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系统与功能

出版时间:1990-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胡仕麟 编  页数:204  

前言

  本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的《语言系统与功能》的重印版。原第一版收录了1989年8月3-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一届功能语言学研讨会上的18篇论文和全部参加成员的名单。鉴于原版印量较小,现已脱销,不少学者和年轻学子无法在图书馆或资料室找到该书,纷纷要求重印该书,以了解我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全貌。现经北京大学出版社同意,重印之。  重印版保留原来的18篇文章,但增添了4张图片。如同我在前言中开宗明义所说的,1989年8月我们在北京大学临湖轩召开系统功能语法会议,那是在一个相当艰难的时间召开的,诺大的燕园无比寂静,外地代表在旅途上要冒一定风险,国外学者先观望后婉拒。如同国内其他会议纷纷改期一样,我们这个国内第一次功能语言学的聚会面临夭折。不论国内外如何评说,我们还是咬咬牙、迎着种种困难按时召开了。我们的力量来自校领导,如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义遒先生亲临会场坐镇,让我们使用高规格的会议场所——临湖轩;我们的力量也来自学术界的前辈,如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季羡林先生和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许国璋先生。他们亲临会场指导,与会议代表同起同坐,倾听每一个人的发言,使我们顿时有了主心骨。我们特别感谢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原系主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顾问李赋宁先生代表北京大学英语系向全体代表致欢迎词,使与会代表感到无比温暖。如今许先生和李先生已经谢世,但回顾我国功能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我们将永远怀念北京大学领导和诸位老先生对这支幼苗的悉心培养。这次新添的照片无疑是最好的历史见证,也是对诸位老先生的最好缅怀。

内容概要

  系统语言学是国外在60年代末兴起的一个语言学流派,80年代日臻完善。该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可供人们选择的系统网络,这些网络是与人们用语言表达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过程中同时形成的。  《功能语言学研究:语言系统与功能》总结了1980年-1989年十年来中国英语语言学者在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和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该理论的观点,介绍了用这一理论分析英语和汉语材料的研究成果,交流了在外语教学中运用该理论的实际经验。

作者简介

  胡壮麟,1933年3月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1950年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79年1月-1981年5月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优等文学硕士学位。  1954年-1972年在总参二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1973年起在北京大学任教,曾任英语系系主任,现任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所培养学生已有23人获硕士学位,21人获博士学位。  社会兼职有: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文体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语篇分析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外语》编委会主任、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外语教育》编审委员会主任。  完成专著6部,合著2部,主编、合编、译著23部,论文176篇。1993年北京市优秀教师。

书籍目录

前言系统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论的若干问题认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文)系统功能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对比谈语言学中的多元论浅谈汉语的“主语”  ——“主语”、“施事”、“主位”社会交流中的合意性与语法中的语气和情态英语指令句社会语义网络的探讨(英文)语气和汉语疑问语气系统从及物性系统看汉语动词的语法一语义结构浅谈“X是a”的内涵过程小句与复句系统功能语法与高级英语阅读教学(英文)关于语篇的思考语义、交际与语言教学功能语法在民族高校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社会一文化教学法初探第十六届国际系统语法大会介绍参考书目附录 一九八九年北京系统功能语法研讨会参加者名录

章节摘录

  特定环境下产生的语篇,必然具有明显的语言特征。明显的语言特征,出自系统功能语法对语言的及物性;语气与情态;对主位、衔接与信息所作的分析。具体方法,是对语言小句进行功能切分,利用概率原则对语篇的语言身份作出正确的功能性判断。因此,明显的语言特征,实质上就是该语篇的功能特征,而这些功能特征,又是社会符号系统的产物。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对语篇构造作分析的优点,在于我们了解了语篇的语言身份,对语篇的社会文化身份也有了感性认识。在系统功能语法系统中,各种术语的本身也能表现出语言所反映的意义。例如:及物性中的“关系过程”,明确表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的属性等概念。韩礼德在《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对一些实际语篇的分析,就是这类内部构造分析的典范。  对语篇作内部构造分析,其出发点是把语篇作为产物,观察语篇的语言身份,不仅作横向分析(分析小句),而且还作纵向分析(分析衔接手段,主位分布)。分析目标是搞清实现意义的语言手段。笔者认为,在分析过程中,必须对三个元功能作整体分析;而在评论语篇时,则必须有所侧重。例如,在对话中,语气与情态的功能,也许更为明显。在科技摘要中,及物性特征更为明显。  对语篇构造的了解,仅仅是事物的一方面,我们还必须同时对事物的另一方面展开分析。语篇除了具备语言身份外,还具备文化身份;既是产物,也是过程。因此,我们还需对语篇作外部分析。  语篇的外部分析,实际上是要了解语篇存在的条件,即研究语篇与语篇之间,语篇与语境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语篇存在于语境之中,离开了语境就没有语篇。“禁止吸烟”的标记,只有在易燃仓库或禁烟区才具备指令意义。这是因为意义产生于语篇与语境的摩擦之中的缘故。  生成语篇的条件是语境。按照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语境可分为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是生成语篇的直接因素。这种语境,可以反映在特定环境下,参与者的社会角色,他所采用的讲话手段和讲话内容。语篇的情景语境,可以通过语篇本身作出判断。例如,遇到Once upon a time一类语句,我们可以推断出该语篇的发出者,她可能是一位老奶奶,或者是一位母亲。语篇的接受者是孩子。而语篇的内容则是一个传统的故事或古老的传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语言系统与功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