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上下册)

出版时间:1998-0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赵靖  页数:83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百年来,被誉为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始终紧密地连在一起,北大深厚的文化积淀、严谨的学术传统、宽松的治学环境,广泛的国际交往,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教授。他们坚守学术文化阵地,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里作出了杰出在贡献,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中国学术史上产生的深远的影响的著作。
“北大名家名著文丛”精选北大知名学术者撰写的人文主科类的学术著作,旨在反映北大几代学者的学术成就,展现他们的治学风范。

作者简介

赵靖,山东省济南市人,1922年9月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曾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常委等。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已出版1-4卷)、《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教程》(以上主编

书籍目录

(上 册 )   自序   上篇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   第一章 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中国经济思想遗产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宝库    第二节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探讨的中心问题    第四节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中的两种对立传统   第二章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滥觞    ——孔丘和春秋末期的贤大夫    第一节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    第二节 地主阶级改革要求的反对派    第三节 贵义贱利论的形成    第四节 贵义贱利论是孔丘经济思想的核心   第三章 早期小生产者利益和愿望的表现    ——墨翟、许行    第一节 战国前期小生产者的特点    第二节 墨翟是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思想家    第三节 节用论是墨翟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农家许行、陈相等的主要经济观点   第四章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的两个阶层和两种    对立的经济思想    ——商鞅和孟轲    第一节 战国地主阶级的两个阶层和两种对立的政治主张    第二节 商鞅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    第三节 孟轲的经济思想的性质和特点    第四节 商鞅和孟轲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一致性和分歧   第五章 先秦没落社会势力的意识形态    ——道家各派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道家经济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 老聃 环渊派道家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庄周派道家的经济观点    第四节 道家经济思想对后代的影响   第六章 东方法家的富国、富民论    —— 战国时代的管子之学    第一节 管子 东方法家的旗帜    第二节 重视经济问题是东方法家的突出特点    第三节 东方法家论富国、富民的主要途径   第七章 统一的封建帝国建立前夕各种经济思    想的斗争和综合    荀况、韩非    第一节 战国末期的时代形势对思想、理论所提出的要求    第二节 荀况对先秦各家经济思想的综合和总结    第三节 韩非的经济思想及其主要思想来源   第八章 汉初为恢复经济、巩固统一封建政权    服务的经济思想    ——陆贾、贾谊    第一节 西汉前期“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及其思想基础    第二节“与民休息”政策的重要思想奠基人陆贾    第三节 贾谊和西汉经济思想发展中的新趋向   第九章 西汉经济思想从“无为”向“有为”的    转化    ——轻重论    第一节 轻重论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西汉轻重论的主要文献 ——《管子》“轻重”诸篇    第三节 轻重论的出发点 “轻重之势”    第四节 轻重论的基本原理 “轻重之学”    第五节 轻重论的实施手段和方法    ——“轻重之术    第六节 西汉轻重论的成就和局限   第十章 轻重论的主要反对者    —— 司马迁    第一节 轻重论的各种反对派    第二节 司马迁的“善因”论    第三节 善因论和轻重论之间的分歧和对立    第四节 司马迁经济思想的阶级基础和思想根源   第十一章 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盐铁会议和《盐铁论》    第一节 西汉时期关于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的    第二次大辩论    第二节 关于轻重政策的功过利弊问题的辩论    第三节 关于轻重政策的是非善恶问题的辩论    第四节 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形成   第十二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怪胎    王莽    第一节 王莽和王莽改制    第二节 王田制的性质,兼论禁奴    第三节 