥家、画家、雕塑家、艺术设计师、摄影家、电影演员、舞蹈家、记者、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企业家、金融家、宗教领袖达数百人之多。这些人物的生存年代以及思想、言论或研究成果和作品发表的年代跨度非常大,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末期,因此除最著名的数十人,如丘吉尔、斯大林、甘地、莫扎特、毕加索、爱因斯坦等以外,其余很多人的言论和作品虽然在西方很有影响,或者刚刚产生很大影响,但大多数中国人却不熟悉。为了满足读者顺利阅读和理解的需要,本书译文不得不在页下采用若干小字脚注,对部分人物和作品加以说明,以避免因为正文括弧内的英文注释过多,导致“散装英语”杂乱无章的现象。虽然在审校统稿时,译者的原则是尽量减少页下脚注条目的数量,即使需要保留,也尽量减少其字数,但在保留必要的注释和尽量减少注释的条目数之间,还是很难做到两全其美,请读者谅解。    在此我首先要特别感谢的是作者加德纳教授本人。和过去指导我翻译他的其他著作一样,加德纳对本书的翻译工作也十分关心和重视,多次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回答我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时我发出提问的邮件还不到半小时,他给予解答的回信就到达了我的邮箱。    本书作者加德纳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大师的创造力》中文版译者之一、大连诺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多元智能理论专家崔蓉晖老师,对本书第4章和第6章的译文做了初步的审校和修改,从而分担了我的部分工作,并对有关名词的译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还要感谢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的副教授陈小龙博士,他对本书中有关现代音乐术语的翻译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我还要感谢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湛庐文化的有关领导和编辑,感谢他们给了我充裕的时间,使我有条件边学习、边翻译,多次修改自己的译文,以兼顾学术严谨和通俗易懂的要求,力求打造精品。翻译此书不但加深了我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解,也对过去很少接触的当代艺术作品产生了兴趣,这丰富了我今后讲学的内容。    译者的分工如下:我本人翻译了序言及第1、2、3章,并在统一审校、修改所有各章及结论部分译文的基础上,完成全书的统稿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博士研究生杨彦捷同学翻译了本书第4、5、6章和结论部分。    2009年,杨彦捷同学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同时,曾参与加德纳教授等人主编的《多元智能在全球》(Multiple Intelligence Around the World)一书部分章节的翻译工作,她较高的中英文水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曾给担任此书主编和审校工作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今年应邀参与本书的翻译工作,减轻了我肩上的压力,为全书译文按时交稿提供了重要保证,我在此对她和她的导师王懿颖教授表示感谢。    尽管我们翻译时下了很大工夫,但对转述加德纳这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和艺术百科全书式学者的最新重要著作,仍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又不好过多麻烦作者本人,因此译文中肯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希望各行各业的专家和广大读者及时指出,十分感谢。    沈致隆    2011年11月8日于北京

媒体关注与评论

德雷克·博克,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社会学家,《幸福的政策》作者    本书内容非常丰富,但它的价值却不仅局限于此。它加深了我们对当今世界的理解,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当今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果我们想要生活得充实和有意义,就必须思考这些问题。    内森·格菜泽,美国社会学协会前任主席,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在一切传统都受到质疑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钦佩和赞叹加德纳,因为他写了这本有关传统美德的书。本书不仅展现出作者探索人类能力和创造力的极大热情,还向我们表明,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中,怎样才能继续加深对人类的三项终极目标——真、善、美的理解。    杰罗姆·布鲁纳,美国心理协会前任主席,心理学家,教育学家    本书是加德纳对自己早期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富有意义的深入探讨。这个世界各方面的关系曾经像交响乐一样和谐,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却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加德纳的这本新书对这些差异发表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思想超前,令人过目难忘!

编辑推荐

《重塑真善美》编辑推荐:1,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哲学界、美学界、伦理学界的最佳教育指南。作者首先从哲学、美学、伦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出发,重新定义了当代的真善美,并提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困惑和问题的教育方法。2,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最新力作。重塑真善美》编辑推荐:是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心理学大师加德纳2011年出版的最新作品,加德纳被誉为“教育领域的哥白尼”和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3,名家沈致隆审校。加德纳好友——沈致隆教授亲自主持翻译并审校,沈致隆教授从1994年起研究多元智能理论,亲自翻译了加德纳的五部作品,并承担了加德纳九部作品中译本的主编和审校工作。4,权威助力推荐。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德雷克•博克、原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内森•格莱泽、原美国心理协会主席杰罗姆•布鲁纳,联袂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重塑真善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虽然需要反复阅读,但是观点独特,是本好书。
  •   作者很是有水平,只是看起来有点吃力,
  •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感觉很多问题看不懂,同样是在说中国话,可是思想却不能和书融在一起。所以还是自己的问题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