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文集7

出版时间:2000-1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潘乃穆,潘乃和编]  页数:598  
Tag标签:无  

前言

  我这次应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及中共中央统战部的号召,偕同清华大学同事全慰天同志,到太湖流域视察空前绝后的土地改革运动。这对于我,与其说是视察,毋宁说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我的祖先十六代以前就离开农村,进入市镇,一向商读兼营,、不识农民疾苦;商读的结果,据谱系记载,老辈传说,既没有做过大官的人,也没有发过大财的人,因此除了拼拼凑凑不到十亩的祖宗长眠的坟地而外,从未有过田产;除了清明祭扫而外,根本和农民没有多大接触。家世如此,而我个人,十三岁起便离开家庭,到北方及国外读书,归国就业,又不出京、沪、昆明三个城市,对于农村的实际情况,更自茫然,虽自问还不至于不辨菽麦,相去恐亦不远。所以,为了了解祖国的社会情况与历史发展,为了站稳阶级立场,提高政治认识,这个机会尤其见得可贵。  我和慰天于本年二月二十二日出发,四月九日回到北京,在太湖流域的旅程,西北起无锡,东南止杭州,前后恰好一个半月。不过加上行前的酝酿准备,归后的整理资料、草拟文稿,全部过程,要跨到半年以上。

内容概要

  《潘光旦文集7》一共包括七篇文稿。先生均在京、津、沪的报刊上登载过,计《光明日报》两篇,《人民日报》、进步日报》、《文汇报》、《新观察》半月刊、《新建设》月刊各一篇。每稿虽各自成篇,却因着手之际,我们早就定下写成这一本小书的全面计划,所以尚能前后呼应,而避免了重复。《潘光旦文集7》主要内容包括谁说“江南无封建”?、地主战有大量土地、是怎样搞来的?“租米重”、“投河、上吊、坐监牢!”、地主的荒淫无耻、苏南封建势力的几个特点、三个敌人纠合一起、地主躲进了城市、很多地主兼营工商业、又是地主又是“官”、错综复杂的情况、苏南农村两种租佃制度的分析、脚色田等。

作者简介

  潘光旦,字仲昂,江苏宝山县人。1899年8月13日生于宝山县罗店镇,1967年6月10日逝世于北京。1913年至1922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至1926年留学美国,攻读生物学,研习遗传学、优生学,获学士、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于1934年,先后在上海光华、复旦等大学任教。1934年至1952年间任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担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教务长、社会学系主任及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1952年调中央民族学院任教授。

书籍目录

前记一、谁说“江南无封建”?1、地主战有大量土地2、是怎样搞来的?3、“租米重……”4、“……利钱高……”5、“……投河、上吊、坐监牢!”6、地主的荒淫无耻7、小结二、苏南封建势力的几个特点1、三个敌人纠合一起2、地主躲进了城市3、很多地主兼营工商业4、又是地主又是“官”5、错综复杂的情况三、苏南农村两种租佃制度的分析1、脚色田2、“田底权”与“田面权”四、从“义田”进一步看苏南的封建势力1、“义田”是什么?做什么?2、“义田”兴起以前的赡族办法3、“义田”的创始4、“义田”的发展5、“义田”的全盛与其典型区域——吴县、常熟6、“义田”制下的“义事”7、“义田”的十足封建性8、“义田”制下对农民的剥削8、总结“义田”的不义五、土地改革必须是一系列的激烈斗争1、“新民主主义改革的主要内容”2、地主阶级是不会甘心灭亡的3、“和平分田”的毛病4、土地改革“好得很”六、枯树鲜花朵朵开1、一通百通2、农民有了高度的阶级觉悟3、农民是“天生笨伯”么?4、争先缴粮,踊跃参军5、火热的生产情绪6、新生活与新思想七、关于土地改革后个体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问题1、“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2、“最后的资本主义阶级”3、“发展到社会主义方面去”

章节摘录

  巴人以川东鄂西为根据地,向四方散布,有的开辟新地方,有的与其他族类交错,有的是自动的流移,有的是被迫的迁徙。这一方面的文献资料,集拢起来是不少的。巴子国的灭亡无疑的促进了这种散布的趋势,我们不妨以此为起点。隋唐的统一,扩大了汉族的影响,把散布出来的巴人吸收到汉族中去。从此,不但这种巴人不再成为巴人,并“巴”字也不再成为一个族类的名称,而单单成为一个地理名词了。我们姑以此为终点。我们虽不谈巴人的一般历史,但不妨就这起点与终点之间约一千二百年中巴人分散的大势,极其简略的介绍一下,好和下文所要讨论的作一个对照。  《华阳国志》(《巴志》)说当初巴国的四至是:“东至鱼复,西至焚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政治的疆界如此,巴人所散居的区域不可能不比此为大。除了北线,这两个界限或许是等同的而外,其余三面都有些问题。东面只到今四川奉节,一定是指楚人大力向西推进、使得巴楚之间不能不以今奉节的捍关为界的那个阶段,但我们不能忘记,捍关以东还有巴人,而捍关之说亦不一,有的说在今长阳(《长阳县志》,卷一);并且,在春秋年间,巴  人势力强大的时候,也曾向东推进到今湖北的松滋一带,松滋境内历久保留着一个村子叫巴复村(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六,引《荆南志》)。“西至”应该说是今阆中一带。所说焚道,则是今宜宾一带,是在南或西南而不是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潘光旦文集7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