封建政权垄断工、商、虞各业的“六管    第四节 历史上最荒唐的货币改革    第五节 王莽“不能无为”的秘密   第十三章 大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的早期批判者    ——王符、荀悦、仲长统等    第一节 东汉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反映    第二节“务本”论 王符经济思想的基础和中心    第三节 王符的“盗天”论、“浮侈”论和“爱日”论    第四节 荀悦、仲长统等对豪强土地兼并的批判   第十四章 魏晋社会大动乱在经济思想领域中    引起的反响    ——鲍敬言、鲁褒等    第一节 魏晋时期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傅玄要求恢复曹魏经济政策的主张和理论    第三节 魏晋时期乌托邦思想的发达    第四节 讥刺统治阶级贪婪腐朽面目的《钱神论》   第十五章 古代少数民族在经济思想方面的    重要贡献    ——北魏均田制所体现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中国封建时代田制思想的基本模式之一    第二节 均田制所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    第三节 均田制和均田思想对后代的影响   第十六章 唐中叶后轻重思想的新的发展变化    ——刘晏、白居易    第一节 安史之乱后唐政权的财政经济状况和    刘晏的理财活动    第二节 刘晏理财活动所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    第三节 白居易对轻重问题的新见解   第十七章 北宋时期批判土地兼并的卓越思想家    ——李觏    第一节 北宋财政经济危机在经济思想领域中的反映    第二节“富国”论 ——李觏经济思想的中心和主体    第三节“平土”论和李觏对土地兼并的批判    第四节“轻重”论和李觏对商人的态度    第五节 从“去冗”论看李觏的人口思想   第十八章 变法派和变法反对派之间的经济思    想斗争    ——王安石、司马光等    第一节 王安石及其新法    第二节 关于理财问题的两种对立观点    第三节 关于摧抑兼并问题的论战    第四节 在赋役制度改革方面的主要分歧   第十九章 南宋时期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重要批判者    叶适    第一节 南宋经济思想领域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第二节 叶适“保富”论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节 叶适的“理财”论 “保富”论的运用和发挥    第四节 叶适在经济思想方面的成就和局限   第二十章 元代大规模民族征服时期的经济思想     ——耶律楚材、卢世荣、邓牧等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民族大征服    及其在经济思想领域的反映    第二节 耶律楚材、卢世荣等的财政经济改革    所体现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邓牧的经济观点和社会理想    (下 册 )   第二十一章 十五世纪中国经济思想中的曙光    丘浚    第一节 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要求的较早反映    第二节“各得分愿”论——丘浚经济主张的总纲    第三节 丘浚田制论的特点    第四节 丘浚在工商业问题上的基本主张    第五节 丘浚论货币和价值问题   第二十二章 明清之际启蒙主义者的经济思想    黄宗义、唐甄    第一节 明清之际卓越的启蒙主义者    第二节 黄宗羲的经济思想一 市民的利益和    要求的典型表现    第三节 唐甄富民思想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十三章 清初反对土地兼并的激进思想家    —— 王源    第一节 王源和颜、李学派    第二节“耕者有其田”思想的先声    第三节 王源的币制改革方案及其矛盾    第四节 重本而不轻末论   第二十四章 清初的治生之学·    张履祥、张英    第一节 所谓“治生之学”    第二节 张履祥的“治生唯稼穑”论    第三节 张英的“保恒产”论    第四节 封建制度更加腐朽的反映    第二十五章 清代闭关政策的早期反对者    ——蓝鼎元    第一节 康熙晚年对封关禁海政策的实施    第二节 蓝鼎元对封关禁海论的驳斥    第三节 蓝鼎元论对外贸易的利益    第四节 蓝鼎元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预见   第二十六章 清代乾嘉之际的人口思想    ——洪亮吉、恽敬、包世臣等    第一节 乾嘉之际甚嚣尘上的人口思想    第二节 洪亮吉的绝对人口过剩论    第三节 乾嘉之际的其他人口观点    下篇 中国经济发展思想的先驱   第二十七章 中国昨天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思想的出现    第二节 新的经济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条件    第三节 新的经济思想在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    第四节 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阶段   第二十八章 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思想前驱    ——论林则徐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林则徐是近代初期的伟大爱国者和先进思想家    第二节 林则徐的主要经济观点    第三节 林则徐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   第二十九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承先启后的人物    ——论魏源及其经济思想    第一节 近代初期影响最大的经济思想代表人物    第二节“缓本急标”论 魏源的基本经济观点    第三节“师夷制夷”论及其历史意义   第三十章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文献中的光辉篇章    ——《天朝田亩制度》经济思想述评    第一节 洪秀全和《天朝田亩制度》    