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典诗学

出版时间:1999-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宝生  页数:41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在本质上符合古印度和古希腊的“诗学”概念,兼容诗歌理论和戏剧理论。其次,印度文学史大致可以分成吠陀时期、史诗时期、古典梵语文学时期、中世纪文学时期和现代文学时期,而梵语诗学产生和贯穿于古典梵语文学时期,冠这以“印度古典诗学”能比较准确地表明它的时限。

作者简介

  黄宝生,1960—1965年,北京大学东语系梵文巴利文专业毕业。1965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历任研究实习员(1965—1980)、助理研究员(1980—1983)、 副研究员(1983—1988)、研究员(1988—)、副所长(1985—1998)、所长(1998—)参加学术团体: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得奖励和荣誉:专著《印度古典诗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印度古代文学史》(合著)获国家社科基 金项目优秀成果奖;1997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承担科研项目:先后参加季羡林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印度古代 文学史》和《东方文学史》;自1996年起,主持中国社会科学 院重点科研项目《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翻译和研究》,经费 六万元 科研成果(1996年以来): 《外国文学史》(合著,任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书写材料与中印文学传统》(论文),载《外国文学评论》1999 年第3期 《季羡林治学录》(论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大师治学 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摩诃婆罗多——毗湿摩篇》(翻译),译林出版社,1999 《惊梦记》(翻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书籍目录

序言上编 梵语戏剧源流第一章 梵语戏剧源流一 梵语戏剧的起源二 梵语戏剧的发展和衰微第二章 梵语戏剧学论著概述第三章 味和情第四章 戏剧的分类第五章 情节第六章 角色第七章 语言第八章 风格第九章 舞台演出一 剧场和剧团二 化装和道具三 形体表演四 音乐和舞蹈五 戏剧演出成功的标准下编 梵语诗学第一章 梵语诗源流一 吠陀诗歌二 两大史诗三 古典梵语诗歌第二章 梵语诗学论著概述第三章 庄严论一 庄严论的由来二 婆摩诃的庄严论三 庄严例释四 诗病例释五 优婆吒和楼陀罗吒的庄严论第四章 风格论一 檀丁的风格论二 伐摩那的风格论第五章 味论一 味论的发展二 新护的味论三 后期味论第六章 韵论一 韵论的形成二 韵的分类三 诗的分类四 庄严和风格在韵论中的地位五 韵论与创作第七章 曲语论第八章 推理论第九章 合适论第十章 诗人学第十一章 梵语诗学的终结一 曼摩吒的《诗光》二 毗首那特的《文境》三 世主的《味海》参考书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印度古典诗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