第二节《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土地纲领和社会理想    第三节《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第三十一章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早方案    ——论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第一节 挽救太平天国危机的方案    第二节《资政新篇》中所包含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    第三节 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认识    第四节 中国农民起义文献中的独特篇章   第三十二章 中国近代最先传到国外的货币文献    ——论王茂荫的货币改革方案    第一节 王茂荫是什么人    第二节 王茂荫的货币改革方案    第三节 王茂荫货币改革方案的理论基础   第三十三章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学说    ——评郑观应的“商战论”    第一节 早期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    第二节 郑观应论“兵战”和“商战”    第三节 以商为中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    第四节“商战”的前提问题   第三十四章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的唐 吉河德式    人物    ——论刘锡鸿及其经济思想    第一节 中国近代的地主阶级顽固派    第二节 刘锡鸿——地主阶级顽固派经济思想的典型代表    第三节 刘锡鸿的主要经济观点   第三十五章 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论康有为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和康有为    第二节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    第四节 康有为后期的经济思想   第三十六章 政治经济学方面向西方寻找真理的    标本    ———从《原富》按语看严复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从严复翻译《原富》说起    第二节 严复为什么大力宣扬经济自由主义?    第三节 对本末论和奢俭论的改造    第四节 摆脱资本主义矛盾的幻想   第三十七章 封建主义的激烈批判者·    ——论谭嗣同及其经济思想    第一节 十九世纪末期的伟大启蒙思想家    第二节“人我通”和“中外通” 谭嗣同经济思想的    主要内容    第三节 谭嗣同的其他经济观点   第三十八章 洋务派经济思想的典型表现    ——论张之洞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张之洞——洋务派经济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二节 利权分离论    第三节 张之洞的买办观点   第三十九章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工业化方案    ——论张謇的棉铁主义    第一节 张謇 一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    典型代表人物    第二节 棉铁主义    第三节 张謇在农业方面的思想    第四节 张謇的实业救国论的破产   第四十章 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经济思想遗产    ——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第一节 孙中山和他的民生主义    第二节 平均地权:理论和措施    第三节 节制资本和孙中山的大同理想    第四节 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宏伟方案——《实业计划》    第五节 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   结束语   附 录   初版自序一   初版自序二

章节摘录

书摘    孔丘把礼制所规定的等级消费标准作为区别奢和俭的界限,主张人们在食、衣、住、行、交际、陈设以及丧葬、祭祀各方面’都应严格遵从礼的规定,只有严格符合这个标准,才是正当的消费行为。超过礼所规定的标准就是“奢”,低于这个标准的则叫作“俭”,孔丘认为,“奢”和“俭”都偏离了正当的消费标准’但二者相比较,“俭”比“奢”要好一些,因为“俭”只是显得固陋即小气一些,而“奢”则是“不逊”的表现。“不逊”也就是对上层等级的人傲慢、不尊敬的意思.孔丘认为。消费如果“奢”了,就会超越礼所规定的等级标准’而按上层等级的标准进行消费.这是对上层等级特权的侵犯,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他说.“礼,与其奢也。宁俭。”    孔丘的这种黜奢崇俭论的主要矛头是指向新兴地主阶级的。春秋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经济、政治势力的增长’他们越来越把奴隶主贵族的礼制看作是他们发展的限制和束缚,而从各方面加以突破,因而越来越多地发生了大夫、陪臣在生活享用方面用诸侯礼甚至用天子礼的情况.管仲有“塞门”、“反坫”’季孙氏“八佾舞于庭”。威孙辰‘鲁大夫’山节藻税。    在屯活享用方面采用诸侯,天子等上层皖治者的标准’这不止是经济上多一些花费的问题。而首先是对上级“不逊”即目无上级的表现,孔丘正是从这种角度看问题,所以他不厌其烦地对消费方面的任何超越礼制的行为进行谴责。    孔丘不但以礼为标准来评论别人的消费行为是否适当’他自己在生活享用方面也一丝不苟地严守礼所规定的标准.《论语》中有一篇专门记述孔丘在食、衣、住、行、视、听、盲、动各方面的情况,其中除了一部分是合乎卫生要求的做法(如不吃腐坏了的鱼肉,不直挺挺地睡觉等)外。主要都是显示孔丘怎样在生活方面严格按礼行事.例如’在饮食方面,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肉块切得不方正不吃’不是时鲜的东西不吃等。在衣饰方面,他内外衣服颜色要协调一致,紫羔皮袍配黑色外衣,狐皮袍配黄色外衣,鹿皮袍配白衣等。行动时,他出门必坐车。《论语》中所以不厌其详地记载这些情况,说明孔丘是把严格按照礼来生活作为他平日对学生进行身教的一项重要内容,处处以自己的行为为人们树立“典范”。    孔丘认为,礼的规定和义的原则是一致的,在消费方面严守礼的规定,也就是体现了义的原则。因此,孔丘的“用之以礼”的消费思想也是以他的贵义贱利论为依据的,是贵义贱利论在消费问题上的表现。    行“度于礼”和“使民也义”的赋役思想  在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中,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是以两种形式取得:赋税(实物)和徭役(直接的强迫劳动)。孔丘的赋役思想主要包括两个论点:在征收赋税方面,他宣扬行“度于礼”;在征调徭役方面,他强调“使民也义”。    行“度于礼”就是在行:事时即征收赋税时必须要合乎“义”和“礼”。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税收,主要是对国家颁赐的井田征税,称作“籍”;税率十分取一,又称为“彻”。春秋时期,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所进行的赋税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这是对“籍”的破坏;另一方面是提高税率,这是对“彻”的破坏。    儒家提出行“度于礼”的论点来反对这类赋税改革。所谓行“度于礼”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税制本身必须遵守“周公之典”,即遵守“籍”法;另一方面是税率要按照“彻”法,十分取一。    为了打击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赋税改革,孔丘打出了反对“聚敛”的旗号,鼓吹“敛从其薄”。有些研究者因此认为:孔丘赋税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主张轻税。    孔丘主张轻税,这是事实。但历史上要求轻税的人有不同的出发点,轻税主张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从而轻税论也有不问的性质。在先秦各学派中,墨家、道家都主张轻税,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更全部是轻税论卉.各家、各人的轻税主张在内容上和性质上都互有差别。因此,对轻税论必须做具体的分析,笼统地说某人主张轻税是没有意义的.    墨家是从减轻小生产者负担、改善小生产者处境出发而提倡轻税,道家是从减少同家活动(无为)和防止矛盾激化出发主张轻税;战国儒家的代表人物孟轲和苟况的轻税论则主要是从“富民和有利于生产出发,所反映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孔丘的月轻论是为维护奴隶制国家的古老赋税制度、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赋税改革服务的。他的轻税主张的具体内存是把征税办法恢,复到在井田上:征税十分之一,即恢复“籍”法和“彻”法,井 役有进一步降低的要求,更不曾从有利于生产的角度沦述过赋税问题。    孔丘讥刺税亩和反对以田赋.都是因为它们“非礼”和违背“周公之典”。《论语》所记载的鲁哀公和孔丘弟子有若的一段对话,也表明了这一点.    鲁哀公因财政收入不够用,问计于有若。有若建议恢复“彻”法。鲁哀公认为:当时税率已提高到十分取二,还不够用,恢复十分取一,就更不够了。有若回答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话的意思是说:国家的财政收入是取之于民的,赋税减轻,百姓的经济状况改善了,国家财政就有了更可靠的来源,而不愁不足。    有若的这个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国家财政对国民经济的依赖关系,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对这种关系的最早的表述,自然应该加以重视。但是,有若提出的轻税标准还是恢复彻法,因而主要还是从反对当时地主阶级的赋税改革立论的。    “使民也义”就是主张征调民丁为国家服徭役时要按照礼的规定或义的原则,不可任意征发,造成徭役过重。    孔丘反对公布成文法,反对以法律限制奴隶主贵族的行动,而以义和礼来限制徭役又是很不确定的事情。“使民也义”在实际上能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伹它毕竟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限制徭役的思想,而且它多少包含着防止徭役过重破坏生产的意图,是有进步意义的。    孔丘还主张“使民以时”。使民以时的主要意义是“不违农时”,即在农闲时征调民丁从事徭役,以免妨碍农业生产。派徭役要考虑农时,这个思想也不始于孔丘。但首先以明确的形式提出这个论点。并且把它作治理国家的一项重要原则来看待的,却是孔丘.    “使民以时”的论点,明确地从有利于生产的角度提出限制徭役的问题。这就多少超越了孔丘以礼、义为标准考虑经济问题的局限,有更大的进步意义。    行“度于礼”、“使民也义”,这些提法本身就表明孔丘的赋役思想是建立在他的贵义贱利论基础上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自序本书是由作者以前在人民出版社发表过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讲话》(1983)和《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1986)二书合并而成的。合并后改名为《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    本书在基本内容、框架以及论述方式等方面,都保持原书风貌,不作大的更动。这一来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大名家名著文丛”的通例;二来是我自己在仔细重读原书之后,也认为还不需作重大的修改。    当然,由于《述要》是将两《讲话》合为一书,而两者原本是独立成书的,出版的次序又是先近代后古代,在合为一书时,不作一些局部修改、调整,也是不行的。修改和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改编为《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的上篇,并将篇名定为“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讲话》的1—14讲改编为下篇,篇名为“中国经济发展思想的先驱”。    第二,上篇26章,章名及序号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相同;下篇14章,章名与《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讲话》前14讲同,但序号改为27—40章,以保持全书在体例方面的统一。原书关于“讲”的名称,一律改称为“章”。    第三,原来《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讲话》的“结束语”(第15讲)取消,另写一全书的结束语,放在全书最后,与上、下篇处于并列的地位。    第四,原《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讲话》的第一讲《中国昨天的经济思想》,为了同本书上篇相衔接,也作了改写,章名仍旧。    第五,《述要》的自序是新写的。原来两《讲话》的自序,都作为附录保留下来,以便参考。    读者也许会感到,《述要》同《讲话》的名称有相当差别:《述要》应是述中国经济思想史之要,即对中国经济思想遗产精华的论述;《讲话》则往往是指对有关学科基本知识的通俗介绍。如果两《讲话》的基本内容、框架及论述方式都尽量保持原貌,改名《述要》,能否名实相符?    此不足虑。我当初写《讲话》,当然有便于普及之意,但我自始就不是只想把这门学科的知识性内容向读者普及,而是想把中国经济思想遗产中的精华,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尽量介绍给更多的读者。两本《讲话》,本来就可说是“讲话”其形而“述要”其实的。现在以《述要》的书名重版,决不意味着在内容和理论深度方面需作大跨度的改变。    两本《讲话》的出版,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是颇为重要的一个事件。由我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高校教材,中华书局出版),是我进入中国经济思想史这个学术园地之后的头,一个重要成果,而《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讲话》是此书主要内容的进一步凝聚。《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的写出,标志着我“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体系”(《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序》)。所以,在它问世之后,由我主持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建设的一项巨大工程——《中国经济思想通史》,随之就破土动工了。    我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写出后曾经表示:将来再版,当将两《讲话》合为一书。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恰恰在最理想的时机帮我实现了十年前的这一想法。    此书即将付梓之际,距香港回归伟大祖国怀抱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只有十天了。我谨荣幸地以此书作为迎接香港回归的献礼!                                                                赵  靖                                                            1997年6月21日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思想的历史遗产,对现代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份弥足珍视的宝藏。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在世界各民族的同样制度史中,发展水平是较高的,近代中国在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统治与外国殖民的奴役后,形成的经济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研究经济思想史,可以获得重要的历史经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这套书,是一部科学性很高学术价值很高的经济思想史著作。这套书,科学对待中国古代和近代经济思想家的经济思想,实事求是,探索本真,抨击了在经济思想史上的民族虚无主义等等错误观念,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一流读物。
  •   该书是已故著名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领袖、北京大学教授赵靖先生在香港回归年前夜的力作。该书体系明朗,主题鲜明。前半部分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后半部分是中国发展经济思想,亘古通今,读来回味无穷。特别是书中名言警句甚多,有助于普通读者文学修养、个人境界水平的提升和中国经济思想和民族文化的普及。
  •   这套书是老师推荐的,一开始读没什么感觉,后来越看越喜欢,作者的思路很清晰,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相关理论将上千年的经济发展实际经济思想阐述的很到位。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
  •   认真梳理了我国古代至近代的各家经济思想,很受益!
  •   好!通今博古!好!就一个字!
  •   资料详实,用较传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观点叙述
  •   不是太好,但有启示。
  •   “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上下册)”写得不错!对我教学很有帮助,要是能按专题写就更好了!
  •   古代零星经济思想的罗列,不成系统性,最多当闲书看看,相当一般。编写年代有点久,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编写,读起来有种生搬硬套的感觉,没有多少创新的见解
  •   既无深度,又不新颖,还不全面。适合高中生当闲书看看。
  •   纸张纸张,还是纸张
  •   有些普通,很重重大经济事件背后体现得思想,结果都没有,失望
  •   赵老师2007年8月去世,应算老一辈治学严谨的老先生了,其中国经济思想史是该领域的基本教材了,当然很多新思想已经不同了,不过时代经典也是值得我们去读一读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